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经历从高一到高三多次轮回教学的语文教师,我有一个深刻的感触:高一刚入学的学生还可以写出个性鲜明,情感真挚的作文;到了高二,进行规范的文体训练后,作文明显少了许多鲜活的生命气息;到了高三,进行高考模式作文训练后,许多学生都说,不知道该怎样写作文了,作文水平还不如高一,那种最初在作文中散发的生活和生命气息很难找到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面对这种局面,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悲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作文教学现状?该是我们进行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一.写作的实质
写作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个创作个体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与生命,然后产生一种独到的认知或者情感体验,最后用文字形式把这种体验或认知表达出来,以期来证明自己、宣泄情感甚至与他人实现精神碰撞与交流的过程。对于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它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虽然作家的创作与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对生活的体悟、内心情感的触发以及想表达自己的强烈欲念是一样的。
二.高中作文写作的现状
内容空洞,结构花哨,口气虚假。总之,作文缺少高中生该有的风华正茂,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老师总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我”,没有生活。学生总抱怨整天被关在教室里,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生活。于是乎许多老师和学生就认为,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没有生活。著名学者曹文轩曾批判这种错误的看法,他说:不要总怀疑自己没有生活,因为生活无处不在,人一睁开眼睛就是生活。
三.谁该为学生作文中生活旁落负责
首先,就目前的教育环境看,高中生三点一线的生活是比较封闭的,生活空间相对窄小闭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他们的处境很无奈。
其次,为了满足应试的需求,许多教师从高一开始就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写什么,怎么写,往往都是老师圈定的,即使是选材,也要求学生写一些升华了的“样板化”的生活,一步步把学生推上了远离自我、远离生活的道路。当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规定的生活的时候,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就枯燥乏味,没有生活气息。
四.如何实现学生作文中生活观的回归?
第一、你的生活很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其实人最不缺的就是生活。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在生活着,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生活不同罢了。“你的生活很重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发现自然的美好,发现青春的绚丽,发现亲情的温暖,发现人性的善良。练就了发现的眼睛,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题材,在写作中就能做到信手拈来。
第二、把生活的芝麻磨成艺术的香油。
写作虽然源于生活,却不能复制生活。因为生活是芜杂、琐碎、粗糙、表面化的。如果像摄像机一样实录生活的话,最终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像生活一样粗糙。从写作的实质来看,它所诞生的是心灵或精神艺术产品。
那么怎样才能把生活的芝麻磨成艺术的香油呢?
首先,先拿来,再挑选,即重新整合、过滤自己所占有的大量的生活素材。就是把材料中同类或不同类的或取其一删除其他,或打破时空限制,重新组合,把可有可无的大众化的材料删去,以达到典型精练的效果。例如老舍的《想北平》,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可以从大处着眼,比如故宫、天坛、地坛、长城、颐和园等,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西山的沙果、海棠,带着白霜儿的黑枣等。就是这些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的事和物,才最具有浓郁的老北平特色,才能表明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而这种情感不是借匆匆过客眼中的“大”北京所能表达的,老舍用自己独到的认识、思考和审美,链接了生活中北京平民日常生活、物产等材料,写出了作者心中属于他的北京。
其次,让文字在心灵中润色升华。文章的语言可质朴真挚、可明白晓畅、可轻盈婉约、可深沉厚重等。这与每个作者独到的认知、思考、审美,甚至胸怀和人格有关。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情感更醇厚,思想更深邃,作品更厚重?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小我”,多接触各种媒体,多读书看报,多关注社会生活,不断地开拓视野,增强审美能力,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品位。能用更开放的思维思考问题,能用世界的、长远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和生命。让学生的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的的脉搏与时代一同跳动,做到身在教室而胸怀天下。拥有这样丰富内心世界的学生,不愁他不能将生活的芝麻磨成滴滴浓郁的艺术的香油。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生活观”意识,也许这才是一个能提高作文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
辛红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邳州。责任编校:王 玲
一.写作的实质
写作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个创作个体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与生命,然后产生一种独到的认知或者情感体验,最后用文字形式把这种体验或认知表达出来,以期来证明自己、宣泄情感甚至与他人实现精神碰撞与交流的过程。对于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它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虽然作家的创作与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对生活的体悟、内心情感的触发以及想表达自己的强烈欲念是一样的。
二.高中作文写作的现状
内容空洞,结构花哨,口气虚假。总之,作文缺少高中生该有的风华正茂,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老师总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我”,没有生活。学生总抱怨整天被关在教室里,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生活。于是乎许多老师和学生就认为,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没有生活。著名学者曹文轩曾批判这种错误的看法,他说:不要总怀疑自己没有生活,因为生活无处不在,人一睁开眼睛就是生活。
三.谁该为学生作文中生活旁落负责
首先,就目前的教育环境看,高中生三点一线的生活是比较封闭的,生活空间相对窄小闭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他们的处境很无奈。
其次,为了满足应试的需求,许多教师从高一开始就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写什么,怎么写,往往都是老师圈定的,即使是选材,也要求学生写一些升华了的“样板化”的生活,一步步把学生推上了远离自我、远离生活的道路。当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规定的生活的时候,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就枯燥乏味,没有生活气息。
四.如何实现学生作文中生活观的回归?
第一、你的生活很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其实人最不缺的就是生活。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在生活着,所不同的是每个人的生活不同罢了。“你的生活很重要”,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发现自然的美好,发现青春的绚丽,发现亲情的温暖,发现人性的善良。练就了发现的眼睛,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题材,在写作中就能做到信手拈来。
第二、把生活的芝麻磨成艺术的香油。
写作虽然源于生活,却不能复制生活。因为生活是芜杂、琐碎、粗糙、表面化的。如果像摄像机一样实录生活的话,最终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像生活一样粗糙。从写作的实质来看,它所诞生的是心灵或精神艺术产品。
那么怎样才能把生活的芝麻磨成艺术的香油呢?
首先,先拿来,再挑选,即重新整合、过滤自己所占有的大量的生活素材。就是把材料中同类或不同类的或取其一删除其他,或打破时空限制,重新组合,把可有可无的大众化的材料删去,以达到典型精练的效果。例如老舍的《想北平》,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可以从大处着眼,比如故宫、天坛、地坛、长城、颐和园等,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西山的沙果、海棠,带着白霜儿的黑枣等。就是这些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的事和物,才最具有浓郁的老北平特色,才能表明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而这种情感不是借匆匆过客眼中的“大”北京所能表达的,老舍用自己独到的认识、思考和审美,链接了生活中北京平民日常生活、物产等材料,写出了作者心中属于他的北京。
其次,让文字在心灵中润色升华。文章的语言可质朴真挚、可明白晓畅、可轻盈婉约、可深沉厚重等。这与每个作者独到的认知、思考、审美,甚至胸怀和人格有关。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情感更醇厚,思想更深邃,作品更厚重?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小我”,多接触各种媒体,多读书看报,多关注社会生活,不断地开拓视野,增强审美能力,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品位。能用更开放的思维思考问题,能用世界的、长远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和生命。让学生的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的的脉搏与时代一同跳动,做到身在教室而胸怀天下。拥有这样丰富内心世界的学生,不愁他不能将生活的芝麻磨成滴滴浓郁的艺术的香油。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生活观”意识,也许这才是一个能提高作文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
辛红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邳州。责任编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