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弟媳经常向女儿讲述她小时候在娘家未出嫁时,爸妈不疼她,任她自生自灭的往事。弄得小侄女从小到大对外公外婆意见很大,逢年过节,宁愿自己在家吃泡面,也不肯去外公外婆家做客。
一次,外公当着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的面,恨铁不成钢地嘲讽她和她妈:你长大了千万别像你妈一样。小侄女立刻不高兴了,和外公争执起来:“哪儿有当爸的这么说自己女儿的,我妈哪儿不好?”
我开导刚满18周岁的小侄女:“你已经成年了,不能偏听偏信,你要做的是帮助妈妈和外公外婆和解,而不是将这种敌对情绪延续下去。”小侄女还是想不通:“外公外婆为什么不疼我妈?”我说:“那个年代的父母生养的孩子多,照顾不过来。”小侄女坚持己见:“既然生下小孩,就要照顾好她,生几个,照顾几个。”我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妈不会哭。”
弟媳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她打小就是一个爹不疼娘不亲的角色。大姐是长女,自然备受父母重视,二姐属于掐尖儿类,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小弟更是全家人的宝贝疙瘩。唯有她因为和小弟相差一岁,从一落生就不讨人喜欢,是个小受气包,家里好吃好喝的从来没有她的份,干活挨骂的事都能找到她。
其实她父亲是村支书,家里又跑长途客运,家庭经济条件比一般人家好,父母供她上学读书,直到她不愿意读为止。她读中学的时候,着装也是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没有她说得那么不堪。
弟媳不但对儿时父母的忽视耿耿于怀,结婚成家后,和父母也不亲近。她先后两次在医院剖宫产生下一儿一女,父母都没有陪产,没有伺候她坐月子。她经常说:“他们没有给我两个孩子做过一针一线,没有照看过我两个孩子一天。”
她的父母则认为这个三女儿脾气轴,小时候在家里,经常赌气不吃饭,有委屈不说出来。订婚后,她就住到了婆家,结婚后,除了逢年过节,她平时从来不回娘家。父母也寒心呀,生养她一场,仿佛生养了一个仇人。
凡事有弊就有利。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不参与,不拖后腿,她才能更好的融入婆家,和老公一心一意,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世上哪儿有完美的父母,我的父母也不完美。我妈在兄弟姐妹中间排行老小,从小到大,都是个小跟班,活到七十岁了,还是个没主见、随大流的角色。
我有个表嫂在机关单位上班,嘴碎,好管闲事。我读高中的时候,表嫂经常在亲戚聚会的场合,当着众亲戚的面,数落我妈:“小姨不该让表妹读书,下面还有两个表弟,将来两个表弟都要盖房子,娶媳妇,把钱都花在女儿身上不值得。”我妈频频点头,竟然觉得对方说得在理。表嫂又说:“表妹就是读了高中,也考不上大学,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这下,我妈的心更慌了。
高中是寄宿制学校,我每次放假回家,我妈都用怀疑的、不信任的眼神望着我。学习压力再大,抵不过她给我的心理压力。我写了两句诗“烛泪清淌学子泪,不破楼兰誓不还”向那位表嫂表明求学的决心,那位表嫂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一个孩子的挑战,她像疯子一样跑到学校斥责我,和我断绝表兄妹关系。我和她针锋相对,气得她又骑着单车风风火火地跑到我家,冲我妈又哭又叫。我妈竟然端茶倒水,热情招待她,给她赔不是。说实话,人家这么欺负你女儿,换个妈,早和这样神经病的亲戚断绝来往了。
盡管我妈懦弱唠叨、重男轻女,但是她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生下我,给了我生命,养我到大学毕业。至少在我前二十多年的成长中,我妈给了我所有,家庭资源也是以我为先。我还有什么好计较的,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
这两年,我所在的行业不景气,我妈又动摇了。这几天看到邻居家的女儿在北京做保姆,赚钱多,她就给我出主意:“你也去干保姆吧!”过几天得知亲戚家的孩子在学校当老师,收入稳定,我妈又埋怨:“你当初考个师范,现在当个老师就好了。”摊上这样瞎指挥的妈,我能说什么?我只好先稳住她,安慰她不用操心。唉,她亲手养大的女儿,她都不知道女儿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帮不上忙不说,还添乱。
电视剧《都挺好》里有句台词: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就是普通人,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儿女啊!父母不完美,我们也不完美;父母是普通人,我们也是普通人。有人这样描述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多少子女终其一生,都在等父母一句“对不起”;而我们的父母终其一生都在等儿女一句“谢谢”。不过,我觉得血浓于水,不管有多少隔阂,有多少仇恨,我们与父母之间终会和解。
一次,外公当着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的面,恨铁不成钢地嘲讽她和她妈:你长大了千万别像你妈一样。小侄女立刻不高兴了,和外公争执起来:“哪儿有当爸的这么说自己女儿的,我妈哪儿不好?”
我开导刚满18周岁的小侄女:“你已经成年了,不能偏听偏信,你要做的是帮助妈妈和外公外婆和解,而不是将这种敌对情绪延续下去。”小侄女还是想不通:“外公外婆为什么不疼我妈?”我说:“那个年代的父母生养的孩子多,照顾不过来。”小侄女坚持己见:“既然生下小孩,就要照顾好她,生几个,照顾几个。”我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妈不会哭。”
弟媳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她打小就是一个爹不疼娘不亲的角色。大姐是长女,自然备受父母重视,二姐属于掐尖儿类,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小弟更是全家人的宝贝疙瘩。唯有她因为和小弟相差一岁,从一落生就不讨人喜欢,是个小受气包,家里好吃好喝的从来没有她的份,干活挨骂的事都能找到她。
其实她父亲是村支书,家里又跑长途客运,家庭经济条件比一般人家好,父母供她上学读书,直到她不愿意读为止。她读中学的时候,着装也是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没有她说得那么不堪。
弟媳不但对儿时父母的忽视耿耿于怀,结婚成家后,和父母也不亲近。她先后两次在医院剖宫产生下一儿一女,父母都没有陪产,没有伺候她坐月子。她经常说:“他们没有给我两个孩子做过一针一线,没有照看过我两个孩子一天。”
她的父母则认为这个三女儿脾气轴,小时候在家里,经常赌气不吃饭,有委屈不说出来。订婚后,她就住到了婆家,结婚后,除了逢年过节,她平时从来不回娘家。父母也寒心呀,生养她一场,仿佛生养了一个仇人。
凡事有弊就有利。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不参与,不拖后腿,她才能更好的融入婆家,和老公一心一意,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世上哪儿有完美的父母,我的父母也不完美。我妈在兄弟姐妹中间排行老小,从小到大,都是个小跟班,活到七十岁了,还是个没主见、随大流的角色。
我有个表嫂在机关单位上班,嘴碎,好管闲事。我读高中的时候,表嫂经常在亲戚聚会的场合,当着众亲戚的面,数落我妈:“小姨不该让表妹读书,下面还有两个表弟,将来两个表弟都要盖房子,娶媳妇,把钱都花在女儿身上不值得。”我妈频频点头,竟然觉得对方说得在理。表嫂又说:“表妹就是读了高中,也考不上大学,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这下,我妈的心更慌了。
高中是寄宿制学校,我每次放假回家,我妈都用怀疑的、不信任的眼神望着我。学习压力再大,抵不过她给我的心理压力。我写了两句诗“烛泪清淌学子泪,不破楼兰誓不还”向那位表嫂表明求学的决心,那位表嫂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一个孩子的挑战,她像疯子一样跑到学校斥责我,和我断绝表兄妹关系。我和她针锋相对,气得她又骑着单车风风火火地跑到我家,冲我妈又哭又叫。我妈竟然端茶倒水,热情招待她,给她赔不是。说实话,人家这么欺负你女儿,换个妈,早和这样神经病的亲戚断绝来往了。
盡管我妈懦弱唠叨、重男轻女,但是她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生下我,给了我生命,养我到大学毕业。至少在我前二十多年的成长中,我妈给了我所有,家庭资源也是以我为先。我还有什么好计较的,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
这两年,我所在的行业不景气,我妈又动摇了。这几天看到邻居家的女儿在北京做保姆,赚钱多,她就给我出主意:“你也去干保姆吧!”过几天得知亲戚家的孩子在学校当老师,收入稳定,我妈又埋怨:“你当初考个师范,现在当个老师就好了。”摊上这样瞎指挥的妈,我能说什么?我只好先稳住她,安慰她不用操心。唉,她亲手养大的女儿,她都不知道女儿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帮不上忙不说,还添乱。
电视剧《都挺好》里有句台词:父母卸下父母这个身份,就是普通人,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儿女啊!父母不完美,我们也不完美;父母是普通人,我们也是普通人。有人这样描述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多少子女终其一生,都在等父母一句“对不起”;而我们的父母终其一生都在等儿女一句“谢谢”。不过,我觉得血浓于水,不管有多少隔阂,有多少仇恨,我们与父母之间终会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