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308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既为优秀幼教老师的遴选提供了优质生源, 同时又缓解了基层幼教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却遇多了诸如“报考动机与学生家庭状况相关性较弱”“学生报考动机呈一边倒趋势”“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专业技能薄弱”“对政策中的各项义务认可度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开展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传教育,端正报考动机”“改革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模式,增加自主招生环节”“优化和改革传统艺术类课程,提高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适当调整政策倾向,顺应免费师范生政策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等治理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治理路径
  一、开展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传教育,端正报考动机
  虽然每年免费师范生的报考都呈现出火爆的状态,但也难掩入学后学生动力的缺失。问卷调查的结果说明了大部分的学生是出于对现实的种种考虑才做出了这个选择,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意识层面着手。对专业选择的过分功利化实际上就是对国家政策的不尊重,学生与家长对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熟知程度令人失望,过分看重权利,忽视义务必将使政策宗旨偏离方向,所以加强对高考学生的全面宣传十分必要。这不仅需要施政者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宣传,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只有这样做,才能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内涵、精神与核心价值根植到大众的观念中。
  二、改革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模式,增加自主招生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招收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招生模式,但很明显这种招生模式很难筛选出志愿从教、热爱幼教事业、拥有专业技能基础的优秀学生。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作为试点第一次将自主招生环节纳入到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模式中,通过面试和心理测试两个环节选拔优秀高考生,这一举措不仅把好了“入口关”,也为以后免费师范生的招收提供了参考。虽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招收只是省属规格,但是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增加自主招生环节,特别是心理测试以及专业技能测试,显得十分紧迫,因为此举不仅能够选拔出适合专业要求的学生,而且可以筛选出心理状况良好的学生,从而降低未来发生“幼师虐童”事件的概率。
  三、优化和改革传统艺术类课程,切实提高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我国幼儿教育已经呈现出日趋高教化的状态,整体师资在学历方面正在不断地提升,但同时专业技能却在下降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幼教老师入学前专业基础过于薄弱。
  此外,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理论方面,这使其毕业后难以与具体工作衔接,所以入学后的艺术技能培训、艺术课程的优化和改革就显得非常关键。一是,加强隐形课程的建设,尽可能多增加有益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机会。二是,结合专业的特色与时代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也是关键。最重要的是整合艺术类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特色,将专业课程中的教育、心理等理论知识纳入各项专业技能课程的范畴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教育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
  四、适当调整政策倾向,顺应免费师范生政策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第一,政策和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时间和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免费师范生政策也一样,虽谈不上嬗变,但是适当地调整政策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大众的期望。学生对各项义务的认知存在差异就是体现,最突出的便是针对考研的诸多局限,所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考研年限,或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第二,增加退出和二次选择机制。由于缺乏竞争和就业升学的压力,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免费教育的顽疾,退出机制的建立,即强制一定比例的学生退出免费师范生的序列,势必会增加免费师范生的竞争压力。对于不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给予他们二次选择的机会,不仅会帮助他们迎来学习生涯的第二春,也从另一个方面优化了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的队伍。
  参考文献:
  [1]姚 云,马 龙,李小红.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基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入学与毕业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02).
  [2]伊继东.省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定向就业免费教育的实践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12(06).
  [3]金海东,蔺海沣.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建设: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4]钟武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09).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名词在英汉日三类语言中都占有很大比例,本文通过对英汉日中名词数的基本用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有效地了解和认识其语言特征。  关键词:名词;差异;数量词  人们反映现实的思维规律是共同的,但用来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的语言却是不同的。各国语言都具有其民族的特性,同一思想由于各种语言内部的规律不同,则表达方法也不同。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手段。如“我有一本书”这句话,各种语言的
摘 要:农村小学生英语课堂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需要教师认真分析调控,本文从课堂导入、直观教学、情景设置、引入竞赛几方面结合实践谈出调控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英语课堂;注意力;调控  农村小学生因其年龄比较小,再加上他们成长的环境以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就造成他们很难专注上完一整节英语课,而学生这种注意力的分散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难度,很显然,要想上好一节英语课,首先教师就得要把调控学生
摘要: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去实施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科学可以为学生走向理性世界打开大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学中应当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笔者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通过本文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创设情境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内容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改革的不算深入,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职业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业的CAD/CAM教学正面临着改革。文章将从高职CAD/CAM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职CAD/CAM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法做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CAD/CAM;教学改革方法;理实一体化  1.高职CAD/CAM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AD和CAM在高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
摘要:校企深度合作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还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就校企深度合作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队伍建设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加以阐述,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与意义  1.校企深度合作是双方内在诉求的需要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兼顾双方利益基础之上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在这个活动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