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主持人
洪怡华(上海启稚摇篮国际早教研究中心创始人、董事长,组建有专业的早教师资团队,其创建的早教机构目前已有会员宝宝逾万名。她在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咨询经验,支持她做这份事业的有她的6岁儿子。)
Q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意义我已认同,不过,身为两岁半 宝宝的爸爸,我该如何参与到宝宝的游戏里呢?跟那么小的宝宝玩耍,爸爸会不会显得很“娘娘腔”呢?
A 欢迎您加入到教育宝宝的行列中来。其实爸爸可以不必像妈妈一样凡事都管教宝宝,您就是您!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来影响孩子。您一定能回忆起很多至今还令您感觉有趣的童年游戏,那么,您完全可以跟宝宝玩自己的童年游戏。
爸爸可以带宝宝玩一些比较需要勇气的游戏,比如:下楼梯,剩下四五级,让宝宝直接跳下去,哪怕吓得隔壁老奶奶惊叫起来也不要紧。当然重现童年的这些挑战游戏时,您要把危险降到最低。又比如:爸爸可以带宝宝一起去捉蚯蚓,寻找蚯蚓的家,观察蚯蚓的生活。又比如:爸爸可以和宝宝换双鞋穿,比赛谁走得快,看到底是宝宝穿大鞋走的难度高,还是爸爸穿小鞋子的挑战大。又比如:爸爸可以将手臂伸出来,让宝宝双手抓吊在上面,您慢慢晃动手臂,这就是自备的“大吊车”。又比如:把宝宝放在您的肩头,帮您拿放在高处的物品,当然这个物品一定要轻巧且不易被摔坏。
玩这些游戏时,希望爸爸能耐心向宝宝讲述其中的生活常识,解释其中的物理现象。我想宝宝一定会非常喜欢您,我们期待着尽快分享到您的经验。
Q我婆婆比较传统,当我的儿子不听话时,她常常会说:
“我去拿针来戳你的屁股。”我家的阿姨还特别配合,会立刻跟着说:“我马上去拿针!”刚开始时,我儿子会被吓住,现在他已经4岁,已经不再害怕,有时还煞有其事地等着“针”来戳!我该如何收拾这个局面呢?
A 这是在民间常用的一种阻止孩子行为的方法,其方法的“漏洞”就在于很容易被孩子识破。建议您首先告诉您的婆婆,不要再用此方法来阻止孩子的行为,如果继续这样,奶奶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会下降。同时与您婆婆一起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原因,商量具体的应对方法。假设说:宝宝要自己洗手,奶奶怕宝宝乘此机会玩水总要阻止他,您可以向婆婆解释此时宝宝有模仿成人、希望自己成长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适当允许宝宝自己洗手,只是在宝宝的洗手时间、频率、过程上给予引导,这样对宝宝从小养成自己洗手的习惯很有帮助等。相信您的婆婆为了孙子的健康成长会接受您的意见。其实,您的婆婆只是缺少正确的、具体的育儿方法罢了,只要好好沟通,家人一起接受科学的育儿方法,就能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Q我的儿子3岁了,他老是喜欢打人,打了别的宝宝还一
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虽然他打人也不一定就能打痛对方,别的妈妈也并不跟我计较,但我真是很烦恼,我该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A 对低龄幼儿的“打人现象”,我们首要的是观察、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和原因,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宝宝想得到某样东西,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没轻没重就出手了;也有的是宝宝的天性使然,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打着玩;还有的是因为别人妨碍了他,他来不及用语言表述,直接就动手了,等等。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您可以在宝宝“出手”前,替宝宝用语言表达“我想要……” “请给我玩一会儿好吗”一类的话;如果是第二种,当进入容易引发宝宝“天性”的场所时,您可以轻轻拽着宝宝的手,用您的语言来表述他此时的情感。假如他已经打着了别人,则要他停下活动,去关心被他打痛的对方,引导宝宝去体察别人的感受;如果是第三种,您可以适时地教给宝宝几招沟通的技巧,包括同伴之间建立边界关系、游戏规则,如:“这是我的,请还给我!”总之,找到宝宝“打人”的原因,再想具体的办法应对。久而久之,宝宝就知道怎样处理问题了。同时,随着宝宝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的“打人”行为也会慢慢淡化的。
Q每次我们带宝宝去公园玩、去商场玩,她都表现得很淑 女,她在幼儿园也很乖巧,从来不跟小朋友吵架。但是,我们的这位乖乖女在家里特别容易发脾气,不爱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A “家”是宝宝休憩的港湾,亲人是宝宝情感的依靠。宝宝能区分在什么场所、哪些对象可以发脾气,说明您的宝宝的适应性在成长,这是一件好事。至于宝宝“为什么”发脾气,则是需要我们大人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宝宝有需求,您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满足她?”“是不是您没有理解宝宝的心思?”“是不是宝宝用发脾气来‘掌控’大人?”等等。如果我们大人换位到宝宝的角度来思考、感受,也许责怪宝宝不听话的“怨气”可减去一大半,宝宝的笑声也会增多。反之,我们总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宝宝,“怨气”和“怎么办”就会增多。
Q宝宝快3岁了,她很爱看电视,可她看电视的时候经常
尿湿裤子。如果我们提醒宝宝暂停看电视去尿尿,宝宝又大叫“妈妈打断我,好讨厌”,请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宝宝看电视尿裤子的问题呢?
A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宝宝看电视时,注意力集中在电视节目上,尿意被暂时压抑。一旦尿意上升到影响看电视时,两岁左右宝宝的控制能力差,通常会“来不及”。一般宝宝到4岁左右就能控制了,这种现象自然会减少或消失。
当宝宝还小时,建议一:看电视前先给宝宝解尿;二,暂停电视播放。您可以当着宝宝的面按暂停键,让宝宝解完尿继续看电视;三,把小马桶放到电视机前,让宝宝尿尿、看电视两不误。这些方法您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选用,不过第三种办法要慎用,当宝宝渐渐有控制能力时,就不用主动为宝宝放小马桶了。
Q我家宝宝两岁了,他的攻击性行为断断续续会发生,我
们对他讲道理、批评教育都没用。请问,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一些强制性行为来阻止宝宝呢,或者,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更好的建议?
A 宝宝有攻击性行为确实令人烦恼,但是,攻击行为在两岁宝宝身上发生,似乎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岁宝宝的语言表达很有限,常常是他有想法有情感却表达不清,宝宝自己有时也为此很生气;其次,宝宝控制自己肢体动作的能力也很有限,碰、拍、推、拉、打等动作区分不清,一出手就没有轻重;再次,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有限的生活体验,使宝宝不能等待、不能为对方考虑,更不能预计到其“攻击性行为”的后果。这也就是您采用讲道理、批评教育这种对大孩子可能有效的方法在此无效的原因。
是不是对两岁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可以不闻不问了?恰恰相反,爸爸妈妈应该更细心、更设身处地分析理解,宝宝为什么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然后作相应的解决。发觉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会造成后果,您可以将宝宝暂时隔离,或者在活动前做些准备,避免他产生攻击性的行为。比如,有小客人来时,为宝宝们准备人手一份的玩具和食品等,避免发生争执。
平时,爸爸妈妈可在家经常与宝宝模拟一些同伴交往的场景,如拿自己的玩具向宝宝请求:我们换着玩好吗?你玩完再给我玩玩好吗?如果宝宝不愿意,您就耐心等待,直至他同意;反之,也让宝宝尝试等待的滋味。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宝宝积累一些同伴交往的经验。
通常情况下,随着宝宝语言的丰富、自控力的增加、经验的积累,所谓的“攻击性行为”也会逐渐减少或者渐渐消失。千万不要放大两岁宝宝某个攻击性行为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爸爸妈妈及时对宝宝的行为做出合适应对,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Q面对宝宝,我经常有内疚心理,因为平时总是先生陪伴
宝宝。我因为这一年工作特别繁忙,与宝宝没有足够的时间相处。请问,我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呢?
A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建议您和宝宝在一起时,多做肌肤接触的游戏。如:紧紧抱抱宝宝,为宝宝哈痒痒,将宝宝举起转圈,搂着宝宝讲故事,等等;在室外,多与宝宝一起探索大自然,比如:宝宝要看路边的花朵开放,就陪着他看。宝宝捡起一片树叶观看,您也不要以为“脏”而轻易阻止宝宝的探索行为;在游乐场,多与宝宝一起同乐,只要游乐器具能容下您,可以跟宝宝一起挤进去玩。您的价值观、育儿观尽可能依附在这些活动中传递,尽量不要占用有限的亲子时间进行说教。总之,宝宝与您一起时,会“咯咯”大笑,会兴高采烈地向您诉说,这就说明宝宝是喜欢妈妈、接纳妈妈。反之,则要考虑妈妈与宝宝一起时的互动质量到底如何了。
洪怡华(上海启稚摇篮国际早教研究中心创始人、董事长,组建有专业的早教师资团队,其创建的早教机构目前已有会员宝宝逾万名。她在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咨询经验,支持她做这份事业的有她的6岁儿子。)
Q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意义我已认同,不过,身为两岁半 宝宝的爸爸,我该如何参与到宝宝的游戏里呢?跟那么小的宝宝玩耍,爸爸会不会显得很“娘娘腔”呢?
A 欢迎您加入到教育宝宝的行列中来。其实爸爸可以不必像妈妈一样凡事都管教宝宝,您就是您!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来影响孩子。您一定能回忆起很多至今还令您感觉有趣的童年游戏,那么,您完全可以跟宝宝玩自己的童年游戏。
爸爸可以带宝宝玩一些比较需要勇气的游戏,比如:下楼梯,剩下四五级,让宝宝直接跳下去,哪怕吓得隔壁老奶奶惊叫起来也不要紧。当然重现童年的这些挑战游戏时,您要把危险降到最低。又比如:爸爸可以带宝宝一起去捉蚯蚓,寻找蚯蚓的家,观察蚯蚓的生活。又比如:爸爸可以和宝宝换双鞋穿,比赛谁走得快,看到底是宝宝穿大鞋走的难度高,还是爸爸穿小鞋子的挑战大。又比如:爸爸可以将手臂伸出来,让宝宝双手抓吊在上面,您慢慢晃动手臂,这就是自备的“大吊车”。又比如:把宝宝放在您的肩头,帮您拿放在高处的物品,当然这个物品一定要轻巧且不易被摔坏。
玩这些游戏时,希望爸爸能耐心向宝宝讲述其中的生活常识,解释其中的物理现象。我想宝宝一定会非常喜欢您,我们期待着尽快分享到您的经验。
Q我婆婆比较传统,当我的儿子不听话时,她常常会说:
“我去拿针来戳你的屁股。”我家的阿姨还特别配合,会立刻跟着说:“我马上去拿针!”刚开始时,我儿子会被吓住,现在他已经4岁,已经不再害怕,有时还煞有其事地等着“针”来戳!我该如何收拾这个局面呢?
A 这是在民间常用的一种阻止孩子行为的方法,其方法的“漏洞”就在于很容易被孩子识破。建议您首先告诉您的婆婆,不要再用此方法来阻止孩子的行为,如果继续这样,奶奶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会下降。同时与您婆婆一起分析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的原因,商量具体的应对方法。假设说:宝宝要自己洗手,奶奶怕宝宝乘此机会玩水总要阻止他,您可以向婆婆解释此时宝宝有模仿成人、希望自己成长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适当允许宝宝自己洗手,只是在宝宝的洗手时间、频率、过程上给予引导,这样对宝宝从小养成自己洗手的习惯很有帮助等。相信您的婆婆为了孙子的健康成长会接受您的意见。其实,您的婆婆只是缺少正确的、具体的育儿方法罢了,只要好好沟通,家人一起接受科学的育儿方法,就能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Q我的儿子3岁了,他老是喜欢打人,打了别的宝宝还一
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虽然他打人也不一定就能打痛对方,别的妈妈也并不跟我计较,但我真是很烦恼,我该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A 对低龄幼儿的“打人现象”,我们首要的是观察、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和原因,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宝宝想得到某样东西,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没轻没重就出手了;也有的是宝宝的天性使然,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打着玩;还有的是因为别人妨碍了他,他来不及用语言表述,直接就动手了,等等。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您可以在宝宝“出手”前,替宝宝用语言表达“我想要……” “请给我玩一会儿好吗”一类的话;如果是第二种,当进入容易引发宝宝“天性”的场所时,您可以轻轻拽着宝宝的手,用您的语言来表述他此时的情感。假如他已经打着了别人,则要他停下活动,去关心被他打痛的对方,引导宝宝去体察别人的感受;如果是第三种,您可以适时地教给宝宝几招沟通的技巧,包括同伴之间建立边界关系、游戏规则,如:“这是我的,请还给我!”总之,找到宝宝“打人”的原因,再想具体的办法应对。久而久之,宝宝就知道怎样处理问题了。同时,随着宝宝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他的“打人”行为也会慢慢淡化的。
Q每次我们带宝宝去公园玩、去商场玩,她都表现得很淑 女,她在幼儿园也很乖巧,从来不跟小朋友吵架。但是,我们的这位乖乖女在家里特别容易发脾气,不爱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A “家”是宝宝休憩的港湾,亲人是宝宝情感的依靠。宝宝能区分在什么场所、哪些对象可以发脾气,说明您的宝宝的适应性在成长,这是一件好事。至于宝宝“为什么”发脾气,则是需要我们大人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宝宝有需求,您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满足她?”“是不是您没有理解宝宝的心思?”“是不是宝宝用发脾气来‘掌控’大人?”等等。如果我们大人换位到宝宝的角度来思考、感受,也许责怪宝宝不听话的“怨气”可减去一大半,宝宝的笑声也会增多。反之,我们总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宝宝,“怨气”和“怎么办”就会增多。
Q宝宝快3岁了,她很爱看电视,可她看电视的时候经常
尿湿裤子。如果我们提醒宝宝暂停看电视去尿尿,宝宝又大叫“妈妈打断我,好讨厌”,请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宝宝看电视尿裤子的问题呢?
A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宝宝看电视时,注意力集中在电视节目上,尿意被暂时压抑。一旦尿意上升到影响看电视时,两岁左右宝宝的控制能力差,通常会“来不及”。一般宝宝到4岁左右就能控制了,这种现象自然会减少或消失。
当宝宝还小时,建议一:看电视前先给宝宝解尿;二,暂停电视播放。您可以当着宝宝的面按暂停键,让宝宝解完尿继续看电视;三,把小马桶放到电视机前,让宝宝尿尿、看电视两不误。这些方法您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选用,不过第三种办法要慎用,当宝宝渐渐有控制能力时,就不用主动为宝宝放小马桶了。
Q我家宝宝两岁了,他的攻击性行为断断续续会发生,我
们对他讲道理、批评教育都没用。请问,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一些强制性行为来阻止宝宝呢,或者,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更好的建议?
A 宝宝有攻击性行为确实令人烦恼,但是,攻击行为在两岁宝宝身上发生,似乎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岁宝宝的语言表达很有限,常常是他有想法有情感却表达不清,宝宝自己有时也为此很生气;其次,宝宝控制自己肢体动作的能力也很有限,碰、拍、推、拉、打等动作区分不清,一出手就没有轻重;再次,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有限的生活体验,使宝宝不能等待、不能为对方考虑,更不能预计到其“攻击性行为”的后果。这也就是您采用讲道理、批评教育这种对大孩子可能有效的方法在此无效的原因。
是不是对两岁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可以不闻不问了?恰恰相反,爸爸妈妈应该更细心、更设身处地分析理解,宝宝为什么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然后作相应的解决。发觉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会造成后果,您可以将宝宝暂时隔离,或者在活动前做些准备,避免他产生攻击性的行为。比如,有小客人来时,为宝宝们准备人手一份的玩具和食品等,避免发生争执。
平时,爸爸妈妈可在家经常与宝宝模拟一些同伴交往的场景,如拿自己的玩具向宝宝请求:我们换着玩好吗?你玩完再给我玩玩好吗?如果宝宝不愿意,您就耐心等待,直至他同意;反之,也让宝宝尝试等待的滋味。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宝宝积累一些同伴交往的经验。
通常情况下,随着宝宝语言的丰富、自控力的增加、经验的积累,所谓的“攻击性行为”也会逐渐减少或者渐渐消失。千万不要放大两岁宝宝某个攻击性行为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爸爸妈妈及时对宝宝的行为做出合适应对,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Q面对宝宝,我经常有内疚心理,因为平时总是先生陪伴
宝宝。我因为这一年工作特别繁忙,与宝宝没有足够的时间相处。请问,我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呢?
A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建议您和宝宝在一起时,多做肌肤接触的游戏。如:紧紧抱抱宝宝,为宝宝哈痒痒,将宝宝举起转圈,搂着宝宝讲故事,等等;在室外,多与宝宝一起探索大自然,比如:宝宝要看路边的花朵开放,就陪着他看。宝宝捡起一片树叶观看,您也不要以为“脏”而轻易阻止宝宝的探索行为;在游乐场,多与宝宝一起同乐,只要游乐器具能容下您,可以跟宝宝一起挤进去玩。您的价值观、育儿观尽可能依附在这些活动中传递,尽量不要占用有限的亲子时间进行说教。总之,宝宝与您一起时,会“咯咯”大笑,会兴高采烈地向您诉说,这就说明宝宝是喜欢妈妈、接纳妈妈。反之,则要考虑妈妈与宝宝一起时的互动质量到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