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生产以及发展。本文就针对我国目前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建设的管理措施,从而为更好更快地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发展
引言:
水利是农业是基础,是农业建设和国民的最基本保障。努力发展农田水利,可以提高农业相关产业的收入和产业化发展。农业是改善农民的收入,保持和维护国内粮食的自给自足的保障,是响应国家生态建设,提高全民收入,生态绿化和食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农田水利的特点
1.1群众性
农田水利的群众性很强,需要农民共同参与。水利遍布全国,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个群众性的项目,全国每年都有将近一亿的劳动力做清淤维护维修以及水利工程修护等等。
1.2公益性
农田水利的公益性也较强,需要人民政府的支持。水利不但有着水产养殖和农田灌溉等等的兴利效果,还有着防洪、除涝以及防治地方病等减除灾害的功能;不但能为花卉、果园和养鱼等高附加值的产业服务,还担负着田间作物的灌排,从而保障国内粮食的安全。
1.3垄断性
农田水利还有垄断性,需要人民政府增强宏观管理。按照受益农民户的多少进行划分,小型农田水利可以分为两大类:(1)农民户自己用的微型工程;(2)规模较大的农村公共性质的水库等。由于受地形以及水资源等条件的约束,很多的公共工程都有着天然垄断性,不像乡镇企业那样可以市场竞争和破产倒闭。灌溉所用的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是属于国家集体所拥有的,所有生活在那里的农民都有用水的权利。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推动缓慢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水利工程基本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跟不上日益变化的水利投资和建设的大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前期建设较完善,后期维护无保障的局面。许多农田小水利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维护,农民自身由于技术不足以及维护意识的缺乏,更是对它们不管不顾。因此,许多农田小水利只是徒有其表,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率,进而造成对农田小水利的投入犹如小石子沉入大湖,收效甚微。
2.2水资源污染源和浪费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在招商引资和资源利用方面不计后果,狂开滥采,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日渐衰竭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众多宝贵的水资源。此外,近年来,谋求经济发展以破坏环境、掏空资源为代价,饮鸩止渴,也使越来越少的优质水资源更加雪上加霜。有的地方虽有水源,但由于山高水远,办水成本太高而难以付诸实施。在大多数农村,农民的吃水问题虽然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但靠天吃饭的问题却一直是心头之患。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一些有水灌溉的地方由于受资金紧张、缺乏相应水利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灌溉方式上多采用漫灌,平均每亩地用水要比滴灌多10倍以上,极大程度地浪费了水资源。
2.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投资和地方各级财政配套组成,当前我国各级财政普遍都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缺口比较大,很多计划之内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无法正常开工,而且已经開工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也因为资金的问题,出现了质量标准降低、工程质量不高的问题。
3、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措施
3.1加强对水利设施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农村中小水利工程遍布乡村,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也应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调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在水利兴修期间要开辟农田水利建设宣传专栏,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发布农建工作动态,激发全社会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通过让百姓了解水利、理解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和重要意义。同时,畅通表达渠道,让受益人直接参与到受益项目的决策过程中,让农民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多倾听农民的意见,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唯有如此,农民才能积极投工投劳,并参与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3.2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招标、投标制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将有效发挥竞争机制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设计单位的忧患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招标、投标制的落实,确保了高门槛的进入。而全程监督管理则依赖于工程监理制度的实施,利用工程监理可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有效提升工程完成质量。同时,实施设计监理制度,对于投资方的控制也是大有裨益的。此外,为了确保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建议落实奖惩办法,辅助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增加财政方面的投入
(1)我国应该从保证粮食增产丰收及粮食安全这个方面出发,使它进一步增加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可以让排水系统工程改造的投入力度加大,保证农业的生产安全。(2)依据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改革的相关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之后实施管理以及养护分离,养护所用的费用让区域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维护专项资金,所以,区域财政设立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以及维修的专项资金,应着重注意投向灌区,用于灌排工程以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复和继续建设以及建设更新。还有就是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来解决村庄在水利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3.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
当施工企业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具备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品,将准许其进入水利建设行业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由此而成立的施工准入证制度。已经取得水利施工准入证的企业,同时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人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3.5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序、高质量进行,必须要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机构,负责整个工程建设问题。机构的建成,确保其独立行使管理职能。机构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责权明确,组织落实,确保管理队伍有序运作。工程竣工之后,建设单位将以报告的形式上报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还要提交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资料,确保汇总资料的真实性,并做好备案。
3.6广开投资渠道推进水利配套工程建设
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投入,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进行充分的利用,来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盐碱地的改良以及灌区建筑物的建设、灌区分期进行改造,从而使灌区的骨干工程和小型的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旱涝碱沙荒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田间工程配套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促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要做好资金统筹工作并扩大本级投入。可以组织乡村的干部以及县乡的相关部门,使其积极投身于这一工作中去。对于村级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来说,要在群众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行政府补助的方法,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
4、结束语
我国开展的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和广大农民欢迎的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也较为丰富,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给与此工程巨大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既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劳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加大农业的发展力度,平衡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义平,马礼平.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02:3-6.
[2]李远华,倪文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戰略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07:1-4.
[3]杨永志.浅谈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J].才智,2010,23:272.
【关键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发展
引言:
水利是农业是基础,是农业建设和国民的最基本保障。努力发展农田水利,可以提高农业相关产业的收入和产业化发展。农业是改善农民的收入,保持和维护国内粮食的自给自足的保障,是响应国家生态建设,提高全民收入,生态绿化和食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农田水利的特点
1.1群众性
农田水利的群众性很强,需要农民共同参与。水利遍布全国,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个群众性的项目,全国每年都有将近一亿的劳动力做清淤维护维修以及水利工程修护等等。
1.2公益性
农田水利的公益性也较强,需要人民政府的支持。水利不但有着水产养殖和农田灌溉等等的兴利效果,还有着防洪、除涝以及防治地方病等减除灾害的功能;不但能为花卉、果园和养鱼等高附加值的产业服务,还担负着田间作物的灌排,从而保障国内粮食的安全。
1.3垄断性
农田水利还有垄断性,需要人民政府增强宏观管理。按照受益农民户的多少进行划分,小型农田水利可以分为两大类:(1)农民户自己用的微型工程;(2)规模较大的农村公共性质的水库等。由于受地形以及水资源等条件的约束,很多的公共工程都有着天然垄断性,不像乡镇企业那样可以市场竞争和破产倒闭。灌溉所用的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是属于国家集体所拥有的,所有生活在那里的农民都有用水的权利。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推动缓慢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水利工程基本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跟不上日益变化的水利投资和建设的大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前期建设较完善,后期维护无保障的局面。许多农田小水利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维护,农民自身由于技术不足以及维护意识的缺乏,更是对它们不管不顾。因此,许多农田小水利只是徒有其表,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率,进而造成对农田小水利的投入犹如小石子沉入大湖,收效甚微。
2.2水资源污染源和浪费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在招商引资和资源利用方面不计后果,狂开滥采,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日渐衰竭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众多宝贵的水资源。此外,近年来,谋求经济发展以破坏环境、掏空资源为代价,饮鸩止渴,也使越来越少的优质水资源更加雪上加霜。有的地方虽有水源,但由于山高水远,办水成本太高而难以付诸实施。在大多数农村,农民的吃水问题虽然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但靠天吃饭的问题却一直是心头之患。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一些有水灌溉的地方由于受资金紧张、缺乏相应水利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灌溉方式上多采用漫灌,平均每亩地用水要比滴灌多10倍以上,极大程度地浪费了水资源。
2.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投资和地方各级财政配套组成,当前我国各级财政普遍都出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缺口比较大,很多计划之内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无法正常开工,而且已经開工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也因为资金的问题,出现了质量标准降低、工程质量不高的问题。
3、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措施
3.1加强对水利设施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农村中小水利工程遍布乡村,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也应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调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在水利兴修期间要开辟农田水利建设宣传专栏,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发布农建工作动态,激发全社会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通过让百姓了解水利、理解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和重要意义。同时,畅通表达渠道,让受益人直接参与到受益项目的决策过程中,让农民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多倾听农民的意见,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唯有如此,农民才能积极投工投劳,并参与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3.2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招标、投标制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将有效发挥竞争机制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设计单位的忧患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招标、投标制的落实,确保了高门槛的进入。而全程监督管理则依赖于工程监理制度的实施,利用工程监理可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有效提升工程完成质量。同时,实施设计监理制度,对于投资方的控制也是大有裨益的。此外,为了确保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建议落实奖惩办法,辅助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增加财政方面的投入
(1)我国应该从保证粮食增产丰收及粮食安全这个方面出发,使它进一步增加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可以让排水系统工程改造的投入力度加大,保证农业的生产安全。(2)依据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改革的相关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之后实施管理以及养护分离,养护所用的费用让区域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维护专项资金,所以,区域财政设立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以及维修的专项资金,应着重注意投向灌区,用于灌排工程以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复和继续建设以及建设更新。还有就是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来解决村庄在水利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3.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
当施工企业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具备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品,将准许其进入水利建设行业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由此而成立的施工准入证制度。已经取得水利施工准入证的企业,同时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人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3.5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序、高质量进行,必须要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机构,负责整个工程建设问题。机构的建成,确保其独立行使管理职能。机构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责权明确,组织落实,确保管理队伍有序运作。工程竣工之后,建设单位将以报告的形式上报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还要提交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资料,确保汇总资料的真实性,并做好备案。
3.6广开投资渠道推进水利配套工程建设
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投入,并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进行充分的利用,来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盐碱地的改良以及灌区建筑物的建设、灌区分期进行改造,从而使灌区的骨干工程和小型的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旱涝碱沙荒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田间工程配套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促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要做好资金统筹工作并扩大本级投入。可以组织乡村的干部以及县乡的相关部门,使其积极投身于这一工作中去。对于村级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来说,要在群众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实行政府补助的方法,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
4、结束语
我国开展的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和广大农民欢迎的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也较为丰富,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给与此工程巨大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既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满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劳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加大农业的发展力度,平衡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义平,马礼平.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02:3-6.
[2]李远华,倪文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戰略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07:1-4.
[3]杨永志.浅谈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J].才智,2010,2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