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关系到民生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就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基层平台建设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建立合理完善的基层平台是一项惠民工程,对解决民生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基层平台建设对解决民生问的重要性方面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基层 平台 建设
放眼全国,劳动保障基层平台承担着最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在促进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但在某些地区,基层平台建设仍处于“空白”,需要继续的努力,具体来说,建设基层平台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1. 可以获得最新鲜的数据,提高服务水平。
提供劳动力资源的一手数据,为就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层平台直接面向千家万户,能够最直接地掌握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和需求,提供基础台账和各项底数。我国就业人口超过7.6亿,就业政策制定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依靠庞大的基层平台网络,就业政策的制定才会有的放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社工作下移的根本保证。在郴州苏仙区采访中,有居民说,过去,找工作要到市人力资源市场,走很远的路,来回几个小时;如今,街道平台每个月定期组织招聘会,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真正实现人社工作下移,把每一项惠及民生的就业和社保政策送到百姓手中,就必须依靠于各个基层劳动保障平台。
近年来,各地通过加大基层平台建设力度,初步探索和总结出基层平台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出口生产企业减员增效,导致大量的一线生产工人失业。在这个非常时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劳动者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与创业、社会保险转移、关系续接等有效的服务,有力地保证了国家、地区就业局势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成绩。各地千方百计地、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际调查了解和动态掌握返乡农民工情况,部门领导带头挂钩联系乡镇、村组返乡农民工,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就业局势的措施办法。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广泛参与,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上下一致的联动,动员企业吸纳安置一批、扶持创业转移一批、开发就业岗位安置一批等,及时化解社会出现的就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基层平台建设工作是推动城乡统筹协调战略方向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体现各级基层劳动保障功能社会化服务机制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只能加强劳动保障机制组织机制的建设,决不能削弱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 从科学发展上来说,基层平台建设是和谐发展的一门新课题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是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方针、政策、路线,也是进一步统筹和推进新时期城乡就业、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的一项长远发展规划,必须按照国家乃至各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和手段。按照《就业促进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公共平台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实事工程,落实人员编制与确保工作运行经费,才能有效地做好统筹城乡就业、提高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水平,以稳定社会就业局势、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着力建立起社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同时,让劳动者人人享有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社会经济事业改革与协调和谐发展,首先必须认识到,干什么事业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其次社会城乡居民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科学、开放、规范、有序、便民的社会化组织运行机制,它涉及人员编制、运行经费、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职能定位、服务主体以及资源信息共享等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
3. 从统筹发展上来说,基层平台建设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的一个循序过程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运行机制历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时期,各层各级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在一些地区已经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因此,从有利于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借鉴一些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的长远规划,侧重于乡镇(街道)这一层面公共服务载体建设,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功能,以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第一,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制定原则要与本地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相适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全局性,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进程,不断满足社会和群众“两个主体”的需要。强化劳动保障整体功能建设,必须依据《就业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主动履行各级党委、政府的责、权、利,贯彻落实好城乡基层平台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办公场地、办公设施、目标任务、工作制度、业务台帐资料健全的“六个一”,努力实现人员专职化、职能透明公开化、硬件设施标准化、服务制度规范化,并积极推行办事承诺制度,以确保基层平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的综合效能。
第二,基层平台应作为上级部门垂直派出工作机构。当前,各地城乡基层平台建设(包括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应确定其系县(市、区)级垂直派出工作机构,人、财、物统一由县(市、区)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设立专门的科(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人员配置欠合理、目标任务不明确、中间环节过多、互相推诿扯皮、工作经费难以保证等问题,迟误基层平台建设的机遇,影响国家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落实,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地方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
第三,明确平台工作内容、目标责任和服务职能。基层平台主要是承担起本辖区内劳动者培训与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工作职能,及时做好就业登记、参保缴费、待遇发放等公共服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整合规范和完善村(居、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业务流程。加强镇(街道)、村(居、社区)服务平台的硬(软)件建设,提高工作信息化程度,将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网络有机联接到村(居、社区)一级,实现县(市、区)、乡镇 (街道 )、村(居、社区)三级联网,实现数据传输连接、促进社会资源共享。
第四,不断提升基层平台人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一是科学合理配置人员。根据基层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常住人口比例,匹配专职工作人员。如承担工作量大的平台,可聘请1 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也可向社会公开聘请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的办法,以解决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中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是选好和用好人才。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劳动保障事业所用,综合运行激励机制,以绩效工作为依据,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创新基层公共平台运行机制。三是抓好理论业务培训。对于从事基层平台工作的人员,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计算机操作等实际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劳动保障事业循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纯佶;蒋正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2] 丛军;;临沂市建设高效便民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3] 姬广新;;关注最基层现状 加强最基层力量[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4] 许建军;;“以小搏大”的基层平台力量[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8期.
【关键词】 基层 平台 建设
放眼全国,劳动保障基层平台承担着最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在促进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但在某些地区,基层平台建设仍处于“空白”,需要继续的努力,具体来说,建设基层平台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1. 可以获得最新鲜的数据,提高服务水平。
提供劳动力资源的一手数据,为就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层平台直接面向千家万户,能够最直接地掌握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和需求,提供基础台账和各项底数。我国就业人口超过7.6亿,就业政策制定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依靠庞大的基层平台网络,就业政策的制定才会有的放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社工作下移的根本保证。在郴州苏仙区采访中,有居民说,过去,找工作要到市人力资源市场,走很远的路,来回几个小时;如今,街道平台每个月定期组织招聘会,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真正实现人社工作下移,把每一项惠及民生的就业和社保政策送到百姓手中,就必须依靠于各个基层劳动保障平台。
近年来,各地通过加大基层平台建设力度,初步探索和总结出基层平台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出口生产企业减员增效,导致大量的一线生产工人失业。在这个非常时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劳动者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与创业、社会保险转移、关系续接等有效的服务,有力地保证了国家、地区就业局势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成绩。各地千方百计地、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际调查了解和动态掌握返乡农民工情况,部门领导带头挂钩联系乡镇、村组返乡农民工,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就业局势的措施办法。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广泛参与,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上下一致的联动,动员企业吸纳安置一批、扶持创业转移一批、开发就业岗位安置一批等,及时化解社会出现的就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基层平台建设工作是推动城乡统筹协调战略方向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体现各级基层劳动保障功能社会化服务机制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只能加强劳动保障机制组织机制的建设,决不能削弱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 从科学发展上来说,基层平台建设是和谐发展的一门新课题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是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方针、政策、路线,也是进一步统筹和推进新时期城乡就业、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的一项长远发展规划,必须按照国家乃至各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和手段。按照《就业促进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公共平台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实事工程,落实人员编制与确保工作运行经费,才能有效地做好统筹城乡就业、提高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水平,以稳定社会就业局势、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着力建立起社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同时,让劳动者人人享有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社会经济事业改革与协调和谐发展,首先必须认识到,干什么事业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其次社会城乡居民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科学、开放、规范、有序、便民的社会化组织运行机制,它涉及人员编制、运行经费、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职能定位、服务主体以及资源信息共享等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
3. 从统筹发展上来说,基层平台建设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的一个循序过程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运行机制历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时期,各层各级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在一些地区已经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格局。因此,从有利于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借鉴一些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科学制定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的长远规划,侧重于乡镇(街道)这一层面公共服务载体建设,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功能,以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第一,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制定原则要与本地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相适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全局性,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进程,不断满足社会和群众“两个主体”的需要。强化劳动保障整体功能建设,必须依据《就业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主动履行各级党委、政府的责、权、利,贯彻落实好城乡基层平台的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办公场地、办公设施、目标任务、工作制度、业务台帐资料健全的“六个一”,努力实现人员专职化、职能透明公开化、硬件设施标准化、服务制度规范化,并积极推行办事承诺制度,以确保基层平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的综合效能。
第二,基层平台应作为上级部门垂直派出工作机构。当前,各地城乡基层平台建设(包括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应确定其系县(市、区)级垂直派出工作机构,人、财、物统一由县(市、区)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并设立专门的科(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人员配置欠合理、目标任务不明确、中间环节过多、互相推诿扯皮、工作经费难以保证等问题,迟误基层平台建设的机遇,影响国家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落实,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地方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
第三,明确平台工作内容、目标责任和服务职能。基层平台主要是承担起本辖区内劳动者培训与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工作职能,及时做好就业登记、参保缴费、待遇发放等公共服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整合规范和完善村(居、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业务流程。加强镇(街道)、村(居、社区)服务平台的硬(软)件建设,提高工作信息化程度,将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网络有机联接到村(居、社区)一级,实现县(市、区)、乡镇 (街道 )、村(居、社区)三级联网,实现数据传输连接、促进社会资源共享。
第四,不断提升基层平台人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一是科学合理配置人员。根据基层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常住人口比例,匹配专职工作人员。如承担工作量大的平台,可聘请1 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也可向社会公开聘请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的办法,以解决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中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是选好和用好人才。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劳动保障事业所用,综合运行激励机制,以绩效工作为依据,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创新基层公共平台运行机制。三是抓好理论业务培训。对于从事基层平台工作的人员,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计算机操作等实际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劳动保障事业循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纯佶;蒋正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2] 丛军;;临沂市建设高效便民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3] 姬广新;;关注最基层现状 加强最基层力量[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4] 许建军;;“以小搏大”的基层平台力量[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