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步骤,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提高高层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观测点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quality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o avoid the damage to the main body caused by settlement reasons or cracks that will impact the structure function usag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i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n commonly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settlement observation, precision, observing spot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同时由于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测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 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 m~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謹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其要求为:
1)一般高层建筑物的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 m。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 m)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 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坐落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施测要点
1)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确,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的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一般高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铟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要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总之,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这样做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用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精度,观测点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quality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o avoid the damage to the main body caused by settlement reasons or cracks that will impact the structure function usag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i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n commonly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settlement observation, precision, observing spot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同时由于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测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 d)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 m~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謹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其要求为:
1)一般高层建筑物的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 m。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 m)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 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坐落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施测要点
1)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确,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的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一般高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铟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要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总之,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这样做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用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