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语文沃土上的快乐耕耘者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于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和扎根沃土、耕犁文化的共同追求,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徜徉在绿意葱茏的校园,遥望沧桑厚重的明城墙、峨然挺拔的阅江楼,笑谈“环顾中原谁为主,从容骑马上峰巅”的自信,挥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虽曾经历“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困惑,但终将步入“豁然开朗”之境界。这就是我们——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一群语文沃土上的快乐耕耘者。全组现有22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教育硕士6人,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是特点,“热情肯干”是最大优势。
  我们教研组在学校“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忠诚人、尊重人、诚信人、宽容人”的四大核心价值观,一直秉承“轻松教语文,快乐学语文”语文教学理念,追求语文教学的“真、善、美”。我们认为,“轻松教语文,快乐学语文”的核心价值就是“玩”,也就是“找乐子”。强调“玩读”文章以冶情多读书,读万卷书,读好书;强调“玩味”语言以益智,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美感度;强调“玩赏”山川以舒性,行万里路,洗涤心灵。
  “轻松教语文”,强调教学环节起承转合的舒展开放,张弛有度;强调课堂导入的境有心声的情境创设;强调教学内容的言为心声,语言的幽默,面带微笑,双眸发光,分散难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强调教学方法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强调教学过程的不显山不露水,闲适自由。
  “快乐学语文”,强调培养兴趣,拓展延伸;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强调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强调多奖少罚,习惯养成;强调重学法指导轻作业负担。
  紧紧围绕这一理念,教研组首先重视开展专题教研,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研组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组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迫切想解决却又无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来自教材、来自教学课堂、来自评价。通过教师个人实践、反思,明晰蕴含的问题;通过群体的交流争辨,在思维碰撞中触及到的核心问题。将这些核心问题确立为本教研组的研究问题,从而赋予研究价值。一个学期就围绕几个专题开展研究,并形成系统化,否则今天一个新潮词汇,明天一个热点只会让教师无所适从。教研组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活动时间,召集全体语文老师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集思广益,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关键问题的突破,带来的是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其次是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每学期,由教研组牵头,组织各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主题一致,内容则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制定。语文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每学期固定设立的读书节、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汇演、手抄报评比等,通过开展语文活动,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快乐中学语文,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有专家引领,提升了品质,是我们教研组的一大幸事。我校的徐树忠校长是地道的语文教学专家,他曾应邀到徐州、宿迁、淮安、镇江、扬州、武汉、重庆等地上课或做讲座,在省内外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他还悉心教研,笔耕不辍,著作甚丰,在《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教学与管理》等杂志上有2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并出版了《作文修改步步高》、《语文双轨教学研究》、《个性化作文研究》等近60万字的专著。与专家零距离无疑是幸运的,在十二中初中部,他的课堂永远是开放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随时可以推门听课观摩,教研组的集体活动必少不了他的身影,与青年教师推心置腹的交流,给予耐心的指导,使组内教师们都深感受益匪浅,推动了教研组整体教学品质的提升。
  教研组在主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特色显著的语文社团活动。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本着“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目的,结合我校实际,在校长室、校党支部的鼎力支持下,由语文教研组牵头组织,以学生诗社为工作主体,2009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了“桃花雨”诗社,吸引了众多酷爱诗歌文学的师生走进了诗歌的艺术殿堂,在校园里努力营造出爱诗、读诗、写诗的良好诗歌氛围,不断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塑造其人文精神,并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桃花雨”诗社即取意于此——“灼灼爱心催开桃花朵朵,朵朵桃花点缀书香校园”,它意味着诗社会员们能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在微笑园丁的灼灼爱心之中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盛开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诗社成立三年多来,小会员们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他们在认真创作诗歌的同时积极向《南京诗词》投稿,在《南京诗词》上共发表古体诗88首之多,在多次市级诗歌创作比赛中斩获甚丰,语文教研组还编辑、印制了一期《阅江潮——南京12中初中部专刊》,反响热烈。诗社活动的蓬勃开展,有力的推动了我校诗教工作的深入进行,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肯定,2011年1月份我校被授予“南京校园诗教实验基地”的称号,同时荣获“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的称号。2011年5月份,我校桃花雨诗社还被授予“区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
  诗教工作取得的成绩极大的鼓舞了全体语文教师的信心,更有了攀登文学更高峰的决心,2012年初语文教研组创立的“江潮”文学社在众多呵护下呱呱坠地,叶兆言、毕飞宇、晓苏等一批名家名字赫然出现在校刊《江潮》的编委会顾问名单中,惊喜之余,更让人深切感受到我们教研组的成长、壮大,对于我们这些默默耕耘在语文这块沃土上的劳动者而言,这就是一种幸福。
  2012年6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光荣的跨入了南京市先进教研组的行列,一种自豪感、成就感溢满了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心头,我们也深知,一条语文教改新路的成功,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在无数次的经历中积累起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改之路漫漫,只有上下而求索,才能欣赏到顶峰风光的精彩。南京12中初中部全体语文人将遵循着“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行”的意念,醒后不粘床,以苦为乐,烦而不厌地践行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课堂上,用粉笔,描绘出世间琳琅万物的精彩;用黑板诉说历史的沧桑变幻,勾勒出人间悲欢离合;用黑板擦拭去愚昧、尘埃,露出心灵的亮色。三尺讲台,便是我们耕耘的沃土,面对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那一个个蕴藏丰富的心田,我们将坚定的做一个快乐的耕耘者。
  徐京,陆莹,江苏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舒 坦
其他文献
现代诗歌以不轻的比重和迷人的魅力分布在初中语文各册教材中,用心去揣摩,会发现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无限魅力,同时在写作上也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典范,让他们不再惧怕现代诗歌。下面主要以第六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我们的解读。    一.异彩纷呈的句群    1.动词引领式  由一个动词引出三句由“_______的_______”(偏正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句式。如:《我爱这土地》由“歌唱”引出“这被暴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2”,专门用三百余字来谈“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很有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在中考、高考以及各种类型的考试试卷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名著的考查。名著考查怎么考,平时怎么开展名著阅读,都有很多探索和追寻的内容。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考查题就很有代表性,不妨从这道题的分析中归纳出一些名著考查的趋势,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名著阅读指导教学产生有益的
《论语》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许多起伏、坎坷。《论语》诞生于先秦时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快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到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将“四书五经”确定为考试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文化霸权地位,《论语》的地位也随之被推向极致。但到了近代,受西方思潮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举起了革新大旗,“打倒孔家店”,一下子将儒家经典打入谷底,《论语》也难逃浩劫。文革时的“批林批孔”再次对《论语》等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语文学科性质、功能、作用的认识的深入,语文教育的创新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语文教育的现状却让人忧心忡忡,从批判到建设,从民间到官方,也曾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到头来,却赢来有识之士的深深叹息: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一方面,是理论家为我们构建的语文理想国,人文、科学、呵护、倾听、合作、创新……另一方面。是愈演愈烈的应试大比拼,或赤裸裸的分数至上,或披着新课程外套的花拳绣腿
多年的语文考试告诉我们,不学课本是不行的,但只学课本也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到既扣文本,又能让语文课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引伸,从而带领学生感知语词精灵的跃动,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笔者多年来把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一、在教
中国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如果从甲骨文、钟鼎文的商代算起。有三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语文教育独立设科始于1903年,迄今百年。可以说,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语文教育学经历了由教授法——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国的语文教育学,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之上,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因此,发掘和整理汉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汉语文教育的传统经验,正
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依据教学大纲,锁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构建规范、科学、人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认真经营好自己的课堂。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释放升学的压力,做到“减负增效”,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经营自己的课堂?  1.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像农民
成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后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堪称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要想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就必须了解成语“背后”的知识。  一.了解一词多义现象,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量比较少,同一个词,不仅有好几个解释,而且
朱光潜先生曾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批评过写作的“套板效应”,时过境迁,先生的话仍切中肯綮。我想结合平时的写作教学,呼唤作文园地能吹来一缕清新的风。    一、新鲜的素材与生活同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可见,让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生活,参与实践。把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起来,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予作
我在教《失街亭》一文时,发现作者不管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绘,还是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匠心独运地安置了许多个“三”,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如诸葛亮有三嘱、三哭,马谡有三笑,司马懿有三探,街亭鏖战有三折三起。于是我借助课文中“三”的妙用,引导学生迅速而全面地把握了全文主旨,了解了人物,加深了对小说特色的理解。课文学完之后,学生意犹未尽,我便趁热打铁适时印发了课文第二处省略号删节的关于“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