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区北部的上村岭,1956—1957年,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考古调查与发掘,由于发现了著名的虢国太子墓,从而确认此处为虢国墓地所在。1990年起又对虢国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发掘。两次发掘证明,这里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大型邦国公墓,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达23000余件。现摘选太子墓的精美器物介绍如下:
玉戈(图1)通长19厘米,宽3.5厘米,厚0.2厘米。出于墓主胸部。出土时自援中部断裂。青玉。全沁呈黄白色与浅土黄色。玉质细腻,微透明。三角形锋,直援,直内,援、锋两侧均有刃。援、内分别不明显,援末本部有圆穿,一面援本及内上有六条阴刻直线纹。一面素面,有切割遗痕。
玉块(图2)直径8.4厘米,孔径1.1厘米,厚0.65厘米。一对。形体较小。玉质、形制、纹样相同。皆为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棕黄色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扁平圆体,有缺口,断面长方形。单面饰阴线缠尾双龙纹。
盘龙形佩(图3)高4厘米,宽3厘米,厚0.4厘米。青玉。全沁呈灰白色。玉质较细,微透明。长方形。龙体盘曲,光素无纹,龙角处有一圆穿。
人形佩(图4)高5.9厘米,宽1.9厘米,厚0.2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灰白色与黄白色。半透明。整体为一蹲踞的人形,人首似猴形,头部盘有一龙,龙尾屈于人头之上。颈下亦雕有龙,臀部饰一龙首,头部盘龙的卷尾处有一圆穿。
鸟形佩(图5)高2.4厘米,宽5.4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棺外。青玉。浅豆青色。玉质温润,半透明。鸟形,花冠,勾嘴,圆目,立足,大尾。嘴部有一穿。
方形管(图6)高1.8厘米,宽0.7厘米。青玉。青灰色。长方体,断面方形,中部单向钻孔。四面饰龙纹。
骨笄(图7)长12.4厘米,中部直径0.85厘米。出于椁室东北角,因浸染铜锈而呈浅绿色。圆锥体,中部粗,两端渐细,一端尖稍残,另一端尖稍弯。通体磨光,中部饰数周凸弦纹。中部有一横向穿孔。出土时孔内尚存有细绳。
象牙剑鞘饰(图8)高3.7厘米,宽4.3厘米,厚0.3厘米。已残,位于鞘中部。长方形片,上边有小长方形缺口,正面中部起脊。正面饰阴线兽面纹。
象牙剑鞘饰(图9)高4.5厘米,上宽3.35厘米,下宽3厘米,厚0.3厘米。位于鞘的下部。梯形片,上宽下窄,中部起脊,正面饰阴线兽面纹。
玛瑙珠串饰(图10)最大者高1.6厘米,径1.1厘米;最小者高0.25厘米,径0.5厘米。183颗。出于棺的西南部,出土时已散乱于铜簋盖上及其周围。但从未散乱的局部看,入葬时是串好的,单行串成。玛瑙珠有管形和鼓形两种。
玛瑙珠、玉佩组合项饰(图11)1组,173颗。出于墓主颈部。由一件兽首形佩、六件马蹄形佩、一件束绢形佩、一百六十五颗红色和桔红色管形与鼓形玛瑙珠分双行相间串系而成。
(责编:蔚 蔚)
玉戈(图1)通长19厘米,宽3.5厘米,厚0.2厘米。出于墓主胸部。出土时自援中部断裂。青玉。全沁呈黄白色与浅土黄色。玉质细腻,微透明。三角形锋,直援,直内,援、锋两侧均有刃。援、内分别不明显,援末本部有圆穿,一面援本及内上有六条阴刻直线纹。一面素面,有切割遗痕。
玉块(图2)直径8.4厘米,孔径1.1厘米,厚0.65厘米。一对。形体较小。玉质、形制、纹样相同。皆为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棕黄色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扁平圆体,有缺口,断面长方形。单面饰阴线缠尾双龙纹。
盘龙形佩(图3)高4厘米,宽3厘米,厚0.4厘米。青玉。全沁呈灰白色。玉质较细,微透明。长方形。龙体盘曲,光素无纹,龙角处有一圆穿。
人形佩(图4)高5.9厘米,宽1.9厘米,厚0.2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灰白色与黄白色。半透明。整体为一蹲踞的人形,人首似猴形,头部盘有一龙,龙尾屈于人头之上。颈下亦雕有龙,臀部饰一龙首,头部盘龙的卷尾处有一圆穿。
鸟形佩(图5)高2.4厘米,宽5.4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棺外。青玉。浅豆青色。玉质温润,半透明。鸟形,花冠,勾嘴,圆目,立足,大尾。嘴部有一穿。
方形管(图6)高1.8厘米,宽0.7厘米。青玉。青灰色。长方体,断面方形,中部单向钻孔。四面饰龙纹。
骨笄(图7)长12.4厘米,中部直径0.85厘米。出于椁室东北角,因浸染铜锈而呈浅绿色。圆锥体,中部粗,两端渐细,一端尖稍残,另一端尖稍弯。通体磨光,中部饰数周凸弦纹。中部有一横向穿孔。出土时孔内尚存有细绳。
象牙剑鞘饰(图8)高3.7厘米,宽4.3厘米,厚0.3厘米。已残,位于鞘中部。长方形片,上边有小长方形缺口,正面中部起脊。正面饰阴线兽面纹。
象牙剑鞘饰(图9)高4.5厘米,上宽3.35厘米,下宽3厘米,厚0.3厘米。位于鞘的下部。梯形片,上宽下窄,中部起脊,正面饰阴线兽面纹。
玛瑙珠串饰(图10)最大者高1.6厘米,径1.1厘米;最小者高0.25厘米,径0.5厘米。183颗。出于棺的西南部,出土时已散乱于铜簋盖上及其周围。但从未散乱的局部看,入葬时是串好的,单行串成。玛瑙珠有管形和鼓形两种。
玛瑙珠、玉佩组合项饰(图11)1组,173颗。出于墓主颈部。由一件兽首形佩、六件马蹄形佩、一件束绢形佩、一百六十五颗红色和桔红色管形与鼓形玛瑙珠分双行相间串系而成。
(责编:蔚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