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大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且在知识的传授中,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荣辱观 综合素质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国家教委指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中所体现的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特别强调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也为校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在物欲纵流的今天,虽然大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比较清楚,但也有少数学生仍认为对社会对他人奉献只是一种手段,认为生活第一重要的就是金钱。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上的腐败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又经常受到轻视和亵渎造成。社会环境中不良的一面和学校缺乏良好而又系统的有计划的素质教育,使得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出现了高智商低素质的现象。高校为此开设了“两课”,但学生大多认为“两课”是政治教化,学习中有不良情绪,以“过关”为目的,往往流于形势,因而学习效果达不到开设课程时教育者所抱有的希望。大学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园地,即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包括了人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与“两课”相比大学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以为大学语文课的功能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传播文学知识;二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三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第二、三点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紧密。因为从《大学语文》课程选材看,大学语文有许多展现人文精神的作品。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自古以来,一批批仁人志士在它的感召下或忧国忧民、或舍生取义,中国的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包括了人生价值、人格价值、人生态度、仁爱精神、行为准则等方面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可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一、加强传统教育,突出爱国主义
当今的大学生多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时期是中国进入经济改革快速发展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对这一代学生影响很大,我在与学生交谈时发现他们对我国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传统特别,认识不很深刻。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又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融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传统美德的核心是“忠贞报国”。在中国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因此在分析体现爱国主义的作品时,教师应注意拓展知识,引入更多的作品,让学生从历史、从现实去认识爱国主义对国家、对自己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屈原的《国殇》时,不仅要分析爱国主义在诗人身上的体现,而且我还引用诗人文天祥的《过 零 丁 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以及闻一多的《一句话》中的“咱们的中国”的诗句,说明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指出“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落后了许多,但它毕竟是自己的祖国,特别强调人在经历挫折时,不能放弃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二、抓住文章思想性,引导学生关心民生疾苦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许多人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成为服务于国家的公务人员。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缩小贫富差距,维护国家稳定已成为我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前提下,我认为课堂教育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民生疾苦,以让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为此在讲孟子的《梁惠王上》④时,抓住文中关键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指出为政一定要施仁政,要有“民为贵”的思想,否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今天中央政府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并对农业减税,普及义务教育正是施仁政、关心民生疾苦的体现。
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理想
时下,大学生中不乏存在着为考试而读书的人,因此在求学中不求甚解,甚至旷课的现象屡禁不止。我认为这与学生树立的理想观有问题,一部分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算奋斗的差不多了,混个毕业好歹出去有饭吃就行。如果我们听之任之,这些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必将缺少创业精神。因此我在授课中仍将“理想”老声重谈,如在讲屠格涅夫的《门槛》时,先讲课本内容,指出当年俄罗斯人把争取民主自由作为理想,不怕牺牲、勇于献身,他们跨越了门槛,实现了民主与自由。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我们在先辈的努力下已经生活在一个和平民主的年代,是不是就不需要树立理想了呢?如果要,我们又应树立怎样的理想?最后,以中国与日本、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指出,只有科技进步我们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这一重任非你们和你们的子孙后代不可,然而光想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不行,需要你们认真学习,把为科学献身作为理想,这样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四、以名人的刚直不阿,有所不为的精神,劝诫学生以义统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备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具有效益、利益和道德等现代观念。规范化的市场经济是以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为条件的,以健全法制为保障,以完善的道德为依托的,它需要每个人严格 遵守规则和秩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财富,不能通过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等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以达到聚敛财富的目的,更不允许极端的自私自利,因为这些行为损害信誉,最终会导致竞争的失败。但有些学生以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不法暴富却没有被法律制裁为由,认为抓住算“倒楣”,抓不住就“发了”。为此在讲课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在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时,我讲到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史上力倡刚正不阿,有所不为人很多,如陆机在《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歇恶木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告诉学生要有高尚人格,即便不能向名人一样去对待生活中委锁之事,也应做到“道不同,不相与谋”,要像李商隐在他的《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一样,“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要像鲁迅先生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古人说,人不可有傲气,却不可无傲骨。今天可能有人钻法律的空子暴富了没有被绳之于法,这只能说明我国的法律还需要完善,而不是没有这样去做的人是错的,在涉及原则的大事上,必须做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五、注重人生挫折教育,力勉学生要艰苦奋斗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历程一帆风顺的多,因而面对挫折往往爱钻牛角尖,心理问题比较多。为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如在讲苏东坡的《初到黄州》时,一面讲苏东坡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的经历,一面联系苏东坡写的《定风波》、《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作品,告诉学生诗人一生连贬几次,不仅没有因此寻死觅活,反而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也无情”这些众人皆知的诗句,不仅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反而抒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迈气派,教育学生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处境有多恶劣,均要“笑傲江湖”。另外,我也常对学生讲,光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还不足,创业是艰难是你们在大学学习还感受不到的,为此你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点我们祖先体会最深,例如《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孟子•告子下》中也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李商隐诗中也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往往要经历一系列的磨难、挫折,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就大业。古往今来,这些已成为人们修身、治家、治国的警世格言,正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精辟理解的千古绝句。你们——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承上启 下、继往开来的时期,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靠你们这一代人去拼搏,去努力。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使命。
以上是我在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观后,针对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时下针对大学语文的授课方法各人均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既不能把它上成说教的政治课,也不能把它上成纯粹的文美欣赏课,应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达到推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宝成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200—3202.
[2]《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R].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5.
[3]《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R].千龙网. 2006-3-20.
[4]《大学生语文》[M].山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8.
(编辑:水 水)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荣辱观 综合素质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国家教委指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中所体现的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特别强调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也为校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在物欲纵流的今天,虽然大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比较清楚,但也有少数学生仍认为对社会对他人奉献只是一种手段,认为生活第一重要的就是金钱。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上的腐败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又经常受到轻视和亵渎造成。社会环境中不良的一面和学校缺乏良好而又系统的有计划的素质教育,使得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出现了高智商低素质的现象。高校为此开设了“两课”,但学生大多认为“两课”是政治教化,学习中有不良情绪,以“过关”为目的,往往流于形势,因而学习效果达不到开设课程时教育者所抱有的希望。大学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园地,即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包括了人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与“两课”相比大学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以为大学语文课的功能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传播文学知识;二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三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第二、三点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紧密。因为从《大学语文》课程选材看,大学语文有许多展现人文精神的作品。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自古以来,一批批仁人志士在它的感召下或忧国忧民、或舍生取义,中国的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包括了人生价值、人格价值、人生态度、仁爱精神、行为准则等方面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可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一、加强传统教育,突出爱国主义
当今的大学生多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时期是中国进入经济改革快速发展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对这一代学生影响很大,我在与学生交谈时发现他们对我国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传统特别,认识不很深刻。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又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融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传统美德的核心是“忠贞报国”。在中国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因此在分析体现爱国主义的作品时,教师应注意拓展知识,引入更多的作品,让学生从历史、从现实去认识爱国主义对国家、对自己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屈原的《国殇》时,不仅要分析爱国主义在诗人身上的体现,而且我还引用诗人文天祥的《过 零 丁 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以及闻一多的《一句话》中的“咱们的中国”的诗句,说明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指出“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落后了许多,但它毕竟是自己的祖国,特别强调人在经历挫折时,不能放弃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二、抓住文章思想性,引导学生关心民生疾苦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许多人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成为服务于国家的公务人员。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缩小贫富差距,维护国家稳定已成为我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前提下,我认为课堂教育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民生疾苦,以让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为此在讲孟子的《梁惠王上》④时,抓住文中关键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指出为政一定要施仁政,要有“民为贵”的思想,否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今天中央政府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并对农业减税,普及义务教育正是施仁政、关心民生疾苦的体现。
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理想
时下,大学生中不乏存在着为考试而读书的人,因此在求学中不求甚解,甚至旷课的现象屡禁不止。我认为这与学生树立的理想观有问题,一部分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算奋斗的差不多了,混个毕业好歹出去有饭吃就行。如果我们听之任之,这些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必将缺少创业精神。因此我在授课中仍将“理想”老声重谈,如在讲屠格涅夫的《门槛》时,先讲课本内容,指出当年俄罗斯人把争取民主自由作为理想,不怕牺牲、勇于献身,他们跨越了门槛,实现了民主与自由。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我们在先辈的努力下已经生活在一个和平民主的年代,是不是就不需要树立理想了呢?如果要,我们又应树立怎样的理想?最后,以中国与日本、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指出,只有科技进步我们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这一重任非你们和你们的子孙后代不可,然而光想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不行,需要你们认真学习,把为科学献身作为理想,这样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四、以名人的刚直不阿,有所不为的精神,劝诫学生以义统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备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具有效益、利益和道德等现代观念。规范化的市场经济是以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为条件的,以健全法制为保障,以完善的道德为依托的,它需要每个人严格 遵守规则和秩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财富,不能通过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等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以达到聚敛财富的目的,更不允许极端的自私自利,因为这些行为损害信誉,最终会导致竞争的失败。但有些学生以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不法暴富却没有被法律制裁为由,认为抓住算“倒楣”,抓不住就“发了”。为此在讲课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在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时,我讲到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史上力倡刚正不阿,有所不为人很多,如陆机在《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歇恶木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告诉学生要有高尚人格,即便不能向名人一样去对待生活中委锁之事,也应做到“道不同,不相与谋”,要像李商隐在他的《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一样,“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要像鲁迅先生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古人说,人不可有傲气,却不可无傲骨。今天可能有人钻法律的空子暴富了没有被绳之于法,这只能说明我国的法律还需要完善,而不是没有这样去做的人是错的,在涉及原则的大事上,必须做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五、注重人生挫折教育,力勉学生要艰苦奋斗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历程一帆风顺的多,因而面对挫折往往爱钻牛角尖,心理问题比较多。为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如在讲苏东坡的《初到黄州》时,一面讲苏东坡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的经历,一面联系苏东坡写的《定风波》、《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作品,告诉学生诗人一生连贬几次,不仅没有因此寻死觅活,反而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也无情”这些众人皆知的诗句,不仅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反而抒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豪迈气派,教育学生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处境有多恶劣,均要“笑傲江湖”。另外,我也常对学生讲,光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还不足,创业是艰难是你们在大学学习还感受不到的,为此你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点我们祖先体会最深,例如《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孟子•告子下》中也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李商隐诗中也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往往要经历一系列的磨难、挫折,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就大业。古往今来,这些已成为人们修身、治家、治国的警世格言,正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精辟理解的千古绝句。你们——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承上启 下、继往开来的时期,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靠你们这一代人去拼搏,去努力。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使命。
以上是我在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观后,针对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时下针对大学语文的授课方法各人均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既不能把它上成说教的政治课,也不能把它上成纯粹的文美欣赏课,应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达到推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宝成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200—3202.
[2]《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R].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5.
[3]《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R].千龙网. 2006-3-20.
[4]《大学生语文》[M].山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8.
(编辑:水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