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流水”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学习京剧艺术,对陶冶学生情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京剧却不再被广大青少年学生所了解和喜爱。笔者原本与很多音乐教师一样,也是京剧艺术的门外汉,在京剧课上只能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知识、听唱腔,导致教者无兴致、学者无兴趣。后来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是教师引领中学生走进京剧艺术的最佳捷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京剧,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京剧,没有机会接触和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笔者曾精心设计高中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用对比欣赏、讲解、模唱等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段,引领学生认识梅兰芳、了解京剧文化。表面上学生了解了很多京剧知识和文化,但笔者深入后发现学生对练习小嗓发声和跟录音模唱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环节更感兴趣,觉得有意思、很新奇。可是,十几分钟都没有学会一句,由此学生便逐渐失去了学唱的兴趣。这最本质的体验过程,不但没能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感,反倒增加了京剧难学、难唱的印象。
  后来,笔者在学唱“西皮流水”唱腔时感觉很上口,学会的也比较快。于是,在课堂上进行了“西皮流水”的教学实践,同时改跟录音模唱为教师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随之笔者发现学生学唱时的热情愈加强烈,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由此,京剧逐渐唱响了整个校园。现将笔者多年来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的教学经验与同行交流、共勉。
  一、何为“西皮流水”
  西皮和二黄是京剧最主要的两大唱腔。西皮有原板、慢板、流水、导板、二六等板式(指音乐的节拍)。“流水”板是西皮唱腔中最常用的主要板式之一,是有板无眼的拍,有强拍,无弱拍。西皮流水唱腔是京剧剧目中运用最普遍的唱腔。起唱一般只有第一句从板上开始,其余唱句起唱几乎在后半拍,即“过板起唱”,而每句最后一个字都落在板上。
  二、“西皮流水”唱腔特点更符合学生审美心理
  第一,旋律简洁,节奏紧凑,多为一拍一字,一字一音或二音;而快速的“流水”板(又称快板),节奏更急促,旋律更简化,多是一拍二字,一字一音,是有字无腔的“垛唱”,固称“西皮垛板”。很像学生喜欢的说唱(Rap)音乐的风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
  第二,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适合表现人物欢乐跳跃、坚定激愤等情绪。在剧中常用于表现人物矛盾尖锐,或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表态和激烈争辩时。这种外在的情感表达更直接,更易于渲染氛围,调动起学生情感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唱腔音域不宽,常在八度以内迂回,难度小,很上口,易学易唱。适合没有演唱技巧的初学者的接受能力。
  第四,相对于慢板、导板等其它唱腔板式而言,“西皮流水”唱腔在相同时间内所表达的内容较丰富,较充实,也更完整。学生学会后更有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能从中了解更多历史典故、古典文学等相关知识。
  第五,唱词既通俗易懂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多为7字句和10字句,唱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字字铿锵,句句推进,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极为过瘾。很受学生喜欢,符合现代学生审美心理。
  “西皮流水”唱腔的这些特点也同样易被我们这些没有经过京剧专业培训的音乐教师们所掌握,也有利于激发音乐教师们对京剧教学的更多兴趣。
  三、如何引导学生学唱“西皮流水”唱腔
  笔者在京剧教唱中逐渐发现,利用京剧最传统的口传心授、口耳相传、逐字逐句教唱的方法,是激发引导学生开口学唱京剧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唱京剧与学唱歌曲有所不同,不能只按曲谱教唱。因为京剧润腔中的韵味不能完全体现在乐谱之中,更需要在不断模仿中领悟与体会。教师自信地开口教唱、学生大胆地开口学唱,是京剧教学最简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口传教唱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不仅要先学会唱腔,还必须能准确无误地、熟练地清唱出要教唱的“西皮流水”作品。要做到字正腔圆、板眼顿挫清晰;要既能完整演唱,也能逐字逐句的从任何一个字、一个音起唱,以便能随时发现学生在学唱时出现的荒腔走板、吐字发音等问题,从而能够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并且要能够准确进行范唱。
  二是教唱时不要用钢琴或录制好的音响伴奏,而是用手击拍清唱,逐字逐句地教。学生在不受伴奏音响影响下,容易开口跟唱,并能直观地看到教师的口型,听清教师每一字的发音和润腔,有利于其准确进行模仿,并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字韵发音的规律和过程,掌握咬字、吐字发音的方法与技巧,体验京腔京韵味道;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灵活自如地把控速度的快慢和每个字的停顿与起始,可以随时观察和听到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出现的细小问题。此外,初学者还可以减轻跟伴奏唱的心理负担。等学生基本唱熟练后再进行跟伴奏演唱,就会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增强。
  三是由于“西皮流水”唱腔字多腔少,具有连续不断、一气呵成的特点,所以教唱时一定要将换气的气口划分出来。“西皮流水”板式中板后起唱和弱起的切分节奏较多,换气气口多在弱起的空拍处,一定要让学生击打着恒拍学唱,用急吸气的方法训练起唱,达到准确而整齐。另外,让学生像唱Rap一样按照节奏和气口由慢渐快地念熟唱词,也是唱好“西皮流水”唱腔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是由于“西皮流水”唱腔节奏密集、字多腔少,要求吐字清晰度更高,所以需要加强唇齿肌肉的训练。从声母到介母、韵母的发音都要清晰有力,唇齿肌肉和气息都不能松劲,保证每一个字和音都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如此才能使唱词字正腔圆。
  四、教唱“西皮流水”唱腔效果显著
  十句左右的“西皮流水”唱段,采用这种教唱方法,学生一般用20分钟就能学会。在演唱中,学生是直接品味独特的京剧唱腔韵律的,能立刻拉近其与京剧的距离,诱发其学习京剧的兴趣。在丰富的京剧剧目中,各行当都有脍炙人口的适合学生学唱的“西皮流水”精彩唱段。笔者精心挑选不同行当的“西皮流水”唱段,如老生有《定军山》的“这一封书信来的巧”、老旦有《大登殿》的“有劳三姐把娘搀”、花脸有《牧虎关》的“高老爷来到牧虎关”、青衣有《玉堂春》的“苏三起解”等唱段,以供学生在音乐选修课或校本课上进行学唱。曲目丰富了,风格多样了,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高了。在学唱过程中,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专业京剧演员的表演,提高了对京剧内涵美的认识;尝试了男生唱青衣,女生唱花脸,体验到京剧的无穷奥妙与神奇;还认识了不同行当在嗓音、表演、扮相、性格、年龄等人物塑造上的不同特点;还关注到剧情,理解人物,了解历史典故。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知,进而引发了学生对京剧文化的多方面关注,越来越深地领略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
  回想学生最初从不接受、不喜欢,到接受、喜欢;从认为京剧很难听、很难唱、很难学,到主动开口学唱、主动了解京剧知识和文化,再到登台参赛、出国演出交流,这个过程还是源起于笔者找对了“西皮流水”这个突破口。从西皮流水唱腔入门学唱京剧,学生兴趣高,见效快。由于教学内容适度,教学方法得当,笔者在京剧授课中几乎没有发现学生有逆反或排斥的心理,而是更多地看到京剧艺术对学生的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学生获得学唱京剧时的惊喜与热情,以及学会以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之后,笔者又将音乐课上的京剧内容延伸到校本课教学,并成立了“小戏迷京剧社”。随着课内外教学的不断深入,“小戏迷京剧社”的学生越来越多,京剧唱响了我们的校园,并在区、市、国家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的京剧社学生在升入高等院校后,又成为大学校园里传播京剧文化的骨干力量。
  学校教育是传承京剧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愿更多的音乐教师从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这一捷径开始,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京剧,关注京剧,成为懂得欣赏京剧的观众或票友。为京剧这片“沙漠化”的校园土壤增添一些绿色,为京剧的校园传承尽一点音乐教师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向互联网延伸,孕育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文明。这种形势体现在基础教育领域,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比,校园网络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特色,具有信息的丰富性、资源的共享性、空间的虚拟性、交流的互动性、主体行为的平等性等方面的显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国教育提出了新思路、新方向。如何把發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实好?学校若单纯地从国家课程、省地课程出发,没有丰富的拓展课程资源作支撑,将很难办出特色,并很难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做好拓展课程的顶层设计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面对预设的问题、形式、深度等,时常会出现“出不来”“达不成”或“走岔路”的现象,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通常和教师设定的目标低于或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制订出适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呢?科学课教师除了应认真分析教材的逻辑体系,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深入研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因素外,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巧设“鱼饵”——探究
2015年9月15日,OECD发布全球首个15岁学生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Students,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报告认为:学校还未充分发挥技术在课堂上的潜力,以应对“数字化鸿沟”(digital divide),也未能培养每名学生拥有当今“连通世界”(connected world)所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父母总会让身为孩子的我们在长辈面前表演一些节目,或唱歌或背书。每当这个时候,有许多小孩子选择躲在大人身后,其中原因往往不是不喜欢长辈,而是单纯地觉得害羞。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将儿童的害羞归于某种气质,认为其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基因所决定的。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害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相关研究,陈欣银教授进行了梳理,并呈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集体主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融化孩子心灵的坚冰;爱似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叩开学生的心扉,点亮学生的心灯。那么,我们又该掌握哪些爱的艺术呢?  一、释放善意。能融化师生心灵的坚冰  要使师生心灵相通,教师必须对学生真诚地关心,充分地信任。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违反了课堂纪律,被罚站是常事,甚至会出现“绿领巾”等软暴力。记得那年,我第一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2019年7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这段时间以来,各地各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山西省长治市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山西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立足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坊子区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聘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高级教师职务聘任以3学年为一周期,周期末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師资格定期注册、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教师职务聘任期间的师德表现和业务情况的综合考核结果将作为新一轮聘任的主要依据,其中师德表现实行“一票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决招生入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确保2018年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普通高中招生入學秩序更加规范,教育部办公厅就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下发通知。通知包括:整体谋划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管理;加强组织领导。  (教
教育部于2019年9月20日在北京举办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85名宣讲团专家參加会议。据悉,宣讲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讨论下一阶段宣讲团工作,修订宣讲团宣讲大纲和课件。宣讲团成员将根据此次集体备课内容,统一宣讲大纲,深入地方、基层和学校,更加规范系统地开展宣讲工作。  宣讲团秘书处针对不同宣讲对象,制定了五个不同版本的宣讲大纲,分为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儿童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