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位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刻苦,单词记了好多,语法规则背了不少,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特别是运用语言时,理解力和表达力都较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原因就在于该学生的英语语感差。英语语感是一种看不见、言不明,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它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良好的语感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语感的形成是基于锲而不舍的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英语语感越强,其英语素质就越高,就越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准确快捷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所以重视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加强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就成为当今英语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一、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来说同样也有道理。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而在此之前教师更要注意范读,让学生有美的享受,让他们有欲望主动去模仿,去表达。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让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写作训练
如果说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产生和发展(这种发展常常是潜意识的),那么多说,特别是多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型,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被动到主动,由不适应到适应,由内在的潜能化为外在的行动,从而使语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文。首先是机械性地写,如默写或听写,从单词到句型再到段落,将这种练习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其次是创造性地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新教材里每一单元都有写作训练题,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写作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一点一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适应,逐步培养他们写的能力。写作是读、听、说的最好的反馈。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就是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用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们写日记。刚开始要求低一点,写一两句、三四句都行,然后逐渐增多。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影响语言的理解,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造出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作出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在英语交际中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别人的话语和正确表达思想。
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公式中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四、重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良好的语感来自地地道道的英语。所谓地道英语,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中英联合编写的新教材JEFC、 SEFC内容编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且选题广泛、语言地道,不失为精读的好材料。当然,仅局限于书本,要学好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陆佩弦指出:“大量泛读实在是太重要了。”外交学院的教授吴景荣也曾说过:“阅读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如果阅读得法,能力会步步提高,速度会越来越快,兴趣会越来越大,信心会越来越高。阅读本领强了,听、说、写也会自然跟上去,从一会达到四会。”因此,应多选择趣味性、故事性强的英文名著简写本作为泛读辅助材料,如《格利佛游记》、《雾都孤儿》、《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双城记》、《金银岛》以及英文报刊China Daily,21st Century,the World of English等。阅读面广了,不仅能增加词汇量,增进语感,提高语言水平,而且可以增长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及社会、历史、政治见识,开阔视野。
总而言之,语感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把语感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机会,真正发挥语言的实践性作用,帮助学生尽快地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真正的英语人才!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一、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来说同样也有道理。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而在此之前教师更要注意范读,让学生有美的享受,让他们有欲望主动去模仿,去表达。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让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写作训练
如果说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产生和发展(这种发展常常是潜意识的),那么多说,特别是多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型,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被动到主动,由不适应到适应,由内在的潜能化为外在的行动,从而使语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文。首先是机械性地写,如默写或听写,从单词到句型再到段落,将这种练习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其次是创造性地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新教材里每一单元都有写作训练题,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一环节。写作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一点一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适应,逐步培养他们写的能力。写作是读、听、说的最好的反馈。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就是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用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们写日记。刚开始要求低一点,写一两句、三四句都行,然后逐渐增多。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影响语言的理解,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造出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作出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在英语交际中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别人的话语和正确表达思想。
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公式中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四、重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良好的语感来自地地道道的英语。所谓地道英语,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中英联合编写的新教材JEFC、 SEFC内容编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且选题广泛、语言地道,不失为精读的好材料。当然,仅局限于书本,要学好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陆佩弦指出:“大量泛读实在是太重要了。”外交学院的教授吴景荣也曾说过:“阅读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如果阅读得法,能力会步步提高,速度会越来越快,兴趣会越来越大,信心会越来越高。阅读本领强了,听、说、写也会自然跟上去,从一会达到四会。”因此,应多选择趣味性、故事性强的英文名著简写本作为泛读辅助材料,如《格利佛游记》、《雾都孤儿》、《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双城记》、《金银岛》以及英文报刊China Daily,21st Century,the World of English等。阅读面广了,不仅能增加词汇量,增进语感,提高语言水平,而且可以增长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及社会、历史、政治见识,开阔视野。
总而言之,语感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把语感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机会,真正发挥语言的实践性作用,帮助学生尽快地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真正的英语人才!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