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情感为基准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熏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得语文课堂“情深深,意浓浓”?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总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以教师的正能量唤起学生的热情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教学导语设计中,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这恐怕不单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学观念的残缺。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是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例如有位老师在教《过零丁洋》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看一段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录像。然后他动情地说:“人都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的,但如果生命和自己的信仰需要做出选择时,你会如何做呢?”讲到这里,这位老师的语调越发慷慨激昂:“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荣华富贵和断头台之间,他毅然发出这样的豪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需要一种多么勇敢的精神!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的壮举!更是一种亘古未有的壮举!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爱国者视死如归的刚强不屈!更体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坚持正义、藐视敌人的浩然正气!”这样精心设计的导入语,无疑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二、咬文嚼字,通过字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毋庸置疑,好的作品必有好的语言。但是,语文教学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对作品中的每个词句作繁琐的考究,而应该抓住那些作者独具匠心的关键词句重锤敲打。往往这些关键词句既有客观的“物境”又有作者主观的“心境”,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饱满的情感,这种情感只有通过敲打,才能迸出耀眼的火花,方能照亮学生的心田。要深切体味语境、品味语言,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蹒跚”是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两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从中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巧妙把握课堂,调动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些学生上课睡觉,反映出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怪圈”,仍沿袭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一言堂”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亲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冲动,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手里拿着小提琴,就不会干坏事”,也就更不会“睡觉”了!在上《小石潭记》一文时,我从摄影、音乐、美术、电影拍摄等多种角度,通过多媒体手段,一面向学生展示山水,一面引导学生鉴赏,进而让从未领略到山水之美的学生,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充分领略了柳宗元给我们描绘的优美山水的深远意境,也走进了柳宗元的情感世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个个都跃跃欲试,每位同学都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了,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四、在写作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作文训练课上语文老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让学生写人物思想评论,可以针对一些先进人物的一些格言,由教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比如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如何使自己融入社会,如何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在理想生活的真谛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轰动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母亲对孩子进行了很多美学音乐等艺术熏陶,鼓励孩子发现、享受生活中的美,学会热爱、理解、宽容、帮助别人,发奋拼搏,终于获得成功。语文教师可以借此题材让学生写作“我所理解的生活美”,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真情。
学生的日记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完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今学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不会交朋友)的学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日记应该成为师生心理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日记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每天对自己做一解剖,如今天考试不理想,怎么对待?今天老师误解了我,该怎么办?……久而久之,日记就成了学生对自己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自觉行为了。
五、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具有示范性、感染性和渗透性,教学语言生动、丰富、语调适当,语气适度,词语丰富,幽默风趣,就象说书艺人的鼓琴之类,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若果教师教学语言干瘪无味,絮絮叨叨,语调平淡无抑扬顿挫,象老和尚念经,只会把篇篇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教得七零八落,听课的学生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教师要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语势的张驰快慢和轻重缓急相结合,形成和谐的节奏,增强语言的艺术性,使语言具有强烈的情趣感,引导学生进入佳境,遨游太空,欣赏月色,漫步园林,凭吊先贤……使语言成为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
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有情感的,而拥有怎么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作为教师正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人,
一、以教师的正能量唤起学生的热情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教学导语设计中,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这恐怕不单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学观念的残缺。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是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例如有位老师在教《过零丁洋》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看一段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录像。然后他动情地说:“人都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的,但如果生命和自己的信仰需要做出选择时,你会如何做呢?”讲到这里,这位老师的语调越发慷慨激昂:“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荣华富贵和断头台之间,他毅然发出这样的豪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需要一种多么勇敢的精神!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的壮举!更是一种亘古未有的壮举!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爱国者视死如归的刚强不屈!更体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坚持正义、藐视敌人的浩然正气!”这样精心设计的导入语,无疑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二、咬文嚼字,通过字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毋庸置疑,好的作品必有好的语言。但是,语文教学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对作品中的每个词句作繁琐的考究,而应该抓住那些作者独具匠心的关键词句重锤敲打。往往这些关键词句既有客观的“物境”又有作者主观的“心境”,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饱满的情感,这种情感只有通过敲打,才能迸出耀眼的火花,方能照亮学生的心田。要深切体味语境、品味语言,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蹒跚”是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两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从中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巧妙把握课堂,调动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些学生上课睡觉,反映出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怪圈”,仍沿袭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一言堂”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亲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冲动,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手里拿着小提琴,就不会干坏事”,也就更不会“睡觉”了!在上《小石潭记》一文时,我从摄影、音乐、美术、电影拍摄等多种角度,通过多媒体手段,一面向学生展示山水,一面引导学生鉴赏,进而让从未领略到山水之美的学生,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充分领略了柳宗元给我们描绘的优美山水的深远意境,也走进了柳宗元的情感世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个个都跃跃欲试,每位同学都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了,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四、在写作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作文训练课上语文老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让学生写人物思想评论,可以针对一些先进人物的一些格言,由教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比如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如何使自己融入社会,如何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在理想生活的真谛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轰动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母亲对孩子进行了很多美学音乐等艺术熏陶,鼓励孩子发现、享受生活中的美,学会热爱、理解、宽容、帮助别人,发奋拼搏,终于获得成功。语文教师可以借此题材让学生写作“我所理解的生活美”,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真情。
学生的日记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完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如今学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不会交朋友)的学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日记应该成为师生心理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日记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每天对自己做一解剖,如今天考试不理想,怎么对待?今天老师误解了我,该怎么办?……久而久之,日记就成了学生对自己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自觉行为了。
五、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具有示范性、感染性和渗透性,教学语言生动、丰富、语调适当,语气适度,词语丰富,幽默风趣,就象说书艺人的鼓琴之类,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若果教师教学语言干瘪无味,絮絮叨叨,语调平淡无抑扬顿挫,象老和尚念经,只会把篇篇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教得七零八落,听课的学生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教师要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语势的张驰快慢和轻重缓急相结合,形成和谐的节奏,增强语言的艺术性,使语言具有强烈的情趣感,引导学生进入佳境,遨游太空,欣赏月色,漫步园林,凭吊先贤……使语言成为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
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有情感的,而拥有怎么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作为教师正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让学生接受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