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的寓言与荒诞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钢的琴》被誉为“2011年口碑第一强片”,看来并非溢美之词。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颇具黑色幽默色彩的场景:下岗工人陈桂林,组织了一个小乐队,唱着前苏联歌曲《三套车》,为一次葬礼助兴。灵棚就搭在一个发电厂的围墙外面,背景是两座巨大的冒着水蒸气的凉水塔,一望而知是建于“一五”期间的大型国有企业,灵棚的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母亲”。
  导演安排这样一个画面是意味深长的,因为曾经有不少下岗工人把国企深情地称为“妈妈”——陈桂林们参加的葬礼,其实正是国企“妈妈”的葬礼,国企死了,陈桂林们也就成了孤儿。但他们却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没有意识到和国企一起被埋葬的还有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反而按照吩咐把曲调从沉痛舒缓的《三套车》换成了欢快热烈的《步步高》,这的确够荒诞的,但也颇为真实地反映了90年代国企改制高峰时,相当一部分工人的精神状态,他们还真的以为国企改革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呢。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企死了,陈桂林和他的工厂同事们也就只能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从头再来。在他们当中,好一点的卖唱、杀猪,次一点的就变成了黑社会、小偷和赌徒,曾经统一、自豪、占据社会舞台中心的“工人阶级”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群挣扎在社会边缘的流氓无产者、小手工业者等,他们的命运,更大的可能是向下堕落,只有极个别人,才会由于某种偶然的机缘或特殊的条件,上升为“中产阶级”。
  但舞台中心的空白还是要有人来填补的,什么人呢?“卖假药的”。陈桂林风姿绰约的妻子就是跟“卖假药的”走了,然后她又带着被金钱支撑起来的自豪感回来了。这次回来,她不仅把“她们车间所有的女工都请去吃饭”,还要带走她和陈桂林的女儿,理由居然是“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
  影片是在用一种赵本山式的调侃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但笔者却体会到了一种“含泪的微笑”——曾经支撑起共和国脊梁的产业工人沦落了,靠坑蒙拐骗发家致富的“卖假药的”隆重登场了。“卖假药的”虽然在影片中没有露面,但他却给陈桂林制造了一种无法承受之重,透过陈桂林的压抑与无奈,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卖假药的”的骄横与贪婪,他俨然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他不仅夺去了陈桂林的爱情,甚至还要夺去陈桂林未来的希望——他的女儿。
  初看这部影片时,我一直有一点不解:陈桂林除了会拉手风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过人的地方,何以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把淑娴、王抗美。大刘、胖头、季哥、快手、二姐夫,包括当年留学苏联曾经为女工偶像的“汪工”等都动员出来,参与他近乎荒诞的制造钢琴的行动呢?看到后来我就明白了,真正把他们动员出来的正是那个“卖假药的”,他要夺去陈桂林们最后的希望和尊严,这种贪婪迫使他们不得不“发出最后的吼声”,用制造“钢的琴”来进行反抗。
  但陈桂林们的悲剧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不经意间,他们已经置身于一个市场——金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陈桂林们所拥有并长期为之自豪的技术、友谊、爱情……甚至团结等,都变得一钱不值,真正能够君临天下的,是金钱。制造“钢的琴”,根本改变不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的反抗与其说是一种“反抗”,不如说是一种毫无希望的“挣扎”。而已经和“卖假药的”鬼混在一起的陈桂林的妻子却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她对整个事件冷眼旁观,静待陈桂林们的失败。
  “钢的琴”果真造出来了,陈桂林们不愧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工人;但陈桂林们也果真失败了,“钢的琴”的竣工仪式,也是他们的失败仪式——最后,当他们开动吊车,在静穆的气氛中,把这架沉重、冰冷、寒碜的“钢的琴”缓缓吊运到空旷的厂房中央时,“钢的琴”预设的主人——女儿,已经和妻子一起整装待发,准备投奔能够给她“更好教育”的“卖假药的”去了。
  在整个影片中,陈桂林们始终都是处于一利,“自发”的而非“自为”的状态,他们始终没有从宏观上去思考自己的命运,而只是试图依靠亲情、友情、技能和勤劳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故事悲凉的结局又似乎在提醒观众,如果陈桂林们眼睛里只有自己的妻子与女儿,而不考虑通过某利,整体性的方案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则他们不仅会失去妻子,还会失去女儿。故事讲到这里,马克思的名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也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这个道理可能并非是编导主观上想告诉我们的,但却是人物命运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所决定的。试想,除非重建公有制,否则的话,陈桂林们作为一个整体,又如何能够战胜“卖假药的”进而回到舞台的中央呢?
  从激进批判的角度看,这部以下岗工人为主角的影片所诉求的对象,却恰恰是以“卖假药的”为代表的市场成功人士,更准确地说,是城市的中产阶级,目的是要唤起他们的同情,赢得他们的泪水,让他们做出某些善行来抚慰自己的良心。影片讲述了下岗工人的苦难,但却用喜剧手法做了柔化处理,小心翼翼地避免刺激任何人,这是这部电影能够赢得几乎各阶层人士“口碑”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这也微妙地反映了中国底层电影的某种困局,并为其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其他文献
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杰宁,是个充满战乱和炮火的地方。一些极端组织扎根于此,这里是恐怖的温床,而且是自杀性爆炸人肉炸弹的来源地,自杀袭击者几乎一半来源于此地,被称为“自杀袭击者”的摇篮。  2005年的一天,巴勒斯坦小男孩哈提卜持枪上街。他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分钟前,这个地方发生了骚乱,有人向以色列士兵的吉普车投掷石块。  吉普车向前行驶,以色列士兵正好看见了持枪的哈提卜。  一阵激烈的枪
集冷静的学识与澎湃的文学热情于一体,让漫漶迷离的远古神话和传说,甚至是真假莫辨的史前帝王尧舜禹,顷刻间拨云见日、生动可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刘纪昌长篇文化散文《文明的曙光》最值得认真品读的特色。    从疑问入手,开一个悬疑的世界    我首先敬佩作者的胆略。一开篇,他就把尧舜禹置于历史的悬疑之中。从影响史学界几十年的顾颉刚的“古史辨宣言”入笔,一下子把这个事关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重大学术问题摆在读
芦苇河北岸的侯甲村,阳翼高速穿村而过,陵沁公路绕村而行,侯甲煤矿依村而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该村以打造生态旅游度假村为目标,先行推进新农村建设“123”工程,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侯甲夯基固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一面旗帜带动  侯甲村的当家人张天龙,当过县法院的人民陪审员、镇里的司法助理员,称得上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调解处理基层矛盾纠纷经验丰富的“老司法”了。2008年当上村
近日,“王刚在《天下收藏》中是否错砸真品”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指出,砸文物本身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会引导大家只看到文物的价格。而不去深究欣赏它的价值。  李文儒表示,文物类节目应该把核心和重点放在引导观众方面,而不是忽略文化价值去大谈价格。如果大家都认为不值钱的文物砸掉不可惜,真宝贝砸掉了就可惜,有真宝贝就发财有钱了,那么即便你拥有的是真品,拥有了巨额财富,但事实上你
2011年5月21日,是个星期六,当许多人都在休憩放松的时候,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诗文社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简朴的揭牌仪式。这些平时忙碌工作在司法一线的法院领导和法官们,这些致力于法院文化建设并深得其妙的文化行家们,这些从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寻觅着文学情怀的诗人作家们,此刻,轻拂于五月熏风,沐浴于初夏暖阳,激情飞扬,豪气勃发,共同见证了我国法院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的又一经典时刻。  杨柳青青,万木葱茏。
尊敬的李会长、张省长、冯院长、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下,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诗文社今天揭牌了。在此,我谨代表诗文社向莅临今天成立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这项工作付出努力和给予支持的朋友们表示真挚的谢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批示,并经民政部批准,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于2009年11月6日正式成立。2010年7月26日,首届中国
近年来屡见于媒体的“扶老人”纠纷,已经让“怕被赖上”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曾经轰动一时的南京  “彭宇案”里,出手相助的好心人反而被指“做贼心虚”让人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面对摔倒的老人,伸手就意味着危险,“自私”倒出于自我保护。  “彭宇案”的主审法官,事后因此案备受指责。有人说,“彭宇案”让“社会道德滑坡30年”,以致社会已沦落到老人摔倒求救,要先对围观者高呼“免责声明”的地步。我们可以
对核辐射的担忧继续发酵。3月17日,包括日本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多国出现抢购盐、碘甚至海带之类所谓“防辐射”产品的风潮。原因是担心海水被核污染,预防核辐射。经过多国政府、媒体及专家的辟谣、解读,18日,多国的抢购风已逐渐平息下来,市场供应恢复正常。这种集体抢购行为仅仅是因为“从众”心理吗?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有太多的问号期待解开。    恐慌行为更易相互感染    北京回龙观医院康复科
山西振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顺其自然、进二停一”为企业发展理念,19年来,振东经过创业一发展一总结一再发展的几个轮回,现已发展成为“石油销售、中西制药、功能食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五大产业为主的健康产业集团.其控股子公司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现为山西省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制药集团。  振东集团创业发展的“四步棋”验证了企业发展必须实施科学转型、跨
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做为农业大国,她的土壤贫瘠,高山、沙漠、戈壁占去一大半的现状。使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为百姓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和社会的稳定犯愁,在史籍记载中饥荒年月的各种惨象,读后令人颤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各种改革和努力,如今13亿中国人丰衣足食。我们从中国的三次土地改革,诠释了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