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有了手扶拖拉机的参与,我们队的麦收很快结束了。
大队和二队的手扶拖拉机外出忙着挣钱去了,我们的手扶拖拉机的拖斗还没有送来,外出拉活是不可能的了。
我和三宝把手扶开到河边,冲洗着沾满麦芒和黄土的机头。我们计算着拖斗到货的日子,盘算着以后如何挣钱的事情。
这时杨家洼大队的书记走过来了。说起杨家洼大队,在关庄公社三十二个大队里,人口最少、面积最小、耕地最少,人口不足百人。
书记和三宝是亲戚,私下里和三宝说过能否帮助他们大队碾麦子的事。
我们的麦子都分到了各家各户,杨家洼大队的麦子还在场院上。书记看见我们就走过来直奔主题。
我们大队的麦子还没有打哩,你们看能帮着打一下吗?
我们两个倒是能了,就看队里同意不?
我们大队商量了,社会上咋个价,我们出咋个价。就是不晓得现在是咋个价?
现在行价是一场十五。
十五就十五,你俩愿意我找你们队长说去。书记说着就起身找队长去了。
打一场小麦十五元,可是个好价钱。当时娶个媳妇一百块钱就可以把婚宴搞得热热闹闹的,这么一比较就知道了十五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晚上,队长通知我和三宝明天早上去杨家洼大队打麦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开着手扶拖拉机,拉上碾麦子用的大碾子,向杨家洼走去。
到了杨家洼,太阳还没有照到麦场上,我们把手扶停在场院,随着书记去社员家吃派饭。
来到院前,土窑洞门外放着几个刚刚编好的篮子,制作得非常的精致。
我们走进窑洞,这家的年轻婆姨正在炕上打扫卫生,灶台上的铁锅冒着蒸汽,旁边切好的面条足有好几斤,均匀地放在面板上。很快面煮熟了,年轻婆姨把刚刚煮熟的白面面条盛在碗里,浇上辣油,端上炕来招呼我们吃饭。
我们端起碗筷正要吃饭的时候,门帘掀开进来一个老汉,右手拿着马扎,左手扶着炕栏,弯着接近九十度的腰,岔着两条腿缓缓地走了进来。老汉五十多岁,身体精瘦,虽然残疾在身,但两眼有神,气质上与憨厚的老农有所不同。
书记给我介绍说,老杨是我们大队的老红军。
接着指着我说,这是张家河的北京学生,和三宝一起来碾麦子的。
老汉把马扎放在灶台后面的角落里,慢慢悠悠地坐定,接过年轻婆姨递过来的盛满面条的大碗,独自吃了起来。
撂下碗筷走出窑洞,太阳已经照进场院,均匀摊铺在场院上的麦子泛着耀眼的金光。由于场院上摊铺的麦子还有潮气,不具备碾场的条件。我们索性坐在窑洞外的院子里和杨老汉拉起话来。
你这腰是咋整的?我有些好奇地问杨老汉。
坐在马扎上,正在用荆条编篮子的杨老汉,放下手里的活说道:嗨!这就是早年间打仗,随部队去解放榆林时,冻出的毛病。我当兵最初是在八路军的新四旅,民国三十六年初冬,我们新四旅整编成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六纵队。我当时当班长,部队由绥德向榆林开进……
我这么一问不要紧,这杨老汉打开了话匣子。反正干不成活,接受一下老红军的传统教育也挺好。我听杨老汉讲着他的光荣历史:
榆林城可不是好打的,整编前我还在新四旅的时候,就打过一次榆林。也是民国三十六年,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围了榆林城好几天,攻城死了不少人,最后没有打下来就撤了……
这是我们第二次攻打榆林城了。从绥德到榆林都很顺利,很快就把榆林城围了。这次我们围着榆林城打了半个多月,几乎每天都向榆林发起攻击。死的人比第一次攻打榆林城还多。有一天我带领的班和我们连一起要率先发起攻击榆林城,连长命令我带领全班,在部队发起进攻时,从榆林城的下水道摸进城,然后不惜一切代價打开榆林城门……
那是冬天,我们都穿着冬装,虽说没到三九天,但是也已经开始结冰了。军令如山谁敢违抗?我领着全班带上枪支弹药,在部队发起冲锋的时候,顺着下水道进入榆林城。进到城里,我们不顾一切冒着枪林弹雨,迅速地冲向城门,虽然我们班死伤过半,最终还是打开了榆林城门,完成了任务。虽然最后部队没有拿下榆林城,西北野战军还是给我记了大功,发给了我一枚金质奖章。
杨老汉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抬起头来,仔细端详了一下,这张瘦长的脸上满脸皱纹,干瘦的双手全是老茧,面色黑红腰杆弯曲接近九十度不能直起腰的老汉,竟然是第一个进入榆林城,获得过大功金质奖章的英雄。
杨老汉接着说:我们进入榆林城的时候,衣服全都湿透了,打仗的时候紧张不觉得,撤下来后衣服都结了冰,可冻日他了,浑身骨头针扎似地疼,接着发高烧难活了好几天,最后退烧了腰就成这号了,再也直不起来了……
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这西北黄土高原上,这么偏远,这么贫穷,这么落后的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位用了半条生命换来了大功金质奖章的英雄。
老汉看我在发愣忙着补充道,我可不是逃兵,我是因为落下残疾,起了残疾证明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批准复员回来的,还发了额复员证呢。
我并不怀疑杨老汉讲述的战斗经历,而是没有想到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贡献的英雄,竟然默默地生活在这里,从内心深处感到惊诧。
书记上来了,叫我和三宝到场上看看是不是可以碾场了。一路上书记说,杨老汉人倔强,身体残了上不了山,什么做不成。好在能编一手好活,大队照顾他给他三分半,编多少也没个数数,好歹能抵个粮钱。
来到场院,摊好的麦子干的差不多了,我开着手扶开始碾场。手扶拖拉机拉着特制的大石碾子,在麦场上跑着圈,后面掀起掺杂着麦芒和黄土的粉尘。我在想:我生长在部队大院,从小接受传统教育,见过的听过的战争英雄多了去了,没听说没见过一个像杨老汉这样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英雄……
麦子一场一场打着,时间一天一天过着。不知不觉中先收割回来的火麦打完了,也分到社员家里。陕北地多人少,种小麦不敢种单一品种,怕的是同时成熟了收割不回来。我插队的那几年,一半种早熟品种,老乡叫火麦;一半种晚熟品种,当地叫老麦。陕北山地分阳坡和阴坡,同样品种阳坡成熟早于阴坡,这样一来麦收的时间就拉长了,有效地解决了地多人少的问题。 第一场老麦上场了,那天骄阳似火,非常炎热。麦收时节也是雷雨最多的时候,大家都预感到将有雷雨到来。杨家洼大队的社员和我们都不敢怠慢,抓紧时间拼命干,想在雷雨到来之前碾完这一场麦子。当我们停下手扶拖拉机,社员们刚刚把带着麦叶的麦子堆在一起的时候,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家赶紧用麦叶和麦秸盖住堆在一起的麦子,大雨接着下了起来。大雷雨打湿了场院,一时半会干不了,带着麦叶的麦子只好堆在场院里。
天快黑了,社员们都收工各自回家,各家各户纷纷生火做饭,土窑洞的脑畔上冒出了缕缕炊烟。夜幕降临社员家里的昏暗油灯一个接一个的熄灭了,山沟沟里死一般的寂静。
第二天天刚亮,书记就来到我们睡觉的窑洞,跟我说,日他妈的,不晓得哪个不开眼的狗怂,偷了场上的麦子。
在陕北偷东西可是个大事,尤其偷粮食更是大事中的大事。那个年代糠菜半年粮,粮食比什么都金贵。
我说,你先别着急,坐下来咱们慢慢地合计合计。
好你了,我来寻你就是想叫你给我想个法子。
我说,其实这事不难,叫大队社员都过来开个会,说清楚谁拿了大队的麦子,主动交出来就没事了。如果没人承认,就挨家挨户地查,查出来是谁干的,大家定个办法看咋处理。
我非常肯定能查出来,是因为当时早熟的火麦麦粒颜色发黄,而晚熟的老麦麦粒发深黄色。丢失的是刚第一次上场的老麦,杨家洼大队还没有分过老麦,谁家有老麦就是谁偷的。
你真格能查出來?书记问我。
放心,只要查一定能查出来。我肯定地答复他。具体咋个查法?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没有告诉他怎么个查法,但我已经胸有成竹。
书记走了,站在硷畔上呐喊,噢!——全体社员都到场上开会了!都快些儿过来,咱大队丢麦子了!
杨家洼本来就只有十几家人,住的也相对集中,书记一呐喊大家很快就到了场上,毕竟这丢麦子可是一件天大的大事。人聚拢了,大家在一起议论着。
听我说,今天一早额发现场里的麦子丢了。谁家拿了现在承认了,我也不追究了,拿了多少今天分麦子的时候扣掉就能行了。书记说到这停了下来,观察着场院里社员的反应。社员们在一起开始议论着,接下来日娘唾老子地一通乱骂,就是没有人站出来承认偷了麦子。
过了一会儿,书记大声的说,今个请了北京学生帮忙破案,查出来是谁干的双倍的惩罚,大家说能行不?
能行!能行!……社员们纷纷表示同意。
我说,那就好,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必须挨家挨户的查,查到谁家不要拦我。查出查不出的都不要怪我。
在书记陪同下我开始一家一户地检查,走了不过十家我就查到了队里丢失的老麦。
当我当面指出偷盗老麦的那户人家时,当事人死不承认。
我笑了笑,当着书记和尾随过来的社员的面说,队里啥时候分过老麦?你家的老麦是哪里来的?
我这么一说,书记社员都明白了,偷了老麦的社员低下头来不言语了。
就这样,我顺利地找到了偷盗老麦的人,找回了丢失的麦子。
杨家洼大队的麦子很快打完了,我和三宝准备回去了。
临走前,我们又来到了老红军杨老汉家吃派饭。我来到院前,杨老汉招呼我坐在他的马扎上,指着编好的篮子说,自己挑上两个走时带上。吃罢饭到我的窑里来,我有话跟你说。说完老汉回到了自己的土窑里。我真的很喜欢老汉编的篮子,挑了一对大小差不多的,放在了一边。窑洞里做饭的婆姨招呼我们回窑里吃饭,我和三宝应声进去。吃罢饭,三宝带上我挑的篮子先下去了,我进到了杨老汉的土窑洞里。
这窑洞比一般的窑洞略小一点,进深也浅了不少,黄泥加麦叶抹的墙皮,不少已经脱落了。老汉坐在掌炕上,双手捧着一个灰色土布包。杨老汉见我进来,招呼我上炕。我依着炕栏坐下。老汉把布包放在我的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露出了两个小红本本和一个金灿灿的奖章。你看这是我的复员证,这个是残疾军人证。老汉把两个证件递给我。我接过证件,老汉翻到有毛主席朱总签名的那一页,对我说,你看这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签名。
我仔细地看了看,复员证上还真有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签名。
老汉把大功奖章递给我说,这是我的大功奖章,你看上面的编号和奖状上写的一样。
说实话,听英雄的故事和报告多了,还真没有见过金质的“大功奖章”。奖章是黄金制作的,并不精细,后面有奖章的编号。
我想问你,你家是在北京吧?离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住的地方远吗?你知道他们的家吗?老汉一边收着证书奖章一边问我。
我说,我家在北京,离毛主席住的中南海有十几二十里。中南海我进不去,毛主席朱总司令住在哪里,我不可能知道。
我也听说毛主席朱总司令住在中南海。你能寻见吗?
中南海谁都能寻见,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的。
你看你什么时候回北京带上我,把我带到中南海门口,我自己去找毛主席朱总司令。我要问问朱总司令,当年他答应给我的伤残津贴,现在还做不做数?从公社革委会成立到现在,已经好几年没有领到伤残津贴了。如果是国家停了我甚也不说,如果是公社革委会哪个龟孙子克扣了,老子非要不可。
我万万没想到,老汉的伤残补助居然还会有人克扣!不管是哪一级,不管是什么原因,老红军残疾军人的活命钱被克扣,永远是伤天害理的事情。
我看着杨老汉期待的目光,一时真不知道该怎样答复他。答应他,我做不到;不答应他,不忍心扑灭他的期望。我只好说,我最近不回北京,等什么时候回上了,咱们再商量。撂下了这么一句不会有下文的话,我离开了老红军杨老汉的小土窑洞,离开了杨家洼大队,心情无比地沉重。
王子敏,北京翠微中学73届高中毕业。1974年到延川县关庄公社张家河大队插队。1977年参军离开延安。
大队和二队的手扶拖拉机外出忙着挣钱去了,我们的手扶拖拉机的拖斗还没有送来,外出拉活是不可能的了。
我和三宝把手扶开到河边,冲洗着沾满麦芒和黄土的机头。我们计算着拖斗到货的日子,盘算着以后如何挣钱的事情。
这时杨家洼大队的书记走过来了。说起杨家洼大队,在关庄公社三十二个大队里,人口最少、面积最小、耕地最少,人口不足百人。
书记和三宝是亲戚,私下里和三宝说过能否帮助他们大队碾麦子的事。
我们的麦子都分到了各家各户,杨家洼大队的麦子还在场院上。书记看见我们就走过来直奔主题。
我们大队的麦子还没有打哩,你们看能帮着打一下吗?
我们两个倒是能了,就看队里同意不?
我们大队商量了,社会上咋个价,我们出咋个价。就是不晓得现在是咋个价?
现在行价是一场十五。
十五就十五,你俩愿意我找你们队长说去。书记说着就起身找队长去了。
打一场小麦十五元,可是个好价钱。当时娶个媳妇一百块钱就可以把婚宴搞得热热闹闹的,这么一比较就知道了十五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晚上,队长通知我和三宝明天早上去杨家洼大队打麦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开着手扶拖拉机,拉上碾麦子用的大碾子,向杨家洼走去。
到了杨家洼,太阳还没有照到麦场上,我们把手扶停在场院,随着书记去社员家吃派饭。
来到院前,土窑洞门外放着几个刚刚编好的篮子,制作得非常的精致。
我们走进窑洞,这家的年轻婆姨正在炕上打扫卫生,灶台上的铁锅冒着蒸汽,旁边切好的面条足有好几斤,均匀地放在面板上。很快面煮熟了,年轻婆姨把刚刚煮熟的白面面条盛在碗里,浇上辣油,端上炕来招呼我们吃饭。
我们端起碗筷正要吃饭的时候,门帘掀开进来一个老汉,右手拿着马扎,左手扶着炕栏,弯着接近九十度的腰,岔着两条腿缓缓地走了进来。老汉五十多岁,身体精瘦,虽然残疾在身,但两眼有神,气质上与憨厚的老农有所不同。
书记给我介绍说,老杨是我们大队的老红军。
接着指着我说,这是张家河的北京学生,和三宝一起来碾麦子的。
老汉把马扎放在灶台后面的角落里,慢慢悠悠地坐定,接过年轻婆姨递过来的盛满面条的大碗,独自吃了起来。
撂下碗筷走出窑洞,太阳已经照进场院,均匀摊铺在场院上的麦子泛着耀眼的金光。由于场院上摊铺的麦子还有潮气,不具备碾场的条件。我们索性坐在窑洞外的院子里和杨老汉拉起话来。
你这腰是咋整的?我有些好奇地问杨老汉。
坐在马扎上,正在用荆条编篮子的杨老汉,放下手里的活说道:嗨!这就是早年间打仗,随部队去解放榆林时,冻出的毛病。我当兵最初是在八路军的新四旅,民国三十六年初冬,我们新四旅整编成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六纵队。我当时当班长,部队由绥德向榆林开进……
我这么一问不要紧,这杨老汉打开了话匣子。反正干不成活,接受一下老红军的传统教育也挺好。我听杨老汉讲着他的光荣历史:
榆林城可不是好打的,整编前我还在新四旅的时候,就打过一次榆林。也是民国三十六年,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围了榆林城好几天,攻城死了不少人,最后没有打下来就撤了……
这是我们第二次攻打榆林城了。从绥德到榆林都很顺利,很快就把榆林城围了。这次我们围着榆林城打了半个多月,几乎每天都向榆林发起攻击。死的人比第一次攻打榆林城还多。有一天我带领的班和我们连一起要率先发起攻击榆林城,连长命令我带领全班,在部队发起进攻时,从榆林城的下水道摸进城,然后不惜一切代價打开榆林城门……
那是冬天,我们都穿着冬装,虽说没到三九天,但是也已经开始结冰了。军令如山谁敢违抗?我领着全班带上枪支弹药,在部队发起冲锋的时候,顺着下水道进入榆林城。进到城里,我们不顾一切冒着枪林弹雨,迅速地冲向城门,虽然我们班死伤过半,最终还是打开了榆林城门,完成了任务。虽然最后部队没有拿下榆林城,西北野战军还是给我记了大功,发给了我一枚金质奖章。
杨老汉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抬起头来,仔细端详了一下,这张瘦长的脸上满脸皱纹,干瘦的双手全是老茧,面色黑红腰杆弯曲接近九十度不能直起腰的老汉,竟然是第一个进入榆林城,获得过大功金质奖章的英雄。
杨老汉接着说:我们进入榆林城的时候,衣服全都湿透了,打仗的时候紧张不觉得,撤下来后衣服都结了冰,可冻日他了,浑身骨头针扎似地疼,接着发高烧难活了好几天,最后退烧了腰就成这号了,再也直不起来了……
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这西北黄土高原上,这么偏远,这么贫穷,这么落后的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位用了半条生命换来了大功金质奖章的英雄。
老汉看我在发愣忙着补充道,我可不是逃兵,我是因为落下残疾,起了残疾证明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批准复员回来的,还发了额复员证呢。
我并不怀疑杨老汉讲述的战斗经历,而是没有想到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贡献的英雄,竟然默默地生活在这里,从内心深处感到惊诧。
书记上来了,叫我和三宝到场上看看是不是可以碾场了。一路上书记说,杨老汉人倔强,身体残了上不了山,什么做不成。好在能编一手好活,大队照顾他给他三分半,编多少也没个数数,好歹能抵个粮钱。
来到场院,摊好的麦子干的差不多了,我开着手扶开始碾场。手扶拖拉机拉着特制的大石碾子,在麦场上跑着圈,后面掀起掺杂着麦芒和黄土的粉尘。我在想:我生长在部队大院,从小接受传统教育,见过的听过的战争英雄多了去了,没听说没见过一个像杨老汉这样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英雄……
麦子一场一场打着,时间一天一天过着。不知不觉中先收割回来的火麦打完了,也分到社员家里。陕北地多人少,种小麦不敢种单一品种,怕的是同时成熟了收割不回来。我插队的那几年,一半种早熟品种,老乡叫火麦;一半种晚熟品种,当地叫老麦。陕北山地分阳坡和阴坡,同样品种阳坡成熟早于阴坡,这样一来麦收的时间就拉长了,有效地解决了地多人少的问题。 第一场老麦上场了,那天骄阳似火,非常炎热。麦收时节也是雷雨最多的时候,大家都预感到将有雷雨到来。杨家洼大队的社员和我们都不敢怠慢,抓紧时间拼命干,想在雷雨到来之前碾完这一场麦子。当我们停下手扶拖拉机,社员们刚刚把带着麦叶的麦子堆在一起的时候,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家赶紧用麦叶和麦秸盖住堆在一起的麦子,大雨接着下了起来。大雷雨打湿了场院,一时半会干不了,带着麦叶的麦子只好堆在场院里。
天快黑了,社员们都收工各自回家,各家各户纷纷生火做饭,土窑洞的脑畔上冒出了缕缕炊烟。夜幕降临社员家里的昏暗油灯一个接一个的熄灭了,山沟沟里死一般的寂静。
第二天天刚亮,书记就来到我们睡觉的窑洞,跟我说,日他妈的,不晓得哪个不开眼的狗怂,偷了场上的麦子。
在陕北偷东西可是个大事,尤其偷粮食更是大事中的大事。那个年代糠菜半年粮,粮食比什么都金贵。
我说,你先别着急,坐下来咱们慢慢地合计合计。
好你了,我来寻你就是想叫你给我想个法子。
我说,其实这事不难,叫大队社员都过来开个会,说清楚谁拿了大队的麦子,主动交出来就没事了。如果没人承认,就挨家挨户地查,查出来是谁干的,大家定个办法看咋处理。
我非常肯定能查出来,是因为当时早熟的火麦麦粒颜色发黄,而晚熟的老麦麦粒发深黄色。丢失的是刚第一次上场的老麦,杨家洼大队还没有分过老麦,谁家有老麦就是谁偷的。
你真格能查出來?书记问我。
放心,只要查一定能查出来。我肯定地答复他。具体咋个查法?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没有告诉他怎么个查法,但我已经胸有成竹。
书记走了,站在硷畔上呐喊,噢!——全体社员都到场上开会了!都快些儿过来,咱大队丢麦子了!
杨家洼本来就只有十几家人,住的也相对集中,书记一呐喊大家很快就到了场上,毕竟这丢麦子可是一件天大的大事。人聚拢了,大家在一起议论着。
听我说,今天一早额发现场里的麦子丢了。谁家拿了现在承认了,我也不追究了,拿了多少今天分麦子的时候扣掉就能行了。书记说到这停了下来,观察着场院里社员的反应。社员们在一起开始议论着,接下来日娘唾老子地一通乱骂,就是没有人站出来承认偷了麦子。
过了一会儿,书记大声的说,今个请了北京学生帮忙破案,查出来是谁干的双倍的惩罚,大家说能行不?
能行!能行!……社员们纷纷表示同意。
我说,那就好,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必须挨家挨户的查,查到谁家不要拦我。查出查不出的都不要怪我。
在书记陪同下我开始一家一户地检查,走了不过十家我就查到了队里丢失的老麦。
当我当面指出偷盗老麦的那户人家时,当事人死不承认。
我笑了笑,当着书记和尾随过来的社员的面说,队里啥时候分过老麦?你家的老麦是哪里来的?
我这么一说,书记社员都明白了,偷了老麦的社员低下头来不言语了。
就这样,我顺利地找到了偷盗老麦的人,找回了丢失的麦子。
杨家洼大队的麦子很快打完了,我和三宝准备回去了。
临走前,我们又来到了老红军杨老汉家吃派饭。我来到院前,杨老汉招呼我坐在他的马扎上,指着编好的篮子说,自己挑上两个走时带上。吃罢饭到我的窑里来,我有话跟你说。说完老汉回到了自己的土窑里。我真的很喜欢老汉编的篮子,挑了一对大小差不多的,放在了一边。窑洞里做饭的婆姨招呼我们回窑里吃饭,我和三宝应声进去。吃罢饭,三宝带上我挑的篮子先下去了,我进到了杨老汉的土窑洞里。
这窑洞比一般的窑洞略小一点,进深也浅了不少,黄泥加麦叶抹的墙皮,不少已经脱落了。老汉坐在掌炕上,双手捧着一个灰色土布包。杨老汉见我进来,招呼我上炕。我依着炕栏坐下。老汉把布包放在我的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露出了两个小红本本和一个金灿灿的奖章。你看这是我的复员证,这个是残疾军人证。老汉把两个证件递给我。我接过证件,老汉翻到有毛主席朱总签名的那一页,对我说,你看这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签名。
我仔细地看了看,复员证上还真有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签名。
老汉把大功奖章递给我说,这是我的大功奖章,你看上面的编号和奖状上写的一样。
说实话,听英雄的故事和报告多了,还真没有见过金质的“大功奖章”。奖章是黄金制作的,并不精细,后面有奖章的编号。
我想问你,你家是在北京吧?离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住的地方远吗?你知道他们的家吗?老汉一边收着证书奖章一边问我。
我说,我家在北京,离毛主席住的中南海有十几二十里。中南海我进不去,毛主席朱总司令住在哪里,我不可能知道。
我也听说毛主席朱总司令住在中南海。你能寻见吗?
中南海谁都能寻见,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的。
你看你什么时候回北京带上我,把我带到中南海门口,我自己去找毛主席朱总司令。我要问问朱总司令,当年他答应给我的伤残津贴,现在还做不做数?从公社革委会成立到现在,已经好几年没有领到伤残津贴了。如果是国家停了我甚也不说,如果是公社革委会哪个龟孙子克扣了,老子非要不可。
我万万没想到,老汉的伤残补助居然还会有人克扣!不管是哪一级,不管是什么原因,老红军残疾军人的活命钱被克扣,永远是伤天害理的事情。
我看着杨老汉期待的目光,一时真不知道该怎样答复他。答应他,我做不到;不答应他,不忍心扑灭他的期望。我只好说,我最近不回北京,等什么时候回上了,咱们再商量。撂下了这么一句不会有下文的话,我离开了老红军杨老汉的小土窑洞,离开了杨家洼大队,心情无比地沉重。
王子敏,北京翠微中学73届高中毕业。1974年到延川县关庄公社张家河大队插队。1977年参军离开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