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街”是人类生活的载体,创造了街就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商业步行街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让这个角色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促进消费、繁荣经济,所以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是将成为设计人员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涪陵高笋塘商业步行街项目设计,总结出相关经验,并引发要点问题思考,供同仁借鉴。
【关键词】步行街;规划;设计;购物
在现代社会中,购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充满活力,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适应不同购物行为的商业场所中浏览、审视和选择商品,以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达到振兴商业的目的,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空前发展,特别在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商业步行街建设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隨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三、结束语
总之,步行街作为市民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开放空间,城市中心区中的步行街在公共休闲空间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居民不仅在此实现物质消费带来的物质满足,而且在公共空间和丰富的街道生活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必须与时具进,与城市的人文环境相结合,不断的满足市场的人性需求。
参考文献::
[1]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李宏宇.我国购物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6.(1).
[4]李丽.现代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原则及发展方向[J].科技咨询,2007(3).
【关键词】步行街;规划;设计;购物
在现代社会中,购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充满活力,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适应不同购物行为的商业场所中浏览、审视和选择商品,以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达到振兴商业的目的,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空前发展,特别在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商业步行街建设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隨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三、结束语
总之,步行街作为市民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开放空间,城市中心区中的步行街在公共休闲空间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居民不仅在此实现物质消费带来的物质满足,而且在公共空间和丰富的街道生活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必须与时具进,与城市的人文环境相结合,不断的满足市场的人性需求。
参考文献::
[1]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李宏宇.我国购物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6.(1).
[4]李丽.现代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原则及发展方向[J].科技咨询,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