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一“山岭上的人”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497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特的“桦皮文化”
  生活在北半球高寒地区的游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桦皮文化。从欧洲北部到亚洲的东北部,直到北美洲地区,凡是生活在北纬50度附近的人们,都擅于用桦树皮来制作生活、生产用具。而在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中,生长着大片的桦树。这种树木挺拔俊秀,树皮柔韧易塑,为生活在这里的鄂伦春等北方民族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他们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的工具和工艺品,并沿袭、发展成为一种传统,这就是当地独特的“桦皮文化”。
  如今,鄂伦春人仍然固守着“桦皮文化”的传统,继续剥采桦树皮,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其中包括:碗、盆、火柴盒、水桶、针线盒、筷子盒、桦树皮篓、桦树皮船及“撮罗子”(一种圆锥形房屋)等。
  每年农历的五、六月,白桦树的树干水分充足,树皮也比较容易剥取。鄂伦春人一般就是在这个时候剥取桦树皮的。他们剥桦树皮的技术非常高,剥下来的树皮仍然保持完整,而且不会伤害到树干,这样就不会影响树木的继续生长。将桦树皮去掉硬皮后,用刀削得平平整整,再用火烤或经过蒸煮,桦皮就会变得较为柔韧,可以裁剪成人们所需要的形状,再用野兽的鬃毛或筋膜作线,缝成需要的生活用品。为了防止桦皮裂口或漏水,有的桦皮制品需要进一步做“裹边”加工,就是用松油封住有缝隙的地方。
  桦皮为屋
  桦皮是鄂伦春人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无论是住人的“仙人柱”,还是贮存衣物、肉干、粮食及野菜、野果等物品的“奥伦”(即搭在高处的仓房),以及临时在野外搭建的小棚子,都以桦树皮为主要原料。
  梳妆盒
  鄂伦春人所制的桦树皮器皿(mǐn)非常精巧,其形状大小各异,装饰风格独特,在器具外壳上主要绘有几何纹、动物纹、花草纹三种纹饰。在这些桦树皮器皿中,做得最精巧的莫过于“阿达马勒”盒。这是姑娘们出嫁时用的梳妆盒,盒上多刻有“南绰罗花”(相思花),反映了鄂伦春人对婚姻幸福的祝愿,祝福青年人爱情忠贞,夫妻白头到老。
  桦皮船
  桦皮船,鄂语称“木若沁(qìn)”,是鄂伦春族用来狩猎、捕鱼以及渡河、驮载的工具。桦皮船的形状很特殊,船体中部较宽,船头、船尾尖细并微微上翘,好像一只剖开的梭子。桦皮船具有体轻、速度快的特点,一般一个人即能搬运,可搭载2~3人。
  随着历史的变迁,白桦树作为具有生命灵性的偶像,早已在鄂伦春人的物质及精神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桦皮文化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脉搏,讲述着一个民族和一片森林的沧海桑田……
  猎枪
  鄂伦春人主要生活在大小兴安岭,那里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长着落叶松、红松、桦树、柞(zuò)树、杨树等耐寒树种,以及木耳、蘑菇、榛子等土特产。林中还栖息着虎、熊、鹿、狍(páo)子、野猪、貂(diāo)、狐狸、野鸡等各种珍禽异兽。他们世世代代就凭借着一杆猎枪,游猎在这茫茫的山林之中。曾听说鄂伦春族可以家家都拥有枪支,还不是猎枪,而是真正的现代化武器——半自动步枪。但为了拯救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环境,从1996年开始,大兴安岭地区开始实行“禁猎”。鄂伦春人怀着对大森林的无限眷(juàn)恋,告别了传统的狩猎生活,从此放下猎枪,开始从事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大兴安岭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和牺牲。
  快马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这是鄂伦春族一句有名的谚语。经常听人说,蒙古族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而鄂伦春族也完全可以配得上这个称号。无论男女,都精骑善射,一匹马,一杆枪,驰骋(chěng)在广阔的兴安岭上,这就是勇敢的鄂伦春人。即便是那些身材矮小、看起来貌不惊人的鄂伦春男人,当他一跨上马背时,那威风立刻就显现出来了。过去在鄂伦春的狩猎季节,经常可以看到一支支马队从山坡上飞奔而下,马蹄“哒哒”地在山石上踏过,火星飞溅。有人甚至见过一位老太太弯腰把她的孙女抱上马,二人骑马在山林里飞驰,也是如履平地,显现出鄂伦春族在山林中奔驰纵横的英姿。
  崇拜熊
  在大兴安岭的各种猛兽中,熊是鄂伦春人最崇拜的动物。这不光是因为熊力大无穷,而且由于熊能够像人一样,用两条后腿站起来走路,所以鄂伦春人认为熊与人有某种亲缘关系,甚至将熊看作人的祖先。在传说中,一个鄂伦春妇女在山中迷了路,不得不一直在深山密林中漂泊,最后就变成了熊。因此熊成为鄂伦春人主要的崇拜对象。平时不能随意直呼其名,而要像称呼长辈那样称其“阿玛哈”(舅父)、“雅亚”(祖父)、“俄特日肯”(老爷子)。打猎时如果打到熊,就要集合起全部落的人,一起怀着尊敬的心情,将熊肉平分吃掉。之后,再将熊头和骨头放在树上,像人一样举行风葬。这也是这个“山岭上的民族”最独特的文化风俗之一。
其他文献
立春—农谚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立春—诗句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每年一到要春
飞蜥生活在亚洲东南部。它们就好像一只“迷你”型的龙。一般的飞蜥只有五六克重,大的体重也只有三十克。尽管身材娇小,可它们却是鼎鼎大名的滑翔师。从10米高处跳下后,它可以向前平缓滑行60米远,同时高度只下降两米。在空中,飞蜥用鞭子般的长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还能飞出“之”字路线和空中大翻滚的“特技动作”。
这是很多课本、课外书中都讲述过的一个科学故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千百年来,这被当成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但是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不信这个邪。他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实验,扔下了一重一轻两个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两个球同时落地。于是,流传千年的教条被推翻了,一条新的科学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被发现了。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伽利略的秘书为他写的
船在海上漂了好几天,终于看到陆地了。  熊太萌一个趔趄险些栽进海里,他指着前面林木葱郁的海岛,激动地手舞足蹈:“快看,快看!好美、好绿的树!”  “美什么啊,树不都长那样吗?”顾千寒脸上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  蓝樱在一旁哈哈大笑道:“熊太萌是好久没有见过树了,就算是棵歪脖子树,他也觉得是人间奇景。”  东方圣博喃喃地说:“不管怎样,先上岛找点吃的再说!”  谁在说话  小船靠岸。走过窄窄的沙滩,前
纹身不止是一种装饰品,也可以“智能化”。只需要在手臂上貼上一层带着美丽花纹的金箔,就可以通过滑动这些美丽的“纹身”来控制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这款智能纹身巧妙地将科技和时尚结合起来,它既不笨重,也不需要复杂的结构,更同样重要的是,这个新的发明符合很多人的审美,并且足够智能。  这是宇航服?不,是潜水服。别看它的样子有点笨重,却能让你变成“水下钢铁侠”!这款Exosuit潜水服带有推进器,能让潜水者
近期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本书中描写了4个人物,分别是厉害的孙悟空,善良的唐僧,贪吃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主要内容是他们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将四个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我最喜欢沙和尚,因为他很忠厚老实,我觉得做人一定要诚实。你诚实对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对你很诚实。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我觉得吴承恩这
哭泣马拉松    你见过哭泣的马拉松吗?1986年,美国费城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马拉松哭泣比赛。当时,19岁的克罗尔·海蒂小姐因获得了冠军,竟然嚎啕大哭了4小时零21秒钟,更有趣的是,获得亚军和季军的两人全是殡仪馆的职业哭灵人员。    化装马拉松    在美国旧金山市,每年都要举行万人马拉松大赛,往往,有许多热情的人士化装后,会夹在马拉松队伍中助兴,使比赛成为一种别开生面的活动。例如:有些人戴着
2003年8月31日,俄罗斯《真理报》刊登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于日前撤下了该馆的镇馆之宝——历史名画《春天里的耶稣》,这幅油画从1953年开始在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公开展出,一直被陈列在展厅的正中央。由于它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深得大家的喜爱。最终撤下它的原因是,这幅油画竟然是一个神秘杀手,一个个生命惨死在它的“手”下。油画管理员日采科夫冒着生命危险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历尽
红莲要杀一只鸡,给娘再熬一盆鸡汤。  红莲原来有十只鸡。去年刚刚入夏那会儿,一只老母鸡红头涨脸“扎窝”了,不吃食不喝水,成天绕院乱转。母鸡“扎窝”了,就不下蛋了,跟病了一样。要想治好,通常是让它孵一窝小鸡,或是扔到放山药的窨子里“阴”几天。红莲觉得这是一个机会,错过了有点可惜。于是就在左邻右舍挑选鸡蛋。她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挑来挑去硬是挑了十二颗鸡蛋,有红皮的有白皮的,都在门缝里对着太阳照过了,里头
FingerReader是穿戴在手指上的配件,可隨时协助视障人士精确地获取信息。它拥有精细的软硬体设计,使用者穿戴后借手指让装置辨认,并利用对应的耳机说出相对的物品名称。FingerReader不仅是视障人士的福音,也可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例如语言学习。  (设计师:Suranga Nanayakk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