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過去十多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保持强劲增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statista数据显示,到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44.59%。在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细分化趋势也日益显现,人们逐渐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保健、安防电力等领域广泛接触到这一新兴技术。
9月27日,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要支持多源、海量数据接入的智能感知技术攻关,推动低功耗、高安全、高速率的新型短距离通信技术发展,加强高可靠、广覆盖的北斗定位和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研发。
“这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作为“位置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成都四相致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相科技)创始人兼CEO杨伟航在意的是自己能为智能化转型做出什么有价值的贡献。
过去两年里,四相科技基于位置感知技术和aPaaS服务平台,连续发布多款行业应用方案,包括冶金安全生产解决方案、煤矿/矿井安全生产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执法综合解决方案、智慧法院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等,为工业制造、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公检法司等领域提供包括硬件研发与生产、平台开发与部署、系统集成等产品与服务。这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四相科技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双向生长。向内,不断夯实基础技术;向外,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有效赋能更多行业。
不止步于高精度定位技术
对定位技术的研究,杨伟航可以追溯到2013年。正攻读成电研究生的他,与同学一起瞄准煤矿井下人员的高精度定位,展开前沿性研究和原始样机的开发。杨伟航表示:“井下作业环境高危,安全问题频发。事故一旦发生如救援不及时,将会造成无法预估的人员及经济损失。通过高精度定位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有助于安全作业。”
但受到井下巷道等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很多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ZIGBEE等,通信性能较差,导致井下移动目标无线定位效果并不理想。结合自身积累下的定位技术经验,杨伟航带领四相科技自研UWB定位技术。这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定位准确度和定位精度。
2020年,煤矿行业发布《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提出一条指标:“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最大静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0.3m”。这对四相科技而言,无疑是利好之势。因为此时四相科技自研的UWB定位技术,已能克服复杂场景中的诸多影响,实现优于10cm的定位精度。
随着定位技术向高精度靠拢,杨伟航对这项技术的思考也愈发深入。“如果高精度定位技术只是单纯地提供位置信息,其实并不能为整个行业带来真正的效率提升。如何将技术的落地场景与应用空间相结合,快速、低成本地满足客户需求及创造更多价值,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驱动业务创新
如果说定位技术只是提供定位系统和位置信息,那么杨伟航所提出的“位置物联网”,便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定位技术结合。即在现有的物联网生态中,加入位置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再把位置信息和人员、物资等其它参数,在空间里面动态呈现出来。表现在井下作业场景,便是建立一套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在对井下人员定位时,将定位数据可视化呈现。既可方便管理人员精准获取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判断井下工作区域的状态,也能在事故发生时,方便救援人员根据定位系统,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时值国家供给侧改革,煤矿市场相对萎缩,行业中的相关企业不约而同地走到了同一个路口,开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只要有人和物,便会产生位置信息。”杨伟航产生一个设想,将定位技术优势、实践经验与更多场景结合,以解决客户应用痛点、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为目标,能让物联网技术赋能更多行业。
2019年,四相科技推出“基于人工智能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工业制造智慧调度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开始在工业制造领域展开尝试。依托UWB、BLEAOA多维融合定位技术精准确定生产要素位置,通过四相系列引擎连接生产要素,帮助制造企业进行效率分析及调度决策。杨伟航介绍道:“比如在大型汽车制造厂返修车间中,利用基于精准位置信息的工业物联网系统平台,能实现单车查找时间从分钟到秒的飞跃。”
除了在工业制造、智慧电力等行业表现不凡外,“位置物联网”在城市治理中也大有用处。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西博城中,四相科技将“位置物联网”应用于西博城二期立体防控系统,通过全面采集人、车、设备等位置数据、状态数据等,实现“智能感知、精准识别、触圈预警、实时响应、一图管理”。
截止目前,四相科技已完成1800+的真实场景应用案例,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新加坡、欧盟、北美、南美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出一汽大众、京东方、宝钢、鞍钢、紫金矿业等多家龙头标杆项目。杨伟航表示,“我们将继续在工业安全、工业智能、公检法司、智慧医疗等领域深耕,利用位置物联去助力行业里中的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而此时,成都继《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在十年之后再次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布《成都智能物联网产业规划(2021-2025年)》,计划在5年内建成全国智能物联网产业策源地和聚集地。“这是成都为物联网企业带来的利好,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本土企业而言,更是机遇。”显然,对于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来说,他对未来抱有审慎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