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特点,实施整体感知教学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教学首次出现“整体感知”,是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当时虽然列为阅读能力训练18条的第一,但只是作为初级阅读技能来看待,大致相当于学生预习课文那样的粗读。2000年,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整体感知”的内涵和地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下面,笔者就整体感知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在把握文本特点上整体感知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内部层次、感情基调、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总结。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学生首先要初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全方位的,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由浅入深、从前到后的顺序,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如表明文中思路的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总说句等,进行提炼、筛选、合并、浓缩,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归纳
  根据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心理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归纳,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同时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阅读的步骤、重点等问题要给以必要的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学习遇到疑难处,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评。
  二、对不同类文体整体感知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有想先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感知全文,这也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对于不同类文体其感知方法也不同:
  1.了解大意法
  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这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此方法适用于各类文体。在阅读前,教师可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在通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整理线索法
  初读课文时凭直觉思维对文章的线索有个大概的了解,是总揽全文的进一步要求。阅读时指导学生抓住贯穿于全文的脉络线索,联系人和事的某一具体事物或思想,如时间、地点、事物、情感等,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线索的来龙去脉,文章的思路便一目了然。通过整理线索,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这就为进一步进行细致的局部分析做了充分准备,这样学生在进行局部分析时,就不会脱离全文,导致单纯的“细节分析”。小说文体的课文常可用这种方法。
  3.发掘主旨法
  许多文章主旨鲜明,因此像此类文章我们可以以主旨作为突破口,导入课文。这可使学生学习此类文章时,能迅速把握文章主旨,从而对作者围绕主旨展开论述的内容更易于理解。同时,对展开论述的各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后,能更深一层次地把握文章主旨。像许多以题目作论点,或开篇就亮出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此外,有些散文也可以通过找“文眼”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三、整体感知教学的实践
  孔艺老师在对《醉翁亭记》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充分运用了“整体感知”的诵读方法:首先“粗读——读得正确”,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自由发言,说出读后的整体感受;其次“细读——读得明白”,让学生读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并可以跟同学、教师小声交流;再次“赏读——读得陶醉”,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寄予文字里的思想感情;最后“悟读——读出境界”,以“面对先贤圣哲,你想说些什么”为引题,让学生感知文章主旨及说说自己的课堂收获。这样,通过四遍不同方式的阅读,学生不仅读懂了内容,把握了主旨,而且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一些益生菌如芽孢杆菌能分泌多种酶,提高饲料利用率.试验主要是研究TS-01芽孢杆菌和TS-02芽孢杆菌在不同培养基时,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对酶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株菌的淀粉酶和
摘 要: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意美术活动教育形式受到家长与幼儿的欢迎,这种创意美术活动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应用,激发小班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对小班幼儿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本文就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应用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较好展开。  关键词: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材料应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材料和工具对于幼儿的创作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保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日本的'合鸭农法',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该技术于1991年在日本开始流行,到目前为止,仅用了10年的时间,'稻鸭共生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关键时期。诚实、自信、勇敢、活泼开朗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