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佛钟灵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著名收藏家、古董商坂本五郎藏佛首庄严宏伟,佛相静美,凝神若思,触动人心。唐朝佛教造像,能与之媲美者,古今无寻。艺匠巧以夹纻干漆妙制佛首,脸容祥和谐雅,臻善至美,其钟灵秀逸,他法难及。佛首硕大,精美绝伦,处处显示其奇玮独特。若论感染人心,诚宗教造像中之菁华逸作。可为凡间俊秀,却又活现我佛慈悲,蕴涵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形神兼备。
  以此繁复漆艺制成之唐代造像,绝无仅有,传世或止七尊,多有缺残。夹纻漆塑制作艰巨,大费周章,制作数量受限,加上干漆纤巧,保存非易,如今事隔多个世纪,硕果仅存,应属意料之事。
  起始以木柱为蕊,泥塑作模,贴蘸漆麻布以为胎。复施重漆,巧工精雕,敷彩添色,最后割开背面取出木蕊泥坯,只余薄麻漆层,脱胎成像。较之石雕,夹纻显然轻巧,可制于城镇内之专门作坊,再运送至各地,也适用于巡游仪式中作行像。夹纻造形灵活,成就匠心独运,刻划入微,妙制佛首气韵生动逼真,棱角分明利落,曲弧婉柔圆润。双唇饱满,两颊娇嫩,眉若刀裁,鼻如悬胆,亲切中见肃严,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历经千载,犹如往昔,彷彿慈佛临凡,普度群生。
  传世唐代夹纻塑像,另有六例,各具风华,但与本品相较,论气势规模,无有及其浩,论神情气韵,无有及其妙。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著名夹纻坐佛(96.5厘米),已知原出河北正定大佛寺,应制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前后,色彩保存甚佳(图例见于《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卷4,东京,1997年,图版132)。大都会藏佛像神情与本品相似,髻发品相又甚接近,或制于同一作坊,然尺寸稍小,较形粗略,眉目刻划,未如细致。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存相类坐佛,体量较小(72.5厘米),与大都会藏佛像同见于松原三郎《中囯佛教雕刻史论》(东京,1995年,卷3,图版)。山中商会旧存半身佛像(余高约51厘米)也可资参考,惟现时下落未明(刊于 Osvald Sirén《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伦敦,1925年,图版549)。该书作者认为此半身像与大都会坐佛同属一系。另有半身佛像(余高45.7厘米),现藏西雅图艺术博物馆(馆藏编号51.71),原属 Eugene Fuller 纪念收藏,其细腻卷发品相较佳,大体尚存。
  上述诸佛塑像,造型相近,似有所关连。相反,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菩萨坐像(44厘米,馆藏编号1983.86)及曼舞天女(40厘米,馆藏编号1953.356)所展现之风格,却截然不同。李雪曼在其文章《A Chinese Lacquer Sculpture》中,讨论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天女时,提及部分上述唐朝夹纻干漆塑像,详见《Bulletin of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卷43、第1期(1956年1月,页6-9)。李雪曼在文中又举了一些年代较晚之例,如John D. Rockefeller Jr. 藏罗汉像,品相良好,几近完整无缺,却未必为唐时漆作。有关该罗汉像之著录似乎仅见于李氏一文。Siren曾于著作刊录巴尔的摩华特斯美术馆藏坐佛之图(馆藏编号25.9),该像木胎,表面覆以布料漆层,有说乃上述夹纻脱胎塑像之雏本。
  唐朝漆艺罕稀,主要见于铜镜背面以便贴镶嵌饰,或施于素纹木作或瓷品表面。即使李唐之时,夹纻干漆制作似乎未有久持,后世虽数度再起,惜技艺不逮,难复唐时辉煌。然干漆之技,早年流传至日本,发扬光大,成为该地重要工艺,历经多个世纪,持续不衰。据西川杏太郎《Dry Lacquer Statues of Japan》、N.S. Brommelle及 Perry Smith编《Urushi. Proceedings of the Urushi Study Group, June 10-27, 1985, Tokyo》(圣莫尼卡,1988年,页127),记录指七世纪中叶,日本制四大天王干漆像,以供奉于奈良大安寺。八至九世纪,夹纻之艺更是风靡一时。奈良一带至今仍存不少干漆艺作,多为首府城内或周边重要佛寺而制,而李雪曼更特别举东大寺及兴福寺为例。较此以前,日本已见有木雕造像上局部施漆,以便塑形,例子包括法隆寺百济观音。相关干漆造像,可参考立像二躯,纪年公元734年,图见于西川杏太郎《Dry Lacquer Statues of Japan》页128,图2及3。在日本,获评为“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之干漆塑像,计有48尊之多。
其他文献
2012年6月,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博士向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捐赠14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一事,让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这个预计于2017年开馆的博物馆广为天下知。而M+视觉艺术博物馆所在的香港西九文化区仍然在建设当中,这个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的文化建设项目,从刚有构想开始,就引发了政府与民间激烈的角逐和论争。伴随着口水和争议,这个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文化建设项目,虽然目前仍不能确定何
期刊
坐落在香港金钟道88号的太古广场,是全港最优越的购物商场之一。它位于港岛的“心脏”地带,这里不仅交通便利、环境舒适,各种设施应有尽有,而且很多重要办事机构和场所,比如香港行政办公大楼、高等法院、英国文化协会等都近在咫尺。  然而,对于拍卖界人士来说,2012年两家“租户”的先后入驻使得原本休闲的气氛中似有似无地飘起了火药味儿。  苏富比的“邻居”  2012年5月,苏富比在太古广场5层开设了艺术空
期刊
在中国香港,西方当代艺术常常成为媒体焦点,并且保持着与国际当代艺术潮流零时差。香港国际艺术展的成功(现改名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政府出资开发的艺术文化特区、国际艺廊的进驻加上苏富比、佳士得举办的春秋两季拍卖盛事,香港艺术界呈现欣欣向荣之气象。特别是香港特区政府不遗余力地为一些艺术家提供方便,比如办理特殊人才的移民,这对一些艺术家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并推动了本土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  各界鼎
期刊
山西一家古玩市场,一位客人蹲在赌青皮摊前,将一对挑好的青皮核桃与几张百元大钞一道递给摊主。摊主麻利地拿起小刀,轻轻一转……“开了,开了!”此时,一群人都伸长脖子,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摊主的动作。随着果皮噼啪往下掉,里面的核桃初见原形,个头不错,纹路漂亮,过水洗净,摊主用游标卡尺一比,“42(毫米),赚了。”客人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咧嘴笑了。  “这是我在云南刚买的(石头),您帮我打开看看。”林先生
期刊
她是一位舞蹈家。一天,为了寻找编舞的灵感,她独自来到香港艺术馆赏画。一幅幅明清山水画让她沉浸其中,突然灵感涌现,她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一曲舞毕,她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在那里,她邂逅才子杨文聪,一段生离死别的恋情就此上演……  这不是电影,而是香港艺术馆近期举办的“画游记—虚白斋藏画选”推出的一部动画短片《蹁跹》。《蹁跹》以明、清交替作为时代背景,谱出一位热爱舞蹈的少女的一段乱世情缘。在动
期刊
提到吉州窑,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黑”,的确,吉州窑的烧造始终“以黑为核心”,但却依着这“万能底色”创造了花样繁多、多姿多彩的装饰,匠心独具,工艺精湛,内涵丰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既是古代吉州窑匠师们智慧的结晶,也是那个追求温厚、笃实、含蓄的理学精神的时代缩影。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雅俗共赏——吉州窑陶瓷艺术展”上,就有很多装饰独特、别具一格的佳品。  质朴生动  剪纸贴花是将民间剪纸与制瓷艺
期刊
2013年7月初,国务院通过上海自贸区方案,消息一出,人们在纷纷关注上海自贸区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香港怎么办?  对于香港和上海,谁是未来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多年来各界看法不一,两者都背靠资源丰富的内陆腹地,又同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主要门户,这使得两个城市的竞争充满火药味,而相对于香港,金融服务的效率与水准以及法制体系的完善度一直都是上海的软肋。如今,新出炉的上海自贸区无疑是上海在追赶香港过程中
期刊
2011年年初,香港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亮相,而它的投资创办者却来自上海。作为内地资本在香港投资艺术品拍卖的代表,两年来,从罗丹的雕塑,到“当代文人”策展式专拍,再到设计感十足的翡翠珠宝,天成国际每一次拍卖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天成为什么选择落户香港?香港这个国际化的自由港又为天成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什么?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汪洁女士。  《中国收藏》:天成成立
期刊
文明总是与地域传统息息相关,而从一个地域的博物馆馆藏,即可窥见其背后的千年风华。河南省焦作市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之一,历代文明荟萃,历史名人众多。就绘画而言,北宋画家郭熙(今焦作市温县人)、五代画家李唐(今焦作市孟州人)、荆浩(今济源市人),都是焦作地区古代的著名画家。  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以焦作本地历史名人的作品见长,李棠阶、毛树棠、段晴川、董凤浩等焦作名家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
期刊
今年第八期“积微览萃”专栏刊出拙文《王铎的情绪》后,有朋友希望我就《王铎草书杜诗卷》后面的吴湖帆跋再聊聊,这也是我曾经的想法。吴湖帆是大画家、大鉴定家和大收藏家,他每每在古人书画作品上题跋尤其是长题长跋,总有心得,而非言之无物地炫弄文辞,也不是因为写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字而故作书法招摇,所以读来有味道、有营养,裨益于人。其实《王铎的情绪》刊出后,我对这篇文章又作了修改和补充,但是仍然没有涉及吴湖帆的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