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综观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银行产品的特征入手,对金融产品开发的环节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方向、重点等总体战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产品开发;问题
1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 银行产品开发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我国各银行的金融产品85%左右是通过照搬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种类多,品牌产品少。目前各行产品大多集中在结算类和代理代发工资类等中间业务产品上,而对于有较高智力含量的产品如理财咨询等品种则较少。银行新产品普遍存在易模仿现象,业务品种和价格差异小,各行提供的金融产品趋同,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
1.2 银行产品的单一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当前我国银行单一产品多,复合产品少;负债类产品开发多,资产类产品开发少;结算类产品创新较多,但资产类产品基本以期限、利率为区分,缺乏适应客户需要的产品。其次是存款产品构成要素较单一,仅为期限加以划分,很难满足客户的投资理财需要。而中间业务产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含有“融智”成分的业务很少,导致了金融产品的生命有限,一种新产品一旦推出,各家银行互相效仿,很快造成恶性竞争或不正当竞争局面,产品迅速失去市场。再次是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
1.3 银行产品构成要素单调,定价方法不合理
在我国,银行产品的构成要素非常简单,即期限。银行储蓄柜台的法定利率显示牌看起来存款有两个要素——期限和利率,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也就是期限。所以,银行只能围绕期限创新存款产品,自然而然存款种类就很少。同时,从我国存款产品定价方式来看,利率既包含了银行使用资金的利息成本,也包含了银行提供存款服务的经营成本。也就是说,定价方式是造成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弥补成本和保证收益,银行只能给存款客户以较低利率或收取贷款客户较高利率来保证银行的收益。而低的存款利率具有压制储蓄的作用,高的贷款利率,可能会抑制贷款需求和投资需求。
2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的战略选择
2.1 银行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银行产品开发应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业务品种,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份额,实现预期利润目标。为确保新产品开发的效益性、规范性,应坚持以下原则:
2.1.1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作为服务行业,市场与客户的需要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银行围着客户转”是市场经济制度下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典型描述。银行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经营理念,把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作为调整产品开发战略的依据和方向,并且根据需求的内在规律性创造需求、引导需求。
2.1.2 收益与风险对称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基点是通过业务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增强竞争能力,以实现利润增加这一最终目标。然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业务创新内含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不但会给商业银行自身造成财务、信誉等方面的净损失,而且会加大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增加社会监管成本,影响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所以,银行的新产品开发必须在既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在有效控制风险实现风险和收益均衡的条件下,既规范稳健又灵活大胆地进行。
2.1.3 效益原则
银行开发新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因此银行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首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考虑成本收益率,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盲目开发。其次,在新产品推广过程中要制订合理的收费标准。在试行阶段,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低收费或者不收费。但一旦正式推出,要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按商业原则收费。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注意防止开发、推行新产品不核算收益、不收取费用的不对称现象。
2.2 银行产品开发的方向
首先,在产品开发上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网络社会的发展。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运用先进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除了建立和完善ATM网络、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系统外,积极拓展接触面广、便利性强的家居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业务更是大势所趋。银行要立足于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和构思,不断推出有个性有特点的产品,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普及,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快捷、安全的贴身服务。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融保险化、证券化于金融产品开发为一体,增加产品品种,拓展经营范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证合作也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扩大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与证券公司的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最后,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的同时,还要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满足客户投资、储蓄、防范风险、保值增值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并及时制定和调整各类产品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品牌包装的营销策略。
2.3 银行产品开发的重点
2.3.1 中间业务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必须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要将银行传统的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的创新结合起来,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高其利润占比。
2.3.2 资产业务创新(主要指贷款业务)
针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动向,结合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控和变动,银行要进行贷款业务创新的研究开发。比如:拓展信贷领域,积极开办各种消费信贷;增加贷款种类,办理浮动利率贷款,开辟专业贷款项目;改进贷款方式,实行贷款承诺和贷款合作。
2.3.3 负债业务创新(主要指存款业务)
现在存款工具过于单一,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争夺存款的竞争。在目前低利率条件下,对存款工具进行创新,满足客户盈利和支付的双重需要,会大大增强银行的竞争力。一是业务手段的创新,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二是不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网上银行;三是开拓与资本市场关联的业务,积极组织资本市场的回流资金,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黄存明.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济南金融,2002(2)
[2]崔远见.强化我国商业银行新产品开发功能的探讨.中国金融,2003(6)
【作者简介】
周晓芬(1985—),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在读
综观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银行产品的特征入手,对金融产品开发的环节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方向、重点等总体战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产品开发;问题
1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 银行产品开发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我国各银行的金融产品85%左右是通过照搬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种类多,品牌产品少。目前各行产品大多集中在结算类和代理代发工资类等中间业务产品上,而对于有较高智力含量的产品如理财咨询等品种则较少。银行新产品普遍存在易模仿现象,业务品种和价格差异小,各行提供的金融产品趋同,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
1.2 银行产品的单一性和发展不平衡性
当前我国银行单一产品多,复合产品少;负债类产品开发多,资产类产品开发少;结算类产品创新较多,但资产类产品基本以期限、利率为区分,缺乏适应客户需要的产品。其次是存款产品构成要素较单一,仅为期限加以划分,很难满足客户的投资理财需要。而中间业务产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含有“融智”成分的业务很少,导致了金融产品的生命有限,一种新产品一旦推出,各家银行互相效仿,很快造成恶性竞争或不正当竞争局面,产品迅速失去市场。再次是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
1.3 银行产品构成要素单调,定价方法不合理
在我国,银行产品的构成要素非常简单,即期限。银行储蓄柜台的法定利率显示牌看起来存款有两个要素——期限和利率,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也就是期限。所以,银行只能围绕期限创新存款产品,自然而然存款种类就很少。同时,从我国存款产品定价方式来看,利率既包含了银行使用资金的利息成本,也包含了银行提供存款服务的经营成本。也就是说,定价方式是造成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弥补成本和保证收益,银行只能给存款客户以较低利率或收取贷款客户较高利率来保证银行的收益。而低的存款利率具有压制储蓄的作用,高的贷款利率,可能会抑制贷款需求和投资需求。
2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的战略选择
2.1 银行产品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银行产品开发应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业务品种,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份额,实现预期利润目标。为确保新产品开发的效益性、规范性,应坚持以下原则:
2.1.1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作为服务行业,市场与客户的需要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银行围着客户转”是市场经济制度下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典型描述。银行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经营理念,把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作为调整产品开发战略的依据和方向,并且根据需求的内在规律性创造需求、引导需求。
2.1.2 收益与风险对称原则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基点是通过业务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增强竞争能力,以实现利润增加这一最终目标。然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业务创新内含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不但会给商业银行自身造成财务、信誉等方面的净损失,而且会加大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增加社会监管成本,影响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所以,银行的新产品开发必须在既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在有效控制风险实现风险和收益均衡的条件下,既规范稳健又灵活大胆地进行。
2.1.3 效益原则
银行开发新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因此银行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首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考虑成本收益率,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盲目开发。其次,在新产品推广过程中要制订合理的收费标准。在试行阶段,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低收费或者不收费。但一旦正式推出,要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按商业原则收费。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注意防止开发、推行新产品不核算收益、不收取费用的不对称现象。
2.2 银行产品开发的方向
首先,在产品开发上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网络社会的发展。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运用先进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除了建立和完善ATM网络、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系统外,积极拓展接触面广、便利性强的家居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业务更是大势所趋。银行要立足于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和构思,不断推出有个性有特点的产品,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的普及,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快捷、安全的贴身服务。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融保险化、证券化于金融产品开发为一体,增加产品品种,拓展经营范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证合作也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扩大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与证券公司的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最后,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的同时,还要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满足客户投资、储蓄、防范风险、保值增值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并及时制定和调整各类产品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品牌包装的营销策略。
2.3 银行产品开发的重点
2.3.1 中间业务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必须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要将银行传统的结算业务、代理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的创新结合起来,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高其利润占比。
2.3.2 资产业务创新(主要指贷款业务)
针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动向,结合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控和变动,银行要进行贷款业务创新的研究开发。比如:拓展信贷领域,积极开办各种消费信贷;增加贷款种类,办理浮动利率贷款,开辟专业贷款项目;改进贷款方式,实行贷款承诺和贷款合作。
2.3.3 负债业务创新(主要指存款业务)
现在存款工具过于单一,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争夺存款的竞争。在目前低利率条件下,对存款工具进行创新,满足客户盈利和支付的双重需要,会大大增强银行的竞争力。一是业务手段的创新,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二是不断提高存款业务的科技含量,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网上银行;三是开拓与资本市场关联的业务,积极组织资本市场的回流资金,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黄存明.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济南金融,2002(2)
[2]崔远见.强化我国商业银行新产品开发功能的探讨.中国金融,2003(6)
【作者简介】
周晓芬(1985—),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