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事理说明文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训练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世界古代的物理学很相像,都以天体物理学为基础。“物理”这两个字的使用最早可能是杜甫。杜甫在公元758年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
  杜甫这两句话,现在应用仍很正确。杜甫对“物理”用了“细”和“推”两个字,“细”就是要仔细观察,“推”就是要推理,所以这两个字,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理论,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很重,如果要取两个字来描写物理实验和理论,很难有比“细”和“推”更恰当的字来说明研究物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方法。杜甫是诗人,怎么对“物理”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呢?杜甫当时还是工部侍郎,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计委副主任,大家称他杜工部。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与文学艺术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现保存有一片甲骨,其上所刻甲骨文的内容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新星(Nova)的观察记录。所谓新星是与太阳相似的一颗恒星,一颗恒星的一生可以有几次突然变成新星的经历,每次它能够在几天,或者是一个月左右忽然亮度增加一万至十万倍。在另一片甲骨上,记录着一星期之后,那颗新星的亮度减少很多。这两片甲骨上的甲骨文是世界上对新星最早的记录。
  除新星外,还有超新星。超新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10倍。像太阳这样的星,当它的氢核完全变成氦核时,就变成中子星,这个中子星直径只有几千米。所以像太阳这样大的星一下子变成几千米大,就要变成超新星了。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也在中国,是1056年宋朝时发现的。宋朝的天文记录已经很详细,每天有记录。记录中说,当超新星刚出现的时候,大如鸡蛋,然后它的亮度一天天慢慢变小。从记录中可以推出现在的蟹状星云是哪个时候哪颗超新星演变产生的。这颗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是一年。
  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对于天体构造的看法。中国很早就推测地是圆的,天也是圆的。这是诗人屈原推测的。屈原在他的《天问》里写著: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屈原用解析推理的方法,也就是“细推”了地是圆的。当时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推理出来的。屈原充分运用了诗人的想象力和解析思考能力,那是公元前5世纪。得到了这样重要的结论:天像蛋壳,地像蛋黄,两者都可以转,所以中国从古代开始,天体的运行轨道就有黄道、赤道两个道。屈原接着推测,地的形状可能偏离完美的球形,可能是椭球形。他问:“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屈原问,赤道圆周比通过南北两极的圆周,哪个更长。南北顺椭圆的长度到底多长。但是屈原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那时不知道,我们现在才知道地球的赤道直径和极直径差得很小,可是那个时候他问这个问题是相当了不起的。
  (节选自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纪念会上的报告《物理学的挑战》第一部分,原文发表时作了部分编辑处理,并经作者和叶铭汉教授审定。)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科普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有着天体物理学这一共同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世界古代的物理学唯一相像的地方。
  B.最早使用“物理”两个字的可能是杜甫,从其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中可找到。
  C.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现仅保存下来一片甲骨,但却留下了世界上对新星所作的最早记录。
  D.中国宋朝1056年发现了亮度为太阳1010倍的超新星,并留下了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
  E.屈原是充分运用诗人的想象力和解析思考能力作出“天地都是圆的”这一重要论断的世界第一人。
  2.古代中国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科学与文学艺术有着怎样的密切关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和屈原的作品所出现的符合科学精神的东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振林、闫永平/供稿】
其他文献
引——围绕话题引用材料,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考生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材料要复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漫画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要注意,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中心论点。  议——针对
期刊
【解题技巧】  一、修辞手法鉴赏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双关、设问、反问等。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2.拟人:把事物人格化,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便于抒发感情。  3.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分或表现得更加鲜明。  4.反复:分析强调突出了什么内容,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商人带两袋大蒜到阿拉伯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航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审这道作文题,首先要仔细
期刊
散文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主要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开头、结尾、段落安排、详略处理、过渡、照应等方面。  结构分析是散文考查中的常规题型,主要是对文章结构、段落结构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逻辑关系进行考查。命题导向有直接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直接考查就是直接问某一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考查就是把结构分析与内容、主旨理解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要快速准确地把握散文的结构
期刊
一、怎样用好议论文中的记叙  1.叙议交融,亦叙亦议。议论文中运用例证法,须忌油水分离,防止进入先是大段的“叙”,接着是生硬的“议”的误区,学会叙中有议、亦叙亦议的行文技法,尽量把观点隐于叙述之中,在叙述中融入考生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倾向。如满分作文《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运用的例证法涉及陈伟、曹可凡、冯唐等热点人物,但文章并不给人堆砌事例之感,相反,读者会随着考生的叙述走向思想高地。究其原因,“叙议
期刊
题型集锦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培植心田。一生吃着不尽,只是半点心田。摸摸此处实无愆,到处有人称羡。二、品行端正。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弄文侮法有何长,但见天良尽丧。居心无少邪曲,行事没些乖张。光明俊伟子孙昌,莫作蛇神伎俩。三、孝养父母。终身报答不尽,唯尔父母之恩。亲意欣欣子色温,便见一家孝顺。鸟雏尚知报恩,人子应念逮存。四、友爱兄弟。兄弟分形连气,天生羽翼是他。莫为些小竟分家
期刊
各抒己见  饱蘸浓墨的笔在素纸上走走停停,便有了浓淡深浅、意味深长的水墨佳作;满怀情愫的诗人在山水间走走停停,便有了细腻隽永、才情满溢的不朽诗篇;时间在天地之中走走停停,便有了日月行天、江河经地,孕育出世间万物,生生不息。  走,是奋起,是拼搏,是孜孜不倦的努力。停,是留心、是休憩,是受阻之后的反思。走与停恰如一片叶子的两面一般不可割裂,人若一味横冲直撞,便避免不了遍体鳞伤、迷失方向;人若只是故步
期刊
心灵驿站  聰明是智商,是天赋,是骄傲的资本,也是悲伤的源头。方仲永是聪明的,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善良是凄冷黑暗中的如豆灯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茫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彷徨无助时的一把搀扶。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他主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是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认为这才是聪明的做法。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
期刊
游泳选手傅园慧在自己21岁生日这天发表了一篇长微博,讲述了备战里约奥运期间,她“最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文字朴实诚恳、真情流露,已不见往日的“逗比”属性,既沉重又振奋。  我们初识傅园慧,估计都是在里约奥运会赛后采访的镜头中。那时,她魔性的表情和率直的言语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迅速以“行走的表情包”爆红网络。她让我们以为,她是非常快乐陶醉地在游泳,而铜牌的好成绩对她来说,是意外收获。她简直就是“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