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教会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完善并严格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的退出机制,加强学校岗位的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特别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多年扎实的工作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我省狠抓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全员竞聘上岗的用人新机制,中小学编制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了岗位管理,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基本工资套改,规范提高教师津贴补贴,建立“教师工资专户”,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政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选派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缓解了农村师资紧缺的矛盾。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省97%以上的教师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做到持证上岗。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水平普遍提高,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9.1%;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4.6%;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95%和79.7%。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我省抓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师德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省委、省政府把师德工作摆上重要日程,2009年,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在全省学习韩国祥事迹工作,并以省委名义下发学习决定。省委主要领导对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作了长篇批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了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师德建设的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省教育厅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意见》和《中小学师德建设评估细则》。 建立师德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组织了5年师德建设成果评选和师德报告团巡讲活动,举办了《优秀人民教师韩国祥事迹报告会》,各地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系列师德师风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全面推进我省的师德建设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师德先进典范。孤岛女教师曲凤琴、“妈妈教师”宋维威、优秀人民教师韩国祥,都体现了我省广大教师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师德。
在充分肯定师德师风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些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工作还流于形式,对国家和省有关师德建设工作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的办法措施。特别是没有建立师德建设的导向性、惩治性等长效机制。
二是一些中小学校没有制定并实施师德建设与业务工作考核、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模等挂钩的检查评价制度和办法,没有摆正师德建设与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关系,往往只重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忽视师德素养的提升。
三是师德建设缺乏社会监督,特别是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对师德的评价和反馈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更没有把教师失德失范现象置于舆论和法律之下予以规范。
基于以上原因,有偿家教屡禁不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职业倦怠、教风学风不端、教师奉献精神欠佳等。这些教师失德失范的现象严重损坏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师德建设工作,开创我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新局面。
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摆上首要位置,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1.切实领会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核心的建设。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亿万青少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风貌,影响整个民族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面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面对我省实现教育强省的新任务,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当前我省实施教育强省、人才强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2.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师德工作水平,仅有领导重视、健全的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有富有新意、创新性强、吸引广大教师自愿参加的活动载体,有效的载体能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形成师德动力。鸡西市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就是抓好师德工作的最有效、最生动的载体。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创设一些有自身特点的活动载体,创造一种全系统、全社会关心师德氛围,让师德走进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走进千家万户。
最近,中央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省委也作了全面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这项活动。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应当走在争先创优活动的前列,争当先进党组织、创造新业绩,争先创优首先应当创师德的先进集体,争师德的先进个人,没有师德的先和优,就没有其他工作的先和优。因此,争先创优必须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开始,用师德的先和优带动其他工作的全面进步。
3.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首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善于发现、积极培养、大力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开展师德表彰奖励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韩国祥等优秀人民教师和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等先进集体的模范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建立健全尤其要落实好相关制度,落实我省已有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严格禁止有偿家教的行为,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的行为,以及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再次,探讨解决师德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相应的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活动,使其尽快成长起来。要制订相关政策,约束、激励他们焕发活力,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
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还要求在师德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密切联系师德建设的实际问题,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和各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的研讨和交流,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典型培养、学习反思等方式,联系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提高师德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4. 切实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关键在领导。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师德建设的新任务、新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必须积极思考和深入探讨现阶段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积极思考和深入探讨应该怎样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问题。■
编辑/牛小源
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多年扎实的工作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我省狠抓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全员竞聘上岗的用人新机制,中小学编制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了岗位管理,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基本工资套改,规范提高教师津贴补贴,建立“教师工资专户”,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政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选派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缓解了农村师资紧缺的矛盾。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省97%以上的教师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做到持证上岗。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水平普遍提高,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9.1%;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4.6%;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95%和79.7%。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我省抓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师德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省委、省政府把师德工作摆上重要日程,2009年,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在全省学习韩国祥事迹工作,并以省委名义下发学习决定。省委主要领导对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作了长篇批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了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师德建设的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省教育厅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意见》和《中小学师德建设评估细则》。 建立师德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组织了5年师德建设成果评选和师德报告团巡讲活动,举办了《优秀人民教师韩国祥事迹报告会》,各地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系列师德师风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全面推进我省的师德建设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师德先进典范。孤岛女教师曲凤琴、“妈妈教师”宋维威、优秀人民教师韩国祥,都体现了我省广大教师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师德。
在充分肯定师德师风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些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工作还流于形式,对国家和省有关师德建设工作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的办法措施。特别是没有建立师德建设的导向性、惩治性等长效机制。
二是一些中小学校没有制定并实施师德建设与业务工作考核、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模等挂钩的检查评价制度和办法,没有摆正师德建设与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关系,往往只重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忽视师德素养的提升。
三是师德建设缺乏社会监督,特别是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对师德的评价和反馈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更没有把教师失德失范现象置于舆论和法律之下予以规范。
基于以上原因,有偿家教屡禁不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职业倦怠、教风学风不端、教师奉献精神欠佳等。这些教师失德失范的现象严重损坏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师德建设工作,开创我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新局面。
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摆上首要位置,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1.切实领会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核心的建设。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亿万青少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风貌,影响整个民族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面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面对我省实现教育强省的新任务,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当前我省实施教育强省、人才强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2.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师德工作水平,仅有领导重视、健全的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有富有新意、创新性强、吸引广大教师自愿参加的活动载体,有效的载体能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形成师德动力。鸡西市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就是抓好师德工作的最有效、最生动的载体。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创设一些有自身特点的活动载体,创造一种全系统、全社会关心师德氛围,让师德走进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走进千家万户。
最近,中央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省委也作了全面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这项活动。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应当走在争先创优活动的前列,争当先进党组织、创造新业绩,争先创优首先应当创师德的先进集体,争师德的先进个人,没有师德的先和优,就没有其他工作的先和优。因此,争先创优必须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开始,用师德的先和优带动其他工作的全面进步。
3.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首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善于发现、积极培养、大力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开展师德表彰奖励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韩国祥等优秀人民教师和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等先进集体的模范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建立健全尤其要落实好相关制度,落实我省已有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严格禁止有偿家教的行为,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的行为,以及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再次,探讨解决师德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相应的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活动,使其尽快成长起来。要制订相关政策,约束、激励他们焕发活力,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
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还要求在师德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密切联系师德建设的实际问题,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和各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的研讨和交流,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典型培养、学习反思等方式,联系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提高师德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4. 切实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关键在领导。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师德建设的新任务、新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必须积极思考和深入探讨现阶段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积极思考和深入探讨应该怎样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问题。■
编辑/牛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