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项大脑扫描研究表明,打哈欠可以在大脑某些部位引发独特的神经活动,其中的一个部位就是楔前叶,是一个隐藏在顶叶褶皱中的微小结构体。伦敦神经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指出,在知觉、反省与记忆提取方面,楔前叶显然扮演一个核心角色。瑜伽呼吸也会刺激楔前叶,这正好说明了:尽管静观的形式不同,但都有助于自我觉察的提升。楔前叶也是最不容易受老化相关疾病与注意力缺乏问题影响的部位,因此,刻意打哈欠能强化大脑这个重要部位是有可能的。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认为,打哈欠应该可以跟减压训练、认知与记忆增强课程、心理治疗及观想式的灵修整合。此外,由于楔前叶又和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这个系统使我们得以和别人的感受与行为产生共鸣)有所连接,换句话说,打哈欠或许还有助于我们强化社群意识、慈悲心以及与别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打哈欠对大脑运作如此重要,因此我希望正读到此处的你,现在就把书摆到一旁,好好打上10次哈欠,体验一下这个绝妙的方法。你可能不会做。即使是在研讨会中,尽管提出如山铁证,当我提议大家打哈欠时,还是有半数的人不肯。我必须又哄又劝,才能让他们体验到那当下的放松效果。都怪这个社会莫名其妙地给打哈欠贴上不好的标签,从小就教导我们说打哈欠是不礼貌的。
疲倦时,哈欠就会增加,那或许是大脑正在提醒你,是该小睡一下的时候了。另一方面,暴露到光亮中也会使人打哈欠,这表示打哈欠是清醒过程的一部分。
但打哈欠绝不仅仅有使人放松这一效果,它还能使人迅速进入一种认知觉醒的高昂状态。学生在课堂中打哈欠,原因不单单是老师讲的课无趣,更是因为哈欠可以赶走大脑的睡意,让人得以把精神集中在重要观念上。打哈欠调整意识与自我感,使我们变得更加自省与自觉。当然,万一你发觉自己因为一个单调无趣的老师而困在教室里了,打个哈欠无非是要自己清醒而已。
作为一种警觉机制,打哈欠在怀孕后的20周内就会频繁出现,这有助于调整胎儿的昼夜生理节奏,因此更充分地证明了打哈欠关系到醒与睡的控制。当人的正常睡眠被打乱时,昼夜生理节奏也就跟着混乱,打哈欠就是在帮助熬夜的夜猫子调整大脑的内在时钟。此外,打哈欠也可以消除飞行的时差问题,并能缓和高海拔所造成的不舒适。
那么,打哈欠能成为这样一种利器,背后的机制又是什么呢?除了活化楔前叶,它还可以调整大脑的温度与新陈代谢。要保持清醒的警觉,神经需要消耗极大的能量,因此,在演化的阶梯上奋力向上攀爬时,大脑效能会变得较差,打哈欠有可能就是要让过度活跃的哺乳类的大脑安静下来,特别是额叶那个部位。某些人甚至主张,那就是同理心最原始的形式。大部分的脊椎动物都会打哈欠,但只有人类、类人猿、猕猴与黑猩猩才会相互感染。事实上,人类的感染力极强,强到会让一个人读到相关题材时都会打起哈欠来。
狗在攻击前会打哈欠,奥林匹克运动员出赛前会打哈欠,鱼则是在改变动作前打哈欠。甚至有证据显示,打哈欠使人在执行军事任务时更精确、更从容。没错,就哺乳动物来说,在调整生存的相关行为上,打哈欠或许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因此,若想要维持大脑最理想的健康状态,打哈欠乃是不可或缺的。但话又说回来,过度的打哈欠可能是某种潜伏性的神经失调(诸如偏头痛、多发性硬化、中风或药物反应)正在发生。但研究人员也怀疑,打哈欠或许是大脑正在调整神经的运作以便消除这些症状。
许多的神经化学物质都和打哈欠有关,多巴胺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物质激发下,丘脑与海马体分泌催产素,而这两个部位则是记忆输出、随意控制与温度调节的关键。这些神经传导物质掌管人与人之间的欢乐、感观体验及亲密感,因此,若要强化彼此间的亲密感,不妨一起打哈欠。其他和打哈欠有关的神经化学物质还包括乙酰胆碱、一氧化氮、谷氨酸、Υ-氨基丁酸、血清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黑激素、性激素与鸦片肽衍生物。事实上,对大脑有如此多正面影响的活动还真不多见呢。
我们的忠告很简单:一天尽量多打几次哈欠。
(摘自译林出版社《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 作者:[美]安德鲁·纽伯格 等 译者:邓伯宸)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认为,打哈欠应该可以跟减压训练、认知与记忆增强课程、心理治疗及观想式的灵修整合。此外,由于楔前叶又和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这个系统使我们得以和别人的感受与行为产生共鸣)有所连接,换句话说,打哈欠或许还有助于我们强化社群意识、慈悲心以及与别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打哈欠对大脑运作如此重要,因此我希望正读到此处的你,现在就把书摆到一旁,好好打上10次哈欠,体验一下这个绝妙的方法。你可能不会做。即使是在研讨会中,尽管提出如山铁证,当我提议大家打哈欠时,还是有半数的人不肯。我必须又哄又劝,才能让他们体验到那当下的放松效果。都怪这个社会莫名其妙地给打哈欠贴上不好的标签,从小就教导我们说打哈欠是不礼貌的。
疲倦时,哈欠就会增加,那或许是大脑正在提醒你,是该小睡一下的时候了。另一方面,暴露到光亮中也会使人打哈欠,这表示打哈欠是清醒过程的一部分。
但打哈欠绝不仅仅有使人放松这一效果,它还能使人迅速进入一种认知觉醒的高昂状态。学生在课堂中打哈欠,原因不单单是老师讲的课无趣,更是因为哈欠可以赶走大脑的睡意,让人得以把精神集中在重要观念上。打哈欠调整意识与自我感,使我们变得更加自省与自觉。当然,万一你发觉自己因为一个单调无趣的老师而困在教室里了,打个哈欠无非是要自己清醒而已。
作为一种警觉机制,打哈欠在怀孕后的20周内就会频繁出现,这有助于调整胎儿的昼夜生理节奏,因此更充分地证明了打哈欠关系到醒与睡的控制。当人的正常睡眠被打乱时,昼夜生理节奏也就跟着混乱,打哈欠就是在帮助熬夜的夜猫子调整大脑的内在时钟。此外,打哈欠也可以消除飞行的时差问题,并能缓和高海拔所造成的不舒适。
那么,打哈欠能成为这样一种利器,背后的机制又是什么呢?除了活化楔前叶,它还可以调整大脑的温度与新陈代谢。要保持清醒的警觉,神经需要消耗极大的能量,因此,在演化的阶梯上奋力向上攀爬时,大脑效能会变得较差,打哈欠有可能就是要让过度活跃的哺乳类的大脑安静下来,特别是额叶那个部位。某些人甚至主张,那就是同理心最原始的形式。大部分的脊椎动物都会打哈欠,但只有人类、类人猿、猕猴与黑猩猩才会相互感染。事实上,人类的感染力极强,强到会让一个人读到相关题材时都会打起哈欠来。
狗在攻击前会打哈欠,奥林匹克运动员出赛前会打哈欠,鱼则是在改变动作前打哈欠。甚至有证据显示,打哈欠使人在执行军事任务时更精确、更从容。没错,就哺乳动物来说,在调整生存的相关行为上,打哈欠或许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因此,若想要维持大脑最理想的健康状态,打哈欠乃是不可或缺的。但话又说回来,过度的打哈欠可能是某种潜伏性的神经失调(诸如偏头痛、多发性硬化、中风或药物反应)正在发生。但研究人员也怀疑,打哈欠或许是大脑正在调整神经的运作以便消除这些症状。
许多的神经化学物质都和打哈欠有关,多巴胺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物质激发下,丘脑与海马体分泌催产素,而这两个部位则是记忆输出、随意控制与温度调节的关键。这些神经传导物质掌管人与人之间的欢乐、感观体验及亲密感,因此,若要强化彼此间的亲密感,不妨一起打哈欠。其他和打哈欠有关的神经化学物质还包括乙酰胆碱、一氧化氮、谷氨酸、Υ-氨基丁酸、血清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黑激素、性激素与鸦片肽衍生物。事实上,对大脑有如此多正面影响的活动还真不多见呢。
我们的忠告很简单:一天尽量多打几次哈欠。
(摘自译林出版社《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 作者:[美]安德鲁·纽伯格 等 译者:邓伯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