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发展理性思维为主的一门课程,科学课的精髓就是科学思维的发展。可当今课堂上受应试影响,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不良影响。科学教学的重任就是教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所以,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思维训练。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这是目前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探究的一个话题。我通过学习、实践、分析与反思,就发展学生思维方面有一点思考。本文主要是从教师提问、训练表达等方面来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思维 培养
正文: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的大脑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一种机能,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发展理性思维为主的一门课程,其精髓就是科学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教师关注的一个课题。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呢,我通过阅读分析教学资料与课堂实录,聆听现场研究课、了解身边他人的工作实践及专业学习和自我反思,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有几点思考:
1.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动力,科学思维本身就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心智活动。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不仅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起点,而且还是探究活动各个阶段的起点,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比单纯的讲解更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更能完成知识技能的内化,使知识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2.强化倾听,提炼学生的思维
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倾听来进行的。”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也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类的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一连串的数据告诉我们,人类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倾听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学习既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又是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师生确定探究问题,还是学生证据收集的过程,或者是学生交流研究的结果,都需要学生认真倾听。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还要鼓励他们相互倾听,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技能,使其吸收同伴思想中的精华,博采众长,在集体的思维碰撞中发现与发展。
3.激发表达与交流,凝练与挖掘学生的思维
3.1思维创造语言,语言展示思维。科学课堂上学生的表达主要是描述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出实验结论。在一些课堂上,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时只言片语,你说一点,我说一点,很难客观的描述一个比较完整的事物,即使学生说出两三个观察点,也比较零乱,结果还是需要老师把学生的发言整理概括,有些老师认为这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的。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个方面,思维训练不到位应该是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描述性的语言训练,通過完整、通顺、具体的语言表达训练及对科学术语的使用,凝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3.2交流是思维方式的体现。集体研讨的力量在于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他们思考的内容说出来,说充分,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可视化”。借助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向深处挖掘学生的思维。
4.鼓励学生质疑,激活与深化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引导学生“会听”,更倡导的是让学生“多思”,在思考的过程中体现课堂的生动活泼,从而更加体现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 “思维灵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布垆坶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
5.精心准备材料,引发学生的思维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而这些活动又必须以教学活动材料的选择、准备、收集为基础,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整理、探究、研讨,获得生动、具体的生活和科学知识。因此,科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材料的选取。活动材料是指能更好地使课堂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素质的物质材料如实物、标本、投影、模型等。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综观众多优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例,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显示出了老师们别巨匠心的设计与思考。
6.巧妙设计记录单,梳理学生的思维
记录单是一种再现学生思维的表现形式。一个好的记录单能凝集学生的思维过程,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加工,它是一种无形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利手段。
7.重视教学设计的逻辑关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
一节出色的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它是教师缜密逻辑思维的结晶。若学生能长期地处于这样一种逻辑性强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这无疑就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地思维训练。
总之,科学教学的重任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大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整体构建,小到某个教学细节,其中都有思维训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些空间,探索与研究有效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灵巧,《科学课上孩子们在思考吗》, 《科学课》,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42页—43页
2.汤晓明,《在科学探究中表达》,《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07(11),54页—55页
3.谢梦璐, 《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科学课》,大象出版社,2008(6),16 页—17 页
4.王海英,《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08(11),6页—8页
5.喻伯军,《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0页—13页
6.倪叶陶,《小学科学中的“不科学”》, 《小学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0页—21页
7.何彩霞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53页—62 页
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思维 培养
正文: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的大脑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一种机能,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发展理性思维为主的一门课程,其精髓就是科学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教师关注的一个课题。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呢,我通过阅读分析教学资料与课堂实录,聆听现场研究课、了解身边他人的工作实践及专业学习和自我反思,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有几点思考:
1.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动力,科学思维本身就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心智活动。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不仅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起点,而且还是探究活动各个阶段的起点,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比单纯的讲解更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更能完成知识技能的内化,使知识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2.强化倾听,提炼学生的思维
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倾听来进行的。”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也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类的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一连串的数据告诉我们,人类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倾听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学习既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又是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师生确定探究问题,还是学生证据收集的过程,或者是学生交流研究的结果,都需要学生认真倾听。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还要鼓励他们相互倾听,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技能,使其吸收同伴思想中的精华,博采众长,在集体的思维碰撞中发现与发展。
3.激发表达与交流,凝练与挖掘学生的思维
3.1思维创造语言,语言展示思维。科学课堂上学生的表达主要是描述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出实验结论。在一些课堂上,学生汇报观察现象时只言片语,你说一点,我说一点,很难客观的描述一个比较完整的事物,即使学生说出两三个观察点,也比较零乱,结果还是需要老师把学生的发言整理概括,有些老师认为这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的。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个方面,思维训练不到位应该是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描述性的语言训练,通過完整、通顺、具体的语言表达训练及对科学术语的使用,凝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3.2交流是思维方式的体现。集体研讨的力量在于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他们思考的内容说出来,说充分,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可视化”。借助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向深处挖掘学生的思维。
4.鼓励学生质疑,激活与深化学生的思维
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引导学生“会听”,更倡导的是让学生“多思”,在思考的过程中体现课堂的生动活泼,从而更加体现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 “思维灵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布垆坶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
5.精心准备材料,引发学生的思维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而这些活动又必须以教学活动材料的选择、准备、收集为基础,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整理、探究、研讨,获得生动、具体的生活和科学知识。因此,科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材料的选取。活动材料是指能更好地使课堂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素质的物质材料如实物、标本、投影、模型等。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综观众多优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例,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显示出了老师们别巨匠心的设计与思考。
6.巧妙设计记录单,梳理学生的思维
记录单是一种再现学生思维的表现形式。一个好的记录单能凝集学生的思维过程,指引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加工,它是一种无形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利手段。
7.重视教学设计的逻辑关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
一节出色的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它是教师缜密逻辑思维的结晶。若学生能长期地处于这样一种逻辑性强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这无疑就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地思维训练。
总之,科学教学的重任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大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整体构建,小到某个教学细节,其中都有思维训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些空间,探索与研究有效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灵巧,《科学课上孩子们在思考吗》, 《科学课》,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42页—43页
2.汤晓明,《在科学探究中表达》,《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07(11),54页—55页
3.谢梦璐, 《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科学课》,大象出版社,2008(6),16 页—17 页
4.王海英,《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2008(11),6页—8页
5.喻伯军,《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0页—13页
6.倪叶陶,《小学科学中的“不科学”》, 《小学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0页—21页
7.何彩霞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53页—6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