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应用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分层教学的应用原则,最后结合初中教学的目标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以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0100-01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差距大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困生逐渐提高成绩,并可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体的进一步发展。
一、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改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及数学学科的学习期望,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进行分层,从而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老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是,这种教学理念比较适合传统的书院教學,对于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则有些捉襟见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适合现代教学,而是应当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发挥出其优势。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努力发现学生的不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学生的优点能够更强,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教师应当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定义和原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提升不同学生的水平。
(二)循序渐进。
教学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接触新的知识之后,要有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教师应当尊重这一客观实际,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首先,应当制定较为明确的教学任务,按照先易后难的教学进度进行实施,使学生能够稳扎稳打,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激励学生,使他们能够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差异,进行科学分层。
“知其心,然后方能辅其失也。”分层教学是在对学生进行了包括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在校表现、心理情况、技能掌握等信息的充足调查和了解之后,再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的,即是有依据、有针对性地将学生进行优秀、中等、一般三个层次的划分的,即分为A、B、C三个层次。但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层次的划分这一问题,教师是要给予保密的。在划分外层次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配座位和小组了,原则上是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且每个小组中都至少要包括一个优秀生、一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这种小组划分的好处在于:便于优秀生给学困生进行辅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教师则能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得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根据教材大纲,明确分层目标。
在实际的备课中,教师必须要努力钻研教学教材,根据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展现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制定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即基础目标,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中高层目标,倾向于中等生和优秀生,立足于发挥其内在的数学潜能。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为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相应有理数的计算;中层目标为增加一些多项的运算教学,使中等生、优秀生能对其进行巧算;高层目标为是以前两层的目标作为基础,总结出多个有理数之和结果是正和负的情况的。
(三)结合教学过程,实施分层讲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进行分层,为了让C层的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参与到课堂的氛围中,教师要将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分层,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梯度,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回答问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难度适中的问题则应当让B层的学生来回答,因为B层的学生数量是最多的一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他们尽可能地表现自己;对于A层的学生,则应当减少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当问题较难时,可以让这些同学回答。通过这种教学过程,课堂的氛围会更加融洽和活跃。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课程教学环节:首先,先借助相关的数学小测试,让划分的各个小组进行比赛测试,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加法法则以及快速运算能力的掌握程度。其次,让各个小组交流讨论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计算方法的讲解,然后再布置一些类似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总结。之后,到目前这一教学环节为止,再在教师的补充和指导下,要求班上80%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然后,教师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出现的正、负、零的情况进行解说和总结,然后给出课堂数学练习题,要求优秀生必须全部完成,中等生、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像这样,一堂数学课上下来之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做题情况,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相应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观察,做到合理分层,同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层次中得到适当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学习的喜悦,有信心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迎春.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96.
[2]孙晓华.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1):10.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0100-01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差距大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学困生逐渐提高成绩,并可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体的进一步发展。
一、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改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及数学学科的学习期望,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进行分层,从而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老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出,但是,这种教学理念比较适合传统的书院教學,对于现如今的学校教育则有些捉襟见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适合现代教学,而是应当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发挥出其优势。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努力发现学生的不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学生的优点能够更强,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教师应当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定义和原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提升不同学生的水平。
(二)循序渐进。
教学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接触新的知识之后,要有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教师应当尊重这一客观实际,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首先,应当制定较为明确的教学任务,按照先易后难的教学进度进行实施,使学生能够稳扎稳打,逐渐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激励学生,使他们能够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差异,进行科学分层。
“知其心,然后方能辅其失也。”分层教学是在对学生进行了包括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在校表现、心理情况、技能掌握等信息的充足调查和了解之后,再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的,即是有依据、有针对性地将学生进行优秀、中等、一般三个层次的划分的,即分为A、B、C三个层次。但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层次的划分这一问题,教师是要给予保密的。在划分外层次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配座位和小组了,原则上是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且每个小组中都至少要包括一个优秀生、一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这种小组划分的好处在于:便于优秀生给学困生进行辅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教师则能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得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根据教材大纲,明确分层目标。
在实际的备课中,教师必须要努力钻研教学教材,根据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展现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制定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即基础目标,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学习目标;中高层目标,倾向于中等生和优秀生,立足于发挥其内在的数学潜能。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为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相应有理数的计算;中层目标为增加一些多项的运算教学,使中等生、优秀生能对其进行巧算;高层目标为是以前两层的目标作为基础,总结出多个有理数之和结果是正和负的情况的。
(三)结合教学过程,实施分层讲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进行分层,为了让C层的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参与到课堂的氛围中,教师要将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分层,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梯度,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回答问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难度适中的问题则应当让B层的学生来回答,因为B层的学生数量是最多的一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他们尽可能地表现自己;对于A层的学生,则应当减少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当问题较难时,可以让这些同学回答。通过这种教学过程,课堂的氛围会更加融洽和活跃。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课程教学环节:首先,先借助相关的数学小测试,让划分的各个小组进行比赛测试,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加法法则以及快速运算能力的掌握程度。其次,让各个小组交流讨论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计算方法的讲解,然后再布置一些类似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总结。之后,到目前这一教学环节为止,再在教师的补充和指导下,要求班上80%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然后,教师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出现的正、负、零的情况进行解说和总结,然后给出课堂数学练习题,要求优秀生必须全部完成,中等生、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像这样,一堂数学课上下来之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做题情况,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相应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观察,做到合理分层,同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层次中得到适当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学习的喜悦,有信心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迎春.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96.
[2]孙晓华.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