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现有35岁以下青年6800多人,团员2200多名。多年来,在上级团委和集团党委的领导下,集团务实有效地开展共青团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团的工作重心,以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为着力点,以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生力军先锋队为目标,积极推进“铸魂、立心、服务、创优”工程,进一步增强海港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勇当集团现代物流+“三大战略”(金融、国际化、互联网战略)的先锋队,在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新长征中贡献青春力量。
强根铸魂,锻造海港红色青春
青岛港正在加快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智慧型港口转型升级,加快由传统码头装卸服务提供商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组织领导者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青岛港始终坚持“铸魂育人”工程,大力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搭建起了全员年年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技术工人年年考工晋级、专业技术人员年年比武、农民工年年评选优秀进行激励、全体员工年年参加培训提升素质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凝聚青春意志,人人争做品牌员工,人人立足岗位创新,人人享有出彩的机会。
在学习教育中,青岛港把深入学习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利用团员大会、团课以及征文等形式进行集中学、网上学、自学,教育团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根据青岛港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选拔从团员青年中成长起来的党的十九大代表皮进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凯等17名团干部和优秀团员青年成为集团形势任务教育讲师团成员,对团员青年进行宣讲,引导大家把世界强港梦与个人成长梦融为一体,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高度重视互联网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适应广大青年需要,大力加强网上红色阵地建设,着力推进线下线上互通互动的“常态化”、表达方式的“青年化”、传播渠道的“新媒体化”、宣传内容的“故事化”。
针对港口港区分散、班制不统一等特点,为了便于及时学习,构建起了以集团“青岛港党团先锋阵地”订阅号学习平台、各公司微信号、各支部微信群的三级网络平台,实现团员青年思想教育、信息沟通、即时学习的全覆盖。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中,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青岛港党团先锋阵地”订阅号专门制作的“听学”专栏被青岛市委组织部等连续转载。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的“我的青春怎么度过”大讨论活动中,海港广大团员青年踊跃发言;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留言和十九大知识竞赛中,万余人次积极参与,激发爱党情、引领正能量。在远离市区的运营世界最大矿石码头的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新媒体方式,打造“网上支部”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公司结合团员青年需求,结合新的形势,创建“圆规”微评社网络平台,成为公司的24小时流动会议室、无边界广播站及扁平化管理平台,并通过“百字微评·百家微评”特色教育品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团员青年输入了正能量。
砥砺前行,挺起海港青春脊梁
在集团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做大做强装卸主业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構建现代物流体系,实施金融战略、国际化战略和互联网战略“三大战略”。 围绕港口生产发展中心,分青岛老港区、黄岛港区、董家口港区三大片区组建“海港正青春”青年突击队,广泛开展青春建功实践活动。集团各单位以创建团员“先锋岗”“突击队”等形式,积极投身集团转型升级实践。“振超团队”的主力军、团员青年占比60%以上的QQct操作一大队桥吊二班已经先后8次刷新世界第一集装箱作业效率;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世界最大的矿石码头上,团员青年占比70%以上的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固机一队运行四班,先后24次参与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安全优质高效参与完成了进入中国港口70%以上的40万吨级大船的接卸工作,在世界港航界树立了新时期海港产业工人的光辉形象。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建设被列入了青岛港的“一号工程”。按照集团加快建设潍坊罐区的工作部署,港务工程公司作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第一批进驻到潍坊罐区进行罐基础的施工工作。并调派摩科瑞罐区原班骨干进驻现场,成立了潍坊项目部。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克服了雨季、高温、异地施工影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干事创业、艰苦奋斗的青岛港人精神。自工程开工以来,潍坊罐区项目部全力组织施工,24小时轮班赶工期,持续把好工程进度和质量关,一一超前兑现工程目标。春节期间,项目部经理带领全体人员坚守施工现场,克服恶劣天气坚持施工,用特有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充实的节日。
在构建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拥有超高的技能服务好客户是必备的硬件。青岛港物流的郭希辉不但积极参加青岛港每年组织的知识能力大培训,练内功、学绝活,高标准、严要求,先后学习了小叉、装载机、集装箱叉车等的驾驶,做到了干一样、精两样、会三样,成为大家公认的“多面手”;他还自我加压,为提高操作技能,自学掌握了车辆的机械原理,机械出现故障他加班加点进行维修,确保故障不过夜,为公司生产任务高效优质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2014年,郭希辉在中国技能大赛叉车竞赛中,荣获青年选手第一名;2016年,被团中央等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向国人展示了当代码头工人的靓丽风采。
勇于创新,彰显海港青春力量
青岛港高度重视创新,制定创新激励办法,鼓励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成为海港创新创效的主力军。2016年投入350多万元重点奖励创新人才、创新成果,80%以上的创新成果是团员青年领衔主导。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先进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其中负责信息化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3岁,80%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2017年以来,各单位着力打造优秀首批团青代表创新工作室,王加全工作室、孙日新工作室等立足生产实践一线,发挥先进的带动效应,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在青岛港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港口过程中,更多的年轻人担当起了主力先锋队。王炳森是青岛港信息中心的一名高级项目经理,先后承担建设了现代港口综合信息平台、中加物流信息平台等10多个国家级信息化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集装箱的智能调度是国内外港口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它涉及复杂技术多、现场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分布不集中等问题;面对困难,王炳森勇挑重担,他创新性地将港区的码头资源、场站资源、集疏港车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结合码头时间需求,对现场数据进行实时匹配,实现对车辆的智能配载,有效提升了集疏港车辆的运营效率,年节省社会物流成本约3600万元,为港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炳森所在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全部本科学历以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长为港口信息化战线的排头兵。
而在青岛港三大战略之一的国际化战略的战场上,同样也有一批年轻人在贡献着青春力量。青岛港集团与缅甸皎漂港签署合作运营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重大项目,轮驳公司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从2014年底就开始为此陆续输出技术和船员。闫传旭作为一名年轻的船舶电器主管,有幸被作为先遣组派往缅甸,面对自己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核心设备,他从头一点点学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六条船上的关键设备全部吃透,将影响船舶作业的故障一一想出应急预案,以防万一。2015年1月24日,终于迎来了首艘大油船“新润洋”轮靠泊的日子。中缅两国相关领导在码头现场观摩首船靠泊过程。当协助靠泊的4艘拖轮刚离开码头没多久,1#号拖轮突然发生故障,右主机无法加速到额定转速。这个故障不排除肯定会影响油船的靠舶,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潮汐过了将会错过油船靠泊时机,直接导致首靠失败,将带来极坏的社会和政治影响。闫传旭立即与拖轮船长联系,要求船长送自己到1#号拖轮。通过此前对设备的熟悉,闫传旭找出了故障点,上船15分钟后,即解除了故障,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在4艘拖轮的协助下,“新润洋”轮顺利平稳地靠泊在了码头。由于闫传旭团队的出色表现,受到中石油领导的高度褒奖。业务合作伙伴曾几次提出高薪聘请闫传旭作为他们的技术主管留在岛上,都被婉言谢绝。
不断超越,海港青春薪火相传
在主要从事散杂货作业的前港公司流机队,郭凯早已经成为队里的名人;更令人欣喜的是,现在郭凯已经带出了102名徒弟。在2016年山东省“富民兴鲁”的技术比赛中,他的出生于1989年的徒弟高磊竟然战胜了同台竞技的师傅郭凯,获得了冠军。對此,郭凯不仅没有感到没面子,反而非常欣慰,他希望带出更多的徒弟,希望他们个个都胜过自己,那样,青岛港人将会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小高磊,已经创造出了单班清舱作业量等公司级生产纪录8项。2014年1月,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在2016年9月结束的青岛市第十四届劳动技能竞赛内燃机项目竞赛中,再一次摘得桂冠。
郭凯、高磊所在队的队长张迎新本人也是山东省“首席技师”,他说,如果他的青工去参加各种驾驶机械比赛,他派10个人去参赛有人拿了第11名,他就觉得很一般。这样的气魄与胸怀,汇聚成了青岛港百花齐放满园春、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壮美画卷。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海港团员青年更是当先锋、打头阵,大宣讲、建阵地,以新作为不负总书记厚望。新时代鼓舞人心,新思想引领人心,新目标凝聚人心,新征程激励人心。青岛港的团员青年正在按照集团党委、团市委的安排部署,乘风破浪,向着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新征程奋勇前进!
强根铸魂,锻造海港红色青春
青岛港正在加快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智慧型港口转型升级,加快由传统码头装卸服务提供商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组织领导者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青岛港始终坚持“铸魂育人”工程,大力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搭建起了全员年年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技术工人年年考工晋级、专业技术人员年年比武、农民工年年评选优秀进行激励、全体员工年年参加培训提升素质的广阔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凝聚青春意志,人人争做品牌员工,人人立足岗位创新,人人享有出彩的机会。
在学习教育中,青岛港把深入学习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利用团员大会、团课以及征文等形式进行集中学、网上学、自学,教育团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根据青岛港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选拔从团员青年中成长起来的党的十九大代表皮进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凯等17名团干部和优秀团员青年成为集团形势任务教育讲师团成员,对团员青年进行宣讲,引导大家把世界强港梦与个人成长梦融为一体,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高度重视互联网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适应广大青年需要,大力加强网上红色阵地建设,着力推进线下线上互通互动的“常态化”、表达方式的“青年化”、传播渠道的“新媒体化”、宣传内容的“故事化”。
针对港口港区分散、班制不统一等特点,为了便于及时学习,构建起了以集团“青岛港党团先锋阵地”订阅号学习平台、各公司微信号、各支部微信群的三级网络平台,实现团员青年思想教育、信息沟通、即时学习的全覆盖。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中,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青岛港党团先锋阵地”订阅号专门制作的“听学”专栏被青岛市委组织部等连续转载。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的“我的青春怎么度过”大讨论活动中,海港广大团员青年踊跃发言;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留言和十九大知识竞赛中,万余人次积极参与,激发爱党情、引领正能量。在远离市区的运营世界最大矿石码头的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新媒体方式,打造“网上支部”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公司结合团员青年需求,结合新的形势,创建“圆规”微评社网络平台,成为公司的24小时流动会议室、无边界广播站及扁平化管理平台,并通过“百字微评·百家微评”特色教育品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团员青年输入了正能量。
砥砺前行,挺起海港青春脊梁
在集团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做大做强装卸主业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構建现代物流体系,实施金融战略、国际化战略和互联网战略“三大战略”。 围绕港口生产发展中心,分青岛老港区、黄岛港区、董家口港区三大片区组建“海港正青春”青年突击队,广泛开展青春建功实践活动。集团各单位以创建团员“先锋岗”“突击队”等形式,积极投身集团转型升级实践。“振超团队”的主力军、团员青年占比60%以上的QQct操作一大队桥吊二班已经先后8次刷新世界第一集装箱作业效率;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世界最大的矿石码头上,团员青年占比70%以上的董家口矿石码头有限公司固机一队运行四班,先后24次参与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安全优质高效参与完成了进入中国港口70%以上的40万吨级大船的接卸工作,在世界港航界树立了新时期海港产业工人的光辉形象。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建设被列入了青岛港的“一号工程”。按照集团加快建设潍坊罐区的工作部署,港务工程公司作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第一批进驻到潍坊罐区进行罐基础的施工工作。并调派摩科瑞罐区原班骨干进驻现场,成立了潍坊项目部。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克服了雨季、高温、异地施工影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干事创业、艰苦奋斗的青岛港人精神。自工程开工以来,潍坊罐区项目部全力组织施工,24小时轮班赶工期,持续把好工程进度和质量关,一一超前兑现工程目标。春节期间,项目部经理带领全体人员坚守施工现场,克服恶劣天气坚持施工,用特有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充实的节日。
在构建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拥有超高的技能服务好客户是必备的硬件。青岛港物流的郭希辉不但积极参加青岛港每年组织的知识能力大培训,练内功、学绝活,高标准、严要求,先后学习了小叉、装载机、集装箱叉车等的驾驶,做到了干一样、精两样、会三样,成为大家公认的“多面手”;他还自我加压,为提高操作技能,自学掌握了车辆的机械原理,机械出现故障他加班加点进行维修,确保故障不过夜,为公司生产任务高效优质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2014年,郭希辉在中国技能大赛叉车竞赛中,荣获青年选手第一名;2016年,被团中央等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向国人展示了当代码头工人的靓丽风采。
勇于创新,彰显海港青春力量
青岛港高度重视创新,制定创新激励办法,鼓励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成为海港创新创效的主力军。2016年投入350多万元重点奖励创新人才、创新成果,80%以上的创新成果是团员青年领衔主导。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先进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其中负责信息化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3岁,80%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2017年以来,各单位着力打造优秀首批团青代表创新工作室,王加全工作室、孙日新工作室等立足生产实践一线,发挥先进的带动效应,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在青岛港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港口过程中,更多的年轻人担当起了主力先锋队。王炳森是青岛港信息中心的一名高级项目经理,先后承担建设了现代港口综合信息平台、中加物流信息平台等10多个国家级信息化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集装箱的智能调度是国内外港口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它涉及复杂技术多、现场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分布不集中等问题;面对困难,王炳森勇挑重担,他创新性地将港区的码头资源、场站资源、集疏港车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结合码头时间需求,对现场数据进行实时匹配,实现对车辆的智能配载,有效提升了集疏港车辆的运营效率,年节省社会物流成本约3600万元,为港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炳森所在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全部本科学历以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成长为港口信息化战线的排头兵。
而在青岛港三大战略之一的国际化战略的战场上,同样也有一批年轻人在贡献着青春力量。青岛港集团与缅甸皎漂港签署合作运营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重大项目,轮驳公司作为该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从2014年底就开始为此陆续输出技术和船员。闫传旭作为一名年轻的船舶电器主管,有幸被作为先遣组派往缅甸,面对自己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核心设备,他从头一点点学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六条船上的关键设备全部吃透,将影响船舶作业的故障一一想出应急预案,以防万一。2015年1月24日,终于迎来了首艘大油船“新润洋”轮靠泊的日子。中缅两国相关领导在码头现场观摩首船靠泊过程。当协助靠泊的4艘拖轮刚离开码头没多久,1#号拖轮突然发生故障,右主机无法加速到额定转速。这个故障不排除肯定会影响油船的靠舶,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潮汐过了将会错过油船靠泊时机,直接导致首靠失败,将带来极坏的社会和政治影响。闫传旭立即与拖轮船长联系,要求船长送自己到1#号拖轮。通过此前对设备的熟悉,闫传旭找出了故障点,上船15分钟后,即解除了故障,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在4艘拖轮的协助下,“新润洋”轮顺利平稳地靠泊在了码头。由于闫传旭团队的出色表现,受到中石油领导的高度褒奖。业务合作伙伴曾几次提出高薪聘请闫传旭作为他们的技术主管留在岛上,都被婉言谢绝。
不断超越,海港青春薪火相传
在主要从事散杂货作业的前港公司流机队,郭凯早已经成为队里的名人;更令人欣喜的是,现在郭凯已经带出了102名徒弟。在2016年山东省“富民兴鲁”的技术比赛中,他的出生于1989年的徒弟高磊竟然战胜了同台竞技的师傅郭凯,获得了冠军。對此,郭凯不仅没有感到没面子,反而非常欣慰,他希望带出更多的徒弟,希望他们个个都胜过自己,那样,青岛港人将会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小高磊,已经创造出了单班清舱作业量等公司级生产纪录8项。2014年1月,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在2016年9月结束的青岛市第十四届劳动技能竞赛内燃机项目竞赛中,再一次摘得桂冠。
郭凯、高磊所在队的队长张迎新本人也是山东省“首席技师”,他说,如果他的青工去参加各种驾驶机械比赛,他派10个人去参赛有人拿了第11名,他就觉得很一般。这样的气魄与胸怀,汇聚成了青岛港百花齐放满园春、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壮美画卷。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海港团员青年更是当先锋、打头阵,大宣讲、建阵地,以新作为不负总书记厚望。新时代鼓舞人心,新思想引领人心,新目标凝聚人心,新征程激励人心。青岛港的团员青年正在按照集团党委、团市委的安排部署,乘风破浪,向着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新征程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