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费是学生社团发展和开展活动的关键因素,学生社团经费资助分为三类:人力资助、财力资助、物力资助。通过中美高校对学生社团经费资助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经费资助的运行模式、流程制度、发展思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经费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35-02
学生社团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经费资助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关键,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社团发展,对学生社团的资助力度很大,我国高校也很重视学生社团发展,但是由于运行体制等客观原因,经费资助还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因此,通过中美高校对学生社团经费资助的比较研究,可以借鉴美国高校有效的经验方法,为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美国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经费资助
(一)人力资助
人力资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给社团配备指导老师和对社团干部进行培训。美国高校认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途径之一,然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还必须有在社团发展方面经验丰富的人做指导。社团的指导老师能够多方面的帮助学生,例如,社团注册及活动方面相关程序的引导,了解学校规定和政策,协助社团解决经费问题等。因此,为社团配备一名(或几名)指导老师,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高校要求每一个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须有指导老师。密歇根州立大学规定,本科生为主的州立社团,其指导老师必须是该大学教师或者职员,该校研究生也可以被聘任为社团指导老师。学校对指导老师和社团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详细规定。
对社团干部进行培训是高校支持社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团,认为学生社团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才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社团干部培训是学生生活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领导才能,一旦学生干部了解自我以及自我的领导风格,他们就具有了对他们社团、工作环境、未来的社区发挥重要影響力的潜力。密歇根州立大学主要对学生社团干部开展以下培训:咨询服务、执行干部系列、干部塑造、社团领导能力拓展及奖励,为社团干部提供系列书籍、杂志、晚餐等。
(二)财力资助
学生社团要开展各种活动,邀请知名人士到校园演讲、举行讨论会,或出版刊物,都需要花费数额不等的金钱。美国高校学生社团常通过两种途径解决资金问题:一是直接向学校申请经费,二是获得学校许可举办经费筹集活动。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学校会建议学生社团到审计办公室开办账户,以方便相关资金往来和对社团资金的监管。
密歇根州立大学学生联合会(The Associated Student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ASMSU))下属的资助理事会(Funding Board)为大学的学生社团提供资金支持。学生社团可以为各类活动项目申请经费,例如客座讲演、会议、娱乐和教育活动、出版物,以及其他特别的活动项目等。任何一个在大学学生生活部(DepartmentofStudentLife)注册了的学生社团都有资格申请每学期最多达3000美元的经费。
美国高校对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开展筹集经费活动持支持态度。俄亥俄北方大学在其《社团干部指南》里明确指出:“如果要策划一个筹集资金或善款的活动,在校园内呼吁同学们捐钱或物往往是最方便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随处可见”。但是学校对这类活动的管理和审批非常严格,例如俄亥俄北方大学规定,任何学生组织在开展任何资金筹备活动之前都必须得到校方允许;密歇根州立大学规定日收入超过50美元的活动,其收入必须记入社团账户,而且学生事务和服务部保留检查和审计该账户的权利。
(三)物力资助
学生社团正式注册获得高校的认可,意味着社团可以免费或者以优惠价格使用学校的相关设备、活动场地等,这是美国高校资助学生社团的另一种方式。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社团活动主要在学生活动中心展开,但是校园内其他地方也为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场地,每个活动场所都有专职工作人员。大学的学生手册或社团活动手册里面都详细写明了可供社团活动的场地地址、联系人员姓名、电话号码等,有的还清楚的标出了使用费用。学生社团如果要使用这些设施,首先需要预定,例如俄亥俄北方大学建议最迟在活动举行前的一个月预定;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有些场地的使用要预付费。所有有关场地使用的信息,只要学生社团人打开学校相关网页,各类实时更新的信息都一目了然。
二、中国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经费资助
我国高校对学生社团也有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资助,但是数量上很有限,活动经费、场地紧张是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
(一)人力资助
我国高校对学生社团的人力资助主要在于对社团干部的培养。社团负责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团的生存,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干部培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社团联合会自2006年起每学年举办“精英计划”培养未来的社团负责人。该计划旨在提高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实现社团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团委、社团联合会筛选的方式,择优挑选一定人数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受训学生有资格作为下一届社团联合会负责人的候选人。
(二)财力资助
我国除部分高校外,多数高校学生社团没有专门由学校划拨的活动经费,学生社团依靠自筹经费开展活动。在与学校主题活动一致的重大活动项目,高校通过立项审批或报告审批的方式拨给社团一定的经费。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社会赞助,二是会员会费。但是高校对社团争取社会赞助有严格规定,要求社团要先获得管理部门批准,并由于社团非盈利的性质,不能参与或进行营利性的商业行为,因此,学生社团争取企业赞助的运作范围受限,所以向社会拉赞助十分困难,这种不稳定方式使社团成员会费成为当前学生社团主要而固定的经费来源。
(三)物力资助
我国多数高校都建有“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了场地上的便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内活动场地对学生社团实行“有偿开放”,一般每个场地由社团申请、相关单位审批后方可使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规模一般都比较大,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超过2万人的有27所,超过3万人以上的有11所,超过4万人的有6所,社团活动场地仍显不足。
三、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经费资助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美国高校对学生社团的人力、物力、财力资助充分,而我国高校在对社团的经费资助上明显不足。仅财力一项,美国很多高校学生社团除社团成员会费收入外,还有学校相关部门和基金会的经费支持,自营项目收入以及校友会和社会团体的赞助。和美国高校相比,人力上,我国高校注重社团干部的培养,但名额、时间都很有限,不能满足更多有志于领导才能发展的学生的愿望。财力上,高校只能对社团的重大活动项目进行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社团因为获得学校的经济制裁而追求活动的“轰动效应”、“社会影响”,而不是踏踏实实地营造全面发展的环境。物力上,场地有限、设备缺乏,学生社团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通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经费资助模式的比较研究,为加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要将学生社团发展纳入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社团经费投入的数额和范围与高校领导层对学生社团发展的认同度紧密相关。学生社团的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我发展诉求的集中体现,这种方式与高校现行的“从上至下”为主的活动开展模式相比,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学生社团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最佳平台,高校党委、行政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发展的潜在功能,在保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多种类型学生社团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把指导教师的工作评价纳入评职称考核体系中,把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纳入到学生评优评先的评价体系内,从制度、政策方面充分保证学生社团的存活率和发展率。
(二)要扩大学生社团经费在高校学生工作经费中的占用比例
学生社团发展的关键是经费,要保证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工作尤其是学生活动中的经费投入。要适当向社团开放一些公共场所和活动设备,减少社团活动成本。加大对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减少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人力资源内耗。鼓励学生社团将活动效应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探索学生社团争取社会资源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社团经费自筹能力。
(三)要建立学生社团经费在规范运转模式下的制度体系
要规范学生社团对会费的收支和管理,建立专项账目,完善检查和审核制,建立公示反馈制,加强学生工作部门对学生社团经费的统筹管理。另外,要完善学生社团的社会赞助制度,统一程序和口径、统一权利和义务,统一协调和信用。在高校所在城市范围内营造健康、有序、有效的赞助口碑和信誉,检查和整顿学生社团在争取赞助中的恶性竞争、言而无信等不良行为,引导和提高学生社团在争取赞助中适当维权、谈判技巧等水平,大型活动开展时,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可联合学生社团活动集体诉求,由学校出面与赞助单位洽谈,争取更大范围的社会赞助。
(四)要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成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虽然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在规模、程序等方面与高校所办大型活动有很大差距,但却是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因此,要引导和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育人水平,将学生活动的自发性与高校教育的主导型统一起来,通过多种平台和培训,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举办水平和功能辐射层次。引导学生社团在各个方面开展各有特色的活动,鼓励学生社团走出高校,与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联合开展各项品牌化活动,在引导学生发展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J].青年研究,2005(4):45-49.
[2]高芳放.高校学生社团经费开源与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178-179.
[3]马晓琳.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差异性比较及对我国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