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笔者在单位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上,观摩了初中语文《木兰诗》一课。
《木兰诗》一课,执教者以朗读为主线,使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字、词、句子,在朗读中理解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赏析人物形象,通过朗读理解《木兰诗》,通过朗读表现对《木兰诗》的理解。使朗读的过程成为学生对《木兰诗》的体验、理解、表现、创造和享受诗歌艺术美的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质疑、交流、探索,在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使学生逐步把握了人物情感与人物形象,逐步理解了《木兰诗》全诗。通过学生的朗读也深刻的证明了只有在充分理解《木兰诗》的基础上,才能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家喻户晓,生动感人的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诵读得有声有色。
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是关系最密切的艺术门类。做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研员,观摩语文《木兰诗》一课后,引发了在音乐课中如何激發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如何充分表现歌曲思想内涵这一问题的思考。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是赋予歌曲以生命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是再现原作品,而是对作品补充和丰富的再创作,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鲜活,充满情感并接焕发出新的光辉。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演唱,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歌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上,一定要在演唱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在音乐演唱中投入的情感,是建立在对所表现的作品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所表现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在充满音乐美得音乐作品中学习、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够比较深刻的揭示和比较充分完美地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同时,学生们在演唱中同样可以表现自己的情感。因为演唱的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力求把没有生命的音符,通过学生们的表现来给予它生命。我们知道无论作曲家把音乐写的多么详细,采用多少表情用语和各种表现记号,都无法表现出音乐中的微妙变化,更不可能记写出音乐作品的种种情感和乐思。要使歌曲中生动的乐思得到呈现,无不依赖于有理解、有表现的演唱,无不依赖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并有能力通过演唱来抒发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老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等等。那么,怎样才能使“表现”这一教学领域中的演唱,达到《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努力实践的一个课题。
一、理解歌词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歌唱的前题
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有了能够感动作曲家、使作曲家产生强烈创作欲望的好歌词,作曲家才有可能创作出能够感动演唱者,并使欣赏者受到感动的,具生命力和一定审美价值的好歌曲。歌词是歌曲的灵魂,而作曲家只不过是给歌词插上音乐的翅膀而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一切优秀的艺术歌曲概莫能外。
由此可见,理解歌曲中的歌词,把握歌词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境、寓意等等,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的基础和前题。只有很好的理解了歌词,才有可能做到有自信、有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即使是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演唱的歌曲表现、诠释得生动感人、情真意切,给欣赏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所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深刻的理解歌词。
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忽视分析、理解歌词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演唱歌曲后,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获得了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分析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等等。对歌词的理解、歌词的含义、歌词在表现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则引导得不够。即使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有理解、有感情的演唱,其效果也差强人意。
如歌曲《美丽的家乡》(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中的歌词:“精奇里河水滚滚的浪,甘泉流向黑龙江,田野好像绒毛毡,青松白桦满山岗。紫貂野鹿满山窜,穄子燕麦处处长,棒打獐子瓢舀鱼,锦鸡飞到锅台上。花翎的喜鹊不停地唱,赞美我达斡尔美丽的家乡”。对这样的歌词,教师如不进行分析讲解,且不说难以理解歌词,甚至有些字学生也不认识,怎能让学生表现出达斡尔族人民热爱富饶美丽家乡之意,怎能让学生歌唱出达斡尔族人民赞美家乡之情。
二、理解歌词是充分表现歌曲思想内涵的保证
歌词属于文学艺术范畴。好的歌词绝不是口号、说教式的词句,而是寓意深刻,能够揭示出一定深度思想内涵的文学艺术作品。
如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通过对祖国塞北万里雪飘自然美景的描绘,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呦,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把塞北大地孕育着希望,孕育着春天,通过咏雪,把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表现得十分鲜活、传情、动人。这就是歌词艺术的魅力。没有这样好的歌词,作曲家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歌曲,是难以想象的。同样,不能深刻理解歌词,而把歌曲演唱得传神、入境,充分表现歌曲的思想内涵,同样也是难以想象的。
毋庸置疑,在演唱中掌握一定的歌唱的技能是充分表现歌曲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决不能过于强调技术训练。只有表演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中去,才能做到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而理解歌词是使学生产生真情实感的首要条件。
所以,理解歌词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的基础和前提,理解歌词是充分表现歌曲思想内涵的保证。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
《木兰诗》一课,执教者以朗读为主线,使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字、词、句子,在朗读中理解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赏析人物形象,通过朗读理解《木兰诗》,通过朗读表现对《木兰诗》的理解。使朗读的过程成为学生对《木兰诗》的体验、理解、表现、创造和享受诗歌艺术美的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质疑、交流、探索,在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使学生逐步把握了人物情感与人物形象,逐步理解了《木兰诗》全诗。通过学生的朗读也深刻的证明了只有在充分理解《木兰诗》的基础上,才能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家喻户晓,生动感人的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诵读得有声有色。
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是关系最密切的艺术门类。做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研员,观摩语文《木兰诗》一课后,引发了在音乐课中如何激發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如何充分表现歌曲思想内涵这一问题的思考。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是赋予歌曲以生命的创造性行为,它不仅是再现原作品,而是对作品补充和丰富的再创作,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鲜活,充满情感并接焕发出新的光辉。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演唱,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歌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上,一定要在演唱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在音乐演唱中投入的情感,是建立在对所表现的作品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所表现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在充满音乐美得音乐作品中学习、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能够比较深刻的揭示和比较充分完美地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同时,学生们在演唱中同样可以表现自己的情感。因为演唱的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力求把没有生命的音符,通过学生们的表现来给予它生命。我们知道无论作曲家把音乐写的多么详细,采用多少表情用语和各种表现记号,都无法表现出音乐中的微妙变化,更不可能记写出音乐作品的种种情感和乐思。要使歌曲中生动的乐思得到呈现,无不依赖于有理解、有表现的演唱,无不依赖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并有能力通过演唱来抒发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老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等等。那么,怎样才能使“表现”这一教学领域中的演唱,达到《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努力实践的一个课题。
一、理解歌词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歌唱的前题
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音乐表现形式。有了能够感动作曲家、使作曲家产生强烈创作欲望的好歌词,作曲家才有可能创作出能够感动演唱者,并使欣赏者受到感动的,具生命力和一定审美价值的好歌曲。歌词是歌曲的灵魂,而作曲家只不过是给歌词插上音乐的翅膀而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一切优秀的艺术歌曲概莫能外。
由此可见,理解歌曲中的歌词,把握歌词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境、寓意等等,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的基础和前题。只有很好的理解了歌词,才有可能做到有自信、有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即使是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演唱的歌曲表现、诠释得生动感人、情真意切,给欣赏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所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深刻的理解歌词。
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忽视分析、理解歌词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演唱歌曲后,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获得了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分析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等等。对歌词的理解、歌词的含义、歌词在表现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则引导得不够。即使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有理解、有感情的演唱,其效果也差强人意。
如歌曲《美丽的家乡》(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中的歌词:“精奇里河水滚滚的浪,甘泉流向黑龙江,田野好像绒毛毡,青松白桦满山岗。紫貂野鹿满山窜,穄子燕麦处处长,棒打獐子瓢舀鱼,锦鸡飞到锅台上。花翎的喜鹊不停地唱,赞美我达斡尔美丽的家乡”。对这样的歌词,教师如不进行分析讲解,且不说难以理解歌词,甚至有些字学生也不认识,怎能让学生表现出达斡尔族人民热爱富饶美丽家乡之意,怎能让学生歌唱出达斡尔族人民赞美家乡之情。
二、理解歌词是充分表现歌曲思想内涵的保证
歌词属于文学艺术范畴。好的歌词绝不是口号、说教式的词句,而是寓意深刻,能够揭示出一定深度思想内涵的文学艺术作品。
如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通过对祖国塞北万里雪飘自然美景的描绘,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呦,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把塞北大地孕育着希望,孕育着春天,通过咏雪,把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表现得十分鲜活、传情、动人。这就是歌词艺术的魅力。没有这样好的歌词,作曲家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歌曲,是难以想象的。同样,不能深刻理解歌词,而把歌曲演唱得传神、入境,充分表现歌曲的思想内涵,同样也是难以想象的。
毋庸置疑,在演唱中掌握一定的歌唱的技能是充分表现歌曲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决不能过于强调技术训练。只有表演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中去,才能做到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而理解歌词是使学生产生真情实感的首要条件。
所以,理解歌词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的基础和前提,理解歌词是充分表现歌曲思想内涵的保证。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