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行为表现、原因,提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76-022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蓬勃迅速地发展。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凸显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即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缺乏,这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才,也制约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习动力缺乏,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无学习兴趣,无知识需求,不想学习,学习没劲。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行为表现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观察和与高职学生交流,认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厌倦学习,逃避学习,被动学习。高职学生不愿上课,找各种借口逃课,有的学生即使去上课也是迫于学校的纪律;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上课不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看书;上理论课不想动脑,上实践课不想动手;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就拖,能抄就抄,有的甚至就干脆不做。
第二,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学习上要达到什么要求,心中无数。每天的时间怎么安排,学习什么、读什么书等,对这些问题不做打算,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第三,无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不羡慕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为自己虚度光阴而惭愧。相反,认为那些埋头学习的学生是傻帽,不懂得享受生活。对高职院校的各种奖励措施不感兴趣,而对一些管理制度评头论足,认为是对他们的限制。
第四,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平时图书馆和自修厅都很空,宿舍里连人影都见不到,一到考试前才会有人开始用功。高职学生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和“大考大玩”的思想盛行
第五,迷恋电脑网络和游戏。高职院校一般都有开放的计算机房,大部分同学平时上机主要是为了玩游戏、聊QQ、看电影,计算机房变成了网吧。有部分高职学生即使自己有电脑,多数也是用来娱乐。部分高职学生还经常到校外网吧玩通宵。
第六,学习自卑。高职学生由于入学前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即使学习努力,成绩仍不理想,导致这些
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不够。有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与学校联系较少,不了解高职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够。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宠爱,只要高职学生在学校里不出乱子就行了。
(二)学校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纪律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高职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拖踏,想上课就上不想上就随便找借口请假。成绩管理制度不严,让高职学生产生了即使考试成绩不合格,补考都能过关的不良思想,导致努力学习的学生不断减少,学习马虎的学生越来越多。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开设了很多的课程,有的课程理论性很强,但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作用不是很大,造成了高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认知活动开展不到位,导致高职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三)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远远低下普通高等院校,部分用人单位也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同时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用人制度尚未健全,就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使高职高职学生觉得读书无用,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消退。
高职学生中的贫富差距,互相攀比的消费观念,引发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一个因素。
(四)高职学生自身的问题
高职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选择,对就读的高职院校和专业抱有严重的不满,于是对学习便产生了抵触情绪。
高职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和危机感。自学、自立、自主是大学学习的特点,目前高职学生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部分高职学生还沉湎于大学象牙塔的梦想中,对社会的要求还了解不深,对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思考较少,缺乏就业的危机感。
网络的发展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方便,但由于高职学生自制力不强,大部分高职学生不能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不能把计算机和网络作用学习工具来用。
三、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必须通过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一)加强引导,使高职学生及时调整观念
针对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学校应及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让高职学生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牢固树立就读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成才的新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增强高职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因为没有压力,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奋斗目标。一方面要让高职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让高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应具体细化到大一、大二、大三每一年的学习要求,让高职学生树立阶段性学习目标。再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应使设置课程既要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适应高职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牢固确立高职学生主体地位,采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职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引入奖惩激励机制,营造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面对高职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高职院校要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把好人才培养的出口关,做到人才培养宽进严出。同时引入奖惩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毕业时优先推荐工作,对于经常违纪、学习拖踏的学生要严加教育,逐步营造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指出:“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尽管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但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课堂教学上,仍未深入高职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以高职学生为本,贴近思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突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形式,引导高职学生积极进行心理问题自救和他救相结合,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部分来自家长及教师的期望,家庭教育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教育要取得成效,还必须依靠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经常了解高职学生在校的综合情况,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共同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
(七)社会要尽快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为高职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就业的环境。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必须通过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从各个环节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尽快搭建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彭林珍 舒毓昆主编.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
[2]李宣海 沈晓明主编.教育:塑造超水平奇迹的创造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4.
[4]陈云山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与实训[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3.
[5]陈劲 胡建雄主编.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张志能著.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7]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关键词: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76-022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蓬勃迅速地发展。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凸显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即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缺乏,这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才,也制约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习动力缺乏,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量,无学习兴趣,无知识需求,不想学习,学习没劲。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行为表现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观察和与高职学生交流,认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厌倦学习,逃避学习,被动学习。高职学生不愿上课,找各种借口逃课,有的学生即使去上课也是迫于学校的纪律;上课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上课不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看书;上理论课不想动脑,上实践课不想动手;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就拖,能抄就抄,有的甚至就干脆不做。
第二,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学习上要达到什么要求,心中无数。每天的时间怎么安排,学习什么、读什么书等,对这些问题不做打算,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第三,无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不羡慕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为自己虚度光阴而惭愧。相反,认为那些埋头学习的学生是傻帽,不懂得享受生活。对高职院校的各种奖励措施不感兴趣,而对一些管理制度评头论足,认为是对他们的限制。
第四,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平时图书馆和自修厅都很空,宿舍里连人影都见不到,一到考试前才会有人开始用功。高职学生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和“大考大玩”的思想盛行
第五,迷恋电脑网络和游戏。高职院校一般都有开放的计算机房,大部分同学平时上机主要是为了玩游戏、聊QQ、看电影,计算机房变成了网吧。有部分高职学生即使自己有电脑,多数也是用来娱乐。部分高职学生还经常到校外网吧玩通宵。
第六,学习自卑。高职学生由于入学前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即使学习努力,成绩仍不理想,导致这些
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不够。有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与学校联系较少,不了解高职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够。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宠爱,只要高职学生在学校里不出乱子就行了。
(二)学校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纪律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高职学生纪律松散,行为拖踏,想上课就上不想上就随便找借口请假。成绩管理制度不严,让高职学生产生了即使考试成绩不合格,补考都能过关的不良思想,导致努力学习的学生不断减少,学习马虎的学生越来越多。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开设了很多的课程,有的课程理论性很强,但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作用不是很大,造成了高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认知活动开展不到位,导致高职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三)社会方面的问题
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远远低下普通高等院校,部分用人单位也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同时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用人制度尚未健全,就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使高职高职学生觉得读书无用,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消退。
高职学生中的贫富差距,互相攀比的消费观念,引发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一个因素。
(四)高职学生自身的问题
高职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选择,对就读的高职院校和专业抱有严重的不满,于是对学习便产生了抵触情绪。
高职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和危机感。自学、自立、自主是大学学习的特点,目前高职学生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部分高职学生还沉湎于大学象牙塔的梦想中,对社会的要求还了解不深,对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思考较少,缺乏就业的危机感。
网络的发展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方便,但由于高职学生自制力不强,大部分高职学生不能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不能把计算机和网络作用学习工具来用。
三、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必须通过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一)加强引导,使高职学生及时调整观念
针对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学校应及时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引导,让高职学生打消对就读学校和专业的种种疑虑和不满,牢固树立就读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成才的新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增强高职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因为没有压力,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奋斗目标。一方面要让高职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让高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应具体细化到大一、大二、大三每一年的学习要求,让高职学生树立阶段性学习目标。再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应使设置课程既要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适应高职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角色,牢固确立高职学生主体地位,采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职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引入奖惩激励机制,营造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面对高职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高职院校要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把好人才培养的出口关,做到人才培养宽进严出。同时引入奖惩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毕业时优先推荐工作,对于经常违纪、学习拖踏的学生要严加教育,逐步营造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指出:“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尽管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但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课堂教学上,仍未深入高职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以高职学生为本,贴近思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突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形式,引导高职学生积极进行心理问题自救和他救相结合,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部分来自家长及教师的期望,家庭教育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教育要取得成效,还必须依靠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经常了解高职学生在校的综合情况,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共同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
(七)社会要尽快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为高职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就业的环境。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必须通过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从各个环节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尽快搭建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彭林珍 舒毓昆主编.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
[2]李宣海 沈晓明主编.教育:塑造超水平奇迹的创造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4.
[4]陈云山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与实训[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3.
[5]陈劲 胡建雄主编.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张志能著.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7]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