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3-02
2005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行常规儿童保健,高危儿监测过程中诊断为脑瘫的患儿30例作为监测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以传统方法抚育,未行正规发育监测,来就诊时明确诊断为脑瘫的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男38例。脑瘫诊断符合全国2006年全国脑瘫康复会议标准。
1 方法
1.1 监测
对有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生后1个月左右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分数≤35分,体检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婴儿均列入“高危儿”管理范围。检测项目有:发育史/姿势/运动模式、肌张力、肌力、神经反射、Vojta姿势反射,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等;选择性行头颅CT或MRI、肌电图、TORCH、血氨、乳酸、甲状腺功能等辅助检查,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
1.2 一般性干预措施
婴儿抚触,婴儿操指导、功能训练指导等。
1.3 康复训练
根据患儿运动模式、肌张力、肌力等情况,选择性采用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学位按摩等康复技术;并依据患儿病情采取以医院康复为主,强化训练,训练时间和强度以不影响患儿进食、睡眠、体重增长为宜,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干预。半个月至1个月评估1次,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1个月为1疗程。
1.4 其他治疗
药物,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高压氧等。
1.5 疗效标准
正常化: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检测PDI≥70(70为临界状态),异常原始反射消失,肌张力、姿势基本正常。
1.6 统计学分析
率的差异比较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1 脑瘫早期诊断率
两组患儿脑瘫诊断时的年龄分布见下表。≤9月龄脑瘫诊断率,检测组为90%(27/30),对照组为45%(45/1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脑瘫儿诊断时年龄分布
将在我院进行康复综合治疗的时间累积≥2月,结合家庭康复训练总疗程≥6月的两组脑瘫患儿比较正常化率,监测组22例,其中男15例(68%),女7例(32%);对照组63例,其中男43例(68%),女20例(32)。疗效统计时年龄:监测组13.5±4.2个月,对照组 21.10±7.20个月。两组脑瘫患儿正常化率比较,监测组50%(15/30),对照组21%(13/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保健康复科针对脑损伤高危儿级常规保健儿童提供一般儿童保健知识,婴儿操等,脑瘫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医院康复治疗与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监测组多为本院产科、新生儿科出院的儿童,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疗效也较好;对照组多源于基层医院或家长自觉有异、早期被误诊的患儿,来就诊时年龄均较大,临床表现重,治疗开始晚,疗效较差,正常化率地。
儿童保健的过程是评价、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用发育诊断方法,当发现有怀疑指标但不能确诊脑瘫是,先告知家长以引起重视,并指导早期干预。有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的患儿,早期即出现反射异常,并可诊断为中枢协调障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除极严重外,可以治愈或正常化,虽然神经细胞死亡后一般不能再生,但在大脑早期某些细胞的特殊功能可以改变,一些神经细胞能代替临近受损细胞的功能,还能产生新的神经轴突、树突,使神经兴奋船体通路得以恢复。年龄越小,在狗能力越强。婴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尤其是生后半年内,可塑性强,干预效果最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保健康复科与产科、新生儿科合作,开展科学育儿等措施,既丰富了家长的育儿知识,增强了儿童保健意识,有保留和吸引了保健与康复病源,促进了专业的发展。21世纪儿童保健发展趋势:由既往的预防接种、合理营养的保健型,进展到强体健身益智的全面型,建立了以评估为基础,在专业人员、儿童和家长之间形成“评估-指导-发展-评估”的一种个性化的、循环互动的、跟踪式的儿童发展模式,使儿童的每一步都能从他的现有水平出发,达到发展目标、过程最优化;同时,保健和康复相结合,为脑瘫患儿的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2005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行常规儿童保健,高危儿监测过程中诊断为脑瘫的患儿30例作为监测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以传统方法抚育,未行正规发育监测,来就诊时明确诊断为脑瘫的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男38例。脑瘫诊断符合全国2006年全国脑瘫康复会议标准。
1 方法
1.1 监测
对有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生后1个月左右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分数≤35分,体检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婴儿均列入“高危儿”管理范围。检测项目有:发育史/姿势/运动模式、肌张力、肌力、神经反射、Vojta姿势反射,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等;选择性行头颅CT或MRI、肌电图、TORCH、血氨、乳酸、甲状腺功能等辅助检查,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
1.2 一般性干预措施
婴儿抚触,婴儿操指导、功能训练指导等。
1.3 康复训练
根据患儿运动模式、肌张力、肌力等情况,选择性采用Vojta法、Bobath法、上田法、学位按摩等康复技术;并依据患儿病情采取以医院康复为主,强化训练,训练时间和强度以不影响患儿进食、睡眠、体重增长为宜,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干预。半个月至1个月评估1次,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1个月为1疗程。
1.4 其他治疗
药物,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高压氧等。
1.5 疗效标准
正常化: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检测PDI≥70(70为临界状态),异常原始反射消失,肌张力、姿势基本正常。
1.6 统计学分析
率的差异比较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1 脑瘫早期诊断率
两组患儿脑瘫诊断时的年龄分布见下表。≤9月龄脑瘫诊断率,检测组为90%(27/30),对照组为45%(45/1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脑瘫儿诊断时年龄分布
将在我院进行康复综合治疗的时间累积≥2月,结合家庭康复训练总疗程≥6月的两组脑瘫患儿比较正常化率,监测组22例,其中男15例(68%),女7例(32%);对照组63例,其中男43例(68%),女20例(32)。疗效统计时年龄:监测组13.5±4.2个月,对照组 21.10±7.20个月。两组脑瘫患儿正常化率比较,监测组50%(15/30),对照组21%(13/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保健康复科针对脑损伤高危儿级常规保健儿童提供一般儿童保健知识,婴儿操等,脑瘫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医院康复治疗与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监测组多为本院产科、新生儿科出院的儿童,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疗效也较好;对照组多源于基层医院或家长自觉有异、早期被误诊的患儿,来就诊时年龄均较大,临床表现重,治疗开始晚,疗效较差,正常化率地。
儿童保健的过程是评价、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用发育诊断方法,当发现有怀疑指标但不能确诊脑瘫是,先告知家长以引起重视,并指导早期干预。有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的患儿,早期即出现反射异常,并可诊断为中枢协调障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除极严重外,可以治愈或正常化,虽然神经细胞死亡后一般不能再生,但在大脑早期某些细胞的特殊功能可以改变,一些神经细胞能代替临近受损细胞的功能,还能产生新的神经轴突、树突,使神经兴奋船体通路得以恢复。年龄越小,在狗能力越强。婴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尤其是生后半年内,可塑性强,干预效果最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保健康复科与产科、新生儿科合作,开展科学育儿等措施,既丰富了家长的育儿知识,增强了儿童保健意识,有保留和吸引了保健与康复病源,促进了专业的发展。21世纪儿童保健发展趋势:由既往的预防接种、合理营养的保健型,进展到强体健身益智的全面型,建立了以评估为基础,在专业人员、儿童和家长之间形成“评估-指导-发展-评估”的一种个性化的、循环互动的、跟踪式的儿童发展模式,使儿童的每一步都能从他的现有水平出发,达到发展目标、过程最优化;同时,保健和康复相结合,为脑瘫患儿的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创造了条件,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