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虽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但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参照,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关键词:学习;中学;地理
一、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中学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中学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中学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重点内容的指导。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習。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图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据一的思维思维进行指导。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种能力要求,如果采用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这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2、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三、学习过程的指导
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谈谈怎样进行学习的指导。
1、怎样预习。对于人文地理应怎样预习呢?首先要确定预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1)将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本部分教材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区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三个。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如区位,教材上说“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自己:“该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理位置?还是兼而有之?设想,农业的发展能离开自然地理条件或是经济条件吗?
(2)抓住重点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理解。本部分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哪个具体区位因素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性?哪些区位因素则决定了这种区位选择的可能性?哪些区位因素是动态可变的?这种可变性是否是有条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的在教材和配套的地图册中寻找答案。然后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问自己。如蔬菜基地的区位选择在交通发达的国家与交通不发达的国家是否有不同?为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些不能找到答案,就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讲。
(3)尝试做课后练习,把在练习中遇到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去解决。这样做,似乎很费时间,但只要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的听课效率将惊人地提高,你的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你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你的学习就会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就会变得有意思,兴趣就会越来越大,逐渐地学生预习的时间将逐渐缩短,复习效果也就更好,这将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2、怎样听课。经过充分的预习,你进入课堂是带着许多困惑和问题来听课的,一节课45分钟中,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你所带来的问题,参与同学讨论你所困惑的问题,听课效率必然大大提高。上课做笔记,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中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画和思路。
3、怎样阅读教材。除了按上述预习方法阅读教材外,还应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各种插图和配套地图册中的各种图表,因为许多地理概念、原理是用地图语言来表达的。
4、怎样做练习。少做练习多思考是做练习的重要原则。有的同学学习地理热情很高,到处收罗了很多练习来做,认为多做几题将来就能考得更好。其实不然,我们主张题目不在于多做,而在于多思考。即每做一道题,都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题目的条件改一下,该怎样做?这就是反思。我们应逐步养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夏黎明.初探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176.
关键词:学习;中学;地理
一、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中学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中学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中学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重点内容的指导。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習。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图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据一的思维思维进行指导。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种能力要求,如果采用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这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2、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三、学习过程的指导
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谈谈怎样进行学习的指导。
1、怎样预习。对于人文地理应怎样预习呢?首先要确定预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1)将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本部分教材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区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三个。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如区位,教材上说“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自己:“该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理位置?还是兼而有之?设想,农业的发展能离开自然地理条件或是经济条件吗?
(2)抓住重点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理解。本部分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哪个具体区位因素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性?哪些区位因素则决定了这种区位选择的可能性?哪些区位因素是动态可变的?这种可变性是否是有条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的在教材和配套的地图册中寻找答案。然后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问自己。如蔬菜基地的区位选择在交通发达的国家与交通不发达的国家是否有不同?为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些不能找到答案,就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讲。
(3)尝试做课后练习,把在练习中遇到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去解决。这样做,似乎很费时间,但只要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的听课效率将惊人地提高,你的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你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你的学习就会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就会变得有意思,兴趣就会越来越大,逐渐地学生预习的时间将逐渐缩短,复习效果也就更好,这将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2、怎样听课。经过充分的预习,你进入课堂是带着许多困惑和问题来听课的,一节课45分钟中,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你所带来的问题,参与同学讨论你所困惑的问题,听课效率必然大大提高。上课做笔记,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中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画和思路。
3、怎样阅读教材。除了按上述预习方法阅读教材外,还应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各种插图和配套地图册中的各种图表,因为许多地理概念、原理是用地图语言来表达的。
4、怎样做练习。少做练习多思考是做练习的重要原则。有的同学学习地理热情很高,到处收罗了很多练习来做,认为多做几题将来就能考得更好。其实不然,我们主张题目不在于多做,而在于多思考。即每做一道题,都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题目的条件改一下,该怎样做?这就是反思。我们应逐步养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夏黎明.初探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