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或许是由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缘故,“纯天然食品”开始成为一个热词。特别是在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中,出现了“返璞归真”的思潮,也就是不仅主张食用非转基因技术的食品,还要摒弃现代的育种技术“强加”在动植物身上的性状改变,以为这样就可以“回归本真”,吃得健康。
但是,中国人向来追求的“返璞归真”的境界,对于现代农业和食品供应体系来说,一定是最好的吗?其实,只要考察人类农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片面追求“返璞归真”的荒谬。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解决生存问题就成了第一要务;而在保证生存之后,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又成为另一项要务。人类发明了农作和畜牧,并不断改进它们的生产效率,也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亦即用更少的土地来养活更多的人。
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显示,在农业出现以前的游猎时代,也就是公元前20万年到公元前1万年这个时期,养活一个人需要22500亩的土地。这是因为,人们需要在这个广阔的区域里不断迁徙,才能捕捉到足够的动物,或者采集到足够的果实充饥。
到了公元前1万年,农业的萌芽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对于中国来说,大约到商周时期,最早的农作物和家畜驯化工作就已经完成。受制于原始的生产工具和不太成熟的品种,此时的农业养活一个人大约需要600亩土地。尽管如此,相比于游猎时代,这已经是37.5倍的效率提升。到公元元年前后,也就是中国西汉末年,一些文明古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在当时的中国,养活一个人大约需要4亩土地。相比于刚刚开始驯化动植物的农业萌芽时期,此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提升了150倍。而现在,养活一个人大约需要1.2亩的土地。
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背后,是对动植物不断的驯化、改良与推广。人类早已意识到具有酸、苦、涩等味道的野生植物往往不利于健康,并在闻或者品尝之后将其剔除,或者加以驯化,使之产量增加,质量和营养得以提升,并淘汰掉其中不健康的成分。今天千千万万的人在食用西红柿,但野生西红柿的果实很酸而且个头不大,如果没有驯化和品种改良的工作,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对西红柿敬而远之。
今天我们看到和利用的大量家禽、家畜,也凝结着无数人驯化和品种改良的辛劳。持续数千年甚至更久的努力,让家禽和家畜将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效率空前提高,从而使今天的人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副食。比如说,在食品凭票供应,副食极少的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的成年人每年每人平均吃掉175公斤所谓的“主食”,也就是各类粮食;但到了2010年,这个数据降到了不足40公斤,远远低于肉类,主副食关系完全对调。促成这种变化的,正是家禽、家畜新品种畜产品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比如说,在野牛被驯化为家牛之后,人们又将其进一步培育成肉牛和奶牛两个大品系。相比于野生的同类,肉牛的生长速度提高了5倍,肉产量也增加了5倍,肉质和风味更有明显的改善,比如嫩度就提升了5倍以上。奶牛的产奶量比野牛提高了50倍,还可以做到全年不断地产奶,而野牛只能产奶6个月。
看了这么多的事例,您还认为“返璞归真”一定是最好的吗?每年世界上都会有许多人因为追求“纯天然”,而再度走入“神农尝百草”的时代就标记出的“禁区”,在随意食用野生动植物,比如自采的毒蘑菇之后生病甚至死亡。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而且六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饥饿的今天,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片面地追求“返璞归真”,不仅会造成食物供给和生活质量的恶化,也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但是,中国人向来追求的“返璞归真”的境界,对于现代农业和食品供应体系来说,一定是最好的吗?其实,只要考察人类农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片面追求“返璞归真”的荒谬。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解决生存问题就成了第一要务;而在保证生存之后,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又成为另一项要务。人类发明了农作和畜牧,并不断改进它们的生产效率,也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亦即用更少的土地来养活更多的人。
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显示,在农业出现以前的游猎时代,也就是公元前20万年到公元前1万年这个时期,养活一个人需要22500亩的土地。这是因为,人们需要在这个广阔的区域里不断迁徙,才能捕捉到足够的动物,或者采集到足够的果实充饥。
到了公元前1万年,农业的萌芽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对于中国来说,大约到商周时期,最早的农作物和家畜驯化工作就已经完成。受制于原始的生产工具和不太成熟的品种,此时的农业养活一个人大约需要600亩土地。尽管如此,相比于游猎时代,这已经是37.5倍的效率提升。到公元元年前后,也就是中国西汉末年,一些文明古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在当时的中国,养活一个人大约需要4亩土地。相比于刚刚开始驯化动植物的农业萌芽时期,此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提升了150倍。而现在,养活一个人大约需要1.2亩的土地。
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背后,是对动植物不断的驯化、改良与推广。人类早已意识到具有酸、苦、涩等味道的野生植物往往不利于健康,并在闻或者品尝之后将其剔除,或者加以驯化,使之产量增加,质量和营养得以提升,并淘汰掉其中不健康的成分。今天千千万万的人在食用西红柿,但野生西红柿的果实很酸而且个头不大,如果没有驯化和品种改良的工作,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对西红柿敬而远之。
今天我们看到和利用的大量家禽、家畜,也凝结着无数人驯化和品种改良的辛劳。持续数千年甚至更久的努力,让家禽和家畜将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效率空前提高,从而使今天的人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副食。比如说,在食品凭票供应,副食极少的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的成年人每年每人平均吃掉175公斤所谓的“主食”,也就是各类粮食;但到了2010年,这个数据降到了不足40公斤,远远低于肉类,主副食关系完全对调。促成这种变化的,正是家禽、家畜新品种畜产品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比如说,在野牛被驯化为家牛之后,人们又将其进一步培育成肉牛和奶牛两个大品系。相比于野生的同类,肉牛的生长速度提高了5倍,肉产量也增加了5倍,肉质和风味更有明显的改善,比如嫩度就提升了5倍以上。奶牛的产奶量比野牛提高了50倍,还可以做到全年不断地产奶,而野牛只能产奶6个月。
看了这么多的事例,您还认为“返璞归真”一定是最好的吗?每年世界上都会有许多人因为追求“纯天然”,而再度走入“神农尝百草”的时代就标记出的“禁区”,在随意食用野生动植物,比如自采的毒蘑菇之后生病甚至死亡。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而且六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饥饿的今天,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片面地追求“返璞归真”,不仅会造成食物供给和生活质量的恶化,也是在开历史的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