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融合成为了高校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然。高校在发展中应当充分认识两者间的相辅相成作用,采取协同运行的模式,完善两者间的相互促进机制,确保高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关键词:学生党建 学风建设 协同促进机制
高校是向社会培育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年群体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学风建设直接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而高校的党建工作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还需搭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互动与协同发展机制,以加速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有效互动的意义
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共同围绕预期的目标,进行有效果性与双向性的互动,同时两者在互动中的过程与结果保持和谐统一。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间的互动存在内部的关联性,也确保了两者互动的可行性。
(一)学风建设以学生党建为前提
首先,在高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推动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思想建设对学风建设具有带动与引导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学习新时代精神思想,武装知識青年的头脑,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责任使命。
其次,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是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学生党组织的作风建设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风水平,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生党建对学风建设工作的展开有积极的示范引领等意义。高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也成为了加强学风建设与传承新风正气的重要前提,应当将两者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融合。
最后,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高校的学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处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地位,还需在加大学生党员培训教育力度与深化党员作用及推动党员发展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下功夫,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现“两学一做”常态化,促使学生党组织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以不断放大培育优良学风的组织保障优势,实现学风建设中战斗力与引导力的逐步强化。
(二)学生党建以学风建设为载体
首先,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是校内学生工作开展的核心要务。学风建设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化发展,集中体现了学生管理水平与思政教育成效,更是校风体系的重要分支。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整合,发挥学风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展开的载体作用,更利于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学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学风建设力度的加大,可带动学生党建的强化。可通过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分析,直观了解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还需加强党的作风与思想及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建设,立足学生党建工作,加大对学风建设的管理力度,营造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实现立德树人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现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展开复杂繁琐,加大学生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力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应当保持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在目标方面的统一性。但实际上,受滞后观念与固化工作模式等因素影响,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难以实现深入融合互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内容错位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等现代化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等教育全程,发挥学生党建对高校学生各项工作展开的引领作用。但学生党建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渗透相对浅显,难以发挥模范引领与优势转化等作用。学风建设工作展开相对主观盲目,在思想指导上缺乏学生党建的引导,两者在工作内容上错位,难以实现和谐统一,不利于营造协同育人效应。
(二)主体尚未兼顾
从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工作的负责主体入手分析,思政辅导员是负责两项工作的主要主体,其中党务辅导员等主体协助展开党建工作。虽然工作主体相同,有带动两项工作相同融合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两项工作的内容繁琐,思政辅导员在细节把控与兼收并蓄及和而不同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两项工作通常独立进行与落实。思政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够,学习与实践经验总结的时间精力有限,制约了两项工作的多维度协同发展。
三、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有效互动的对策
(一)主体互动
学生党员与党务辅导员及思政辅导员是学生党建的主体,学生与任课教师及思政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要在主体上进行互动,首先,各主体需围绕教育内容与方法及理念等展开讨论交流,将学生从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学习态度中脱离出来,为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激发学生敢于有梦与勤于圆梦的意志力,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人生梦想,以实现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整合。
其次,学生骨干与学生党员应当注重自身示范引领等作用的发挥,加强自身作用内涵的整合,丰富榜样文化内涵,发展榜样领学与带学及促学等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最后,将学风建设融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学生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学风建设的组织保障。应当加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力度,构建管理型与服务型及学习型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等作用,以加速学风建设的转型升级进程。加强学风建设与党支部构建的整合,帮助支部党员树立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团队学习等理念,在支部活动中注重学习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丰富学习内容体系,采取丰富的学习方法,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政治理论学习及政治理论学习的统一,不断挖掘学生党员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在支部内营造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向心力与创造力及战斗力,为学风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围绕“三会一课”制度与学生党员的需求及特征,以推动学风建设为目标,不断丰富党员组织的生活形式与内容,开展实践创新与学术研讨及学风建设等主题的党内活动。加大对学生党员学习的激励督促力度,使其在开放性的党内活动中,逐步拓展知识面与眼界,并通过专业兴趣拓展等方式,为学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积极展开党支部述职评议活动,通过优秀党支部与学风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的择优评选,树立学习榜样与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各支部的学习自主性,不断发展集体合力,实现共同进步。不断强化学生党支部对团支部与班级及年级的号召力,选举学生党员担任班干部或社团骨干等职位,推动团支部与党支部的互动及共建。以党建优势推动学风建设为目标,通过优良班风建设与指导团支部活动等措施,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与辐射等功用。 (二)主题互动
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是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展开的核心,两项工作在教育主题上相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对提高党性修养有着积极意义。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重点也存在差异,但融合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的教育主题,更利于丰富教育内容,实现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思政教育是党性修养提升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础,还需纠正学生入党的态度与动机及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党员的思想意识,确保高校的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力度,加强纪律严明与信念坚定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以加速推动学风建设的发展进程。沿着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立足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创新及发挥主体作用等重点,加大建设内涵式党员队伍的力度,帮助党员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鼓励党员严于律己与勤于思考探索,做到积极进取与力争上游,强化党员自主成为良好学风践行者与专业学习领跑者的积极性。利用综合评价机制监管与考察党员的学业,如党员自评与互评及他评等方式。对高校学院支部内党员的期末考试成绩与英语考级及计算机等级等情况,展开客观性的考核评比,督促学生党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等习惯。
(三)过程互动
将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党建的全程,将学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格局与体系创新的重要基础。一是在学风建设的引导下,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细化。迎合学生的思想情况,优化思政教育模式与内容,向学生党建全程渗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二是以培育良好学风为考量,加强对学生入党关卡的限制。围绕政治标准与均衡发展的原则,端正与考核学生的入党动机,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使其自主关注与理解及支持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三是将学风作为学生党员效能发挥的衡量标准,作为学生党员,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与积极进取的意識,还需积极带动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不断强化学生党员自主参与及支持学风建设的意愿。组织党员展开创先争优等活动,通过立标杆与树典范等作用,不断放大优秀学生党员的影响力。设立党员服务站与党员责任区及党员示范宿舍等单元,强化党员的责任感,提高其主动帮助与服务身边同学的积极性。作为学生党员,应当积极在班级与宿舍等校内各场所,充分发挥自身在集体中的服务与模范等作用,带动学生群体奋发向上与明确目标,以达到由点到面带动学风建设的目的效果。
高校学生工作内容负责繁琐,无论是学生党建,还是学风建设等工作展开,都需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注重工作内涵与机制的创新,发挥关键少数在思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要想营造大育人格局,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展开不能出现倾斜,还需发挥两者的相互补充与促进及共同发展等作用,以加速高校建设的转型升级进程。
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构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良性循环机制路径探索(编号:GJB1320270)
参考文献:
[1]周全营,葛士阳.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双促进关系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22):41.
[2]李红飞,刘钊,徐滋琪.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深度融合机制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43-45.
关键词:学生党建 学风建设 协同促进机制
高校是向社会培育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年群体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学风建设直接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而高校的党建工作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还需搭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互动与协同发展机制,以加速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有效互动的意义
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共同围绕预期的目标,进行有效果性与双向性的互动,同时两者在互动中的过程与结果保持和谐统一。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间的互动存在内部的关联性,也确保了两者互动的可行性。
(一)学风建设以学生党建为前提
首先,在高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推动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思想建设对学风建设具有带动与引导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学习新时代精神思想,武装知識青年的头脑,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责任使命。
其次,推动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是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学生党组织的作风建设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风水平,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生党建对学风建设工作的展开有积极的示范引领等意义。高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也成为了加强学风建设与传承新风正气的重要前提,应当将两者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融合。
最后,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高校的学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处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地位,还需在加大学生党员培训教育力度与深化党员作用及推动党员发展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下功夫,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现“两学一做”常态化,促使学生党组织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以不断放大培育优良学风的组织保障优势,实现学风建设中战斗力与引导力的逐步强化。
(二)学生党建以学风建设为载体
首先,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是校内学生工作开展的核心要务。学风建设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化发展,集中体现了学生管理水平与思政教育成效,更是校风体系的重要分支。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整合,发挥学风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展开的载体作用,更利于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学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学风建设力度的加大,可带动学生党建的强化。可通过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分析,直观了解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还需加强党的作风与思想及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建设,立足学生党建工作,加大对学风建设的管理力度,营造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实现立德树人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现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展开复杂繁琐,加大学生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力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应当保持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在目标方面的统一性。但实际上,受滞后观念与固化工作模式等因素影响,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难以实现深入融合互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内容错位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等现代化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等教育全程,发挥学生党建对高校学生各项工作展开的引领作用。但学生党建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渗透相对浅显,难以发挥模范引领与优势转化等作用。学风建设工作展开相对主观盲目,在思想指导上缺乏学生党建的引导,两者在工作内容上错位,难以实现和谐统一,不利于营造协同育人效应。
(二)主体尚未兼顾
从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工作的负责主体入手分析,思政辅导员是负责两项工作的主要主体,其中党务辅导员等主体协助展开党建工作。虽然工作主体相同,有带动两项工作相同融合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两项工作的内容繁琐,思政辅导员在细节把控与兼收并蓄及和而不同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两项工作通常独立进行与落实。思政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够,学习与实践经验总结的时间精力有限,制约了两项工作的多维度协同发展。
三、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有效互动的对策
(一)主体互动
学生党员与党务辅导员及思政辅导员是学生党建的主体,学生与任课教师及思政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要在主体上进行互动,首先,各主体需围绕教育内容与方法及理念等展开讨论交流,将学生从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学习态度中脱离出来,为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激发学生敢于有梦与勤于圆梦的意志力,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人生梦想,以实现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整合。
其次,学生骨干与学生党员应当注重自身示范引领等作用的发挥,加强自身作用内涵的整合,丰富榜样文化内涵,发展榜样领学与带学及促学等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最后,将学风建设融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学生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学风建设的组织保障。应当加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力度,构建管理型与服务型及学习型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等作用,以加速学风建设的转型升级进程。加强学风建设与党支部构建的整合,帮助支部党员树立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及团队学习等理念,在支部活动中注重学习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丰富学习内容体系,采取丰富的学习方法,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政治理论学习及政治理论学习的统一,不断挖掘学生党员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在支部内营造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向心力与创造力及战斗力,为学风建设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围绕“三会一课”制度与学生党员的需求及特征,以推动学风建设为目标,不断丰富党员组织的生活形式与内容,开展实践创新与学术研讨及学风建设等主题的党内活动。加大对学生党员学习的激励督促力度,使其在开放性的党内活动中,逐步拓展知识面与眼界,并通过专业兴趣拓展等方式,为学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积极展开党支部述职评议活动,通过优秀党支部与学风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的择优评选,树立学习榜样与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各支部的学习自主性,不断发展集体合力,实现共同进步。不断强化学生党支部对团支部与班级及年级的号召力,选举学生党员担任班干部或社团骨干等职位,推动团支部与党支部的互动及共建。以党建优势推动学风建设为目标,通过优良班风建设与指导团支部活动等措施,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与辐射等功用。 (二)主题互动
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是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展开的核心,两项工作在教育主题上相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对提高党性修养有着积极意义。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重点也存在差异,但融合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的教育主题,更利于丰富教育内容,实现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思政教育是党性修养提升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础,还需纠正学生入党的态度与动机及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党员的思想意识,确保高校的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力度,加强纪律严明与信念坚定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以加速推动学风建设的发展进程。沿着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立足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创新及发挥主体作用等重点,加大建设内涵式党员队伍的力度,帮助党员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鼓励党员严于律己与勤于思考探索,做到积极进取与力争上游,强化党员自主成为良好学风践行者与专业学习领跑者的积极性。利用综合评价机制监管与考察党员的学业,如党员自评与互评及他评等方式。对高校学院支部内党员的期末考试成绩与英语考级及计算机等级等情况,展开客观性的考核评比,督促学生党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等习惯。
(三)过程互动
将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党建的全程,将学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格局与体系创新的重要基础。一是在学风建设的引导下,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细化。迎合学生的思想情况,优化思政教育模式与内容,向学生党建全程渗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二是以培育良好学风为考量,加强对学生入党关卡的限制。围绕政治标准与均衡发展的原则,端正与考核学生的入党动机,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使其自主关注与理解及支持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三是将学风作为学生党员效能发挥的衡量标准,作为学生党员,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与积极进取的意識,还需积极带动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不断强化学生党员自主参与及支持学风建设的意愿。组织党员展开创先争优等活动,通过立标杆与树典范等作用,不断放大优秀学生党员的影响力。设立党员服务站与党员责任区及党员示范宿舍等单元,强化党员的责任感,提高其主动帮助与服务身边同学的积极性。作为学生党员,应当积极在班级与宿舍等校内各场所,充分发挥自身在集体中的服务与模范等作用,带动学生群体奋发向上与明确目标,以达到由点到面带动学风建设的目的效果。
高校学生工作内容负责繁琐,无论是学生党建,还是学风建设等工作展开,都需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注重工作内涵与机制的创新,发挥关键少数在思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要想营造大育人格局,学风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展开不能出现倾斜,还需发挥两者的相互补充与促进及共同发展等作用,以加速高校建设的转型升级进程。
课题: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构建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良性循环机制路径探索(编号:GJB1320270)
参考文献:
[1]周全营,葛士阳.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双促进关系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22):41.
[2]李红飞,刘钊,徐滋琪.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深度融合机制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