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i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过渡带的宝兴是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宝兴可能不太为人们所熟知,但宝兴的两大闪亮名片——大熊猫和夹金山却是举世闻名。宝兴蜂桶寨是全球首只大熊猫发现地,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谷幽峡深,雪峰晶莹,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生态环境优越但也面临生态脆弱区灾害频发问题的宝兴,如何来打这场脱贫攻坚战?如何依凭自身的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出特色发展路径?且听中共宝兴县委书记石章健解析宝兴的小康之路。
  五月初,中共宝兴县委书记石章健刚刚履新一个多月,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在繁忙工作的间隙,石章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宝兴是典型的山区县,99.7%是山地,人居耕地不足五分。所以,宝兴提出走有机化的道路——农业有机化、工业绿色化、旅游全域化,这符合宝兴的实际情况。”一落座,沉稳温和的石章健就向记者直言了宝兴的优劣势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构建“Y”字形发展格局
  (《中国西部》:“十三五”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艰巨。由于受山地海拔影响,宝兴县域垂直变化明显,从东南到西北分为亚热带、山地温带、山地寒带、永冻带四个气候区。宝兴如何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石章健: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北部,99.7%的县域面积为山地,森林覆盖率72.04%,县域内气候变化明显,从东南到西北按照山咏、河流走向,宝兴的乡镇分布大致呈“Y”字形。单一的地形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宝兴的发展只能是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
  灵关镇、大溪乡在“Y”字形的主轴上。灵关镇地势较为开阔,我县依托以汉白玉为代表的大理石资源富集的优势(储量超过30亿立方米),着重发展汉白玉石材加工产业,建设了汉白玉精品产业园、三兴汉白玉产业园、正兴石材产业园和中洋国际石材城等工业园区,形成了以板材加工、碳酸钙及其下游产品生产、石材雕塑、废渣废浆综合利用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汉白玉产业链。同时,我县在灵关、大溪建设了有机茶、林、竹生态观光基地,依托空石林、新场石街景区建设,带动景区周边农民群众经营农(林)家乐和经销农特产品,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服务业,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西河片区四个乡(镇)分布在“Y”字形的左枝上。我县探索了一条“中药材+生态果蔬+观光农业”的产业发展路子,建成了主要种植川牛膝、云木香、玄参、厚朴等药材的大圆包中药材产业基地1.5万余亩和近100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在永富乡中高山区打造有机野生采集基地,依托东拉山大峡谷景区,大力发展药家乐、农家乐,探索发展旅游合作社,实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发展。
  在“Y”字形的右枝上,主要坐落着硗碛乡、蜂桶寨乡和穆坪镇,拥有熊猫古城、邓池沟、神木垒等国家4A级景区和达瓦更扎、仁朵藏寨、雪山新村等景点,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我县依托大景区,大力发展田园体验、民宿休闲和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打造藏乡风情游、休闲体验游等特色旅游。硗碛乡咎落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神木山庄、林海山庄等多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依托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在硗碛乡打造中高山区有机野生采集基地,发展有机牦牛特色养殖,并成功创建国家级有机农业(牦牛)示范基地,2016年,有机牦牛达1.2万头。
  寶兴走的是“做精有机农业、做强绿色工业、做优生态旅游”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践行的是“绿而美”“绿变金”的发展理念。我县在2015年全省山区县经济综合评价中排名第9,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排名第74位。
  四大措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中国西部》:您认为宝兴县在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在“十三五”期间,宝兴县将采取哪些有力的扶贫措施,有针对性地助民脱贫致富,走向小康?
  石章健:宝兴县共有1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201户3805人。脱贫攻坚启动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创新工作举措,实现了2个贫困村退出,973户贫困户318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1.6%降至1.8%。在脱贫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加倍努力。一是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等、望、靠的思想严重,主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愿望不够强烈;二是贫困户距离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还有差距,不良习惯和风气仍然存在。
  下一步,我县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大力实施“六个精准”,精准实施“五个一批”,不断深化“六个拉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
  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以“四好村”创建为主线,大力实施民主管理、依法治理、文明培育“三大提升工程”,激发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引导群众摒除陋习,崇尚新风,着力塑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新风正气,全面提升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扶贫。围绕“3+N”生态特色产业经济走廊建设,打造以大圆包中药材为重点的特色产业经济走廊,并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借力重建新村的综合效应,帮助沿线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推动重点突破。重点抓好精准识别、联系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两线合一”政策落实等工作,统筹推进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科技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各项扶贫工作,组织开展项目进度、专项计划进展情况、帮扶效果、“回头帮”等常态化专项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严格考核监督。完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考核机制,逐级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实行阳光化管理、全过程监督,确保扶贫资金公开公平、安全高效使用。   特色文化,助力宝兴走出独特发展路径
  《中国西部》:熊猫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宝兴是熊猫文化的发源地。宝兴如何将熊猫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石章健:对整个雅安来说,我把熊猫文化分为三类,发现文化在宝兴、繁育文化在碧峰峡、放归文化在石棉。宝兴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建国以来先后向国家提供活体大熊猫123只,其中17只作为国礼馈赠给有关国家,宝兴县75%的县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保护区。
  充分挖掘不可复制的熊猫文化,将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产,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宝兴县积极推动熊猫文化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找准未来发展定位,明确了“熊猫老家传奇宝兴”的城市名片,确立了“高水平建设和谐生态熊猫家园”的战略目标,以及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奋斗目标。我县通过大熊猫石雕、《熊猫老家情歌》等文艺作品,以及一系列摄影、书画展,积极宣传推介熊猫文化。2012年,我县率先提出熊猫古城的概念,并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开创了以县城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景区的先河;
  2016年,我县围绕“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这一世界级品牌,将大熊猫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进行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87亿元对蜂桶寨邓池沟景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成了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蜂桶寨自然博物馆、宝兴模式植物异地保护园、戴维风情小镇等一批精品景点,实现了景区从单纯的山水旅游向文化体验旅游的华丽转身。同时,宝兴积极贯彻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力争早日建成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示范区。
  (《中国西部》:宝兴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在文化扶贫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石章健:宝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2008年,硗碛藏族乡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硗碛上九节”和“宝兴硗碛锅庄”也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非遗保护与传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保护机制。制定了《宝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暂行办法》,每年对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和资助,有力推动代表性传承人切实开展传承活动。
  加强文化传承。建立了“硗碛多声部民歌”传习所,并通过举办硗碛多声部民歌展演,加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让传承人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授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2015年,宝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荣获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将非遗融入到各种民俗旅游活动中,组织游人观摩、参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游系列活动。
  做好宣传推介。将“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硗碛上九节”“宝兴硗碛锅庄”确定为特色文化品牌,多次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以及省市县各大节庆中进行展演展示和宣传推介。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憎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由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改编的舞蹈《嘉穹勒布坦》获得二等奖、《羊皮褂》《我从大山来》获得三等奖,此外,舞蹈《山歌再起》获得四川省第七屆第少数民族艺术节表演类二等奖、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优秀奖。
  按照文化惠民扶贫工作要求,我们结合宝兴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我县充分利用熊猫文化、红军文化、藏羌民俗文化、土司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推动贫困村文物、非遗、民俗、生态等特色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生态观光产业,将本土文化品牌与旅游经济相结合,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补齐文化短板,制定了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建成和规范农家书屋55个、社区书屋9个,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电视户户通”“网络村村通”。通过为贫困村补充图书、文化娱乐器材,提升村活动室功能,使其普遍具有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等作用,公共文化服务无缝覆盖。
  推进文化下乡。完成贫困村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工作,每年向书屋补充有关种养殖技术等实用性强的书籍,涵盖农业、经济、法律等领域。同时,培训乡村文化管理骨干、乡土文化能人200余人,完善农家书屋图书分类、免费借阅、查找、归还等服务,使“文化大餐”惠及更多群众。此外,我们结合“三下乡”活动,大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咨询和感恩教育,每年为贫困村送去科教、种养殖等各类电影200余部,组织开展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广场舞比赛等文体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形成好风尚。
  全域旅游,“两廊一环八景”绘出致富蓝图
  《中国西部》:“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旅游资源丰富的宝兴县如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放大旅游扶贫效应?
  石章健:宝兴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有独特的熊猫文化、民族文化、红军文化、历史文化,具有文化旅游资源影响大、类型全、价值高、覆盖全域的显著特征。
  “但宝兴旅游产业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石章健告诉记者,宝兴要大力发展旅游,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交通瓶颈。虽然宝兴现在有351国道,但是大通道还没有形成。宝兴现在要积极争取打通两条大通道:一条是通往小金县的夹金山燧道。这条隧道如果打通,就可以形成“都江堰—雅安(宝兴)—小金—成都”的川西旅游环线。现在这条环线虽然也有路,但路况不是很好,翻越夹金山还是比较危险。另外就是争取接入天雅高速公路(成都天府新区邛崃双流芦山)。这条高速公路延伸10公里就可以到宝兴。   “大通道促进大发展。”石章健满怀信心地说,“这两条大通道建成后,对促进宝兴的全域旅游发展应该会有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顺应大众旅游时代的消费需求,推动生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宝兴确立了全域景区化(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将宝兴全域作为生态景区来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经营,未来的宝兴全域都是景区、处处都是景观。在旅游产业体系打造过程中,宝兴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抓顶层设计。聘请资深设计院,立足宝兴生态和文化特色,整合资源,高水平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各景区规划,确立了“两廊一环八景”的规划布局(两廊即东、西河两条旅游走廊;一环即一条旅游环线,将全县八个景区连接形成一条县内旅游环线,按照宝兴河流走向实现全域景区呈“Y”字形均衡分布),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打造。为避免八大景区同质化现象,宝兴大力挖掘旅游景区周边特色产品和创意项目,按照各景区定位及资源优势,分别编制“旅游+产品”项目规划书,发挥文旅集团平台作用,吸收社会资本,丰富宝兴全域旅游内涵和外延。
  抓品牌塑造。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狠抓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县累计投入资金近50亿元,成功打造了熊猫古城、东拉山大峡谷、硗碛藏寨神木垒、灵关石城、蜂桶寨邓池沟、空石林6个国家4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神木垒景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宝兴县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此外,宝兴县境内还拥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公园各一个,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县”和“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
  抓配套建设。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人资金20亿元,新建改造各级旅游公路510公里;整合资金近2.8亿元,对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精品村寨的交通标识、导览休憩、安全防护等基础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新建游客中心14个、停车场6.5万余平方米;加快推进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设施建设,发展农(林)家乐、精品民宿、乡村酒店等接待经营户500余家,床位数11000余张。
  抓宣传营销。坚持以节兴旅,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夹金山红叶节、“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硗碛“上九节”等节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旅游宣传,策划开展了踩線采风、旅游推介会、摄影展、微拍大赛、美食体验招募等活动,炒热了宝兴旅游市场。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4.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和67%,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宝兴新兴支柱产业。
  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依托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围绕“农旅结合、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将新村建设、旧村落改造、产业发展、农村全域连片整治有机结合,着力完善基础条件,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发展水平,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切实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目前,特色农家乐雪山新村、融入熊猫元素的戴维新村、风情藏乡硗碛藏寨已成为宝兴乡村旅游发展龙头,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县农业人口约3.8万人,其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占35%以上,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责任编辑/凌云设计/毛豆)
其他文献
亲近他留山,并从亲近中来了解他留山和他留人,是我多年的夙愿。终于有一天,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走进了他留山,走近了他留人。我用直率之性与坦诚之心拥抱了他留山给予我的温暖与温情。我坚守着初衷,将心中的每一次感动以及每一丝感悟袅出,使之固定于雪白的纸上,成为动听的抒情诗行,并变成铅字,感染或是影响我的家人、亲戚、朋友以及身边的人群,让大家前往他留山去感受神秘的他留文化,挪出一些时间,哪怕是一天也可,人到心
期刊
题目:走出华山看华山  简介: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其山势险峻奇绝雄冠五岳之首,也被视为中华之根。站在十公里外的山峰上远观华山全貌,犹如一个钟形的巨大岩体矗立在群峰之上,往日危峰兀立惊心动魄的华山五峰此刻变得微弱渺小,让你在宏大与微小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相机型号:NIKON D600  光圈:F11  曝光:1/400  ISO:100  作者姓名:九岳  作者簡介:户外活动爱好者
期刊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在古代的时候,由于远离中原,常年战事不断,或是外族入侵,或是发生地方武装叛乱,朝廷派军征讨总不能绝患,为了有效地巩固边防,自宋元之后,朝廷就实行充军和派军边屯,特别是到了明朝,边屯军民之众更是前所未有,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边屯文化。  永胜地处云南西北部,素有“滇西北粮仓”“鱼米之乡”之誉,自然便成了军屯的重要之地。据《大理古侠书钞》记载:洪武十五年,云南初定,云南土著居
期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实现战略转型发辰的重大部署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选择由农业发展资源条件、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市场需求共同决定农业发展资源条件是贵州立足“小、精、特”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现状是贵州立足“小、精、特”农业发展的现实,农业市场需求是贵州立足“小、精、特”农业发展的导向。为推进“小、精、特”农业发展,贵州要积极培育新型农
期刊
题目:圣峰哈达  简介:早上,我们从聂拉木出发,前往吉隆鎮。经过聂拉木通拉山口,出现喜马拉雅山峰群,一座连着一座。山上有云,山谷有云,云上有山,白云就像给高山献上了哈达,非常神奇。  相机型号:NIKON D610  光圈:F10  曝光:1/250  ISO:200  作者姓名:朱诗义  作者简介:摄影爱好者。2016年,摄影作品《白头翁采花》参加陕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国梦”摄影大赛,获二等奖
期刊
我1955年生于重庆,16岁初中毕业便迫不及待地插队落户到丰都,心想早去早回,第二年转插到湖南资兴县,投奔我在那里劳动改造的右派母亲,19岁招工进入鲤鱼江磷肥厂拉板车,23岁参加1978年高考,高分落榜,24岁再战,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27岁大学三年级时考取南开大学研究生。寥寥数语就是我三分之一人生,太可怕了!全景式的长镜头之后让我聚焦这期间发生的几件“大事”。  当时我在工厂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
期刊
嘉绒藏区文化源远流长,从丹巴中路石棺墓葬的发掘及对石棺墓葬殉葬品的鉴定中可以知道,丹巴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从丹巴许多古老的传说中也可以对丹巴的历史进行追溯,如墨尔多修行传、乾隆王打金川等故事。而今许多民歌经过挖掘整理后,从歌词里更能体现出丹巴悠久的历史,观察到丹巴先民们生活的轨迹。  早在清末民初,在嘉绒地区的丹巴县小金谷中流传一首民间山歌“十送小郎哥”,这首歌—般在劳动之余或欢聚时即
期刊
这里“取水为酒”,映衬着春秋战国的鼓角铮鸣;这里“一水趋湘急,孤城入楚深”,是东汉置县之城;这里就是九山一水孕育出的丰子恺笔下“碧水青山,错认杭州”的山水洲城——湖南醴陵。醴陵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核心建设区,1985年撤县设市,现辖19个镇、4个街道、1个新区、1个示范区,总面积 2157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因盛产陶瓷、花炮,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炮之都
期刊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是以褒谷口为中心,石门水库为依托,汇聚栈道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古摩崖石刻为一体的综合性游览胜地。其中的“褒斜道、石门及摩崖石刻”,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林木苍翠、奇峰峥嵘,既有雄伟壮观的坝堤和烟波浩渺的水域风光,又有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遗迹。  在这里,你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206年起步,从汉
期刊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从远古到当代,四川和四川人都将“融合”文化基因深深植入血脉之中,始终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的内心和谐的鲜明特征。从全省范围看,四川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多元文化共生共兴;从全国范围看,四川是人口双向流动站,多地移民共建共享;从全球范围看,四川是中外交流黏合剂,多国人民共存共荣。通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四川会更加和谐,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纵观四川几千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