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职工无人不晓,称他是勇于开拓进取的“领头羊”。
请看下面这组红红火火的数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2010年首次实现企业盈利的基础上,2011年全局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9%,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达8.5亿元,同比增长47.7%。2012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7.7%;利润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29.8%;完成经济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52.6%;1-7月,全局实现利润在中央企业中排名提升到第63位。2010年以来,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增速将近20%,2011年底全局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47326元。
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承担沉重历史包袱的地质勘查企业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真抓实干 创新科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徐水师说,传统产业要科学发展,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该真抓实干。多年来,煤炭地质行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出市场,得益于煤炭地质工作者充分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作为煤炭地质总局的领头人,徐水师将大量精力放在科研项目上,常带着业务骨干开展各类地质勘查项目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呈报的《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得到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作了“要把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批示。2010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徐水师局长等获奖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这几年,徐水师主持的课题有60多项荣获国际奖、国家奖、省部级奖和行业奖。其中,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国地勘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2项。徐水师曾荣获国际印刷大奖——森泽信夫奖,国家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奖”等多项大奖。
在徐水师这位真抓实干的局长带领下,全局掀起了科研高潮,先后有多人获孙越琦优秀青年地质科学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可以说,徐水师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为煤炭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勇于担当 积极奉献
国家脊梁,负重致远。徐水师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煤炭地质工作的“国家队”,这意味着责任和担当,重要关头挑重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开展中国煤炭资源保障问题研究,完成了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45个矿区规划的编制,组织开展全国煤炭、化工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为国家煤炭、化工资源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撑。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产值能耗、万元营业收入能耗、钻探千米能耗分别下降47.1%、29.3%和18.8%,达到了央企中上水平。三是在抗击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陈家山、骆驼山等矿难救援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局为灾区捐款930多万元;完成了甘肃省张家川希望小学建设。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还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主动地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促进合作共赢。
徐水师说,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不仅肩负着改革发展、为国家做贡献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为职工谋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任,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向世界 跨越发展
企业化改革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动力源泉。“十一五”时期,总局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8倍、10倍、4倍。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超过地勘事业费拨款1.35亿元,资产总额进入国资委分规模排序的第三类。
在夯实国家能源保障的基础上,总局积极“走出去”,纳入“一体化”,参与“大循环”。如今他们的市场拓展到了美国、欧盟、东南亚、非洲、蒙古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涉及能源、水源和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以及测绘、遥感和基础工程施工等多领域,金属钕、PS印材等产品远销海外市场,还在澳大利亚、刚果(金)、印尼等地成立了海外矿业公司。
当前,总局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局经营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50亿元、20亿元,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增长1.5倍以上。
请看下面这组红红火火的数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2010年首次实现企业盈利的基础上,2011年全局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9%,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达8.5亿元,同比增长47.7%。2012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7.7%;利润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29.8%;完成经济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52.6%;1-7月,全局实现利润在中央企业中排名提升到第63位。2010年以来,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增速将近20%,2011年底全局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47326元。
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承担沉重历史包袱的地质勘查企业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真抓实干 创新科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徐水师说,传统产业要科学发展,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该真抓实干。多年来,煤炭地质行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出市场,得益于煤炭地质工作者充分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作为煤炭地质总局的领头人,徐水师将大量精力放在科研项目上,常带着业务骨干开展各类地质勘查项目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呈报的《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得到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作了“要把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批示。2010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徐水师局长等获奖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这几年,徐水师主持的课题有60多项荣获国际奖、国家奖、省部级奖和行业奖。其中,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国地勘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2项。徐水师曾荣获国际印刷大奖——森泽信夫奖,国家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奖”等多项大奖。
在徐水师这位真抓实干的局长带领下,全局掀起了科研高潮,先后有多人获孙越琦优秀青年地质科学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可以说,徐水师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为煤炭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勇于担当 积极奉献
国家脊梁,负重致远。徐水师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煤炭地质工作的“国家队”,这意味着责任和担当,重要关头挑重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开展中国煤炭资源保障问题研究,完成了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45个矿区规划的编制,组织开展全国煤炭、化工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为国家煤炭、化工资源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撑。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产值能耗、万元营业收入能耗、钻探千米能耗分别下降47.1%、29.3%和18.8%,达到了央企中上水平。三是在抗击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陈家山、骆驼山等矿难救援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局为灾区捐款930多万元;完成了甘肃省张家川希望小学建设。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还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主动地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促进合作共赢。
徐水师说,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不仅肩负着改革发展、为国家做贡献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为职工谋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任,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向世界 跨越发展
企业化改革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动力源泉。“十一五”时期,总局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8倍、10倍、4倍。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超过地勘事业费拨款1.35亿元,资产总额进入国资委分规模排序的第三类。
在夯实国家能源保障的基础上,总局积极“走出去”,纳入“一体化”,参与“大循环”。如今他们的市场拓展到了美国、欧盟、东南亚、非洲、蒙古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涉及能源、水源和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以及测绘、遥感和基础工程施工等多领域,金属钕、PS印材等产品远销海外市场,还在澳大利亚、刚果(金)、印尼等地成立了海外矿业公司。
当前,总局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局经营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50亿元、20亿元,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增长1.5倍以上。