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城里过年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2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打!你打!你打吧!叫儿媳妇和孙子回家吃饭!老孟把手机递给了王怡霞。王怡霞接过手机,找到高菲菲的名字压了下去,只呼叫了两声,她又摁了关停键。老孟问:咋,不接?王怡霞说:算了,不打了,打也是白打。她想着和前面几次一样,电话就是打通了,高菲菲也不可能接。王怡霞是个心性强的女人,她不好意思腆着老脸不断的给儿媳打电话,在高菲菲跟前认输。若是女儿, 她就可以持续地打,那怕是深更半夜。老孟看见老婆灰心丧气的样子,说那咱也不能一直在这等呀。要不,我给儿子打个电话。王怡霞不同意这么做,说给儿子打电话还用你打,不打了。儿子在单位加班,她不愿意打扰儿子的工作。
  两人就再不说话了。
  当晚,王怡霞炒了三个菜,熬了黑米稀饭,让老孟去超市买了花卷馍,菜都上桌了,高菲菲接了一个电话,说她要带孩子出去一下。王怡霞说吃过饭再去吧。高菲菲说,闺蜜请她吃西餐,不在家吃饭了。王怡霞有些沮丧。老孟干笑了一声,说给孩子穿嗳和,外面冷。高菲菲便给孩子套上羽绒服,戴上帽子和口罩,自己也穿了大衣,牵着孩子出门了。老孟殷勤地送到电梯口,对孙子说:乐乐,给爷爷再见。进入电梯的乐乐给爷爷挥了挥手,就算是再见了,老孟关门进屋。王怡霞嘟囔:明明是中国人,非要装洋人吃啥西餐?也不早点说,老娘忙活半天,又要剩饭了。老孟说,计划没有变化快。这不是刚接到电话吗,他们不吃拉倒,咱们消停吃。
  孩子一走,家里似乎冷清了许多,心情也没那么好了。老两口没滋没味的吃过饭,老孟打着饱嗝,就去阳台抽烟了。他有句口头禅,饭后一根烟,胜过活神仙。进城后,王怡霞一再强调,这是在城里儿子家,不是在庄稼院,青烟飘来荡去,呛着了孙子儿媳会掉脸子的。老孟就每天硬扛着,偶尔去阳台上,打开窗户,关上活动门,把自己隔离起来抽支烟。王怡霞涮了锅洗了碗,把厨房收拾停当,喘了口气,便坐在了客厅沙发上。老孟抽过烟,回到客厅也坐在沙发上,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看,觉得没意思,又把电视关了。两人百无聊赖,不知道该干什么好。老孟就打开手机,看孙子的照片。
  每天晚上,老孟两口子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孙子玩。他们给孙子起名叫乐乐,儿媳给孙子起名孟浩然。三岁的孩子像台戏,没戏演了,他们也就没事干了。王怡霞提议下楼去转转,说来几天了,还没去外面看看景致呢。听说大雁塔南广场有音乐喷泉,晚上很热闹,去看看,也算不枉来西安一回。她听儿子说,大雁塔就在小区的东边,也就两站路的距离,不远。老孟说,天冷,喷泉喷不出水,恐怕早停了。有啥看的,睡吧。王怡霞脸就变了,说你瞌睡咋恁多,进城睡觉来了?老孟終是拗不过老婆,老两口就下楼了。
  他们出了小区的大门,在人流中往东走了有二十多分钟,拐了个弯,就看到灯火辉煌的大雁塔。广场上,王怡霞感觉身子像鸟儿一样轻盈,好像也变得年轻了,像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嘴里还发出莫名的欢叫声。她拉着老孟来到音乐喷泉前,说要拍个夫妻合影。老孟说算了算了,你爱照相你照吧。王怡霞说,来来来,机会难得。让老孟站好,掏出手机依偎在老孟身上,先拍了个合影,又给老孟拍了一张,让老孟给自己拍照。老孟举起手机连拍几张,直到老婆满意为止。他们这才开始打量四周,发现头顶明晃晃的,旁边的栏杆上和儿子住的小区一样,挂了一串串的大红灯笼,虽然灯笼还未亮起来,已流露出过年的气息。游人并不甚多。广场两边的店铺也是冷冷清清,只有一个超市有人出进,门前发出一阵又一阵阵的笑声。王怡霞意识到,现在过年不是记忆中的过年了,城里人跟农村人过年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变化,过年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在空寂的广场转悠着,就来到大雁塔跟前,抬头望,尽管灯光闪烁,夜幕下的大雁塔也只能看个大致轮廓。老孟感叹道:我那年登大雁塔,门票只有一毛五分钱,周围还都是庄稼地,变化多大呀。王怡霞说: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听说现在一张门票得上百元。老孟说:登上塔也就是那样子,塔顶还没儿子住的楼高呢。没意思,走,回。王怡霞说:咋能没意思,咱看的是大雁塔夜景啊!
  老两口溜达一圈便回家了。谁想走到儿子住的单元门口,王怡霞要开门了,这才想起忘了带钥匙,照儿子说的方法按自家门铃,没反应。老孟说,你给儿媳打个电话吧。他估摸儿媳可能早回家了。王怡霞给儿媳打电话,手机里只是唱歌,无人接听。让老孟打,老孟摸摸衣服口袋说:我忘带手机了。两人相互埋怨,一个说你不操心,咋能忘了带手机?一个说你不操心,为啥不带钥匙?可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关键是天冷,到家就暖和多了。老孟笑笑说:怨我人老了,忘性大。咱在门口等着,会有人进楼的,不怕。说来也巧,正好有个骑电动车的年轻女人回来打开了单元门,他们就跟着进电梯上了十六楼。他们轮番敲门,屋里没人应,便又下楼在小区的广场等。在他们的想象中,儿媳带孙子回家要通过小区大门,大门里面就是广场,若儿媳带孙子走进小区,他们首先就会看见的。期间,怀疑老眼昏花没看见儿媳带孙子进小区的大门,老孟还几次去儿子住的楼下瞅,瞅了几次,窗户都是黑洞洞的。王怡霞给儿媳拔打了几次电话,还是无人接听。她看看手机都十点钟了,想不通,这城里人吃饭这样费时间,吃个西餐就能吃四个小时。
  夜色越来越重了,寒风袭来,小区院子的树木瑟瑟发抖,干枯的树叶哗啦啦作响,它们似乎在呻吟:真冷呀,真冷呀!出进小区的人大都穿着棉被似的羽绒服或大衣,戴着帽子和口罩匆匆而行,好像他们特别怕冷,缩着脖子要加快速度缩短到家中的距离。小区对面是一家超市,超市门前人倒是不少,霓虹灯闪闪烁烁,熙熙攘攘的,与冷清的小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小区广场上几乎没有人了,旁边高楼上,家家户户的窗口发着亮光,只有老孟两口子依然枯坐在石椅上。冷不冷?老孟摸摸老婆身上的羽绒服问。王怡霞说:我这衣裳是新买的,不冷。老孟说:你不冷,我咋冷呢,好像没穿衣裳一样。便起身跺脚。王怡霞看见男人稀疏的头发像一撮枯草被风吹来吹去,上前给男人扣上了衣服带的帽子,怜爱地说:你穿的旧棉袄,薄,咋能不冷。我让你穿新买的羽绒服,你非要等过年穿。又说:咱这年龄是图暖和呢,又不是走亲戚呀。活该。老孟不接话,只是不停地跺脚,又在广场走,似乎胳膊腿活动起来,就能抵抗寒冷,就不会冷了。   手机哇哇唱起来,王怡霞以为是儿媳打来的,赶忙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来接,显示的是李乖梅。李乖梅问她在城里好吧?她说好。李乖梅说:这回见到孙子高兴吧?她说当然高兴了。她问李乖梅干啥?李乖梅说:这么冷的天能干啥,坐在热炕上看电视。提到热炕,王怡霞似乎也感到身上热起来,说你真是享福。李乖梅说:你才享福呢。乡下人冻得缩手缩脚,看会儿电视就睡了,城里有暖气,你还能看花花世界呢。王怡霞敷衍说:对,你来不来,也在省城逛逛。她不愿意让李乖梅知道自己在寒风中受冻,满腹酸楚。李乖梅说,我儿又没在城里上班,就不去了。李乖梅是她的邻居,常和她开玩笑。正聊着,李乖梅说了声孙子要撒尿了,就挂断了手机。
  李乖梅和王怡霞一样都当了奶奶,不同的是李乖梅的儿子两口子在县城打工,孙子一直在家,李乖梅老两口既要种地还要管孙子。而王怡霞的孙子一直由儿媳带着,她想管也管不上。儿媳自怀上孩子就辞职了,说是要一心一意陪护孩子,教育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岁的孩子知道起跑线是啥?胡扯!不管也好,省心。她记得那些年为了生计总是忙,从没有询问过孩子的学习情况,顺其自然,儿女的学习都是凭兴趣和自觉,儿子不但考上了名牌大学,读了研究生不说,还找到了好工作。可如今的人总是强调起跑线,跑的早还不如跑得好呢。她不知道是自己落伍了,还是时代发展的太快了,越来越糊涂了。
  老孟问谁打的电话?王怡霞说了。老孟说:咱们不到城里来,也在热炕上看电视呢,还能受这罪。王怡霞说能怨我,你不是也很积极吗?往年入了冬,在农村家中,他们吃过晩饭就坐在热炕上看电视,看得打起呼噜才罢休。老孟就蔫了下来。
  本来,他们没打算来城里过年。他们知道城里禁忌多,这不行那不让,不像农村那样自由、热闹。另外,相比于城里鸽子笼样的房子,农村家中院子大,房子空间大,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伸胳膊展腿,不受约朿,自由自在,眼界开阔。那么,既然农村那么好,他们为啥非要来城里过年呢?其实在老两口的心中,进城过年的主因是想见见孙子。孙子虎头虎脑,机灵好动,正是淘气的时候,也正是好玩的年龄,见到孙子,他们就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在他们眼中,孙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那么的可爱,由不得让人喜欢。孙子自出生只回过村上一次。平时,他们只有通过儿子发的照片、视频看到孙子。后来,儿子和他们视频通话,就会让孙子向他们问好,孙子用带着稚气的声音叫一声爷爷、奶奶,老两口就高兴极了,心里感到格外甜蜜。如果说在手机里看到孙子,逗着孙子说几句话,就是一种精神享受,那么,和孙子相处几天,就成为他们的节日。王怡霞没想到他们兴冲冲进了城,却被凉到了门外,心里有了五味杂陈的感觉。
  早在半个月前,王怡霞就给儿子打电话,问过年回家不?儿子打结婚只回了一次家,年年都是他们老两口在一起过年,看见别人家团聚,她就心生嫉慕,想着儿子一家能回村里过个年该多好。男人在土地里刨了一辈子,活得窝囊,王怡霞就把心思全用在了儿女身上。好在儿子争气,不但一路披荆斩棘考上了大学,还考上了研究生。更令她骄傲的是,儿子不但在省城找到了可心的工作,还娶了个城里媳妇。她为此乐得脸上开花,做梦都笑醒了,禁不住就要把儿子带来的福分显摆一番,巴不得让全村人都知道,让满世界的人都知道。今天说儿子要给她买新手机,她没要;明天说她过生日,儿媳给她买了身新衣服;后天又说老孟过生日,儿子让他爸去旅游,飞机票都买妥了,死老汉不去;儿子让他们进城呢,他们忙,没工夫;孙子叫奶奶叫的嘴有多甜、多亲。村里人都知道她儿子在省城上班,儿子两口子对他们有多好、多孝顺,说老孟两口子把人活成了。有人就和老孟开玩笑,说孟三当了城里人的爷爷,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坐高铁乘飞机满世界跑了,享清福了。就连李乖梅也说,你儿有出息,媳妇房子啥都不用愁,一河水都开了。你们算是把香插在炉里了。王怡霞就觉得心里舒坦、受用,就盼望儿子开着小汽车,带着媳妇孩子能回王家村过年,让邻居们都看看,当城里人到底有多么好。
  孟新吞吞吐吐说,到时候再看吧。
  儿子的回答有些含糊,有些犹豫。不过王怡霞明白,儿子在科研所上班,一年到头都是忙,说不准也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回家过年耽搁了儿子的前程。但随后的几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家了,村里渐渐热闹起来,甚至夜空中响起零星的爆竹声,年气越来越逼近了。王怡霞便又给儿子打电话,孟新就让他们去城里过年,说他们常年在农村家中,没个出门的机会,可以在省城逛逛;城里的房子有暖气,暖和。她把这件事说给李乖梅,李乖梅说你去吧,难得孩子的孝心。我儿如果在城里买了房子,我巴不得去呢。老孟说:年年在家过年也没意思,既然儿子要咱去,咱去看看城里人到底咋过年。似乎城里跟农村过年是兩码事,有着不一样的欢乐和祥和。她这才同意进城了。在他们的想象中,在城里过年,全家就团圆了,家中就有了其乐融融的场面,也就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忽然,手机又响起来,是孟燕打来的。女儿是婚后买的房子,头一年在县城过年。这次他们在儿子家过年,女儿并不支持。女儿的理由是,弟弟一家人应该回农村过年,和老人团聚。孟燕问:妈,这两天降温了,你们没受冻吧?王怡霞说没有,屋里有暖气,不冷。孟燕又问:年货办好了吧?王怡霞说办好了,办好了。又问:城里热闹吧?王怡霞说热闹、热闹。孟燕说:操心身体。王怡霞说知道了。她没给女儿说实话,因为她觉得纵是住儿子家,也不自在,好像热脸贴冷屁股,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但她不能把委屈说给儿女,怕女儿数落她。女儿有张刀子嘴,还会数落儿子,那样大家过年心里都不痛快。老孟接手机要和女儿说几句,王怡霞把手机压了。说:不嫌你受罪,
  老两口继续坐在石椅上等候。寒风呼啸而来,老孟禁不住打起哆嗦。
  手机再次唱起来,这次是儿子打来的,王怡霞眼睛生出少有的亮光。孟新说:妈,我回家了,你们在哪儿呀?听到儿子熟悉的声音,王怡霞振奋起来,说我们去外面转了,好,就回来了。
  老孟两口子走进家门,王怡霞边脱棉袄边问,孩子回家了吗?   孟新说:早回家了,娘俩都睡下了。
  王怡霞说:我们在小区门前瞅,怎么没见到娘俩回家。
  孟新说:你们走的是东门吧,他们是从北门进来的。并解释,这个小区大,住户多,东西南北有四个门。
  老两口坐在沙发上几乎同时噢了一声,似乎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孟新问:你们去哪儿玩了,好玩吧?
  老孟张口要说话,王怡霞怕他说出事情的真相,白了男人一眼忙说:去大雁塔广场了,好玩、好玩。
  孟新说:怎么玩这么长时间,不嫌冷,走丢了吧?
  老孟干笑道:鼻子下面是嘴,咋能走丢呢,丢不了。
  王怡霞也忙说:丢不了,手机有导航。
  孟新扑哧笑了起来:我的老娘,导航是驾车用的,你们也用上了?
  老孟说:你妈用导航,我不用。
  屋子里发出笑声。
  孟新说:本来我要带你们去广场,没想到你们先去了。
  快休息吧。好玩明天再去玩。
  王怡霞咳嗽了一声,清鼻涕流了下来。
  孟新说:我妈受凉了,吃点感冒药就好了。从茶几下面的抽屉取出一袋感冒冲剂,撕了把药倒进纸杯,倒上热水,双手递给母亲。王怡霞笑呵呵地说:我没感冒,是激动。
  老孟说:儿子说你感冒你就感冒吧,喝了。
  王怡霞喝了,顿觉身上热乎乎的。
  躺在床上,王怡霞说,还是儿子疼娘啊!
  老孟嘿嘿笑说:就这你还不愿意来,看看在儿子家多享福。王怡霞说:孙子该不会受凉吧。
  老孟说:只操心你。
  天蒙蒙亮,老孟见老婆还睡着,就问为啥不起床做饭?王怡霞说她头疼。老孟就让老婆再睡-会儿,自己起床去拖地了。在农村家中,他睁开眼睛就干活,在儿子家住没啥活干,他就学会了拖地。他坚持每天把客厅、厨房和他们住的房子全拖一遍,拖过地,给花草浇水,又去倒垃圾。走进厨房,他看见昨天晚上吃剩下的饭菜被扔进了垃圾筐,顿生怒火。早先,在农村家中吃不完的饭菜,就给鸡呀猪呀狗呀吃,如今家中不养猪了,也不养鸡了,就只能人吃了。他们是从饥饿年代过来的,珍惜粮食。他问老婆是谁这样干的,怎么把饭当成了垃圾?王怡霞说,儿子不可能这样,已经倒过几次了。你别再问了。老孟明白那就是儿媳干的事了。他的牙齿咬得嘎嘎响,但最终忍住了。生在福中不知福啊!他像是对老婆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叹息了一声。
  有了被关在门外的教训,老孟两口子整天闷在家中就很少下楼了,即是倒垃圾,买菜,也要把钥匙拿在手中,生怕进不了门似的。可是在家中,老孟除过打扫卫生,给花草浇水,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实在是没事干,心里就感到烦躁。因为儿媳虽然休假,但每天还是带着孩子出去,说是参加什么启蒙教育班。只剩下老孟两口子在阳台上干坐着。他们有一种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的感觉。
  儿子的房子有一百二十平米,三室两厅,脚下是光亮的地砖,墙上是鲜亮的壁纸,头顶吊的石膏板,家具是崭新的,天天擦拭,看起来都干干净净。老孟没事做,觉得无聊,就嚷嚷要回王家村,说还是在农村过年热闹。王怡霞说:你憋也得给我憋住,咱可不能和吴大贵两口子一样,让村里人笑话。
  去年,吴大贵老两口高高兴去城里儿子家过年,可没呆几天,大年三十就回村了。有人问吴大贵为啥没在城里过年就回来了?吴大贵说要赶回家给先人上坟。后来人们才知道,给先人上坟是假,真实的原因是两口子看不惯儿媳的所作所为,吴大贵老婆跟儿媳吵了架,在城里呆不下去了,灰溜溜回了王家村,儿子挡也挡不住。从此,吴大贵老两口再不提去城里的事了。
  于是,老孟每天都要问一句,今天二十几了?似手熬到过年,刑期就满了。王怡霞头几天回答地很温和,后来也就不耐烦了。老孟生气,就坐到卧室的阳台去了。王怡霞便坐到客厅外面的阳台人。两人谁也不搭理谁,各自望着窗外发呆。窗外是高耸的楼房,楼房与楼房之间,是一棵一棵掉落叶子的树木,树下的草大部分干枯了,少许的呈现出淡绿色。
  这天早晨,王怡霞下楼倒垃圾,发现垃圾桶旁边扔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衣服和皮鞋。打开塑料袋, 一件是红色的裙子,另一件是粉色的女式衬衣,看起来都还是新的。高跟皮鞋有两双,一双是黑色,另一双是红色,鞋子虽然失去了光泽, 但鞋邦和鞋跟完好无损。她心想这城里人,新衣裳穿惯了,好好的就当垃圾扔了。 看看四下无人, 她便提回了家。 老孟问她提的啥? 她说是拣回来的衣服鞋子。 老孟说:这是儿媳扔出去的, 你咋又捡了回来? 王怡霞说:就是样式过时了,咱们穿不成,可以带回去让邻居的孩子穿,多可惜呀!老孟说:败家子,真是个败家子!
  除夕这天,王怡霞一大早就剁起饺子馅。本来儿子说超市有现成的饺子,买回来煮一下就行了,不必费那么多的事。在饭店要订年夜饭,省事。她执意要自己包饺子,提出年夜饭就在家里吃。她觉得人人都吃现成的食品,不动手了, 有什么意思呢?认为过年就要热闹,有气氛,有仪式感,这样才有意思。几天前,她带着儿子给的钱,专门去超市采购了年货,生的熟的都有,用的又是燃气灶,做饭简单多了。调好饺子馅,和好面,老两口在餐厅一个擀皮,一个就开始包饺子了。孟新两口子看父母配合默契,包饺子稔熟的样子,觉得惊奇,又说又笑也学着包起来。难得有这样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圍。乐乐跑来凑热闹,小手伸到餐桌上抓了个面皮,说要包饺子。高菲菲撇嘴说:别捣乱,到一边玩去。乐乐却不恼,扮了个鬼脸,学着妈妈的腔调说:别捣乱,到一边玩去。孟新说,孟浩然敢批评妈妈了,厉害!老孟两口子笑了起来。
  吃年夜饭的时候,孟新两口子给父母敬酒,老孟多喝了几杯,话就多起来,问儿子的工作情况,问孙子的学习情况,父子间似乎有了说不完的话。王怡霞则问起儿媳走亲戚的事,高菲菲说初一就去给爹娘拜年。又摸着儿子的头说:乐乐,你明天就能收红包了。孟新笑说:现在流行微信发红包,明天就给乐乐脖子上挂个二维码,他舅一扫就收红包了。乐乐当下就拉着妈妈要在脖子上挂二维码。老孟逗孙子:乐乐,收了红包给谁花呀?乐乐说:给爷爷奶奶花。王怡霞竖起大拇指点赞:乐乐真懂事!高菲菲对儿子说:你先彩排一下怎么给姥姥姥爷拜年,要不没人发红包。乐乐左右望了望,走到王怡霞面前两手作揖说:祝奶奶新年好! 王怡霞回应,乐乐新年好!掏出准备的红包给了孙子。一急之下,老孟忙不迭也将一个红包塞到孙子手里,乐乐却用手挡了回去,认真地说:爸爸讲了,没有拜年不能接红包。
  顿时,屋子里发出欢快的笑声。
  朱百强:陕西眉县人,现就职于媒体。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曾在《延安文学》《延河》《西安晚报》《阳光》《厦门文学》《百花洲》《牡丹》等报刊发表小说。小说集《梦中的格桑花》获六维第二届宝鸡作家协会小说奖。
其他文献
一  下午三点多,雪花漫天飞舞,宛如一幅白色的纱幔。六煤矿大院被罩在这巨幅的纱幔之中。  领“新年礼包”的队伍站成两排,仿佛两条长龙,从机关大楼门前穿过门前广场,一直排到采煤队学习室门前。  队伍中,有刚刚升井还未来得及洗澡的矿工,有代替上班的矿工来领礼品的父母、妻子、儿女。他们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不时地抖落着身上、头上的雪花。有的嬉笑着相互打闹,有的低头摆弄着手机,更多的则在焦急的望着大楼门
期刊
去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百年纪念,百年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却仍然要重新回到启蒙的原点,重新回到五四的起跑点上”a。就当代文学四十年来的发展而言,它和前三十年文学一样经历了启蒙话语的发轫与落寞。具体到文学表达的主题来看,新时期以来婚恋叙事的复苏是文学重返“五四”“人的文学”大纛的重要标志,婚恋叙事因其所关涉的“性”,“被认为是我们最‘深刻’的真理藏身和表白的地方”,具有“议事厅”b的功能,最
期刊
走进梁鸿的文学世界,看起来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你很容易就能找到那把打开大门的钥匙——她的故乡、她的梁庄。从非虚构《中国在梁庄》到最新的长篇小说《四象》,梁鸿的笔触不曾离开中原大地上那个平凡的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及他们各自的命运,在梁鸿笔下以不同的形态反复出现。  毫无疑问,梁鸿的注目与关怀在广大的乡土中国,可是,当我们试图以乡土文学的一系列话语裁定她的作品时却发现,以往的经验正显示出严重
期刊
随着煤炭开采活动的扩大以及用煤的逐步推广,煤炭利用的情况在唐代一些诗歌中也有所反映。著名僧人贯休在《寄怀楚和尚》一诗中就谈到了用煤煮茶:“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禅月集》)大历年间的诗人于鹄在《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中也有“炼蜜敲石炭,洗澡乘瀑泉”的诗句(《全唐诗》卷三百一十)。李峤在《墨》一诗中也提到“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佩文斋咏物诗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唐代用煤的一些情况
期刊
一  母亲的世界除了父亲、我们三姊妹和三个孙儿辈,再就是那几块菜园子。至于这个花花世界每天上演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母亲一概不关心。和母亲谈起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母亲也从不发表任何意见。母亲看电视也很有意思,父亲调至哪个台,母亲就看哪个台,电视里到底放的什么节目,母亲是一片茫然。  我有时想,母亲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呢?我觉得自己想这个问题是件挺神秘的事,因此,我从未问过母亲,我不想
期刊
北宋的苏轼(1037—1101)是一位关注煤炭开发的文学家。在他主政徐州期间,就曾组织人力勘找和开采煤炭。并专门写了一首著名的《石炭》诗。全诗如下: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  流膏迸乳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石流金实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
期刊
一  文学阅读活动,在理论上被升华、命意为“接受美学”,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文学阅读接受,作为一个审美活动过程,其间,会令我们产生出许多不同层面意想不到的感受、体悟,这些感受可能超出我们的常识、认知甚至逻辑,生发出无数曾有的和不曾有的生命体验。我相信,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接受,一定有某种神奇的品质或“特性”在其中,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感受、理解和判断。那么,这个“特性”自身是什么呢?我觉得,它就是文
期刊
《古船》从1986年发表至今,研究成果蔚为大观,然而从一般读者到研究者的视线通常皆聚焦于作者精心塑造的隋抱朴、隋见素等中心人物,或者赵炳、隋不召等“地位居中、比较重要的人物”a之上,而对于小说涉及的近五十个人物中相对边缘化的次要人物,像隋大虎、长脖吳、张王氏等,则缺乏应有的关注。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古船》“不再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主角,而是将一群人同时推到读者眼前;不再是单单凸出主人公的命运,而
期刊
对于生长于胶东的人来说,鲁西南是遥远而神秘的。在前往邹城采风之前,就听说过济宁的“四大怪”:小北湖不在济宁北,在南边;微山湖不在微山县,在滕州;曲阜机场不在曲阜,在嘉祥;兖矿集团不在兖州,在邹城。这或许与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有关,却也从侧面说明了此地人口密集,县城之间距离较小。事实上,因为孔、孟、颜、曾、子思五圣贤的声名远播,受儒家文化浸润至深的这片土地,早已从文化上融为“邹鲁圣地”一个整体。长期以
期刊
一  古道顺山溪蜿蜒而下,而后隐身于溪水纳入苇湖的转弯处。古道上铺着的条状及块状青石,个别处深槽下陷,那是古代的马车和手推车留下的痕迹;相距均等的圆形坑洼,是钉了掌的马蹄踩磨所致;而个别处的青石表面溜光发亮,让人想起去壳后的皮蛋。  我每次返乡,少不得要循古道走上一程,说不清是何种情愫,总之,走在这凹凸不平而又色泽灰暗的古道上,我总能心绪安然,诸多的隐忧与不快都会随道旁的山溪汩汩而去。然而,让我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