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3日,扬子江药业集团在泰州总部召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大会,全力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大力实施“三药并举”创新战略,全面推动产能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创新药物研发,围绕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拉动内需、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项战略举措,可以说一下子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麻筋。作为企业要把为人民提供更多高质量、优性能的产品作为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这既是响应中央号召的必然举措,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镜人说。
以质量提升加快“去产能”全力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
“国民到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锅的新闻见诸于报端,说明我们的供给端出了问题,没有向老百姓提供更多质量高、品质好、价格低的好产品。”徐镜人的观点一针见血。
当前,扬子江药业正以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为突破口,全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在去过剩产能、去库存、降成本上出“狠招”,在医药产品供给端上持续发力。以产能结构优化保障优质供给,以产品质量提升增强竞争优势,力争生产出更多的安全药、优质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
据了解,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大多是仿制药,部分国产药品与国外原研产品在质量和疗效上存在一定差距。2015年8月,国务院要求“加快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中进一步确认,“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徐镜人认为,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是医药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是影响亿万人民健康的一次革命。这项工作可以提高准入门槛,淘汰低质量药品,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让更多的高质量药品造福百姓,促进医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对企业而言既是严峻挑战,也是行业洗牌、再塑标杆的重大机遇。”
据了解,自2012年起,扬子江药业就已经开始主要针对集团的大品种以及前期一致性评价目录的品种进行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这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最新的《2018年底前须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目录》,扬子江药业总共有23个品种须在2018年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明确品种后,集团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成立了一致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扬子江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所有上市仿制药在同行业中率先达到一致性标准。
此外,集团将以勇夺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为契机,把推动一致性评价和实施美国FDA和欧盟GMP认证相结合,加快实施精益生产质量战略,以全球卓越绩效管理为标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力争到2020年,所有车间均要达到FDA和欧盟GMP标准。目前,集团有4个生产车间(6个品种)通过欧盟GMP认证。
据悉,2016年第一季度,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0%以上,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打响了“第一炮”。
以创新驱动加快“补短板”全面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研发与创新体系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补短板”的本质就是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扬子江药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目前,集团通过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针对重大疾病在研品种达100多个,初步形成了“研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全能型产品梯队。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徐镜人认为,补好创新这块短板,加快向“高精尖”转型,是医药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是时不我待。
扬子江药业提出,“十三五”期间,集团将向销售突破千亿“再造一个扬子江”的目标发起冲刺。以“比别人高出一厘米”的追求,坚持不懈地走好创新之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扬子江打造千亿级医药航母的新路径。
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扬子江药业履行民族制药企业责任的使命担当。集团正在建设的江苏龙凤堂中药项目将致力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原辅料、成品无人输送—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立体高架库储存等技术攻坚,全力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形成年销售100亿元以上的规模,使龙凤堂成为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中药健康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最优最强的中药生产企业。
在新药研发上,集团将全面推进“三药并举”方针,抢占科技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体系。其中,化学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每年申报化学创新药5个以上,有1?2个化学创新药和20个仿制药获批生产;小分子聚焦抗肿瘤、心血管等用药,每年有1?2个1类新药滚动申报;大分子加紧建设生物技术平台和研发团队,自2018起,每年有1?3个创新药申报临床,五年内有2个生物药上市。
同时,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增强整合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寻求在哈萨克斯坦等国投资建厂和海外兼并,计划在美国东海岸建立研究机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拉动内需、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项战略举措,可以说一下子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麻筋。作为企业要把为人民提供更多高质量、优性能的产品作为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这既是响应中央号召的必然举措,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镜人说。
以质量提升加快“去产能”全力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
“国民到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锅的新闻见诸于报端,说明我们的供给端出了问题,没有向老百姓提供更多质量高、品质好、价格低的好产品。”徐镜人的观点一针见血。
当前,扬子江药业正以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为突破口,全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在去过剩产能、去库存、降成本上出“狠招”,在医药产品供给端上持续发力。以产能结构优化保障优质供给,以产品质量提升增强竞争优势,力争生产出更多的安全药、优质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
据了解,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大多是仿制药,部分国产药品与国外原研产品在质量和疗效上存在一定差距。2015年8月,国务院要求“加快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中进一步确认,“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徐镜人认为,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是医药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是影响亿万人民健康的一次革命。这项工作可以提高准入门槛,淘汰低质量药品,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让更多的高质量药品造福百姓,促进医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对企业而言既是严峻挑战,也是行业洗牌、再塑标杆的重大机遇。”
据了解,自2012年起,扬子江药业就已经开始主要针对集团的大品种以及前期一致性评价目录的品种进行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这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最新的《2018年底前须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目录》,扬子江药业总共有23个品种须在2018年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明确品种后,集团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成立了一致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扬子江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所有上市仿制药在同行业中率先达到一致性标准。
此外,集团将以勇夺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为契机,把推动一致性评价和实施美国FDA和欧盟GMP认证相结合,加快实施精益生产质量战略,以全球卓越绩效管理为标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力争到2020年,所有车间均要达到FDA和欧盟GMP标准。目前,集团有4个生产车间(6个品种)通过欧盟GMP认证。
据悉,2016年第一季度,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0%以上,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打响了“第一炮”。
以创新驱动加快“补短板”全面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研发与创新体系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补短板”的本质就是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扬子江药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目前,集团通过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针对重大疾病在研品种达100多个,初步形成了“研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全能型产品梯队。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徐镜人认为,补好创新这块短板,加快向“高精尖”转型,是医药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是时不我待。
扬子江药业提出,“十三五”期间,集团将向销售突破千亿“再造一个扬子江”的目标发起冲刺。以“比别人高出一厘米”的追求,坚持不懈地走好创新之路,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扬子江打造千亿级医药航母的新路径。
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扬子江药业履行民族制药企业责任的使命担当。集团正在建设的江苏龙凤堂中药项目将致力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原辅料、成品无人输送—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立体高架库储存等技术攻坚,全力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形成年销售100亿元以上的规模,使龙凤堂成为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中药健康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最优最强的中药生产企业。
在新药研发上,集团将全面推进“三药并举”方针,抢占科技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体系。其中,化学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每年申报化学创新药5个以上,有1?2个化学创新药和20个仿制药获批生产;小分子聚焦抗肿瘤、心血管等用药,每年有1?2个1类新药滚动申报;大分子加紧建设生物技术平台和研发团队,自2018起,每年有1?3个创新药申报临床,五年内有2个生物药上市。
同时,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增强整合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寻求在哈萨克斯坦等国投资建厂和海外兼并,计划在美国东海岸建立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