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三屏”融合发展对构建民族高校新闻传媒新格局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zi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兴传媒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目前的传统媒体,要么转型主动融入到新兴传媒的发展中;要么关门停业,从此销声匿迹。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各类纸质刊物、杂志销售量从如日中天锐减到不足一成,致使许多刊物和杂志停刊或止刊,比如曾经名噪一时的云南生活新报。因此,传统媒体要获得生存和转机,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到信息的变革中。然而传媒方式和媒介的变革,必然引起传媒格局的改变,作为培养和输出人才以及创新基地的高校如何利用新兴传媒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和家长、社会服务,构建高校新闻传媒的新方式新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三网三屏;民族高校;传媒新格局
  一、传统媒体与校园新闻宣传的起源、作用与发展
  1.何为校园新闻、校园新闻宣传的必要性
  校园新闻是新闻大系里的一个小小分支,与别的新闻一样同样具有重要性、客观性、时效性等基本新闻特征。针对校园新闻的概念有着多种解释,但综合起来不外乎这么几点:一是,在校园内发生的热点和有一定影响的最新事件;二是,与校园有关的外部事件;三是,学校整体形象对外的宣传。发生于校园内部的热点和事件,一般有学校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人事等调整或变更所引起的广大师生的关注和议论,对违规违纪师生作出的通报,学校重大项目、基地的启动或设立,师生取得巨大的学术成果或规格较高的荣誉和表彰、学校更名或迁移新址。与校园有关的外部事件,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学校的影响,学校领导或师生参加的有一定影响力和意义的活动、学校领导和师生在校外的发生对本校造成加大影响的事件。此外,校园新闻还具有将学校的整体形象展示给外界的功能,尤其在每年的招生宣传上。
  特别说明的是,未经过证实的各种绯闻、八卦、议论等不具有客观性,属于校园新闻的范畴。
  校园新闻作为学校同外界沟通、交流和展示自我形象的窗口和平台,宣传和告知校内广大师生重大事件或事项的重要渠道以及教学创新、学术创新、正能量传播等方面的主要基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校园新闻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将重大的消息和事件告知广大师生,以及宣传教学创新、学术创新、宣传正能量的作用;还能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整体形象等展示给外界。
  2.校园新闻的起源及传统媒体在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校园新闻可以追溯到古代,可以说自从有了私塾就有了校园新闻。古代最典型的校园新闻宣传当属孔子边教学边向门徒宣传当时的时局,以此来鼓励门徒齐家治国平天下。近代具有代表的校园新闻,一是梁启超、康有为在自己创办的万木草堂里边传授西方先进思想边宣讲戊戌变法,欲求政治革新、救亡图存;二是,五四运动的首发地——北京大学,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的消息经巴黎的记者传回国内后在北京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这场由青年爱国学生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到了现代,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崛起各类学校在全国各地迅速成长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新闻也就变得不胜枚举。
  传统媒体时代,校园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和载体主要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海报三种。报纸刊物具有周期性、计划性,灵活性较广播电视、海报逊色,但容量大、传递信息量广,更具保存性。广播电视灵活性、即时性较强,必要时还可以时时、全天候广播,但不具保存性。海报当属校园新闻宣传和信息传达最为流行的方式,它制作简易、便于操作,内容言简意赅、主题鲜明,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最为理想的宣传效果。总之,不论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海报,传统媒体都在校园新闻的宣传和消息的传播上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3.校园新闻的发展历程
  无纸时代,大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小到街头巷尾小道消息的传播大多靠口口相传,仅少部分靠竹简、皮革、布帛书写成文字的形式传播,作为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门徒之间、私塾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不列外。口头相传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信息失真,甚至有的从源头到源尾时到风牛马不相及的地步。纸发明并被广泛运用后,比较重要的政策法规、制度条例都得以与比较正规或官文的形式来传播,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及客观性,但要做到即时性还是比较困难。古代最得力的交通工具就是马,速度和行程都有限,加上有的地方路途遥远,新闻事件传到时都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以后。在这样的环境下,私塾和学堂的新闻宣传也只能做到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很难做到及时性和有效性。到了近代,随着报纸刊物、电报、传真、广播电视的应用发展及交通工具速度和运输能力的提升,信息传播在保证真实性、客观性的同时,信息的及时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着信息传媒高频快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形成了时时性和同步性。但互联网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形成了信息的泛滥和垃圾信息的侵扰。而受垃圾信息侵扰最严重的当属占低头族最大比重的学生族。
  4.校园新闻的时代烙印和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件物都有一定的历史一样,每个新闻片段也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和代表符号。在古代,私塾和学堂新闻宣传最具时代烙印和符号的残存的竹简、布帛、天然的石板,树枝以及可书写的地面,笔墨纸砚、大字报,血书、系在头上的布条等;近现代是报纸、海报、横幅、宣传栏信息栏、广播电视;到了今天,逐步简化到手机和LED屏。
  二、对新兴媒体及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探讨
  1.新兴媒体产生与发展
  新媒體是20世纪后期在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总的来说新媒体就是为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的新兴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使得人们使用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   新媒体集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同时发送和传递,具有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超时空、超文本的特征,既可同步传输,也可异步传输,突破了大众传媒使受众被动接受收信的局限,实现了受众驱动式传播,网民将在信息传播系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网络多媒体必须千方百计地围绕网民的需求,给予网民前所未有的主动权。
  今天,新媒体的众多形式已经几乎涵盖了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环节,如有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宽带电视IPTV、动画、网络游戏、博客、户外新媒体等等。随着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广告人的创意开发,新媒体产品形式还将层出不穷地不断发展。
  2.设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必要性
  2015年8月3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根据授权发布信息、阐述立场,名单及工作机构联系方式要定期向社会公布。
  随着新媒体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和发展,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它对于促进高校的民主政治和信息公开,营造“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对教育系统主动做好新闻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有利于高校积极回应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尤其在突发事件的宣传回应方面。
  三、当前传统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1.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及传统媒体的出路
  当前,传媒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媒介、方式、手段和传播格局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优势使得新兴媒体的日新月异,不断挤压传统媒体生存的空间,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纸媒。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众多传媒巨头都在日趋严峻的形式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得不向由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支撑的新兴媒体转型,走向融合发展之路道。
  2.传统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经历了传统媒体办电子版、报(台)网互动、推出多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媒体发挥了引领作用。新华社成立新媒体中心,以“集成服务”为理念,打造国内最大的党政客户端集群;《人民日报》创新传播形态,推出带二维码的多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以“央视新闻”为试点,在新闻中心建立网络编辑部,新媒体人员直接介入新闻生产环节;《光明日报》携手微软共建媒体云,推出云端读报、光明云媒等。各省主要媒体也做了大胆探索,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探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3.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后在校园宣传中运用的调查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07月23日在京发布的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
  笔者走访云南昆明十余所高校,随机访问学生近千人,手机拥有率达100%,利用手机上网率100%;拜访负责学校新闻宣传的老师和学生近百人,每个学校的校报和学术刊物都有了电子阅读和浏览、查找方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学校事项和重要消息,一般通过官方网站、QQ、微信等网络化和数字化形式发布,学生和老师了解学校的各种消息和信息也主要通过手机QQ、微信等便捷方式,逐步过渡到无纸化时代。
  4.综述调查研究的情况和建议
  新闻宣传工作是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氛围的工作,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以电子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趋势与发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有效结合,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增强师生的理论修养水平,扩大师生视野,做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赢得声誉、促进发展”。
  四、“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与构建我校新闻宣传新格局
  1.“三网三屏”融合发展
  “三网”,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屏”,指电脑屏、电视屏和手机屏。“三网”融合促进了现代数字传媒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媒开辟了新格局;而“三屏”融合,又使现有的平台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视屏资讯推送和传播的互补。目前,对“三网三屏”与新闻传媒的运用研究随着新兴传媒的迅速发展,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特别是新媒体运用对高校新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舆情监督、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便捷的同时也形成了严峻挑战。另外,我校作为民族高校,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具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如何加强“三网三屏”融合发展,建设新闻传媒新格局,发挥新媒体在我校新闻传播、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对“三网三屏”和新媒体运用研究现状
  国内在“三网三屏”和新媒体运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献有:①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在其《新媒体研究前沿》一书中对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新媒体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研究,论题涉及新媒体发展的理论和历史演进、产业实践、研究方法、使用与效果等,实证性与批判性兼顾。②邱林川、陈韬文两位学者在合著《新媒体事件研究》一书中探从而了解讨了新媒体传播内容、话语权、媒体系统内部互动等一些反映出社会变迁新趋势多种问题,剖析了新媒體传播过程与社会变迁的深层次特征,揭示新现象背后的新趋势、新议题。③彭兰编著的论文集《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一书是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今天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在新媒体研究方面的多元性,以及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方面的不断拓展。④邹祥勇在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一文中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探寻合发展策略。⑤丁柏铨在其《略论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兼及它与新闻传播规律的关系 》一文中从新闻记者的角来探寻新闻传播内在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国外在“三网三屏”和新媒体运用和研究方面比国内早,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文献有也远远比国内多。下面仅列举两步,一是英]国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在《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中研究了新传播技术对政党与选举、压力集团、社会运动、地方民主、公共机构和全球治理的影响;二是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一书中从新新媒介的特点、传播规律、影响、商机及未来走向诠释了“媒体进化”的过程,对下一代“超级版”的媒介作了设想与描述。
  尽管国内外在“三网三屏”与新兴媒体的运用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为宏观的运用与发展上,在微观方面的涉及到则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所涉及到的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深入。
  3.“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产生的影响
  随着“三网三屏”的融合发展,新闻宣传不在像过去那样遵行采集、加工、处理、传播(或投放)的传统既定模式和流程,而是进入到人人是采集者、加工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新兴传媒时代。新闻传播由单一的传播形式转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形式,信息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秒传性和爆炸性。“三屏”的融合在手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手机不再只是通讯的工具,而是“三屏”的结合体,加之“三网”的融合,手机发展到无可匹敌的时代。如今的微信、QQ、社区等都是“三网三屏”融合发展在手机上的具体体现。
  “三网三屏”的融合发展,不仅改变着传统的传媒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信息的需取方式。“三网三屏”融合发展所带来的海量信息,不但让受众有了充足的选择余地,而且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人们已从传统媒体时代下对信息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新兴传媒下的主动接受、参与、加工和传播。“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使信息来源更为广泛、渠道更为多样,传播方式更为灵活多样,信息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也越来越显著,对促进信息的透明、公开及互动参与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也给信息的监管带来了全新的难度和挑战,所产生的问题。比如个人隐私窃取和保护问题,越来越泛滥的信息诈骗问题,不良信息、社会舆论的传播、扩散问题等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4.“三网三屏”融合发展与我校构建新闻宣传新格局的必要性
  我校既是一所民族类综合高校,也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新闻宣传工在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增强师生凝聚力、塑造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还要起到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个民族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宣传的使命。我校作为民族高校,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具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在充分利用“三网三屏”所带来的便于的基础上,加快传统媒体方式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打造“掌上”新传媒。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我校新闻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信息的透明、公开,扩大信息的互动参与,更好地满足校内师生和校外群体对我校信息的需求。同时,加强对信息的监督管理,坚决抵制和打击不良信息的影响,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促进和谐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此外,“三网三屏”融合发展构建我校新闻宣传新格局,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我校新闻宣传内容、方式的改进和提升,方便快捷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有利于我校对外宣传和形象的提升;有利于学校管理及构建安定、团结、和谐的民族团结示范高校。
  五、构建我校新闻宣传新格局的具体措施
  新闻宣传工作是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氛围的工作,是促进教育事业顺利开展的工作。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我校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策略,促进传要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有效结合,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思想保障、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教育的功效,增强师生的理论修养水平,扩大师生视野,做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赢得声誉、促进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抓好新闻队伍建设,营造立体宣传网络
  新闻宣传的基石在于拥有一支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队伍。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水平、文字写作能力、新闻敏感性、艺术修养等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选拔、培养高素质的宣传人才应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好。学校可以通过开办新闻写作学习班、专题业务知识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新闻宣传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备新闻敏感度、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2.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大学必须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养成中的育人功能,各高校要从文化育人、和谐的高度,加强制度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推动宣传文化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建设和运行。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适应新媒体的需求,学校新闻宣传部门需要对新闻的上网加强审查与管理,出台专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审批、报送、发布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实行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负责制,所有上网信息必须经主办单位负责人审查,校宣传部门负责人审核,重要信息需要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方能上传,确保新闻报道不出现负面影响新闻,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同时,通过建立新闻宣传工作运行机制、奖励机制、检查整改机制等,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健康发展。
  3.加大新闻宣传奖励力度,激发新闻创作热情
  为激发新闻宣传工作者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拥有了精干的新闻宣传队伍后,还需要激励政策的支持。对于在对内或对外媒体上采用的质量高的稿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年开展校网、校报投稿录用率的排名和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表彰“十佳记者”,大力加強队伍建设。同时,重视珍惜学生呕心沥血、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每年都可以将学生在公开刊物发表的新闻作品、文学作品汇聚成册,作品的编辑既是总结,也是传承,更是激励。通过这种物质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激发新闻创作者的热情。
  4.精心策划新闻宣传,凸显新闻教育价值
  高校是党的重要育人阵地,高校新闻宣传的价值和境界就是要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凸显教育功能,以“文”化人,以“宣”感人。为此我们可以启动“策划式”新闻宣传,精心组织好活动,注重对重大事件内涵的挖掘,注重对典型人物、热点人物的挖掘,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安德鲁·查德威克[英]·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华夏出版社,2010。
  [2]保罗·莱文森[美]·新新媒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先红·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5]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熊澄宇·新媒体研究前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雷霞·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4年5月。
  [10]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时代,电子阅览室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高等院校之中,电子阅览室在图书馆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作用,本文在探讨高等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现状的基础上,试图为高等院校电子阅览室的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管理;电子阅览室  在中国当下的高等院校图书管理之中,电子阅览室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作为计算机极大普及后的信息化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来临,这要求教师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新时代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来临,“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期刊
摘要: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既要促进社会发展,也要促进个人发展;既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既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要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双赢才是适切。地方高校重视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才能更好地培养人,培养更好的人。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评价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中,遇
期刊
摘要:对于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主能力较差的民办学生而言,基于网络和iTest 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解决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问题,改善民办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网络;iTest;混合式教学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中国的教学方式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已经广
期刊
摘要:法律文书写作教学绝不只是文体与格式的训练,而是一种能力与素質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法律文书制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法律的正确实施。传统法律文书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运用案例分析少、对病文分析少等弊端。为了培养应用性法律人才,顺应司法改革潮流,提高教学质量和生学习兴趣 使这种"能力与素质"在实际法律文书制作中能够富于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法律文书;教学;模式;改革  法律文书学
期刊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越来越贴近社会变革和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本项目通过对渭南及西安等30余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实践现状及外在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  当前社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越来越贴近社会变革和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实践的现状与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和创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也应运而生,大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渗透于生活各個领域,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整体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大学数学素养作为大学生的成长资源,也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背景;自主学习;数学素养  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数学素养是人的文
期刊
摘要: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长期以来采取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文章首先对现状进行科学概括,并从观念、教学形式和心理因素对影响课堂参与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四种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参与度;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
期刊
摘要: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起大规模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此为背景,结合我校所承担的农村小学科学师资国家级培训的实践经验,探讨适合农村小学科学师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工作,尝试为"国培计划"小学科学学科培训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
期刊
摘要: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然而现代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不理想。本文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和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影响因素;有效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际语言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广泛应用。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那些既有扎实的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