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澳門,一句“你收到詐騙電話了嗎?”幾乎成了街坊親朋見面的一句潮語!就好像當年特區政府首次向全澳合資格居民發放現金分享,一段時期內,不單止全澳報章網絡平台充斥現金分享的資訊,全城上至政商下至黎民百姓都在熱議,一句“現金分享你收到了嗎?”就成為了當時最紅的潮語!
事過境迁,如今還會出現全城熱議現金分享的現象嗎?當然不再現了。回到當下,在全城引發熱議的話題很簡單,也很不同。若說前者是一件可賀可慶的問好佳話,那如今的後者卻恰好相反,一句“你收到詐騙電話了嗎?”等同問“你破財受騙了嗎?”正面一點來看,也可以理解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切之情,人與人之間一種互相傳遞社會資訊的現象,不同的是,前者傳遞出正能量,而後者則相反,傳遞出當下社會金錢詐騙橫行、警方打擊不力的訊號。
如此說話,並非斷言,現以事實來說話。本人查閱了司警局的部分資訊,進而查到一則最新消息:由7月20日至8月16日,不到一個月,海關、治安警察局及司警局合共接獲2894宗舉報和查詢,當中49宗合共損失近1250萬澳門元。8月2日,山頂醫院密集收到詐騙電話,電話系統受嚴重干擾,騙徒在當日約10時至中午12時半,連續假冒治安警局出入境事務廳電話致電山頂總機,導致正常查詢電話較平日需等待更長時間才能接通。過後院方報警求助,可見騙徒猖狂得連救死扶傷的醫院也不放過。接二連三的詐騙案越揭越多,所涉金額少則數萬,多則數百萬。8月11日一名長居澳門的香港人報案,稱被騙走340萬元人民幣,這個代價太大。
相信不用多費口舌已有足夠的理據支持本人的憂慮。而對此,社會各界有目共睹本澳執法部門的重視,坊間的新聞報章積極配合,在各個公眾平台向廣大市民發放拒絶詐騙電話的信息,即使如此,我們仍可在本地居民的社交平台上,不時見到有網友身邊所識的人几乎全部中招,接過一次以上詐騙電話,大有人在。儘管官方不會認同坊間所言:其實小城已淪為詐騙電話的樂土了!這個評價明顯有誇大現實之嫌,執法部門當然不接受,坊間市民也不願意聽見,但事實並非空穴來風,事出必有因,不容不去直接面對。
近來數月間,假冒澳門政府人員的電話詐騙者“屢屢得米”,而且有深入社區校園之趨勢,一方面和市民的防範意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見證有關部門的宣傳防罪的工作未全面普及到社會的角角落落。長遠而言,針對詐騙行為愈發猖狂,其實當局是否應反思當下反詐騙機制,研究有哪些盲點,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從而得出更有效的打擊動作。本人認為,有關部門疲於教育市民識破詐騙的能力,市民是有目共睹。如各大口岸當眼處、報章、電台、巴士、客船以及公共部門,甚至於一些社區大廈、公園休憩區、街市等人多聚集地點,都有張貼有關的海報,當局還在各類社交平台播出防騙短片,提醒市民提高防騙意識,以防受騙,希望警方的努力可讓更多的市民感受得到。但眼下比較急切的,也是警方易於著手的,可加大從源頭部門的社會責任監管,比如涉及接收詐騙電話的中國電信、澳門電信,甚至涉及金錢交易的金管局、銀行等有關部門,不能讓他們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給跑了,更不可容忍各源頭部門以路人甲的心態,繼續成為一單又一單詐騙事件的旁觀者或幫兇。
事過境迁,如今還會出現全城熱議現金分享的現象嗎?當然不再現了。回到當下,在全城引發熱議的話題很簡單,也很不同。若說前者是一件可賀可慶的問好佳話,那如今的後者卻恰好相反,一句“你收到詐騙電話了嗎?”等同問“你破財受騙了嗎?”正面一點來看,也可以理解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切之情,人與人之間一種互相傳遞社會資訊的現象,不同的是,前者傳遞出正能量,而後者則相反,傳遞出當下社會金錢詐騙橫行、警方打擊不力的訊號。
如此說話,並非斷言,現以事實來說話。本人查閱了司警局的部分資訊,進而查到一則最新消息:由7月20日至8月16日,不到一個月,海關、治安警察局及司警局合共接獲2894宗舉報和查詢,當中49宗合共損失近1250萬澳門元。8月2日,山頂醫院密集收到詐騙電話,電話系統受嚴重干擾,騙徒在當日約10時至中午12時半,連續假冒治安警局出入境事務廳電話致電山頂總機,導致正常查詢電話較平日需等待更長時間才能接通。過後院方報警求助,可見騙徒猖狂得連救死扶傷的醫院也不放過。接二連三的詐騙案越揭越多,所涉金額少則數萬,多則數百萬。8月11日一名長居澳門的香港人報案,稱被騙走340萬元人民幣,這個代價太大。
相信不用多費口舌已有足夠的理據支持本人的憂慮。而對此,社會各界有目共睹本澳執法部門的重視,坊間的新聞報章積極配合,在各個公眾平台向廣大市民發放拒絶詐騙電話的信息,即使如此,我們仍可在本地居民的社交平台上,不時見到有網友身邊所識的人几乎全部中招,接過一次以上詐騙電話,大有人在。儘管官方不會認同坊間所言:其實小城已淪為詐騙電話的樂土了!這個評價明顯有誇大現實之嫌,執法部門當然不接受,坊間市民也不願意聽見,但事實並非空穴來風,事出必有因,不容不去直接面對。
近來數月間,假冒澳門政府人員的電話詐騙者“屢屢得米”,而且有深入社區校園之趨勢,一方面和市民的防範意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見證有關部門的宣傳防罪的工作未全面普及到社會的角角落落。長遠而言,針對詐騙行為愈發猖狂,其實當局是否應反思當下反詐騙機制,研究有哪些盲點,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從而得出更有效的打擊動作。本人認為,有關部門疲於教育市民識破詐騙的能力,市民是有目共睹。如各大口岸當眼處、報章、電台、巴士、客船以及公共部門,甚至於一些社區大廈、公園休憩區、街市等人多聚集地點,都有張貼有關的海報,當局還在各類社交平台播出防騙短片,提醒市民提高防騙意識,以防受騙,希望警方的努力可讓更多的市民感受得到。但眼下比較急切的,也是警方易於著手的,可加大從源頭部門的社會責任監管,比如涉及接收詐騙電話的中國電信、澳門電信,甚至涉及金錢交易的金管局、銀行等有關部門,不能讓他們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給跑了,更不可容忍各源頭部門以路人甲的心態,繼續成為一單又一單詐騙事件的旁觀者或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