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最近一部由美国人出资制作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在网络上掀起一股热议的浪潮。对这部影片,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我们对《南京梦魇》以及制造梦魇的日本应该情何以待。
关键词 郎恩·约瑟夫 历史启示
一、影片介绍及其争议
《南京梦魇》是由美国郎恩·约瑟夫博士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在过去的20年当中,作为一个二战史的爱好者,约瑟夫从美国各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摄像的影像中获取创作素材,个人投资并制作了这部名为《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片长77分钟,是一部由中国古典音乐、文字和档案图像、照片解说历史的纪录片。
影片在开始首先为观众讲述了中国古都——南京的由来,直至1937年前的历史现状。画面呈现的是一个古代与现代气息并存、百姓生活一片祥和的城市景观,这强有力地衬托出1937年南京大屠杀后的恐怖、荒芜的悲惨景象。同时该片还对日本——军国主义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以国教教义和孔夫子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作了简短的介绍,这些都为后来的侵略与被侵略、屠杀与被屠杀做了铺垫。接下来,影片从1937年1月13日。日本轰炸上海、南京讲起,拉开了南京大屠杀前的序幕。影片的重点放在了日军进入南京城后为期八个周的疯狂屠杀,主要表现在:1、屠杀手段之残忍;2、屠杀之人群上至老人,下至未出生的婴儿:3、对中国妇女的暴行等方面。
2005年6月底,这部电影第一次在北加州举行试映会。据悉,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观众响应热烈。随后,约瑟夫将这部片子上传到网络世界中,供网民免费下载和观看。在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的“热门讨论排行榜”上,这部片子位列第九名,网民的评论已达数万条。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发生70年后的2007年的8月,约瑟夫却在网络上连续发表了三封公开信。8月1日,约瑟夫在第一封公开信中称由于这部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完全由其本人独立运营,在保证影片中立客观的同时,也导致了他在财务方面的赤字和巨额损失。在半年内,如果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继续支付版权费和其他维护费用,他将不得不从网络上撤下该片,并停止一切市场推广工作。16日、19日又发出了第二、第三封公开信,在表示失望的同时,感谢了给予他捐助的中国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这部在无数视线关注下的历史纪录片连同他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看过该片的网友质疑约瑟夫和他的电影,有人称,“这是一场骗局,是利用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来骗钱。”“郎恩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借着‘南京’求名求利,他对投资回报的追求就是最好的证据,一旦他的名利目标没能达到,他马上就主动撕破对中国人的假面具了。”也有人对此表示了支持,说“有这么部影片在讲述我们的历史,他现在需要你善意的帮助。”在8月26日“未名空间站”上有一个网友这样写道“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选择,我们的态度,便决定了周遭的一切。如果这件事悄无声地结束了,这部电影从Youtube上撤走了,换做我是日本右翼分子,我就会说这一定是假的了。你看,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支持。换做将来别的学者想要再拾起这个话题,一定有人说‘得了吧,难道你没看到约瑟夫博士的遭遇吗’?”
至今为止,争议还在继续,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并不是简单的赞同或否定可以解决的。因此,对于约瑟夫所说的中国组织和机构的不合作,他本人不应该对此有所抱怨,既然是自愿制作,那么何必苛求别人?中国组织机构自有他们的考虑,而这个考虑肯定是深思熟虑之后对国人更有利的举措。目前,这部电影还没有在中国出版或发行DVD,只有部分中国人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受众全体还不是很广泛。对于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来说,究竟应该作何深思,又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值得探究的。
二、应有之态度
众所周知,至今为止,日本始终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由约瑟夫编导的《南京梦魇》这部纪录片,从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觉来叙述史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片中翔实的数据、资料、虽是模糊但尤可辨认的照片,都有力地证明了血腥屠杀事实的存在!不可否认,《南京梦魇》使这场劫难前所未有的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引起巨大反响。有人说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1987)
因此,《南京梦魇》中展现的历史图景,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而是成为施教于现在的升华式塑造。这部影片,让我们重拾这段血雨腥风、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拾并不意味着已经遗忘。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人性有所堕落,《南京梦魇》对于触及和唤醒民族情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部影片及其引起的争议呢?
首先,应该清楚,《南京梦魇》并非只是对1937年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再现,重要的是,力图通过对历史事实真相的揭示通过对中华民族最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叙述,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的同时,教育国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历史的“资治”和“劝惩”。
其次,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我们不应该向国人继续传递仇视历史上曾对我们民族进行过屠杀和残暴统治的日本人这样一种讯息。这是一个国际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更为明智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深思《南京梦魇》发生的根源,深刻认识国家的落后是招致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因为所谓的民族情感而发生过激的行为,掀起声讨和谴责日本的浪潮,使国家陷于仇日、排日的局面,是不明智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忘记历史,一个明智的民族更应该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作为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一种力量。正如在本片最末,屏幕上出现的字符:
过去是对未来的最好预测
那些否定历史拒绝从历史吸取教训的人
注定还会重蹈覆辙
自食其果
这既是对日本否认历史的警示,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警示。因而,在南京大屠杀即将到来的7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在通过《南京梦魇》这部纪录片重拾历史、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该化悲痛、化仇恨为力量,奋发图强,万众一心,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因为只有这样,国家才有能力保护她的子民不受侵扰和杀戮,才不至重蹈覆辙。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从前些年开始,著名导演将拍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消息就源源不断地传出,《南京梦魇》引起的争议为国内导演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何从历史深处挖掘对现代社会而言依然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价值,创作出一部既肩负起应担的社会责任又能完成重大社会使命的电影,是当下更具探讨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 郎恩·约瑟夫 历史启示
一、影片介绍及其争议
《南京梦魇》是由美国郎恩·约瑟夫博士制作的一部纪录片,在过去的20年当中,作为一个二战史的爱好者,约瑟夫从美国各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摄像的影像中获取创作素材,个人投资并制作了这部名为《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片长77分钟,是一部由中国古典音乐、文字和档案图像、照片解说历史的纪录片。
影片在开始首先为观众讲述了中国古都——南京的由来,直至1937年前的历史现状。画面呈现的是一个古代与现代气息并存、百姓生活一片祥和的城市景观,这强有力地衬托出1937年南京大屠杀后的恐怖、荒芜的悲惨景象。同时该片还对日本——军国主义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以国教教义和孔夫子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作了简短的介绍,这些都为后来的侵略与被侵略、屠杀与被屠杀做了铺垫。接下来,影片从1937年1月13日。日本轰炸上海、南京讲起,拉开了南京大屠杀前的序幕。影片的重点放在了日军进入南京城后为期八个周的疯狂屠杀,主要表现在:1、屠杀手段之残忍;2、屠杀之人群上至老人,下至未出生的婴儿:3、对中国妇女的暴行等方面。
2005年6月底,这部电影第一次在北加州举行试映会。据悉,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观众响应热烈。随后,约瑟夫将这部片子上传到网络世界中,供网民免费下载和观看。在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的“热门讨论排行榜”上,这部片子位列第九名,网民的评论已达数万条。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发生70年后的2007年的8月,约瑟夫却在网络上连续发表了三封公开信。8月1日,约瑟夫在第一封公开信中称由于这部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完全由其本人独立运营,在保证影片中立客观的同时,也导致了他在财务方面的赤字和巨额损失。在半年内,如果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继续支付版权费和其他维护费用,他将不得不从网络上撤下该片,并停止一切市场推广工作。16日、19日又发出了第二、第三封公开信,在表示失望的同时,感谢了给予他捐助的中国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这部在无数视线关注下的历史纪录片连同他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看过该片的网友质疑约瑟夫和他的电影,有人称,“这是一场骗局,是利用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来骗钱。”“郎恩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借着‘南京’求名求利,他对投资回报的追求就是最好的证据,一旦他的名利目标没能达到,他马上就主动撕破对中国人的假面具了。”也有人对此表示了支持,说“有这么部影片在讲述我们的历史,他现在需要你善意的帮助。”在8月26日“未名空间站”上有一个网友这样写道“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选择,我们的态度,便决定了周遭的一切。如果这件事悄无声地结束了,这部电影从Youtube上撤走了,换做我是日本右翼分子,我就会说这一定是假的了。你看,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支持。换做将来别的学者想要再拾起这个话题,一定有人说‘得了吧,难道你没看到约瑟夫博士的遭遇吗’?”
至今为止,争议还在继续,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并不是简单的赞同或否定可以解决的。因此,对于约瑟夫所说的中国组织和机构的不合作,他本人不应该对此有所抱怨,既然是自愿制作,那么何必苛求别人?中国组织机构自有他们的考虑,而这个考虑肯定是深思熟虑之后对国人更有利的举措。目前,这部电影还没有在中国出版或发行DVD,只有部分中国人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受众全体还不是很广泛。对于观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来说,究竟应该作何深思,又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值得探究的。
二、应有之态度
众所周知,至今为止,日本始终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由约瑟夫编导的《南京梦魇》这部纪录片,从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觉来叙述史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片中翔实的数据、资料、虽是模糊但尤可辨认的照片,都有力地证明了血腥屠杀事实的存在!不可否认,《南京梦魇》使这场劫难前所未有的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引起巨大反响。有人说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1987)
因此,《南京梦魇》中展现的历史图景,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而是成为施教于现在的升华式塑造。这部影片,让我们重拾这段血雨腥风、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拾并不意味着已经遗忘。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人性有所堕落,《南京梦魇》对于触及和唤醒民族情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部影片及其引起的争议呢?
首先,应该清楚,《南京梦魇》并非只是对1937年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再现,重要的是,力图通过对历史事实真相的揭示通过对中华民族最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叙述,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的同时,教育国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历史的“资治”和“劝惩”。
其次,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我们不应该向国人继续传递仇视历史上曾对我们民族进行过屠杀和残暴统治的日本人这样一种讯息。这是一个国际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更为明智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深思《南京梦魇》发生的根源,深刻认识国家的落后是招致被动挨打的根本原因。因为所谓的民族情感而发生过激的行为,掀起声讨和谴责日本的浪潮,使国家陷于仇日、排日的局面,是不明智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忘记历史,一个明智的民族更应该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作为激励自己奋发图强的一种力量。正如在本片最末,屏幕上出现的字符:
过去是对未来的最好预测
那些否定历史拒绝从历史吸取教训的人
注定还会重蹈覆辙
自食其果
这既是对日本否认历史的警示,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警示。因而,在南京大屠杀即将到来的7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在通过《南京梦魇》这部纪录片重拾历史、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该化悲痛、化仇恨为力量,奋发图强,万众一心,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因为只有这样,国家才有能力保护她的子民不受侵扰和杀戮,才不至重蹈覆辙。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从前些年开始,著名导演将拍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消息就源源不断地传出,《南京梦魇》引起的争议为国内导演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何从历史深处挖掘对现代社会而言依然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价值,创作出一部既肩负起应担的社会责任又能完成重大社会使命的电影,是当下更具探讨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