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荆轲“忠、义、勇”形象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g1993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战国策》中的经典篇目,荆轲“忠、义、勇”的人物形象也随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深入人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采用文本抽读式的解读方法来解读荆轲,可以很顺利地为学生树立一个英雄形象,但容易使课文产生了一种“离合迷疑”的色彩。在文本细读中对荆轲的文学形象进行深入探讨时,本文发现了荆轲“愚忠”、“私义”与“愚勇”的性格特质。从这种特质中我们认为荆轲不是一个英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荆轲 文本细读 “愚忠” “私义” “愚勇”
  《荆轲刺秦王》一课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材必修二,这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的短文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塑造的“忠、义、勇”俱全的荆轲形象也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教师们在教学当中着重分析荆轲的这三个方面的性格形象也已经成为了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对荆轲形象进行引导分析的时候除了要分别找出表达荆轲“忠、义、勇”三个方面的性格资料,还要对这些资料做一个客观性的判断指引,解答同学们对这些资料本身的疑惑,激发同学们独立思考、完善自我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能力。这也是其课后“研讨与练习”部分第四题的要求:“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1]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文本抽读与文本细读两种解读方法的选取,而对于《荆轲刺秦王》一课来说,文本抽读的方式往往会会带来对人物形象理解的偏差。因此在对中荆轲“忠、义、勇”形象分析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看到文本抽读与文本细读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差异:
  一、文本抽读释荆轲的“忠、义、勇”形象
  对于荆轲形象的分析,我们通常可以运用解读课文——归纳整理—一对应的方式很快地就能把文中的语言表达稍加推敲,便能引导概括出荆轲的性格形象。例如对于荆轲“忠”的形象分析,主要就有三个方面的语言资料指向:从出发动机来说,荆轲舍生忘死,敢于承担捐躯为国的行刺大事,反抗强秦,我们说他是忠于国家的;从誓言上来说,荆轲在遭到太子的质疑的时候,荆轲怒斥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2]信誓旦旦,尽表荆轲对燕太子矢志不渝的忠心;从失败后的外交辞令上来说,荆轲在咸阳宫行刺秦王失败之后,虽被八创但为了维护燕国的荣誉仍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契约以报太子也。”[3]荆轲是代表了燕国去刺杀秦王,其行动的成与败,都事关燕国的国家荣誉。现在刺秦失败,最直接的原因明摆着就是代表着燕国实力的秦武阳心理素质太差,和荆轲的行刺本事不力,荆轲将死,但是为了维护燕国的颜面也只好说出了这一番护国的话:“不是我没有能力杀你,而是我只想生擒你,所以你才幸运地保住了小命。”[4]这既是荆轲临死前的无奈之举,也是至死仍护国的忠心之迹。
  运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很快地就能概括出荆轲“义”和“勇”的形象。在此就不用进行同类细节分析。熟读课文,再对文中的语言表达稍加整理,我们不难得出以上荆轲既忠又义且勇的英雄形象。分析掌握荆轲的人物形象,这似乎也是《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文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但如果我们仅通过如此抽取主要信息式的解读方法来解读《荆轲刺秦王》,得出荆轲既忠又义且勇的英雄形象,未免会使我们概括出来的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缺少血肉,同时也会由于我们忽略了太多容易令人生疑的文本细节而导致已处于时代前沿的同学们在重读《荆轲刺秦王》的时候仍萦绕着一种“离合迷疑”的状态。因此,针对荆轲英雄形象的塑造过程分析,我们不能只简单采取抽取主要信息的方法来进行引导性的人物概括,而是要基于文本,主动把课文中离合迷疑的色彩细节提出来或者拿到课堂讨论。
  二、文本细读新解荆轲“忠、义、勇”形象
  正如《荆轲刺秦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的要求一样,我们可以像上文一样,将荆轲的形象进行课文内容抽取式的解读概括,就会得到一个既忠又义且勇的荆轲形象,这一形象是《荆轲刺秦王》中的核心,也是我们广为赞颂的模范。但是我们只要回到文本中就会发现,荆轲的既忠又义且勇并不是被我们习惯性升华了的“纯忠、纯义、纯勇”,而是更富有人文性甚至是批判性的忠與义与勇。
  忠心如荆轲,舍身忘死,燕太子丹一声令下,荆轲便采纳入秦行刺的计划,不惜为国捐躯反抗强暴。然何谓强暴?为有献于秦王,荆轲游说樊於期自砍头颅奉上,这是不是对他人的强暴?为实验行刺之刀尖利与否,燕太子丹“以试人,人无不立死者。”[5]这是不是对国人强暴?以强暴制强暴,如此可见荆轲的忠心是唯命是从,并带有血腥意味的忠心。忠心如荆轲,在遭到太子的质疑的时候,荆轲怒斥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6]为表忠心,荆轲愤然舍弃了自己所待之人,既有所待,则定是荆轲认为能在秦王殿上辅助刺秦的高手,如此轻率的决定既为后面刺秦失败埋下了伏笔,又表明了荆轲的忠心是鲁莽无谋的忠心。
  义如荆轲,以“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7]的名义诱说樊於期自砍头颅,虽看似一箭双雕的好方法,但是从荆轲诱说的目的来看,取樊於期得头颅面秦主要是为国尽忠,顺带尽义,如此,我们可以退一步想,若诱说不成功,荆轲会不会强行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呢?由此可见,荆轲之义有私也。勇如荆轲,敢于接受行刺的任务,敢于进入“一去兮不复返”的强秦,甚至比“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8]的秦武阳相比都勇超七分,当我们带着荆轲这些英勇的举动,满怀期待地想要看到荆轲高超绝伦的刺秦技术以及继续一如前面铺垫一样的英勇事迹的时候,却略带失望地看到了荆轲刺秦失败的结果。
  即使我们知道,对于无法更改的史实来说,秦王不会被荆轲刺死,燕国迟早也会被秦国所灭,从以今律古的角度来说,荆轲刺秦失败是必然的事件,但是从事件本身来看,虽说刺杀一事,本身就充满变数,无法确保成与不成,刺秦失败只是一个瞬息变化之间的偶然事件,但是从事件本身的结果来看我们难免会提出这样疑问:忠哉义哉勇哉如荆轲,已经有机会站在秦王面前了,为什么还会刺秦失败呢?究其失败成因,我们又不得不回到课文细细品味荆轲“被八创”后的那一番话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9]刺秦时,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10],乃至荆轲倒下时仍“引其匕首提秦王”可谓招招狠下杀手,而后“荆知事不就”,也就只好发出了这番外交辞令。同时这一番话既是为了维护燕国荣誉而言,也是为自己武艺不精作辩护而言的。正如陶渊明在《咏荆轲》一诗中所说的:“图穷事毕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梳,奇功遂不成。”[11]英勇如荆轲,却不能在行事前好好评估自己的能力或者本来“荆轲有所待”,却因燕太子丹的一声质疑便放弃原本极有可能是武力高强的助手,愤然出发“不测之强秦”,倒显得实在逞强了,荆轲的英勇也就带有了几分愚勇的意味。
  三、结语:在文本细读中思辨性地看待荆轲这一人物形象
  如此可见,运用文本抽读的方法来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既忠又又义且勇的英雄形象,但是却又不免对《荆轲刺秦王》一课产生一种“离合迷疑”的印象,反而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中所描述的荆轲。因为只要我们对文本稍加细读就会发现,文中的荆轲虽既忠又义且勇,但是他的“忠、义、勇”的形象绝不是被我们情感升华了的纯忠、纯义与纯勇,而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愚忠、私义与愚勇。当我们依据文本把荆轲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荆轲,我们就会发现荆轲不仅是一个英雄形象,而更是一个人,一个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想象中都可以触摸的人,如此才能够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如果我是荆轲,我会怎么做?”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启发,荆轲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并且是我们几乎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他不应该只作为一个英雄符号存在在我们的脑海里,而更应该作为一个接受时代拷问的人物形象活现在我们的思想当中,如此,我们的学习才显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注释:
  [ ] 袁行霈主编.语文必修二[M]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41页.
  [2][3][4][5][6][7][8][9][10]袁行霈主编.语文必修二[M]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8-40.
  [11]袁行霈主编.语文必修二[M]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41页.
其他文献
由于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误,原油或油品从操作现场或储存器中泄漏并流向海滩、海面等造成溢油污染,对于溢油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荧光光谱与受激布里渊散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水体油污染的检测。
  本文以石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四种油类产品作为溢油污染对象进行检测研究。作为对比,首先检测了不同油品的荧光光谱,得知每种油有不同的荧光光谱特征;然后,检测不同厚度梯度、混合油油膜的荧光光谱,发现随着油膜厚度的增加,荧光强度的增加呈线性;之后,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溢油种类进行鉴别,并研究采用偏最
当前,无线电通信频谱资源逐渐枯竭,无线电频带越发拥挤,急需寻求新的无线通信方式。在此情况下,具备高速率、绿色安全、可用频谱资源丰富、具有极强保密性的可见光通信的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掀起了可见光通信的研究浪潮。
  过去,对可见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中多采用光电二极管做信号接收机,光电二极管优点众多,但需要较繁杂的处理电路,不够灵活,不利于实用化和商业化推广。由于图像传感器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智能手机得广泛普及,CMOS图像传感器成为智能手机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论文采用智能手机摄像头作为可见光通信系
牙齿是人类重要的器官,不仅帮助人类咀嚼食物,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整体形象的美观,一旦出现龋损,将造成很大的危害性。本文运用光学相干层析技术检测分析牙齿的龋损过程与现象,通过该项研究为牙齿的早期龋损预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三种酸性饮料对牙釉质的腐蚀能力,分别选取芬达、雪碧、红酒三种饮料作为腐蚀介质。首先测量并记录原始牙釉质厚度,之后分别测量并记录经过酸性饮品腐蚀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之后的牙釉质厚度。通过光学层析技术测量牙釉质厚度并且绘制出牙釉质厚度分布图,再通过取平均值的方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 QLED)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例如高色纯度、高稳定性、高分辨率、制造工艺相对简单等,已成为下一代显示器和固态照明领域中极具吸引力的光源。然而,QLED器件在被广泛实际应用之前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其主要问题是QLED器件内部存在的电子空穴传输不平衡,即在QLED器件中,注入到量子点发光层中的电子的数目远高于空穴,电子与空穴不匹配,这限制了器件性能的提升。如何去调整电荷平衡以提升器件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
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TiO2作为一个最常见电子传输层被广泛应用在钙钛矿电池器件中,但是由于TiO2的低载流子迁移率,高温烧结,能带不匹配等缺点,寻找新的电子传输层材料取代TiO2成为必然。SnO2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可以低温烧结,能带更匹配等优点成为电子传输层的最具潜力的材料之一。但是SnO2纳米颗粒表面的氧空位不仅是光生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的陷阱态,还是载流子运输的势垒;同时,SnO2薄膜和钙钛矿层界面之间存在着很多缺陷,也会影响电荷的传输,造成了器件性能的下降。为了尝试解决这些问
【摘要】本文从有效课堂的内涵,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 转化,“能力导向”打造高中英语有效课堂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问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 策略  正如余文森教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个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个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看得见,让学生活动充满智慧的挑战;三条基本策略:先学后教,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三个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和练习环节。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既是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的结果,又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我会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这一目标,而不断探索和付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导入 方法 活动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学之本,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所有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教学质量是学
期刊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摩,或者直接使教学活动再现,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来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本文从何为体验教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征呼唤“体验教学”、体验教学在品德课中的实施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体验教学在品德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体验教学 品德  一、何为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从它的本意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或亲身经
期刊
【摘要】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写了一位无名妇人卖身养女却遭鄙弃的故事。本文以性和罪为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无名妇人的性与罪,隐晦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关键词】性 罪 复杂情感  《颓败线的颤动》发表于1925年。在这篇散文诗中,一个无名妇人为养活女儿而出卖肉体,然而,女儿成家后却和自己的丈夫孩子一同责骂母亲卖淫给家族所带来的羞辱。最终无名妇人出走,在荒野中发出无词的言语。  当我们再次谈起
期刊
【摘要】“青春”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主人公林震作为一个新入职的青年人,有着自己的理想、个性和对爱情的追求,但同时也受到政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在困惑和矛盾中挣扎,也在思考和选择中成长。  【关键词】青年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青春困惑 娜斯嘉  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创作于1956年,是一部可以不断挖掘反复品味的作品,是“百花齐放”下一朵引人注目的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