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Н·И·拉宾详细考察了Т·И·奥伊泽尔曼在其新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中对“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文化”等一些范畴的重新定义和理解,以及对《共产党宣言》这部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的重新评价。Т·И·奥伊泽尔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的理论原则分析问题,为读者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全新视角,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Т·И·奥伊泽尔曼;《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6-0008-04
在这本著作中,奥伊泽尔曼专门用了六节非常详细地考察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者指出,在这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作品中第一次使用了“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这个术语,并简练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的基本范畴: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国家阶层,等等。我们将注意力转向论著的作者建议考察的某些新观点。
这样,Т·И·奥伊泽尔曼援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包含的关于革命是新生产力与旧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产物的原理。但是,作者确信,“与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拥护者所相信的许多事情相反,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出现。可见,没有为了所谓的共产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这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空想特征之一。”[1]作为论据,作者注意到某些事实:一系列国家没有革命,就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到目前为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相应的生产关系的改变,等等。[2]
我们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谈及的不仅仅是哲学原理,还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基本问题,不可能通过一般的断定就解决它们。但这对于问题的确立已经足够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考虑在世界历史和经济科学中实现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所得出的原理(虽然总不是,也不是全部)。即使说,这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拥护者(如果不把一些教条的“科学共产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和辩护士看作是这样的拥护者)的“多种主张”,也不能废除这些原理。因此,要着重强调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性,这种研究证明了赞成马克思的研究(或者证明马克思的正确性)的错误,并论证了在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情况下实现革命的其他原因,如果这些原因能够被发现的话。
另一方面,Т·И·奥伊泽尔曼研究的意识形态概念具有狭义的哲学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相对于德国哲学来运用它(专用词汇的组合构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的名称)。作者断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康德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特点就是意识形态。在确定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虚假的、虚幻的意识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了它的否定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将那些在经济和政治上具有统治地位的有产阶级所拥有的社会意识称为意识形态”。对于作为哲学流派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这种态度即是“对于它的否定性态度的证明”。并且《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作者们一般不去看这个流派中的“某些正确内容”。[3]总体来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被解释为对所有哲学的彻底否定”。[4]但是,“在知识体系中所有哲学都享有某种地位”:历史和自然发展的最一般成果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领域里“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马克思在任何地方一次都没有提到过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普列汉诺夫和后来的德波林在“理解和普及《反杜林论》哲学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甚至是许多苏联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作者所创造的。[5]
这些类似的评价允许假设,似乎作者也否定“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同时他认为,马克思形成并一直保持了对一般哲学的否定态度。但是,这不符合Т·И·奥伊泽尔曼在早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一书中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论述。他在该书的一章“对辩证唯物主义批判性理解的尝试”中指出,狄慈根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表述引入学术界。[6]然后,在考察了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对辩证方法态度的演进,以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对辩证规律的表述,Т·И·奥伊泽尔曼得出结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不是赫赫有名的‘辩证法规律’,而是被作为假说赋予普遍性的辩证过程,其内容是由自然界、社会和认识中的运动、变化、发展等被科学确定的事实所构成的。”[7]
这个结论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研究。第一,它包含了对关于在马克思主义中存在自己的哲学的肯定性回答,虽然从1845年起,哲学在其奠基人的某些著作中就被“否定”了。第二,这个结论重新给成熟的和晚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提出了问题,并在实质上将这一哲学形成的实现推迟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一卷的时期;无论如何,这种假设都有被检验的权利。①第三,在这一关系中,马克思转向断定辩证法是对社会—经济过程的客观矛盾研究的方法,获得越来越明显的特征,这种转变在《哲学的贫困》(1847年)中初步形成,但马克思是在《资本论》中完全弄清楚它的认识—方法论意义的。②
这样就要分析一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地位问题。一方面,它的发现将唯物主义扩展到人类和社会,从而完成了唯物主义,同时也为作为万能认识方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社会学说,即它的对象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构成对象之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本身也需要辩证方法。这里存在矛盾。大概,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在于承认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甚至面临着弄清其与其他现代哲学流派的社会哲学的关系问题。可能还有另一种解答:在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唯物主义历史观执行了自己研究法的功能,使辩证唯物主义具有完成性之后,接下来就发展为一般的社会学说。希望能验证这个假设。 马克思写给19世纪中期俄国民主派著名的政论家П·В·安年科夫的信可以被认为是这个萌芽的开端,在巴黎安年科夫就与马克思相识了。这封信注明的日期是1846年12月28日,一方面,它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众所周知的原理的摘要,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著作《哲学的贫困》的轮廓”。[8]为了让大家理解接下来的评论,我援引了这封信在这部论著中被再次表述的关键之处[9]: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10]接着,马克思集中论述了对社会结构的唯物主义理解。不难发现,这个论述接近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内容。
补充一点,“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这一重要问题仍然在各种流派的社会理论中被讨论着。对它的回答都近似马克思所给出的,但并没有引用他的,例如:Ф·捷尼斯的经典著作《共同性与社会》、G·齐美尔的名著《社会的分化》、П·索罗金的教材《社会学体系》。[11]这难道不是作为一般社会理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效能的证明吗?一般社会理论的最初原理都类似于各种社会思潮流派最有代表性的思想。
时常有人把上述引用的马克思文本的逻辑评定为经济决定论。但是必须弄清楚“生产力”、“生产方式”概念与“文化”概念的相互关系。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力,就是劳动活动的工具和其他资料,还包括对其所必需的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运用。在现代观念中,文化就是人类活动的价值和规范,方法和成果的总和,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在实质上,它包括马克思所称谓的生产力(活动方式、知识、技能),但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因此,生产方式就是在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生产领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文化和社会性(在人们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辩证统一。这种理解消除了关于生产方式业已形成的狭义的带有经济决定论内容的观念(若宽泛些的话,指人类活动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或一般社会理论)这一范畴赋予了研究特征。
现在我们简要地分析关于论著第二部分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之形成的某些观点。首先,马克思不得不应对蒲鲁东的新书《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该书的作者用“坏的”资本主义所有权与“好的”(公平的)手工业者私有权相比较;他把一群只善于盲目发动暴动的赤贫者看作无产阶级。在用法语写成并出版于1847年中期的《哲学的贫困》这一小册子中,马克思指出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认识的表面性(学会的“只是他的语言”),他的经济矛盾“体系”概念的随意性和历史观的局限性,不允许他看到其在无产阶级赤贫的背后作为革命力量的使命。
Т·И·奥伊泽尔曼的总结性补充值得注意:“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是一部杰出的小册子,它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了出色的具体化,对黑格尔辩证法做出了唯物主义的阐释……至于说这部天才著作对法国工人运动的政治影响,却因为一系列历史原因而不被人们注意……当然,这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并没有削弱马克思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史中的意义。”[12]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一书在论证革命的相似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大量的观察以及年轻的作者同曼彻斯特工人们的交谈为这本书提供了资料,1843-1844年,恩格斯按照父亲的委托,在曼彻斯特的小工厂里担任“襄理”。在他的故乡巴门,正像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到的,他“正埋头钻研英国的报纸和书籍”,[13]研究了大量官方和非官方的文献和史料。①
恩格斯描写了当时英国工人生活的贫困化和毫无尊严的令人难忘的图景。Т·И·奥伊泽尔曼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在这部书中被充分显示出来,即在获得理论结论的情况下否定先验的前提条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工人阶级不仅有能力消灭资本主义,还能建设无阶级的社会。“虽然真实的历史过程证明,无产阶级不追求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乌托邦的(共产主义的)结论,就像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内容一样,在相当程度上促使工人阶级开展为根本改善自己社会地位的有组织的斗争。”[14]
我们补充一下,这本书首次于1845年用德语在德国出版;根据恩格斯所承认的,过了40年,这个国家的局势才变得像英国一样。1885年,这本书第一次用英语在美国出版。而在英国本土,直到1892年才出现这本书,当时英国工人的生活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相对比半个世纪前好些,这主要是因为宪章运动和工会运动的影响。可以说,革命理论的辩证法和社会实践的进化就是这样的。
让我们再看看论著结尾章,其中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形成的实现阶段——《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根据作者的评价,正是在这个章节中包含了他带有自我批判立场的对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新的评价和看法。
Т·И·奥伊泽尔曼赞成一般的观点,认为《宣言》是一部天才的著作。但他反对列宁评价它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著作。他认为,这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著作”,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没有创立,而唯物主义历史观,就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不如说是一个草图”。总之,根据Т·И·奥伊泽尔曼的看法,“共产党还没有成立”,而《宣言》中的真理与错误并存。[15]
与列宁的评价相反,在《宣言》中,无产阶级革命被看作是民主的确立,而不是专政的确立。[16]但是,作者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紧迫性的辨识还没有根据。还只是在拥有有限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错误的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起到了其历史作用。像西斯蒙第一样,他们把经济危机看作是资本主义软弱无力和临近灭亡的证据。[17]他们还把在当时显现的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悲惨的降低看作是它的软弱无力。[18]
按照专著作者的评价,《共产党宣言》的结论是空想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得太狭小,以致于容下不由其所创造的财富,资本主义者统治的终点就要来临。同时,作者强调,《宣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预见性的分析,天才地预言了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
《宣言》在伦敦出版,那里没有书报检查。但是,运往德国的那些小册子在边境就被没收了。然而,《宣言》得到了传播并产生了精神闪电般的影响。巧的是,它出版后的一个星期,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炮声果真在欧洲大陆国家响起。恩格斯成为德国斗争战线上的炮手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革命的接连失败解释为,这是革命不以不断发展成社会主义革命为目标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直至逝世都确信《宣言》原理的正确。这引起著作作者的不解,“因为70年代,在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观点都被完全实质地改变了。”[19]他做出一系列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坚信这些不能被历史进程所证实的原理的原因的推测,并用一些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问题完全具有现实意义,但距“马克思主义产生”这个题目的界限有些远。由于对Т·И·奥伊泽尔曼这部新书结论的思考,我想再一次对他的这个“自我批判”表示感谢,“自我批判”意味着创造性地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并促使我们以新的和现代的观点研究这一过程。
参考文献:
[1][2][3][4][5][8][9][12][14][15][16][17][18][19]ОйзерманТ.И.Возникновение марксизма.М.:″Канон+″РООИ″Реабилитация″,2011,с.465.465-466.428-429.471.472.507.523.526-527.395.536-538.543-544.544-545.546.
[6][7]Ойзерман Т.И.Mарксизм и утопизм.М.,2003,с.116.125.
[10][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40,328.
[11]Лапин Н.И.Общая социология.Изд.2-е,доп.М.,2009.с.23-26.
责任编辑 姚黎君
[关键词]Т·И·奥伊泽尔曼;《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6-0008-04
在这本著作中,奥伊泽尔曼专门用了六节非常详细地考察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者指出,在这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作品中第一次使用了“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这个术语,并简练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的基本范畴: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国家阶层,等等。我们将注意力转向论著的作者建议考察的某些新观点。
这样,Т·И·奥伊泽尔曼援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包含的关于革命是新生产力与旧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产物的原理。但是,作者确信,“与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拥护者所相信的许多事情相反,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出现。可见,没有为了所谓的共产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这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空想特征之一。”[1]作为论据,作者注意到某些事实:一系列国家没有革命,就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到目前为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相应的生产关系的改变,等等。[2]
我们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谈及的不仅仅是哲学原理,还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基本问题,不可能通过一般的断定就解决它们。但这对于问题的确立已经足够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考虑在世界历史和经济科学中实现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所得出的原理(虽然总不是,也不是全部)。即使说,这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拥护者(如果不把一些教条的“科学共产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和辩护士看作是这样的拥护者)的“多种主张”,也不能废除这些原理。因此,要着重强调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性,这种研究证明了赞成马克思的研究(或者证明马克思的正确性)的错误,并论证了在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情况下实现革命的其他原因,如果这些原因能够被发现的话。
另一方面,Т·И·奥伊泽尔曼研究的意识形态概念具有狭义的哲学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相对于德国哲学来运用它(专用词汇的组合构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的名称)。作者断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康德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特点就是意识形态。在确定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虚假的、虚幻的意识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了它的否定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将那些在经济和政治上具有统治地位的有产阶级所拥有的社会意识称为意识形态”。对于作为哲学流派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这种态度即是“对于它的否定性态度的证明”。并且《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作者们一般不去看这个流派中的“某些正确内容”。[3]总体来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被解释为对所有哲学的彻底否定”。[4]但是,“在知识体系中所有哲学都享有某种地位”:历史和自然发展的最一般成果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领域里“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马克思在任何地方一次都没有提到过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普列汉诺夫和后来的德波林在“理解和普及《反杜林论》哲学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甚至是许多苏联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作者所创造的。[5]
这些类似的评价允许假设,似乎作者也否定“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同时他认为,马克思形成并一直保持了对一般哲学的否定态度。但是,这不符合Т·И·奥伊泽尔曼在早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一书中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论述。他在该书的一章“对辩证唯物主义批判性理解的尝试”中指出,狄慈根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表述引入学术界。[6]然后,在考察了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对辩证方法态度的演进,以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对辩证规律的表述,Т·И·奥伊泽尔曼得出结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对象不是赫赫有名的‘辩证法规律’,而是被作为假说赋予普遍性的辩证过程,其内容是由自然界、社会和认识中的运动、变化、发展等被科学确定的事实所构成的。”[7]
这个结论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研究。第一,它包含了对关于在马克思主义中存在自己的哲学的肯定性回答,虽然从1845年起,哲学在其奠基人的某些著作中就被“否定”了。第二,这个结论重新给成熟的和晚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提出了问题,并在实质上将这一哲学形成的实现推迟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一卷的时期;无论如何,这种假设都有被检验的权利。①第三,在这一关系中,马克思转向断定辩证法是对社会—经济过程的客观矛盾研究的方法,获得越来越明显的特征,这种转变在《哲学的贫困》(1847年)中初步形成,但马克思是在《资本论》中完全弄清楚它的认识—方法论意义的。②
这样就要分析一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地位问题。一方面,它的发现将唯物主义扩展到人类和社会,从而完成了唯物主义,同时也为作为万能认识方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社会学说,即它的对象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构成对象之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本身也需要辩证方法。这里存在矛盾。大概,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在于承认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甚至面临着弄清其与其他现代哲学流派的社会哲学的关系问题。可能还有另一种解答:在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唯物主义历史观执行了自己研究法的功能,使辩证唯物主义具有完成性之后,接下来就发展为一般的社会学说。希望能验证这个假设。 马克思写给19世纪中期俄国民主派著名的政论家П·В·安年科夫的信可以被认为是这个萌芽的开端,在巴黎安年科夫就与马克思相识了。这封信注明的日期是1846年12月28日,一方面,它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众所周知的原理的摘要,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著作《哲学的贫困》的轮廓”。[8]为了让大家理解接下来的评论,我援引了这封信在这部论著中被再次表述的关键之处[9]: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10]接着,马克思集中论述了对社会结构的唯物主义理解。不难发现,这个论述接近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内容。
补充一点,“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这一重要问题仍然在各种流派的社会理论中被讨论着。对它的回答都近似马克思所给出的,但并没有引用他的,例如:Ф·捷尼斯的经典著作《共同性与社会》、G·齐美尔的名著《社会的分化》、П·索罗金的教材《社会学体系》。[11]这难道不是作为一般社会理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效能的证明吗?一般社会理论的最初原理都类似于各种社会思潮流派最有代表性的思想。
时常有人把上述引用的马克思文本的逻辑评定为经济决定论。但是必须弄清楚“生产力”、“生产方式”概念与“文化”概念的相互关系。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力,就是劳动活动的工具和其他资料,还包括对其所必需的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运用。在现代观念中,文化就是人类活动的价值和规范,方法和成果的总和,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在实质上,它包括马克思所称谓的生产力(活动方式、知识、技能),但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因此,生产方式就是在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生产领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文化和社会性(在人们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辩证统一。这种理解消除了关于生产方式业已形成的狭义的带有经济决定论内容的观念(若宽泛些的话,指人类活动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或一般社会理论)这一范畴赋予了研究特征。
现在我们简要地分析关于论著第二部分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之形成的某些观点。首先,马克思不得不应对蒲鲁东的新书《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该书的作者用“坏的”资本主义所有权与“好的”(公平的)手工业者私有权相比较;他把一群只善于盲目发动暴动的赤贫者看作无产阶级。在用法语写成并出版于1847年中期的《哲学的贫困》这一小册子中,马克思指出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认识的表面性(学会的“只是他的语言”),他的经济矛盾“体系”概念的随意性和历史观的局限性,不允许他看到其在无产阶级赤贫的背后作为革命力量的使命。
Т·И·奥伊泽尔曼的总结性补充值得注意:“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是一部杰出的小册子,它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了出色的具体化,对黑格尔辩证法做出了唯物主义的阐释……至于说这部天才著作对法国工人运动的政治影响,却因为一系列历史原因而不被人们注意……当然,这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并没有削弱马克思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史中的意义。”[12]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一书在论证革命的相似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大量的观察以及年轻的作者同曼彻斯特工人们的交谈为这本书提供了资料,1843-1844年,恩格斯按照父亲的委托,在曼彻斯特的小工厂里担任“襄理”。在他的故乡巴门,正像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到的,他“正埋头钻研英国的报纸和书籍”,[13]研究了大量官方和非官方的文献和史料。①
恩格斯描写了当时英国工人生活的贫困化和毫无尊严的令人难忘的图景。Т·И·奥伊泽尔曼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在这部书中被充分显示出来,即在获得理论结论的情况下否定先验的前提条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工人阶级不仅有能力消灭资本主义,还能建设无阶级的社会。“虽然真实的历史过程证明,无产阶级不追求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乌托邦的(共产主义的)结论,就像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内容一样,在相当程度上促使工人阶级开展为根本改善自己社会地位的有组织的斗争。”[14]
我们补充一下,这本书首次于1845年用德语在德国出版;根据恩格斯所承认的,过了40年,这个国家的局势才变得像英国一样。1885年,这本书第一次用英语在美国出版。而在英国本土,直到1892年才出现这本书,当时英国工人的生活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相对比半个世纪前好些,这主要是因为宪章运动和工会运动的影响。可以说,革命理论的辩证法和社会实践的进化就是这样的。
让我们再看看论著结尾章,其中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形成的实现阶段——《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根据作者的评价,正是在这个章节中包含了他带有自我批判立场的对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新的评价和看法。
Т·И·奥伊泽尔曼赞成一般的观点,认为《宣言》是一部天才的著作。但他反对列宁评价它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著作。他认为,这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著作”,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没有创立,而唯物主义历史观,就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述的,“不如说是一个草图”。总之,根据Т·И·奥伊泽尔曼的看法,“共产党还没有成立”,而《宣言》中的真理与错误并存。[15]
与列宁的评价相反,在《宣言》中,无产阶级革命被看作是民主的确立,而不是专政的确立。[16]但是,作者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紧迫性的辨识还没有根据。还只是在拥有有限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概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错误的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起到了其历史作用。像西斯蒙第一样,他们把经济危机看作是资本主义软弱无力和临近灭亡的证据。[17]他们还把在当时显现的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悲惨的降低看作是它的软弱无力。[18]
按照专著作者的评价,《共产党宣言》的结论是空想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得太狭小,以致于容下不由其所创造的财富,资本主义者统治的终点就要来临。同时,作者强调,《宣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预见性的分析,天才地预言了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
《宣言》在伦敦出版,那里没有书报检查。但是,运往德国的那些小册子在边境就被没收了。然而,《宣言》得到了传播并产生了精神闪电般的影响。巧的是,它出版后的一个星期,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炮声果真在欧洲大陆国家响起。恩格斯成为德国斗争战线上的炮手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革命的接连失败解释为,这是革命不以不断发展成社会主义革命为目标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直至逝世都确信《宣言》原理的正确。这引起著作作者的不解,“因为70年代,在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观点都被完全实质地改变了。”[19]他做出一系列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坚信这些不能被历史进程所证实的原理的原因的推测,并用一些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问题完全具有现实意义,但距“马克思主义产生”这个题目的界限有些远。由于对Т·И·奥伊泽尔曼这部新书结论的思考,我想再一次对他的这个“自我批判”表示感谢,“自我批判”意味着创造性地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并促使我们以新的和现代的观点研究这一过程。
参考文献:
[1][2][3][4][5][8][9][12][14][15][16][17][18][19]ОйзерманТ.И.Возникновение марксизма.М.:″Канон+″РООИ″Реабилитация″,2011,с.465.465-466.428-429.471.472.507.523.526-527.395.536-538.543-544.544-545.546.
[6][7]Ойзерман Т.И.Mарксизм и утопизм.М.,2003,с.116.125.
[10][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40,328.
[11]Лапин Н.И.Общая социология.Изд.2-е,доп.М.,2009.с.23-26.
责任编辑 姚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