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心弦的至美真情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心未歇最关情》系著名作家梁晓声最新面世的散文集,以魂牵梦萦般的家国情怀、温情细腻的艺术笔调,叙人间亲情友情,道时代沧桑巨变,油墨香里,氤氲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坦诚真挚。
  全书以“亲情回望”“那个年代的爱”“泪和光”为辑,从回忆自己的父母、兄长说起,用绻缱的文笔,怀着一腔似水柔情,热切讴歌着人世间至美的亲情。他谈家世,不遮不掩,辛酸也好,苦难也罢,从不粉饰漂白,完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许多家长里短的故事都以平实的语言,通过他笔下人物的对话、心灵独白等独特方式一一呈现。值得称道的是,作家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情感,深揉进每一个质朴的字眼里,虽然不发一声,但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却分明通过那些舒缓的语调,淡定从容的表白,悠悠地从每一个字里行间弥漫开来。尤其是作家借助自己母亲之口,深情讲述由于生活所迫,祖辈从关内迁徙到关外的家事,家庭成员间为了这个家能长久地安定下来,忍辱负重甚至不惜生命的付出,读来格外令人动容。
  在讲述亲情之余,梁晓声还尽力赞颂着友情的可贵。他写与战友同事的交往,真诚质朴中可见每一个剔透的心灵。那份坦荡,没有金钱的裹挟,没有物欲的等价交换,战友们朝夕相处,摸爬滚打间让艰苦岁月积淀下来的友谊愈加亲密无间。还有那志同道合的同事,相互提携支持,心地透彻得如明镜般澄澈,这种充满温情的书写,每每读来顿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在《此心未歇最关情》里,梁晓声凭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洞察,记录乡野的风土人情。他怀着回溯历史、追忆人间真善美的初心,深情徜徉于每一块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抚着落尘的羊皮灯罩,揉着一盆老面,吃着一碗老虾,那泛着温润和善良的乡野故事一次次叩动他的心。在第三辑《家与坟》这章里,他讲了一个两户人家迁坟与修房的故事。从最初的寸土必争,到一方的豁然开悟,故事中的“老王”把房前的孤坟当成亲人坟茔看待的坦然大度,让“家”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广,外延也愈加宽泛。“老王”宽容对孤坟的态度,写出了当代农民对土地的新认识,也从一个侧面真实映照出当下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和冲突。作者以直面现实的殷殷关切,热情颂扬着那片土地上涌现出的文明之风,尽力讴歌着新时代农村和谐美满的新风尚,通篇读来,不禁为新时代农民表现出的开放胸襟、崭新思维甚感欣慰。
  在书里,梁晓声于浓淡相宜中,总能把内心的情感温婉细致地濡染开来。同时,他还以惯有的深沉,在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之余,生发出对家国、社会乃至对国民人性的思考。深远的文字,浸染着时代的甘露,以透彻心扉的张力轻拍心门,字字珠玑里,那浓烈的家国情怀早已躍出书卷,迸发出绚丽的光芒……
  《此心未歇最关情》以最温情的表达方式,怀想过往,书写着新时代乡间土地上的新气象,情真意切的道白,洋溢着无处不在的正能量,昭示着我们这个民族正以铿锵的脚步,向着复兴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其他文献
《生命本就纯真》是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的最新散文集,以信仰、灵魂、写作、读书、人性为话题,结合作家多年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热切赞美生命中的自由和恬淡,发人深省地劝慰我们,平淡从容地与大千世界和谐相处,就能找寻到生命中的纯真。  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文坛的散文大家,多年来,周国平始终以他文采飞扬和意蕴深长的文笔,纵情讴歌着“生命”这一永恒不变的主题,常常在泛着生活甜香的琐事记述与先贤智者的
期刊
1977年——我高考,记忆中并不欣喜若狂,单觉顺理成章——历史曾剥夺了原属于我的权利,现在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归还——应该的。  当时,“我要高考”的意愿很强烈,因为能否离开北大荒,重回故乡上海,就在此一搏了。  特殊年代特殊高考,时间极为紧迫,从报名到考试,满打满算也不到两个月。要在这争分夺秒的时间段里,将十年荒废、十年遗忘悉数捡起,其难度可想而知。所谓的“教材”是匆匆从朋友处搜寻、借来的。“考
期刊
大凡女人出门,都要捯饬半天,要是男人不耐烦,她会说是为了不给他丢人,“女为悦己者容”嘛。  其实是吗?男人早就不悦了,她也未必在乎他的看法了,只是为了让别人看着自己很干净、很富有、很幸福,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多年前我去上海约稿,拜见了一位写小资文章的年轻女作家,她不光写得好,而个人打扮得更是好,精致细微的化妆,引领潮流的衣着,言行也都无懈可击。  她邀我去她家喝茶,我盛情难却,可一进房门,就倏
期刊
某熟人最近被抓了。熟人在一个县级市做副市长,利用主管市政工程的机会,大肆收受他人贿赂,总额达到了数千万元。其实,熟人并不缺钱,他的父亲在外地办了一个公司,资产上亿,他们只有三姐弟,对儿女物质上的需求,父亲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熟人的妻子也是机关公务员,扣除各种费用后,每月到手的也有五千元左右。熟人的毛病在于:他太喜欢意外之财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飞蛾扑火。  早些时看过一则报道。某地有一位四十岁
期刊
仓库中的老鼠幸福得很哪:吃的是干净的粮食,住的是高大的房子,不受人和狗的惊扰。它们这种富足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连李斯看了都羡慕不已。哪个李斯?就是那个后来做了丞相的李斯,那个写了《谏逐客书》的李斯。这样一个人会羡慕仓库中的老鼠?不信,你就翻一翻《史记》吧。  然而,库中鼠真的值得羡慕吗?我以为不然。是的,看上去它们的生活很不错,特别是将它们与厕所中的老鼠相比,但这样的生活不会持久,有种种危险在等待
期刊
不久前,在网上遇到了一位久别的好友,不曾想她撂过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真无聊啊。  我愕然。  什么叫无聊?我稍加斟酌后,感觉到此时此刻的我,不也是很无聊吗?十一假日,没有外出旅游项目,也没有麻局伺候,家里只有我自己,没人跟我探讨学术,也没人跟我扯皮聊天,这才想到打开电脑,浏览点什么,其实呢,也是为了打发时间。对啊,如果我顺着无聊的意思来品味我此时的状态,也许可以叫无聊吧。  但如果不是好友在QQ上
期刊
我的家乡在古老的关中平原,这里自古灌溉系统发达,盛产小麦、棉花,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每年六、七月是家乡小麦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漫山遍野金灿灿、黄澄澄,麦浪滚滚,麦香飘飘。麦熟季节庄稼地里缺劳动力,于是就有人成群结队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久而久之就有了专门以此为职业的人,这就叫做“麦客”。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就当上了麦客,每年夏收是父亲最辛劳的时候。有一年夏天,由于学校校舍亟待修缮
期刊
花了一个多星期,读完了李乐明的散文新著《世界低处的端详》。全书收录了85篇散文,分为四辑,作者在自序里的说,“四个板块,一是大地上的事情,二是城市生活的感悟,三是山村往事,四是煲了些老火汤”。这“老火汤”,其实也是山村往事,不过色泽更深沉,味道更醇厚而已。  这些文章,作者仅用了7个月时间写成。身为县委办主任,哪来的这么多功夫弄这些闲得压根儿看不出作者职业的文字?仅凭这,就让人对作者那份坚守、那股
期刊
我曾写过《以史为镜之反例》,本文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反例。  反例一:因为没有戴头盔,所以没有被撞死。  几年前,我的两个同事在朋友家做了客,就带着浓浓的酒意跨上了同一辆摩托。朋友再三挽留,他们还是执意走了。半路上,摩托撞到沙土堆上。摩托撞成了什么样子,不说它了,只说人。两个人都有半个头钻进了沙土堆。当有人将他们拉起来时,见到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泥土磨破了多处,脸上腿上多处流血,眼眶里、耳朵中、鼻孔中
期刊
小事情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大事。  嗓子里有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把痰吐到哪里,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一些人的随地吐痰大多是很随意的,不分場合,不分时间和地点,“噗”地一声吐出去,地上多了一块让人看着恶心的痰迹。我是一个天生体内少痰的人,因此无法理解那些随地吐痰人的行为,偶尔感冒了嗓子里有痰,我也会尽量忍着,吐到手纸上,扔进垃圾桶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