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新颖之有个性色彩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文章的个性,指的是文章在语言、见解、材料和构思等方面的独特性。刘勰《文心雕龙》中《体性》篇谈到文章“因内而符外”,是作者内在的外化,又因为“各师成心”,所以文章风格“其异如面”。那么,如何让文章具有个性色彩呢?
  [技法指导]
  一、我手写我心。主旨要推陈出新。
  文章的个性,主要体现在文中作者流露出的独特情思。首先,针对所谈论的话题,作者要有所思考,并敢于发表个人的想法,使文章有个人的真实底色:而真实是情感鲜明、简洁独特的一个前提。其次要推陈出新。不是所有的真实都是鲜明而独特的,正如时政评论家曹林所说:“很多第一时间的快评只剩下肤浅层次的站队。”写文章落笔太快容易落入窠臼,而独到的见解往往存在于“林间另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所以,落笔前要抛弃出现在脑海里的前几个陈旧趋俗的看法,以及不够真挚的情感。具体来说,可以采取换位思考、摆脱个人中心的方式来思考作文题目的内涵。比如针对“医生抢救病人时剪坏病人衣服,病人家属索赔的热门事件,曹林以‘剪衣急救遭索赔’不是事实而是看戏需要的节奏”为标题的评论文章,梳理事件的前因后果,摆正评论角度,一针见血地指出并批评“新闻报道为了博眼球而歪曲事实,激化医患矛盾”。独到的思考分析不仅切中肯綮,而且令人眼前一亮。
  二、选择语境。突显写作对象的特殊。
  论题的议论范围是论述文的语境之一,而选择的写作语境会决定你所谈论对象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兴”不同,才会有各异的文章。阅读积累时,尽量多方面涉猎,便于在看到题目时能有多个不同类型的素材来选择,比如“人生之路”这个话题,当别人泛泛而谈时,你却能结合当下的时代大背景(比如“一带一路”)来谈人生之路:或者结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谈人生之路:或者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来谈人生之路,那么就写出了“人生之路”的新意来。你选择的论述语境越独特,独属于你文章的个性色彩就愈加鲜明。比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所给的多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有位考生选择“一带一路”和“美丽乡村”,写《借“丝绸”之智慧,留绿水青山》,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发展等方面来谈,很是个性。
  三、素材新颖。体现作者独特眼光。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首先,选用既典型又独特的材料才能突显文章的个性。比如京剧名家荀慧生,出身贫寒,历尽坎坷,与梅艳芳齐名。他顶住了名利与美女的诱惑,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如今,虽然他的声名远不及梅兰芳,但人物价值却不相上下。写作时若能弃用为大家所熟知的梅兰芳,而用相对冷门的荀慧生,文章就显得独特。再者,如果积累的素材有限,可另选角度挖掘普通素材的独特之处,使素材呈现出“熟悉的陌生人”形态。比如林觉民,他是革命党人,曾组织了多次革命活动;同时,他也是位深爱妻儿的丈夫、父亲。使用这个素材时,大家普遍从其革命者的身份切入,但如果选择他所写的《与妻书》中提到的家庭生活、赴难前的不舍之情这些点来写他抛家舍业的革命情怀,那么材料就会变得独特起来。
  四、设计论证方法。突显作者思维品质。
  论证方法和路径是作者的逻辑思维品质的外在体现。可使用一些论证手段,凸显文章的语言特色。比如《劝学》中大量的比喻论证、《六国论》中整体的对比、《寡人之于国也》的整段排比,使文章都各具特色。即使论证方法相同,如果组合形式不同,也能让论述文的语言产生个体差异。比如孟子和韩非子同样用比喻论证,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之后连用反诘,梁惠王一回答就落入了孟子设置的“圈套”。比喻论证在孟子这儿起到“引君入瓮”的说理效果。而韩非子善将事理和比喻相结合,比如《解老》中“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先分别说明“貌”和“文采”的内涵,再以和氏璧、随侯之珠等比喻来表明自己“重质轻文”的主张。比喻论证起到使事理形象化的作用。
  五、锤炼语言。彰显作者个人风采。
  文章语言风格要依顺作者个性。“气之为体,因人而异。”比如李敖和龙应台批评现实皆鞭辟入里,但语言风格明显不同。李敖擅长运用大量的事例排比、反问排比,文章气势磅礴,语言咄咄逼人,就像他的为人一样不留情面;龙应台往往一针见血,不拐弯抹角,语言柔中带韧,就像她为人平易、原则性强的个性。同样是犀利,但个性使然,两位作家表现出的语言面貌截然相反。写作论述文,有些同学心思缜密,文章可以偏重说理推进:有些人视野宽广,文章可偏重纵横捭阖、举例说理。从性情出发,我手写我心,这是写出有个性文章的基础。
  此外,还可用准确且富有个人色彩的词语来凸显个性。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多处使用“为什么”一词,表达出疑问、质问、反问等多种感情。还有一些感叹词,非常能传达作者的感情。
  [实战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优秀习作]
  别让青春“老”去
  朱有洲
  若以“朽”字组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老朽”。确实,“朽”常给人一种陈旧而破败的感觉,它仿佛充满死气,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格格不入。常言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因此,有不少人开始认为:前浪就一定会被人们否定,所以“老”即是不好的。
  后来又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是的,美好的青春如同如一朵鲜艳美丽的奇葩,让人渴望永久地拥有。然而,他们一定见到过气息奄奄的老人,于是生理上的永生被打破;他们也同样见一蹶不振而未老先衰的人,于是精神的永生也不能成立。所以,“青春不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很多宗教都讲:人,生而必定遭受苦难。比如佛教所说的人生四大苦事:生、老、病、死,就是人类永远无法违抗的自然法则。不然,怎会有生死相隔?黛玉凄凉地葬下自然之花,而又有多少人抱着同样的不舍与无奈葬下自己那枯败凋零的青春之花?人世间的风霜雨雪,致使娇嫩与正茂的青春之花一点点被摧残。青春朽去,这不是必然的结果吗?
  时间冲洗着空间中的一切,衰老和死亡如影随形,自然会令人呜呼感慨。然而,我们也发现自然万物的老朽往往蕴含着新生。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花鸟虫鱼,万物繁衍,自然对自身的否定本来就是一种进步。古人也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朽去,往往意味着新生。那么作为人类,是否就要积极促成青春老去呢?
  倘若仅因如此就画地为牢,任凭心态随波逐流而虚度光阴,那与朝生暮死的朝菌何异?年长并不可怕,更不值得我们所厌弃。正如无限之好的夕阳,它又怎么会逊于朝霞的光彩?不久前一则新闻报道:泰国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奶奶,依然凭自身的勤学苦读,获得了国家学士学位。她的这种勤奋精神,又有多少青年人能与之媲美?
  年轻应有年轻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而年长也应有年长的老骥伏枥、老当益壮。我们不畏惧身体衰老,不畏惧世事更替,但我们拒绝意志的腐朽和精神的坍塌。愿每个人都是“后浪”,为世界的进步提供自己的推力;也愿每个人都成为前浪,在长久地被推动之后,展示出厚积薄发的力量,从而使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饱含青春的力量。
  别让青春老去,让青春因此得以不朽。
  [浙江省瑞安中学西岘文学社]
  点评
  本文的最大亮点是紧扣“朽与老”两个关键词“一辩到底”。从词语的内涵出发,引出人们对“朽”的不喜和对青春“不老”的渴望,从而让下文的论述有了现实基础:接着顺着人们的认知,从日常生活与宗教两个方面举例,证明“不朽”只是一种愿望,而非事实;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证明“朽”和“老”具有正面意义:万物朽去常常孕育着新生;之后更进一层思考面对必然存在的朽和老,我们该怎么做。这时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让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饱含青春的力量”“别让青春老去,让青春因此得以不朽”。
  作者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但憑借深刻的批判性思考,全文的辩证色彩非常突出。那么,这篇文章就有了他独特的个性色彩。
其他文献
自信,如今正成为新时代青年身上越来越闪亮的“光环”。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则报道,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再崇洋,他们对祖国的发展和前景普遍自信。在这一代人看来,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无独有偶,今年更早些时候,英国某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为乐观和自信。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中国是安居乐业之所,因为在这里“只要勤
期刊
“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一窝蜂地跑出教室,先前热闹的教室里只剩“淘气包”一个人,显得有些孤独。在这个繁华城市的重点中学里,“淘气包”这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好似被孤立起来。  “淘气包”的成绩很好,曾经也是同学们眼中的“香饽饽”,但自从一个下午放学后他偷拿同桌的零花钱被值班的老师当场“抓获”后,他就有了这个新的外号。为此,他一直被同学们嘲笑。尤其坐在他后面的大胖,更是仗着家境的富裕,处处为难他,
期刊
【编者按】  “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事例”,这是考场作文中最常见的模式,人们戏称为“高考体”。这种作文的特点是稳,如果语言表达还可以,一般可以打到45分左右。但是如果我们能突破这种僵化的模式,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就能让人眼前一亮,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到更为满意的分数。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月考作文为例,探讨如何突破“高考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目标一旦确定,就
期刊
【开场白】  老 师:有一次我去新疆旅游,住在一户牧民家。牧民家养了一只骆驼,我想弄明白骆驼到底是靠吃什么成为“沙漠之舟”的。结果走到骆驼跟前一看,地上除了一大堆干草,什么也没了。我不禁问牧民原因,牧民是这样告诉我的,他说:“骆驼第二天如果穿越沙漠,那么胃中的干草会比青草更耐饥。一头成年骆驼一晚上可以慢慢咽下几十斤干草。”  我们今天就把“骆驼只吃干草”作为这次沙龙的主题。大家能从骆驼身上感受到什
期刊
所谓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议论文观点的确立有三个要求:正确、严密、深刻。  【文题在线】  奥运两度与中国相逢,体现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中国以完备的赛事组织、不断刷新极限的运动员表现,保证了奥运会赛场上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中国与奥运的牵手,将中国价值注入了奥运精神之中,让世界在“更快、更高、更强
期刊
重庆人爱黄葛,选了来做市树,大概有两重理由:黄葛树根深蒂固,不惧风雨,粗壮茂盛如巴山汉子,枝叶婆娑,温婉柔情又如渝水妹儿。  市树标志一种地域精神。这片地域,包括主城、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其地广达八万平方公里、人众多至三千万,居然以黄葛树,作为他们精神和行为的共同主宰。  这树,有什么可贵可尊崇处呢?  黄葛树别名大叶榕树、马尾榕,又称雀树。旧时风俗,我国西南一带,黄葛树多种植在寺庙和公所,家庭
期刊
沿着江苏省如东县人民路南行至影剧院,蓦然间,广场中央一个椭圆巨柱闯入眼帘,一座写实性的青铜牛雕稳立其上,环角宽背,厚臀圆蹄,头南尾北,一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模样。这便是如东县标志性雕塑——海子牛。海子牛,追溯其源,亚洲野水牛是其远祖,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被驯化,成为人类的朋友。海子牛体形硕健,背部平直,肩部隆起,双角圆张,四肢粗壮,四蹄宽大。更为奇特的是其他水牛只能在淡水的江河湖畔生息,唯有如
期刊
【编者按】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必须掌握的一种说理方法。高考议论文辩证分析常用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在比较分析中思考问题,深化观点;二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三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在分析中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下面以一篇考场议论文作文为例,重点从联系发展、全面深刻两个方面来探讨议论文辩证分析的写作技巧。  【作文材料】  北京
期刊
[技法指导]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里提出了“见解新颖”的要求,就是要我们在写作时“见他人之所未见,道他人之所未道”,不能人云亦云,老曲常弹。因此,我们要联系生活现实和个人经历、感触,在寻常里发现新奇,挖掘新意,以给人耳目一新、心灵震颤的感觉,也给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具有思辨快感的观点。只有见解新颖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放缓节奏,用心品读,不吝高分。  那么,怎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实现“见解新颖”
期刊
【技法解说】  考场作文第一步就是分析作文的材料,得出作文的立意。立意在议论文中就表现为中心论点。所以,议论文论点的准确性,首先要求符合题意,即作文的立意必须在试题的范围之内;然后才是论点本身要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只有论点符合题意,才谈得上论点是否准确。  审题立意有多种方法,由果溯因法是尤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它能较为全面地体现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并能迅速地突破考场的审题立意问题,从而得出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