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背包旅游研究在学术探索中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三个主要思想,结合背包旅游与生态女性主义的相似点与共同困境,探讨背包旅游发展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背包旅游 问题探讨 发展对策
现代旅游者追求个性化的体验,背包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自助旅游形式,为具有相当独立旅行能力的旅游者所钟爱。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女性在世界旅游市场上逐渐形成较大的消费规模,女性背包旅游也成为国内女性追随的潮流,本文主要是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背包旅游的发展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生态女性主义与背包旅游
(一)起源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和当代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源于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尼首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并且认为一个生态学家必定会成为女性主义者,同时它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具有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共性:即反传统性,反对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凌驾于社会与自然之上,可以治理一切祸患与灾难。
背包旅行方式是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出现的,代表了一种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具有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共性,这与生态女性主义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反叛思想不谋而合。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早期背包旅行者一直以“漂流者”的身份自居,其旅行形式被形容为半政治化宣言,借助旅行抗议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日益增长的社会和政治统治与霸权,是当地主流文化的叛逆者。国内背包旅游流行于中国的大中城市,是经济生活和教育环境良好的青年人所热衷的一种旅行观念与行为倾向。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思想
1.女性与自然的认同
生态女性主义的首要内容是女性和自然的认同。主要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性别歧视和自然歧视之间以及女性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之间有着社会逻辑的、历史的联结和不可分割性,生态危机的解决和女性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自然都是生命的缔造者,也是抚养生命的载体,她们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女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孕育生命,抚养子女;自然则不断地新陈代谢、往复循环地生储存能量,并用自身养育了一个奇妙且复杂的生物圈。
2.整体自然观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应从异化的、等级制的二元论转向多元共存的整体自然观。在整体自然观中,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任何依存关系都是相互作用的,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等级关系。人类就其本质来说优先其他物种这一观点是荒缪的偏见,是人类为自己谋利益的借口,正如科布所强调的“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当它有助于这个生态系统时,才会有自己的价值”。生态女性主义倡导一种新的生态文化模式,强调万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倡整体自然观,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
3.关怀伦理
生态女性主义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放在整个人类“性别化存在”的历史范畴中考察,批判男权文化,将张扬与建构女性文化当作解决生态危机和性别冲突的根本途径。生态女性主义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怀,深切而典型的关怀本质上应该把对自然特定部分的特殊联系、关心和移情作为一种体会和经验,而不是把自然作为一般抽象物对待。关怀要求平等关系,无论关怀方还是被关怀方地位都是平等的,同时也要求关怀方和被关怀方的角色互换。人类应当意识到在向自然获取关怀的同时,也应当关怀自然。
二、背包旅游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关系
(一)背包旅游发展需求与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相似性
从商业角度出发,要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基于用户需求的概念上针对性地规划,而背包旅游发展中的“用户”则是背包旅游者。背包旅游者喜爱生态环境良好的原生态目的地,为了追求旅游效果的真实性,他们愿意牺牲更多的舒适性去看更美的景致,在没有原住民居住的地区,背包旅游者乐于采用安营扎寨的露营方式,以期完全融入自然,故背包旅游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是首当其冲。而生态女性主义直面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以女性的视角来考察生态危机,提倡在生态觉悟的基础上和谐发展,可以看出,背包旅游发展与生态女性主义在理论层次上有着隐性的关联。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生态环境优越地也是背包旅游发展的基础。
(二)背包旅游者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相似性
大部分背包旅游者与生态女性主义者都站在自然的角度,反对人类对大自然过分的开发。尽管背包旅游者也有放松型的游憩需求,但他们更多强调感受,希望在旅行中最大程度地体验当地真实生活和人文风情,对商业化或舞台化的表演文化有抗拒的态度,这与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对大自然的开发,回归原生态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近年来背包旅游者的性别发展趋势来看,女性群体数量和质量上升,且多是生态环保者,女性背包旅游者能更好地从女性角度维护大自然母亲的原真性。
(三)背包旅游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共同困境
背包旅游发展过程中,背包旅游者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一般都是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但随着背包旅游者的移动与口碑交流,他们去过的旅游目的地被开发者看中,成为旅游规划开发的对象,虽然开发地即旅游目的地经济有所上升,但开发后反而成为背包旅游者的噩梦之地。具有女性生态主义的背包旅游者们想从根本上维护大自然最原始的状态,但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却无能为力。
三、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背包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旅游目的地的商业化开发
背包旅游者所到之处大多是风景独特之地,易被投资者或者政府看中进行开发,不可否认,背包旅游是一种从下而上的旅游形式,是ST-EP(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的极佳实践模式,可被推广为条件差、风景资源级别高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形式。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现存的背包旅游盛行地都在面临着商业化开发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开发的不合理性,国内发展旅游的思维仍处在“要旅游,先修路”层面,开发者多以男性征服大自然思维主宰,驾驭大自然、服务人类为主,例如泰山修建旅游车导致水淹三孔,开发的不合理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开发速度过快,“老少边山穷”地区适合发展背包旅游,但为了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例如虎跳峡沿线景区客栈兴建现代化设施的速度与当地民众思想的进步步伐不协调,同时也不符合背包旅游者节俭环保的住宿要求,旅游服务的庸俗商业化,导致背包旅游者的重游率降低。 (二)已开发旅游目的地的困境
针对背包旅游者已开发的旅游目的地,首先,从生态女性主义追求原生态的角度出发,已开发旅游目的地生态已不是最初的生态状况,面临着下一步发展的困境,是继续定位于发展背包旅游市场还是转型成为大众游客服务的旅游景区。其次,已开发旅游目的地外来人群与本地居民关系的处理问题。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由于生产不足,导致旅游地变成“旅游飞地”或带有“飞地”性质,即指城里人或者外来投资商占据了旅游业中的经营者地位,并且占有绝对或者绝大部分的受益权,使得旅游目的地成了城里人的飞地,这种状况不利于扶贫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再次,生态女性主义倡导伦理关怀,背包者追求个性化的探索,例如沙发客的流行、野外徒步探险等,就此情况,对于所在旅游目的地值得思考的是,旅游风险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强化背包旅游者的风险意识,给予背包者足够的人性关怀。
(三)背包旅游者自身的异化
背包旅游者自身异化的方向,分析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由于国内社会及个人家庭对背包旅游价值理念的不认同,很多背包旅游者在迫于压力下转化为安全系数较高的大众旅游者。
第二种是背包客中有经济基础较好的族群,仍然喜爱独立自由的探索,会背着包到处闯荡,但他们改变了人们传统印象的苦行僧的背包客形象,携带较多的电子产品,对设施和服务要求比较高,人称“富驴”。
第三种是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背包旅游者,他们是所有旅游者中最多人性化和最少商业化的群体,生态与环保意识强,道德素质高,此类具有生态意识的背包者异化成为生态旅游者、野生动物保护者、文化古迹的维护者等。
(四)国内背包旅游市场的挑战
背包旅游市场被定位为我国先导类的客源市场,从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来看,背包旅游者在目的地的逗留时间长,人均消费高,市场规模大,热衷探险旅游产品,同时对旅游设施的要求低,是最使基层农村社区得益的旅游群体,对旅游安全敏感性低,游览反季节、反热点,能够起到平衡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格局的作用。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背包旅游的同质化发展与人类支配自然的偏见有着联系,国内背包旅游目的地差异化的消失,会导致国内众多背包旅游者开始倾向于去国外发掘,从而失去国内背包旅游者这一庞大的市场人群。由于对背包旅游的不重视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的状况不乐观,国内旅游者如何接纳这种背包旅游的形式,扭转国内旅游者对此类旅游的意识形态;如何正确认识、引导与规范市场,提高背包旅游者的重游率与推荐率是一大关键点。
四、生态女性主义对背包旅游发展的启示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应该摧毁人类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等级制度,重新承认自然的主动性及意向性。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背包旅游的发展,除了从背包旅游者角度考虑发展需求外,还需要从大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发展过程。
(一)保持旅游目的地的原真性
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过程,应该以保持目的地的原真性为首要前提。生态女性主义强调自然的整体性。首先,开发主体自身要有较强的生态意识,在客观分析了背包旅游市场之后,基于背包旅游者的需求,适当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其次,要从原居民角度出发,以确保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原真性。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旅游目的地同类化而导致的恶性竞争,用逼真的旅游环境与良好的生态提高背包旅游者的重游率。
(二)提倡政府介入的引导性开发
背包旅游的发展涉及众多的行业利益相关者,需要住宿、交通、旅游景区、旅行社、网络等行业相关者的支撑,结合中国当地的实情,政府在背包旅游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关怀伦理和具有包容性的商谈,要求女性和其他被排除的群体积极参与民主实践。同时,商谈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容纳各种差异的观点。政府在进行背包旅游发展的规划中,要展开多种座谈会积极包容各个行业的观点,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研究,让本地居民多参与开发过程,尽量多地保持当地的思想,采取引导性的措施,以延缓旅游目的地发展过快导致的毁灭性。
(三)赋予女性参与背包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利
在规划过程中要邀请当地原居民参与,要充分征求当地原居民的意见,尤其是当地的女性居民。这是由于生态女性主义将女性与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生态问题,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女性原则的式微,拯救生态危机在于提倡“女性原则”,而父权制是建立在掠夺与破坏自然界及地方文化、剥削和排斥妇女的基础之上的,不仅造成了自然生物圈的破坏,也危害了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因此,女性生态主义认为,性别差异因素会造成在规划决策中的巨大差异,弱化男性主宰大自然的思维模式,落实女性的参与是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最后,要增加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女性参与的力度,要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四)普及背包旅游发展的生态思维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是生命的创造者,也是生命的维护者。政府在引导开发过程中,考虑背包旅游者的特性和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的维护,可以完全打破“要旅游,先修路”的发展思维束缚,旅游景区内无须修路,天然的探险环境反而更吸引背包旅游者。其次,在住宿设施方面,背包旅游者的住宿最多采用各种廉价方式的组合,包括农家旅馆、青年旅社等,无须兴建大型宾馆等配套设施,同时,生态环保也是背包者关心的,应宣传设施利用中的环境亲善行为去吸引绿色背包客。
参考文献:
[1]朱璇.漂移的旅行者——关于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J].旅游学刊,2007,22(2).
[2]方明,吴次芳等.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农地保护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地理, 2013,33(2).
[3]都岚岚.后回潮时代的美国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刘飞.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朱璇.背包旅游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4).
[6]Warren K. Ecofeminist philosophy: A western perspective 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M]. Rowman& Littlefield Pub Inc,2000(1).
[7]方刚,罗蔚.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2).
[8]郑红宾,陈雄,孙丹.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探讨[J]. 乡村旅游,2011,22(10).
[9]刘济良.论后现代主义与生态德育[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6).
[10]袁玲红.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形态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4).
[11]Val Plumwood. Nature, Self, and Gender: Feminism,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nd the Critique of Rationalism [J]. Hypatia,1991(1).
[12]陈友莲.“旅游飞地”对旅游扶贫绩效的影响及其防范[J].市场论坛,2011,93(12).
责任编辑:康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背包旅游 问题探讨 发展对策
现代旅游者追求个性化的体验,背包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自助旅游形式,为具有相当独立旅行能力的旅游者所钟爱。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女性在世界旅游市场上逐渐形成较大的消费规模,女性背包旅游也成为国内女性追随的潮流,本文主要是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背包旅游的发展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生态女性主义与背包旅游
(一)起源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和当代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源于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尼首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并且认为一个生态学家必定会成为女性主义者,同时它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具有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共性:即反传统性,反对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凌驾于社会与自然之上,可以治理一切祸患与灾难。
背包旅行方式是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出现的,代表了一种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具有后现代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共性,这与生态女性主义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反叛思想不谋而合。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早期背包旅行者一直以“漂流者”的身份自居,其旅行形式被形容为半政治化宣言,借助旅行抗议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日益增长的社会和政治统治与霸权,是当地主流文化的叛逆者。国内背包旅游流行于中国的大中城市,是经济生活和教育环境良好的青年人所热衷的一种旅行观念与行为倾向。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思想
1.女性与自然的认同
生态女性主义的首要内容是女性和自然的认同。主要强调女性与自然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性别歧视和自然歧视之间以及女性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之间有着社会逻辑的、历史的联结和不可分割性,生态危机的解决和女性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自然都是生命的缔造者,也是抚养生命的载体,她们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女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孕育生命,抚养子女;自然则不断地新陈代谢、往复循环地生储存能量,并用自身养育了一个奇妙且复杂的生物圈。
2.整体自然观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应从异化的、等级制的二元论转向多元共存的整体自然观。在整体自然观中,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任何依存关系都是相互作用的,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等级关系。人类就其本质来说优先其他物种这一观点是荒缪的偏见,是人类为自己谋利益的借口,正如科布所强调的“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当它有助于这个生态系统时,才会有自己的价值”。生态女性主义倡导一种新的生态文化模式,强调万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倡整体自然观,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
3.关怀伦理
生态女性主义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放在整个人类“性别化存在”的历史范畴中考察,批判男权文化,将张扬与建构女性文化当作解决生态危机和性别冲突的根本途径。生态女性主义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怀,深切而典型的关怀本质上应该把对自然特定部分的特殊联系、关心和移情作为一种体会和经验,而不是把自然作为一般抽象物对待。关怀要求平等关系,无论关怀方还是被关怀方地位都是平等的,同时也要求关怀方和被关怀方的角色互换。人类应当意识到在向自然获取关怀的同时,也应当关怀自然。
二、背包旅游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关系
(一)背包旅游发展需求与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相似性
从商业角度出发,要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基于用户需求的概念上针对性地规划,而背包旅游发展中的“用户”则是背包旅游者。背包旅游者喜爱生态环境良好的原生态目的地,为了追求旅游效果的真实性,他们愿意牺牲更多的舒适性去看更美的景致,在没有原住民居住的地区,背包旅游者乐于采用安营扎寨的露营方式,以期完全融入自然,故背包旅游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是首当其冲。而生态女性主义直面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以女性的视角来考察生态危机,提倡在生态觉悟的基础上和谐发展,可以看出,背包旅游发展与生态女性主义在理论层次上有着隐性的关联。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生态环境优越地也是背包旅游发展的基础。
(二)背包旅游者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相似性
大部分背包旅游者与生态女性主义者都站在自然的角度,反对人类对大自然过分的开发。尽管背包旅游者也有放松型的游憩需求,但他们更多强调感受,希望在旅行中最大程度地体验当地真实生活和人文风情,对商业化或舞台化的表演文化有抗拒的态度,这与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对大自然的开发,回归原生态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近年来背包旅游者的性别发展趋势来看,女性群体数量和质量上升,且多是生态环保者,女性背包旅游者能更好地从女性角度维护大自然母亲的原真性。
(三)背包旅游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共同困境
背包旅游发展过程中,背包旅游者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一般都是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但随着背包旅游者的移动与口碑交流,他们去过的旅游目的地被开发者看中,成为旅游规划开发的对象,虽然开发地即旅游目的地经济有所上升,但开发后反而成为背包旅游者的噩梦之地。具有女性生态主义的背包旅游者们想从根本上维护大自然最原始的状态,但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却无能为力。
三、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背包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旅游目的地的商业化开发
背包旅游者所到之处大多是风景独特之地,易被投资者或者政府看中进行开发,不可否认,背包旅游是一种从下而上的旅游形式,是ST-EP(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的极佳实践模式,可被推广为条件差、风景资源级别高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形式。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现存的背包旅游盛行地都在面临着商业化开发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开发的不合理性,国内发展旅游的思维仍处在“要旅游,先修路”层面,开发者多以男性征服大自然思维主宰,驾驭大自然、服务人类为主,例如泰山修建旅游车导致水淹三孔,开发的不合理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开发速度过快,“老少边山穷”地区适合发展背包旅游,但为了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例如虎跳峡沿线景区客栈兴建现代化设施的速度与当地民众思想的进步步伐不协调,同时也不符合背包旅游者节俭环保的住宿要求,旅游服务的庸俗商业化,导致背包旅游者的重游率降低。 (二)已开发旅游目的地的困境
针对背包旅游者已开发的旅游目的地,首先,从生态女性主义追求原生态的角度出发,已开发旅游目的地生态已不是最初的生态状况,面临着下一步发展的困境,是继续定位于发展背包旅游市场还是转型成为大众游客服务的旅游景区。其次,已开发旅游目的地外来人群与本地居民关系的处理问题。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由于生产不足,导致旅游地变成“旅游飞地”或带有“飞地”性质,即指城里人或者外来投资商占据了旅游业中的经营者地位,并且占有绝对或者绝大部分的受益权,使得旅游目的地成了城里人的飞地,这种状况不利于扶贫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再次,生态女性主义倡导伦理关怀,背包者追求个性化的探索,例如沙发客的流行、野外徒步探险等,就此情况,对于所在旅游目的地值得思考的是,旅游风险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强化背包旅游者的风险意识,给予背包者足够的人性关怀。
(三)背包旅游者自身的异化
背包旅游者自身异化的方向,分析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由于国内社会及个人家庭对背包旅游价值理念的不认同,很多背包旅游者在迫于压力下转化为安全系数较高的大众旅游者。
第二种是背包客中有经济基础较好的族群,仍然喜爱独立自由的探索,会背着包到处闯荡,但他们改变了人们传统印象的苦行僧的背包客形象,携带较多的电子产品,对设施和服务要求比较高,人称“富驴”。
第三种是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背包旅游者,他们是所有旅游者中最多人性化和最少商业化的群体,生态与环保意识强,道德素质高,此类具有生态意识的背包者异化成为生态旅游者、野生动物保护者、文化古迹的维护者等。
(四)国内背包旅游市场的挑战
背包旅游市场被定位为我国先导类的客源市场,从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来看,背包旅游者在目的地的逗留时间长,人均消费高,市场规模大,热衷探险旅游产品,同时对旅游设施的要求低,是最使基层农村社区得益的旅游群体,对旅游安全敏感性低,游览反季节、反热点,能够起到平衡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格局的作用。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背包旅游的同质化发展与人类支配自然的偏见有着联系,国内背包旅游目的地差异化的消失,会导致国内众多背包旅游者开始倾向于去国外发掘,从而失去国内背包旅游者这一庞大的市场人群。由于对背包旅游的不重视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的状况不乐观,国内旅游者如何接纳这种背包旅游的形式,扭转国内旅游者对此类旅游的意识形态;如何正确认识、引导与规范市场,提高背包旅游者的重游率与推荐率是一大关键点。
四、生态女性主义对背包旅游发展的启示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应该摧毁人类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等级制度,重新承认自然的主动性及意向性。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背包旅游的发展,除了从背包旅游者角度考虑发展需求外,还需要从大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发展过程。
(一)保持旅游目的地的原真性
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过程,应该以保持目的地的原真性为首要前提。生态女性主义强调自然的整体性。首先,开发主体自身要有较强的生态意识,在客观分析了背包旅游市场之后,基于背包旅游者的需求,适当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其次,要从原居民角度出发,以确保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原真性。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旅游目的地同类化而导致的恶性竞争,用逼真的旅游环境与良好的生态提高背包旅游者的重游率。
(二)提倡政府介入的引导性开发
背包旅游的发展涉及众多的行业利益相关者,需要住宿、交通、旅游景区、旅行社、网络等行业相关者的支撑,结合中国当地的实情,政府在背包旅游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关怀伦理和具有包容性的商谈,要求女性和其他被排除的群体积极参与民主实践。同时,商谈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容纳各种差异的观点。政府在进行背包旅游发展的规划中,要展开多种座谈会积极包容各个行业的观点,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研究,让本地居民多参与开发过程,尽量多地保持当地的思想,采取引导性的措施,以延缓旅游目的地发展过快导致的毁灭性。
(三)赋予女性参与背包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利
在规划过程中要邀请当地原居民参与,要充分征求当地原居民的意见,尤其是当地的女性居民。这是由于生态女性主义将女性与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生态问题,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女性原则的式微,拯救生态危机在于提倡“女性原则”,而父权制是建立在掠夺与破坏自然界及地方文化、剥削和排斥妇女的基础之上的,不仅造成了自然生物圈的破坏,也危害了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利益,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因此,女性生态主义认为,性别差异因素会造成在规划决策中的巨大差异,弱化男性主宰大自然的思维模式,落实女性的参与是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最后,要增加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女性参与的力度,要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四)普及背包旅游发展的生态思维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是生命的创造者,也是生命的维护者。政府在引导开发过程中,考虑背包旅游者的特性和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然的维护,可以完全打破“要旅游,先修路”的发展思维束缚,旅游景区内无须修路,天然的探险环境反而更吸引背包旅游者。其次,在住宿设施方面,背包旅游者的住宿最多采用各种廉价方式的组合,包括农家旅馆、青年旅社等,无须兴建大型宾馆等配套设施,同时,生态环保也是背包者关心的,应宣传设施利用中的环境亲善行为去吸引绿色背包客。
参考文献:
[1]朱璇.漂移的旅行者——关于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J].旅游学刊,2007,22(2).
[2]方明,吴次芳等.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农地保护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地理, 2013,33(2).
[3]都岚岚.后回潮时代的美国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刘飞.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朱璇.背包旅游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4).
[6]Warren K. Ecofeminist philosophy: A western perspective 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M]. Rowman& Littlefield Pub Inc,2000(1).
[7]方刚,罗蔚.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2).
[8]郑红宾,陈雄,孙丹.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探讨[J]. 乡村旅游,2011,22(10).
[9]刘济良.论后现代主义与生态德育[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6).
[10]袁玲红.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形态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4).
[11]Val Plumwood. Nature, Self, and Gender: Feminism,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nd the Critique of Rationalism [J]. Hypatia,1991(1).
[12]陈友莲.“旅游飞地”对旅游扶贫绩效的影响及其防范[J].市场论坛,2011,93(12).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