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境意识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美好,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是那么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名山秀岳、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境。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其次,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没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浩瀚气势,则不能抒发作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可以说,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
  第三,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去思考。例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表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陆游看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更坚定不屈服于生活磨难的信念。“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在感受古诗文美的意境,体会自然与诗人,自然与诗的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对照现在的自然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比如,我在讲授《村居》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中生活,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诗中的田园风光,说它自然环境好,无污染,民风纯补;有的喜欢城市生活,说它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经过点拨之后,大家成了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一次环境教育。
  对当前环境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对自然环境接触的日趋减少,人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心态变得浮燥了,心境变得狭隘了。随着环境的恶化,产生优秀诗文的“土壤”也在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使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无踪影;河水的污染使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样的美景,“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的画面变得难得一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占据了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没有了,那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少见了;随着城市噪音污染范围的扩大,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不语响”、“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的清静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今天,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回归,一种豁达、开阔意境的回归,一种关注万物变化,与万物同喜同悲的回归,一种人类心灵家园的回归。通过教学,最终就是让学生明白一点--人类离不开环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其他文献
随着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中农村考生人数首次超过城镇,农村家庭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需求群体,这使得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尤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使他们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将情感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展开了探究分析。   关键
勒布朗·詹姆斯与沙奎尔·奥尼尔的抱拳行礼已经是每场比赛球员入场时的例行公事,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不会再看到这样的场景。格伦·戴维斯一次重重的封盖打在了沙奎尔·
期刊
或许“蜂王”会成为下一个像比尔·拉塞尔那样队员兼教练的人物。至少黄蜂总经理杰夫·鲍尔为了不交奢侈税一直银根紧缩,甚至在他裁掉拜伦·斯科特之后都舍不得请一个新教练,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同样,在我们的日常学生管理中,爱也是最美的语言,具有无穷的力量,爱学生越深,教育学生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学校里,班主任要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从日常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博大、真挚的爱去培养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班主任工作中师爱的必要性  1、只有爱学生,才能适应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要求。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
期刊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与动机相一致。,行为总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而放弃共他方向,动机越强烈,人的行为目标也越明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现代化教育的质量,在一单方外就是引导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因子,动机来源于受教育者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刺激。一般来说,
期刊
现代煤化工产业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煤化工产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三方面的研究,将现代煤化工产业制作和传统煤炭制作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摘 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应用 数学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