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作业莫要“一刀切”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ha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看下面两则对话——
  [对话一]
  班主任:家长同志,今天约您来主要是向您反映一件事——我和其他任课教师发现,您的孩子经常不做作业。
  家长:他平时上课自由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怎么样?
  班主任:他平时上课发言挺积极,回答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
  家长:孩子平时考试成绩如何?
  班主任:平时考试成绩也不错。
  家长:既然这样,他不做作业也就算了吧。
  班主任:……
  [对话二]
  父亲:孩子,你的老师反映,你经常不做作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孩子:爸,您不知道,老师布置的那些作业我都会做,我不想浪费时间,所以就没做了。我用这些时间去学习还不知道的东西,看还没看过的书,这样不是更有价值吗?
  父亲:……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大多是“一刀切”,即统一作业内容、形式、数量和要求等,学生无条件接受,没有选择余地,他们的宝贵时间都被那些重复的作业耗去了。新课程倡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可是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却与新课程的要求大相径庭。
  笔者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必须体现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激励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即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实际,乃至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计出难度不同、要求不同的作业内容,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上面这位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而去学习自己还不懂的知识,看自己还没有看过的书籍,这本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行为,理应得到鼓励,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呢?
  笔者认为,必须打破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不折不扣完成的陈规,赋予学生对作业的处置权。再就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职业素养与时俱进,从程式化的教学活动中走出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经得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检验,获得社会认可,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其他文献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区北部的上村岭,1956—1957年,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考古调查与发掘,由于发现了著名的虢国太子墓,从而确认此处为虢国墓地所在。1990年起又对虢国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发掘。两次发掘证明,这里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大型邦国公墓,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达23000余件。现摘选太子墓的精美器物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