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但现实中面临建设方法缺失、评价指标不明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方面加强过程创新管理,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以结果为导向,以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为重要衡量标准,改革“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專创融合”课程建设是应用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航向标”和“攻坚区”,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新时代对全体应用型高校教师提出共同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成为建好“专创”融合课程的必要条件。
一、“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三种教育融合。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工作新思想,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振兴本科教育新举措,结合应用型高校专业特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改革课程内容,把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三种形式融合。提高产教研相融合的实效性是深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途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团队要结合皖北地区区域经济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行业、企业、市场充分调研,通过行业企业先进技术、信息资源和市场动向与地方和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基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3.三种方法融合。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围绕本专业发展趋势,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案例”的“五新”专业教育,渗透创新创业思想,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学科技能竞赛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融入课堂教学;将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将模拟实践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在于教学方法提升
1.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包含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思维训练、技能提升等,将创新创业知识合理、有序地融入课程章节与知识点;积极发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专创融合”案例库、文献资料库等教学素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师要能够通过调整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包括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用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经过不断强化的合思维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课程应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案例分析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3.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负责人应是具有一定行业实践背景的专业老师,鼓励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教师组成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团队。
三、“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中心,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鼓励建立非标准答案考核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案例讨论、调查报告、随堂测验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在具体考核方法上,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并将竞争激励制度引入考核评价中。过程性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是否积极思考、发言以及完成小组分配的职责情况等,可以采用组长为组员打分、组员互评打分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结果性考核中,消减期末考试的占比,以项目评价考核为主,比如要求学生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提交相关的创意或创新作品,并进行项目和作品评比,激发学习热情。
在“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中,还要注意师资培训和教学实践环节,随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更新教师对行业新业态、职业新动向的认识,通过鲜活的企业案例和企业问题有效组织课堂专业知识的讲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为提高“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李雪婷.科研反哺教学视角下本科高校“金课”打造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5):31-32.
[2]陈晓雪,潘韬文,杨云乔,等.基于“专创融合”模式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教育体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4):311-312.
[3],陈华鑫,郭亚杰,王振军,等.创新创业师资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21-22.
项目名称:宿州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项目《宿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zxy2017zlbz10;安徽省重大教研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1035。
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專创融合”课程建设是应用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航向标”和“攻坚区”,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新时代对全体应用型高校教师提出共同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成为建好“专创”融合课程的必要条件。
一、“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三种教育融合。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工作新思想,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振兴本科教育新举措,结合应用型高校专业特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改革课程内容,把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三种形式融合。提高产教研相融合的实效性是深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途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团队要结合皖北地区区域经济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行业、企业、市场充分调研,通过行业企业先进技术、信息资源和市场动向与地方和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基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3.三种方法融合。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围绕本专业发展趋势,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案例”的“五新”专业教育,渗透创新创业思想,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学科技能竞赛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融入课堂教学;将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将模拟实践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二、“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在于教学方法提升
1.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包含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思维训练、技能提升等,将创新创业知识合理、有序地融入课程章节与知识点;积极发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专创融合”案例库、文献资料库等教学素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师要能够通过调整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包括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用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经过不断强化的合思维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课程应采用混合式教学法,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案例分析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3.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负责人应是具有一定行业实践背景的专业老师,鼓励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教师组成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团队。
三、“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中心,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鼓励建立非标准答案考核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案例讨论、调查报告、随堂测验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在具体考核方法上,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并将竞争激励制度引入考核评价中。过程性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是否积极思考、发言以及完成小组分配的职责情况等,可以采用组长为组员打分、组员互评打分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结果性考核中,消减期末考试的占比,以项目评价考核为主,比如要求学生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提交相关的创意或创新作品,并进行项目和作品评比,激发学习热情。
在“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中,还要注意师资培训和教学实践环节,随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更新教师对行业新业态、职业新动向的认识,通过鲜活的企业案例和企业问题有效组织课堂专业知识的讲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为提高“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李雪婷.科研反哺教学视角下本科高校“金课”打造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5):31-32.
[2]陈晓雪,潘韬文,杨云乔,等.基于“专创融合”模式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教育体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4):311-312.
[3],陈华鑫,郭亚杰,王振军,等.创新创业师资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21-22.
项目名称:宿州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项目《宿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zxy2017zlbz10;安徽省重大教研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