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工艺美术行业正在为文化经济的腾飞欢呼时,业内人士也清醒地意识到工艺人才的后续乏力,以国家级大师为例平均年龄均处于中老年段,同时,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群的老化程度也极为严重,加上工艺美术自身企业规模较小,从业机会不多的特点,都造成了目前学业冷清,传承无后的事实。
从业态发展与传承的角度看,如何持续好当今的状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恰是工艺美术行业板块及担负着人才培养职责的学院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3+1模式的形成
拥有上海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摇篮之称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即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已于2011年10月起默默地承担起此任,酝酿并推进着工艺美术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我们简称其为3+1模式。
3+1模式的特点是:围绕着工艺文化经济发展后续人才培养的中心主题,对业内拥有高端技艺者(大师级人才);特殊技艺拥有者(非遗传承人),加以激励并吸纳到校组建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运营实现以师徒传承的模式培养工艺接班人,沿着工艺美术人才发展的轨迹塑造行业高端人才。
二、3+1模式建成的外力推助
学院开设3+1模式的建成也是基於多方合力的推动:
1,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化
社会需求对工艺美术产品开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能够显现时代性、又得具备创新思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精品加实用的特征,这也为新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即要懂得设计又得了解工艺的兼具时代个性的人才,这就对传统技艺人才的保护、培养及发展提出了跨领域的要求。
2,国家行业高层的宏观性决策
在此愿望的聚焦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本着对高端人才培养的愿望,从宏观上作出了规划并将此任落地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施新兴人才的高端培养计划即“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首家实验单位)”的建设,它的诞生也标志着行业板块人才培养的新规格。
3,地方协会的鼎力支持
此事又经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层领导的鼎力相助,帮助落实大师工作室的开设,确保基地框架以较快的速度搭建成功,至今已经实施一年有余。
4,与国家教改人才培养方向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恰逢教委推出《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这与我院实践中的项目有着极其近似的共同点,既对行业未来人才培养更加关注也重视动手与创意能力的塑造。
5,基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信念
从社会用人的角度看,学院与岗位之间尚欠缺一段磨合与锻炼的期限,以致用人单位无从挑选可用之才、毕业生又找不到可供适应的工作岗位,造成了供需的错位。
3+1模式的建设确实是设想如何去弥补好这一空缺,假如我们把3+1模式中的“1”视同为学员在专业领域终身发展的期限时,将进一步激发学员在专业技能发展中的潜力,伴随大师的精心点拨及聚焦式合力,相信模式能以“三两拨千斤”之绩效实现技能与创意的合成,为行业高端人才的塑造与培养提供新的探索之途。
三、3+1模式的验证
通过一年多的培养、推广、评估与总结,模式已经基本完成预设的目标,实践中还不断扩展了培养的成果(为教改留存了资料、编制了教材与课件),为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团队,更为理论方面的总结提供了研究的媒介。
3+1模式是借助于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师传承光环的呵护以及学院、协会大力推助下逐步成型的,其中还包含了以下两大条件的支撑:
1,参与者的信念与能力考核
参与者对工艺美术专业具有特殊的爱好并有志于继续从业发展,兼具专业基础知识与心灵手巧的天然资质,经大师的优选考核、与大师交流与互动较为顺畅的学员才有机会参与实践。
2,教育与培养的方式方法
为与培训区分,我们更注重自主性学习的锻炼;尽量把大师教学挪到学员设计创意定位之后、纯粹在技能端口参与点拨及指导,借助大师的精湛技艺通过学生之手融入创意设计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障了学院完成工艺技能的传承目标,同时学员也能够发挥自主创意的特长。
实验开始阶段学院为完成好工艺传承的技艺学习过程,联合大师共同设计编排了短程的模拟性项目类课题,经尝试觉得对后续社会项目的接洽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
项目实践的成功更加激励了钻研传统工艺技术的信心,工艺美术技艺的学习在工作室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色:为了自己的爱好而来,为解决项目技术难题而学,在大师的亲授之下又能顺利地破解各项技术难关。这种对各方都呈现利好的模式,必将构成工艺美术现代版传承的正能量,在推助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为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架设更为通畅的途径。
四、3+1模式 工作室案例分析
在实施模式的过程中,每个工作室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3+1模式教学案例的实践,呈现模式运作过程中工作室领衔大师的教学特色与培养手段:
1,国大师陈水琴工作室——刺绣针法技巧训练法
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工序“由简入繁”地部署训练习作,每进阶一步,完成一件针法训练习作,通过层层叠加最终实现系统针法的训练。
评价:针对性较强、学员进步很明显,绩效表现良好。
2,省大师许凤英工作室——绒绣辨色并线训练法
将表现技法融入对画面色彩的理解判断中、通过分线并色的实践,学会独立处理与表现画面效果,在色线的分离与组合中,准确把握住画面效果的正确还原,并配合具体针法的操作展现出多种画面的表现能力,完成从直觉感悟,理性分析与系统表达的训练过程。
评价:以一招绝活胜百招的手段,浓缩短程训练的过程。
3,省大师项军工作室——漆艺创意实践训练法
以案例入手,根据创意步骤层层推进技法训练,完成由创意设计、作品制作、工程配合等工作环节,实现案例表达过程的完整化体验,传承过程始终洋溢着创意的乐趣。
评价:创意领衔,工作化过程体验,在过程的跌打滚爬中学习工艺,掌握工艺技术。
五、模式运营中的反思
以往的教育模式大多都是遵循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设置的;而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恰是紧贴着职业技能的特殊性而设置的。对工艺美术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与执业能力的综合提升,尚缺乏系统的训练过程。而3+1模式的提出恰巧吻合了专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培养需求。经过实验的初次磨合,目前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尝试与评估。起步之际,对初次的实践做系统回顾时,我们发现单靠基层的能量远不足于推动行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发展,实践也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人才后续的发展力还将有待于政府责权的下放;协会方面能够启动技能等级的评定;教育系统能够为职业教育开启晋级的台阶;社会窗口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太多的期待换成一句话:只有当人才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那么职业教育才有未来。
从业态发展与传承的角度看,如何持续好当今的状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恰是工艺美术行业板块及担负着人才培养职责的学院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3+1模式的形成
拥有上海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摇篮之称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即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已于2011年10月起默默地承担起此任,酝酿并推进着工艺美术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我们简称其为3+1模式。
3+1模式的特点是:围绕着工艺文化经济发展后续人才培养的中心主题,对业内拥有高端技艺者(大师级人才);特殊技艺拥有者(非遗传承人),加以激励并吸纳到校组建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运营实现以师徒传承的模式培养工艺接班人,沿着工艺美术人才发展的轨迹塑造行业高端人才。
二、3+1模式建成的外力推助
学院开设3+1模式的建成也是基於多方合力的推动:
1,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化
社会需求对工艺美术产品开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能够显现时代性、又得具备创新思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精品加实用的特征,这也为新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即要懂得设计又得了解工艺的兼具时代个性的人才,这就对传统技艺人才的保护、培养及发展提出了跨领域的要求。
2,国家行业高层的宏观性决策
在此愿望的聚焦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本着对高端人才培养的愿望,从宏观上作出了规划并将此任落地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施新兴人才的高端培养计划即“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首家实验单位)”的建设,它的诞生也标志着行业板块人才培养的新规格。
3,地方协会的鼎力支持
此事又经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层领导的鼎力相助,帮助落实大师工作室的开设,确保基地框架以较快的速度搭建成功,至今已经实施一年有余。
4,与国家教改人才培养方向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恰逢教委推出《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这与我院实践中的项目有着极其近似的共同点,既对行业未来人才培养更加关注也重视动手与创意能力的塑造。
5,基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信念
从社会用人的角度看,学院与岗位之间尚欠缺一段磨合与锻炼的期限,以致用人单位无从挑选可用之才、毕业生又找不到可供适应的工作岗位,造成了供需的错位。
3+1模式的建设确实是设想如何去弥补好这一空缺,假如我们把3+1模式中的“1”视同为学员在专业领域终身发展的期限时,将进一步激发学员在专业技能发展中的潜力,伴随大师的精心点拨及聚焦式合力,相信模式能以“三两拨千斤”之绩效实现技能与创意的合成,为行业高端人才的塑造与培养提供新的探索之途。
三、3+1模式的验证
通过一年多的培养、推广、评估与总结,模式已经基本完成预设的目标,实践中还不断扩展了培养的成果(为教改留存了资料、编制了教材与课件),为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团队,更为理论方面的总结提供了研究的媒介。
3+1模式是借助于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师传承光环的呵护以及学院、协会大力推助下逐步成型的,其中还包含了以下两大条件的支撑:
1,参与者的信念与能力考核
参与者对工艺美术专业具有特殊的爱好并有志于继续从业发展,兼具专业基础知识与心灵手巧的天然资质,经大师的优选考核、与大师交流与互动较为顺畅的学员才有机会参与实践。
2,教育与培养的方式方法
为与培训区分,我们更注重自主性学习的锻炼;尽量把大师教学挪到学员设计创意定位之后、纯粹在技能端口参与点拨及指导,借助大师的精湛技艺通过学生之手融入创意设计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障了学院完成工艺技能的传承目标,同时学员也能够发挥自主创意的特长。
实验开始阶段学院为完成好工艺传承的技艺学习过程,联合大师共同设计编排了短程的模拟性项目类课题,经尝试觉得对后续社会项目的接洽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
项目实践的成功更加激励了钻研传统工艺技术的信心,工艺美术技艺的学习在工作室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色:为了自己的爱好而来,为解决项目技术难题而学,在大师的亲授之下又能顺利地破解各项技术难关。这种对各方都呈现利好的模式,必将构成工艺美术现代版传承的正能量,在推助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为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架设更为通畅的途径。
四、3+1模式 工作室案例分析
在实施模式的过程中,每个工作室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3+1模式教学案例的实践,呈现模式运作过程中工作室领衔大师的教学特色与培养手段:
1,国大师陈水琴工作室——刺绣针法技巧训练法
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工序“由简入繁”地部署训练习作,每进阶一步,完成一件针法训练习作,通过层层叠加最终实现系统针法的训练。
评价:针对性较强、学员进步很明显,绩效表现良好。
2,省大师许凤英工作室——绒绣辨色并线训练法
将表现技法融入对画面色彩的理解判断中、通过分线并色的实践,学会独立处理与表现画面效果,在色线的分离与组合中,准确把握住画面效果的正确还原,并配合具体针法的操作展现出多种画面的表现能力,完成从直觉感悟,理性分析与系统表达的训练过程。
评价:以一招绝活胜百招的手段,浓缩短程训练的过程。
3,省大师项军工作室——漆艺创意实践训练法
以案例入手,根据创意步骤层层推进技法训练,完成由创意设计、作品制作、工程配合等工作环节,实现案例表达过程的完整化体验,传承过程始终洋溢着创意的乐趣。
评价:创意领衔,工作化过程体验,在过程的跌打滚爬中学习工艺,掌握工艺技术。
五、模式运营中的反思
以往的教育模式大多都是遵循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设置的;而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恰是紧贴着职业技能的特殊性而设置的。对工艺美术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与执业能力的综合提升,尚缺乏系统的训练过程。而3+1模式的提出恰巧吻合了专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培养需求。经过实验的初次磨合,目前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尝试与评估。起步之际,对初次的实践做系统回顾时,我们发现单靠基层的能量远不足于推动行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发展,实践也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人才后续的发展力还将有待于政府责权的下放;协会方面能够启动技能等级的评定;教育系统能够为职业教育开启晋级的台阶;社会窗口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太多的期待换成一句话:只有当人才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那么职业教育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